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用与瓦解——论章刘古文学立场与今文学派的关系
1
作者 贝承熙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9-91,共13页
章太炎、刘师培所建立的古文学派与今文学派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古文学者的立场亦往往存在暧昧、游移。章太炎的古文学是在与常州今文学的对话中建立的,其早期主要回应刘逢禄对古文不言大义的批判,努力调和春秋三传,论证《左传》亦传素王... 章太炎、刘师培所建立的古文学派与今文学派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古文学者的立场亦往往存在暧昧、游移。章太炎的古文学是在与常州今文学的对话中建立的,其早期主要回应刘逢禄对古文不言大义的批判,努力调和春秋三传,论证《左传》亦传素王大义;中期接受“六经皆史”之说,以今古文经皆为良史;后期坦然接受刘逢禄对古文为史学的论断,擅“尊史”为古文专长。刘师培与今文学的关联更为暧昧,其早期始终试图调和今古,与今文学家亦关系良好;中期因章太炎之力劝,方才信古非今;后期在廖平影响下重新以地理疆域为视角调和今古。而古文后学因对实证史学的追求,更罕言今古之辨,走向瓦解今古之争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刘师培 古文 今文学
下载PDF
从“今文学”囹圄中走出来的诗学奇葩——晚清诗学演变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成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6,共8页
晚清学术思潮发生了裂变,"今文学"兴起,并且深刻地影响了诗学领域。晚清具有"今文学"底蕴的诗人在诗学领域进行了颇富创造性的努力与开拓,从而形成了一条一以贯之的诗学演变路径,即与"今文学"的价值体系... 晚清学术思潮发生了裂变,"今文学"兴起,并且深刻地影响了诗学领域。晚清具有"今文学"底蕴的诗人在诗学领域进行了颇富创造性的努力与开拓,从而形成了一条一以贯之的诗学演变路径,即与"今文学"的价值体系对诗学的蔓延、渗透、规约等过程相始终的"今文学"诗学话语发展向度。以"今文学"视角切入到晚清诗学的演变,不仅可以为其"外在化"的探究补充"内在化"的思考,而且有望走出经学的阴影,还原晚清诗学演变的真实面貌和历史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学 晚清诗 演变 外在化 反思
下载PDF
龚自珍性格及其对今文学派精神之蹈厉
3
作者 杨全顺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134-136,共3页
龚自珍“狂”、“怪”、“呆”的人格特征是在传统社会面临崩解、西方文化山雨欲来的冲击下形成的,是开风气之先的先进人物的“异端”符号。儒家文化的衰落与中西文化冲突的新时代召唤着在社会大变革中的传统型士大夫向近代知识分子型转... 龚自珍“狂”、“怪”、“呆”的人格特征是在传统社会面临崩解、西方文化山雨欲来的冲击下形成的,是开风气之先的先进人物的“异端”符号。儒家文化的衰落与中西文化冲突的新时代召唤着在社会大变革中的传统型士大夫向近代知识分子型转化,龚自珍是第一代的代表人物。龚自珍由汉学考据转向经今文学,而又不谨遵常州学派之家法,以今文为工具议政,具有近代鲜明的思想意识,标志着嘉道之际学风转变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今文学 经世 议政
下载PDF
晚清今文学与诸子学复兴之共因探析
4
作者 罗彦民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0-64,91-92,共5页
推动晚清今文学和诸子学复兴的因素很复杂,也有相同之处。从学理上看,是乾嘉考据学继续发展和开拓的结果;从社会形势看,有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从文化环境看,受到了西方文化冲击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寻绎晚清今文学和诸子学复兴的共同... 推动晚清今文学和诸子学复兴的因素很复杂,也有相同之处。从学理上看,是乾嘉考据学继续发展和开拓的结果;从社会形势看,有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从文化环境看,受到了西方文化冲击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寻绎晚清今文学和诸子学复兴的共同因素,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晚清学术发展形势和演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今文学 诸子 考据 经世 西
下载PDF
论章太炎的清代今文学研究
5
作者 陈冬冬 《深圳社会科学》 2018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章太炎是清末民国著名学者,其《检论·清儒》等著作对清代学术史有系统论述,对清末今文学亦有重点研究。他对清代今文学的起源、内涵、传承有新的认识,虽然对清代今文学持否定态度,但对部分今文学者有较为客观的评价,对民国时期清... 章太炎是清末民国著名学者,其《检论·清儒》等著作对清代学术史有系统论述,对清末今文学亦有重点研究。他对清代今文学的起源、内涵、传承有新的认识,虽然对清代今文学持否定态度,但对部分今文学者有较为客观的评价,对民国时期清学史著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当代的清学史研究,如能在影响较大梁启超、钱穆论著之外,结合章太炎论著,对清代今文学乃至清代学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清代 今文学
