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病毒操控介体昆虫行为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尧 厉欣怡 +1 位作者 瞿泽 相颖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8期105-108,共4页
已知85%的植物病毒病经介体昆虫在植物寄主之间流行,造成每年约4 000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植物病毒的流行速度和危害范围往往取决于介体昆虫的行为、分布等生物学特性。研究植物病毒操控介体昆虫现象和机制,将为研制绿色新型农药提供理... 已知85%的植物病毒病经介体昆虫在植物寄主之间流行,造成每年约4 000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植物病毒的流行速度和危害范围往往取决于介体昆虫的行为、分布等生物学特性。研究植物病毒操控介体昆虫现象和机制,将为研制绿色新型农药提供理论指导,为开发环境友好的“治虫防病”技术提供新策略。基于此,通过1960—2022年国内外文献总结植物病毒调控昆虫行为及其他生物学特性的现象和机制。植物病毒对介体昆虫的趋向、滞留、取食等行为及寿命、生长、产卵等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从而利于或者不利于自身传播。植物病毒调控介体昆虫行为和生物学特性多数通过改变寄主植物,亦能直接操控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介体昆虫 昆虫行为 生物学特性 植物病毒-介体昆虫互作
下载PDF
应用RT-PCR方法检测水稻植株和介体昆虫体内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被引量:12
2
作者 雷娟利 吕永平 +2 位作者 金登迪 陈声祥 陈剑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6-309,共4页
将生物学接种和 RT- PCR检测水稻植株体内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发现结果基本趋于一致 ,但总体上 RT- PCR检测阳性率稍高于生物学接种的发病率。将生物学接种检测褐飞虱介体内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方法与 RT- PCR检测方法进... 将生物学接种和 RT- PCR检测水稻植株体内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发现结果基本趋于一致 ,但总体上 RT- PCR检测阳性率稍高于生物学接种的发病率。将生物学接种检测褐飞虱介体内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方法与 RT- 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 RT- PCR方法可以检测单头褐飞虱体内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RT-PCR检测 生物学接种 症状 介体昆虫
下载PDF
烟草病毒病介体昆虫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5
3
作者 杜进平 王兰珍 《中国烟草》 CSCD 1991年第2期17-21,共5页
烟草病毒病历来是烟草生产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世界各产烟区都不同程度地有不同种类的病毒病发生。而几种严重威协烟叶生产的病毒病如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蚀纹病毒病(TEV)和马铃薯 Y 病毒病(PVY)都属虫传病毒。传毒介体昆虫在... 烟草病毒病历来是烟草生产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世界各产烟区都不同程度地有不同种类的病毒病发生。而几种严重威协烟叶生产的病毒病如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蚀纹病毒病(TEV)和马铃薯 Y 病毒病(PVY)都属虫传病毒。传毒介体昆虫在病毒的侵染过程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介体昆虫的种类、生物学特性、传毒机理及综合防治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病毒病 介体昆虫 研究
下载PDF
龙眼鬼帚病介体昆虫的传病时期与防治适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景耀 《福建农业科技》 1990年第1期18-18,共1页
龙眼鬼帚病是我省龙眼上分布广、为害重的病毒病害.几年来,我们已查明本病可经种子、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的调运而作远距离传播(柯冲等,1988),也找到本病在果园内或邻近果园间扩展、蔓延的两种介体昆虫——荔枝蝽和龙眼角颊木虱(陈景耀... 龙眼鬼帚病是我省龙眼上分布广、为害重的病毒病害.几年来,我们已查明本病可经种子、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的调运而作远距离传播(柯冲等,1988),也找到本病在果园内或邻近果园间扩展、蔓延的两种介体昆虫——荔枝蝽和龙眼角颊木虱(陈景耀等,1987).了解和掌握上述介体昆虫的传病时期,对于确定防治介体昆虫的适期,有效控制本病的继续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初步探讨本病介体昆虫的传病时期和治虫防病的适期,为果园防治介体昆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鬼帚病 介体昆虫 传病 防治