下载PDF
浅论当今文学人性人道主义的失落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文波 李淑霞 《绥化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人性人道主义 今文学 批评理论 中国文 “五四”文革命 痞子文 作家 文化语境 社会主义 青年作者
下载PDF
论当今文学的俗化与商品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溶泉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6-21,共6页
论当今文学的俗化与商品化周溶泉文学的俗化与商品化,是当今文坛上最令人注目的新景观。所谓俗化,乃指文学由纯、雅转向通俗,以内容的贴近性和多样性及以体现对民族俗文学传统的审美继承与创新为文学特质,去求得更广泛的让市民大众... 论当今文学的俗化与商品化周溶泉文学的俗化与商品化,是当今文坛上最令人注目的新景观。所谓俗化,乃指文学由纯、雅转向通俗,以内容的贴近性和多样性及以体现对民族俗文学传统的审美继承与创新为文学特质,去求得更广泛的让市民大众接受的读者效应。任何时期的市民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 今文学 俗化 雅文 作品 严肃文 平民大众 精神产品 长篇小说 武侠小说
下载PDF
晚清“今文學運動”中的梁啟超——以梁氏自述爲中心的解讀
8
作者 張勇 《中国经学》 2010年第1期163-180,共18页
梁啟超既是晚清“今文學運動”的親歷者,又是晚清“今文學運動”的敘述者。在梁氏有關“今文學運動”的敘述中,有較多篇幅的“自述”性介紹。其中引人注意之處,在於特别提出了“梁(啟超)、譚(嗣同)”或“梁、譚、夏(曾佑)”一派的説法,... 梁啟超既是晚清“今文學運動”的親歷者,又是晚清“今文學運動”的敘述者。在梁氏有關“今文學運動”的敘述中,有較多篇幅的“自述”性介紹。其中引人注意之處,在於特别提出了“梁(啟超)、譚(嗣同)”或“梁、譚、夏(曾佑)”一派的説法,以顯現其别樣(不同於乃師康有爲)的色彩,而梁氏敘述中的這一“立異”之處,似乎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視。本文以梁氏“自述”爲綫索,以戊戌時期“梁、譚、夏一派”人有關“今文學”的論説爲基本材料,試圖通過對所謂“排荀”、“大同”、“保教”等的解讀,辨析其要點,揭示其底藴,以求有助於對晚清“今文學”運動之意旨和特點的再認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啟超 今文學運動 排荀 大同説 復原孔教
下载PDF
蒙文通经学思想中的“齐鲁之辨”
9
作者 傅正 《天府新论》 2024年第3期47-57,157,158,共13页
学界一般认定,近现代蜀学大师蒙文通一生学术经历“三变”:一变为“古史三系说”,二变为周秦之变与儒法斗争,三变为汉初新儒学。然而鲜有人注意到,蒙文通经学思想中始终有齐鲁之辨的问题意识,分辨齐鲁之学是蒙氏早年学术道路的起点,也... 学界一般认定,近现代蜀学大师蒙文通一生学术经历“三变”:一变为“古史三系说”,二变为周秦之变与儒法斗争,三变为汉初新儒学。然而鲜有人注意到,蒙文通经学思想中始终有齐鲁之辨的问题意识,分辨齐鲁之学是蒙氏早年学术道路的起点,也是他晚年经学研究的高峰。蒙文通早年研究齐鲁之学,依据廖平以礼制、地域分今古的观点,视鲁学为今文学正宗,视齐学杂采法、墨、阴阳各家,当务之急是“屏除阴阳,而一断于礼”。但晚年蒙文通具备了周秦之变的历史运动观,指出齐学杂采各家,反而体现出儒家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对比蒙文通早年与晚年关于齐鲁之辨的不同说法,既有助于学者深入把握蒙氏的学术道路与思想关怀,更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进步性、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蒙文通 今文学 齐鲁之辨 谶纬
下载PDF
“超今文学”与近现代经史转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225,共13页
1930年前后,"今古"之见支配民国史学界,顾颉刚有意发起新一轮的"今古文论战","超今文学"逐渐成为学界焦点。胡适提出"回到廖平",重审廖平以礼制平分今古的合理性;钱穆以史事澄清秦汉学术演化轨... 1930年前后,"今古"之见支配民国史学界,顾颉刚有意发起新一轮的"今古文论战","超今文学"逐渐成为学界焦点。胡适提出"回到廖平",重审廖平以礼制平分今古的合理性;钱穆以史事澄清秦汉学术演化轨迹,解决近代今古文之争,反对于经说中强求异同;钱玄同、顾颉刚进一步将今古文问题史学化,从"辨伪"与"析学"的层面明确主张超越经今古文问题;廖平门生蒙文通、李源澄发展经史分流观,以"理想"与"陈迹"区分今古,实践以国故整理科学。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学界"超今文学"的学术纠葛为线索,揭示民国学术的多元流变与各派学人的学术旨趣,展现近现代经史转型过程中沟通中西新旧的多种取径,融汇各家超越经今古之争的方法与宗旨,或利于反思进而丰富时下史学研究,使史学研究成为确立文明主体性的源头活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学 古史辨 经史转型 钱穆 蒙文通 李源澄 胡适
原文传递
平议汉学:蒙文通重构近代“今文学”系谱的尝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凯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25,共11页
清末民初,巴蜀"好今文家言者"主张以今文之"理论"统一古文之"事实",并对以康有为公羊学为中心的今文学系谱提出质疑。蒙文通即认定晚清公羊学近乎伪今文学,而以礼制为本,按家法条例治《穀梁》才是成熟今... 清末民初,巴蜀"好今文家言者"主张以今文之"理论"统一古文之"事实",并对以康有为公羊学为中心的今文学系谱提出质疑。蒙文通即认定晚清公羊学近乎伪今文学,而以礼制为本,按家法条例治《穀梁》才是成熟今文学。蒙文通重构近代今文学系谱,不仅丰富了对道咸学术流变的认识,更呈现传统学术近代转型的多元路径。近代今文学的疑古思潮为整理国故与古史辨运动变经学为古史学,以史代经提供思想资源;然蒙文通弘扬廖平《春秋》学,由廖平以今古讲两汉,进而以《春秋》论先秦,志在复古求解放,为其以史证经,以经御史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文通 今文学 毂梁
原文传递
在学术与政治之间——西汉今文学、古文学、小学的共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郜积意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0-81,共12页
本文从今文学、古文学、小学三个侧面论述当时意识形态与学术研究的相互关系。认为西汉今文学、古文学在为统治政权服务这点上并无实质性的分歧 ,而且 。
关键词 今文学 古文 术与政治 古文经 《谷梁》 独尊儒术 文化职能 意识形态 《公羊》 今文
原文传递
“超今文学”与近现代经史转型
13
作者 张凯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8期72-73,共2页
20世纪30年代,经学史学化已成定局,如何超越经今古文之争,以史学的方式处理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的理念、方法与材料成为学界焦点,由此开启了新一轮“今古文论战”,钱玄同、蒙文通等学人称之为“超今文学”,扬弃经今文学的议题、方法与义... 20世纪30年代,经学史学化已成定局,如何超越经今古文之争,以史学的方式处理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的理念、方法与材料成为学界焦点,由此开启了新一轮“今古文论战”,钱玄同、蒙文通等学人称之为“超今文学”,扬弃经今文学的议题、方法与义理成为各派学人实践新学术的起点。以此为线索,将“超今文学”置于民国学界复杂的历史脉络中,当可更深入地阐释经今古文之争在晚清民国时期演化的多元线索和内涵,准确把握近代学术转型的多重路径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玄同 晚清民国时期 古文 多重路径 今文学 蒙文通 今古文
原文传递
“孔子为王”与今文学的王者批判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雷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1,共7页
今文学在对“孔子为王”的描述与论证中,提出了对王者的要求,这是一种对现实中君主的批判。公羊学以孔子为素王,将修身的必要性逼迫至每一个君主,即任何一个现实中的君主若没有达到为王的要求,都应该被取代。公羊学又以孔子为文王,用“... 今文学在对“孔子为王”的描述与论证中,提出了对王者的要求,这是一种对现实中君主的批判。公羊学以孔子为素王,将修身的必要性逼迫至每一个君主,即任何一个现实中的君主若没有达到为王的要求,都应该被取代。公羊学又以孔子为文王,用“文德”观念将今文学论王者含义的一般说法,即“天下归往”和“贯通天地人为王”的意义一并包括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为王 素王 今文学 文德
原文传递
现今文学没劲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艺谋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8年第6期62-62,共1页
现今的东西不太好,不如十几年前。当然文学圈子的人会不以为然。但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中国今天的文学比较自我。说白了,没劲,没什么意思。当然我不是说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责任感、道德感。中国今天不像西方,后工业、后现代,他们... 现今的东西不太好,不如十几年前。当然文学圈子的人会不以为然。但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中国今天的文学比较自我。说白了,没劲,没什么意思。当然我不是说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责任感、道德感。中国今天不像西方,后工业、后现代,他们真正是挺孤单、挺颓废的。我觉得那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学 后现代 比较 现状 忧患意识 道德感 后工业 责任感 作家 电影
原文传递
作为政治文化的经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少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7-69,共3页
作为政治文化的经学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离经叛道”可以成为置人于死地的罪名,可见“经”在传统中的地位何等权威、神圣。然经藉的浩繁与经学的烦琐,又常令当代学子望而却步,经学越来越成为绝学,但是,走向后经学时代步履艰... 作为政治文化的经学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离经叛道”可以成为置人于死地的罪名,可见“经”在传统中的地位何等权威、神圣。然经藉的浩繁与经学的烦琐,又常令当代学子望而却步,经学越来越成为绝学,但是,走向后经学时代步履艰难,有人要呼唤走出现代经学的牢笼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后经时代 合法性危机 解经 微言大义 信仰危机 今文学 历史文献 典章制度 意识形态
下载PDF
龚自珍性格与学术中的近代意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全顺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7-131,共5页
龚自珍的"狂"、"怪"、"呆"人格特征是在传统社会面临崩解、西方文化之山雨欲来冲击下形成的,是开风气之先的先进人物的"异端"符号。儒家文化的衰落与中西文化冲突的新时代召唤着在社会大变革... 龚自珍的"狂"、"怪"、"呆"人格特征是在传统社会面临崩解、西方文化之山雨欲来冲击下形成的,是开风气之先的先进人物的"异端"符号。儒家文化的衰落与中西文化冲突的新时代召唤着在社会大变革中的传统型士大夫向近代知识分子型的转化,龚自珍是第一代的代表人物。反映在学术思想上,他毅然"烧尽虫鱼学",由汉学考据转向经今文学,而又不谨尊常州学派之家法,学主兼综,不立门户,反对荒诞迷信而具有近代科学色彩,确立了"通经致用"的治学大旨,"甘作东京卖饼家"而"慷慨论天下事",开近代风气之先,并将学术重心由经学转移到史地之学,"标志着嘉道之际学风转变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今文学 性跌宕 经世
下载PDF
魏源学术思想探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全顺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110-112,共3页
魏源在学术上的发展轨迹是由经学而史学,其成就不在经学而在史学。魏源以史学为经世之术,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过渡之先河。魏氏治史以当代史为重点,由“考古”转向“究今”,继“浙东史学派”之后,自觉不自觉地向经学的正统地位发起挑... 魏源在学术上的发展轨迹是由经学而史学,其成就不在经学而在史学。魏源以史学为经世之术,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过渡之先河。魏氏治史以当代史为重点,由“考古”转向“究今”,继“浙东史学派”之后,自觉不自觉地向经学的正统地位发起挑战和冲击。作为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的先驱者,他的思想具有了现代意识的“异端”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术思想 今文学 经世致用 师夷
下载PDF
《经今古文学》汉代今古文经学两派说考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培峰 《商洛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4-48,共5页
作为论述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的权威之作,周予同的《经今古文学》所胪列的汉代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种种对立,或与历史事实不符,或形成于后世,与汉代经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而重新爬梳相关文献资料,可以证明汉代今文经学和古... 作为论述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的权威之作,周予同的《经今古文学》所胪列的汉代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种种对立,或与历史事实不符,或形成于后世,与汉代经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而重新爬梳相关文献资料,可以证明汉代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争论,其核心在于两个问题:一个是古文经与今文经孰优孰劣,另一个是是否应该立古文经于学官。《经今古文学》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与此著作成熟的学术环境与著者的学术立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予同 《经今古文 今文学 古文 争论
下载PDF
魏晋“郑王之争”及其学术史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伟 侯蓝烟 《琼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郑王之争"是魏晋学术史的一桩公案,有其深刻的政治、学统与经解观点等方面的原因。王肃申毛驳郑,继承了《毛传》的历史理性与简易的学风,十分清晰地反映出魏晋学术新变与经学返古之间的内在关联。汉末以来的诗经学史经过郑... "郑王之争"是魏晋学术史的一桩公案,有其深刻的政治、学统与经解观点等方面的原因。王肃申毛驳郑,继承了《毛传》的历史理性与简易的学风,十分清晰地反映出魏晋学术新变与经学返古之间的内在关联。汉末以来的诗经学史经过郑王之争的转换,由两汉的今古文家法之争逐渐过渡到南北朝古文学内部争毛、郑之得失的主题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王之争 毛诗 今文学 古文 谶纬 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