下载PDF
根际微生物-植物-病毒-介体昆虫多元互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端 姚香梅 叶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65,共12页
近年来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频发,以及化肥、农药滥用带来的系列农业问题的加剧,迫切需要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法实现绿色植物保护。植物病毒导致植物严重病害,素有"植物癌症"之称,因其难于防治,高度依赖化学农药防治介体昆虫。... 近年来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频发,以及化肥、农药滥用带来的系列农业问题的加剧,迫切需要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法实现绿色植物保护。植物病毒导致植物严重病害,素有"植物癌症"之称,因其难于防治,高度依赖化学农药防治介体昆虫。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已有的精密调控机制,维持其与周围各种有害或有益生物进行信息交流并成功在复杂的生境中成长,病害的爆发与控制是植物-病原-昆虫之间的抗性节制-反制的博弈过程。植物在整个生活史中与生境中各种生物发生多种相互作用并彼此联系,这些互作利于或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探索研究利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Microbiota),提升植物抗虫传病毒病害能力的多元生物互作机制,有助于更好的保护植物健康,提高生态文明。从介绍植物-根际微生物、植物-病毒、植物-昆虫、植物-病毒-昆虫四个互作的子系统研究现状入手,揭示目前所知的各个分系统互联互通的分子机制,并讨论围绕植物根际微生物组进行多元互作研究的趋势及重要意义,以期对有关植物与周围生物互作做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介绍,从而为基于多元互作机制寻找绿色、可持续的治理植物虫传病害策略提供参考和启发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物 植物病毒 介体昆虫 多元互作 绿色防控
下载PDF
田间番茄病毒病及其介体昆虫的综合防控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天旗 刘勇 +3 位作者 张德咏 张战泓 史晓斌 周序国 《长江蔬菜》 2019年第18期70-71,共2页
近年来,番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番茄种类和生产管理条件不断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番茄的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给番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会导致番茄减产甚至绝收。
关键词 番茄病毒病 综合防控 介体昆虫 田间 全球气候变暖 种植面积 病虫害 生产
下载PDF
枣疯病介体昆虫叶蝉的发生规律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申仲妹 杨俊强 +4 位作者 马光跃 薛新平 郭建民 孙锡峰 连永宏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653-1656,共4页
为调查枣疯病介体昆虫叶蝉的发生规律,采用悬挂黄板的方式,在3个时间段对具有代表性的柏树林地、打药枣园及不打药枣园的昆虫出现种类、叶蝉虫口数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4月上旬柏树林地昆虫种类有17种,其中,有益昆虫4种,中性昆虫2种;... 为调查枣疯病介体昆虫叶蝉的发生规律,采用悬挂黄板的方式,在3个时间段对具有代表性的柏树林地、打药枣园及不打药枣园的昆虫出现种类、叶蝉虫口数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4月上旬柏树林地昆虫种类有17种,其中,有益昆虫4种,中性昆虫2种;枣疯病介体昆虫叶蝉类3种。防治叶蝉的最佳时间为4月11—1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介体昆虫 叶蝉 发生规律
下载PDF
辣椒虫传病毒病及其介体昆虫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春晖 郑井元 《辣椒杂志》 2017年第4期23-26,共4页
介绍了辣椒虫传病毒病的主要介体昆虫种类及其传毒特性,简述了针对介体昆虫传毒的辣椒病毒病综合防治方法,展望了辣椒病毒病介体昆虫传毒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辣椒 传毒 介体昆虫 综合防治
下载PDF
大豆病毒病介体昆虫研究概况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宇 史树森 《大豆科技》 2020年第1期49-54,共6页
病毒病害是大豆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介体昆虫是大豆病毒病害传播的重要途径。大豆虫传病毒病的主要介体昆虫种类包括半翅目(Hemiptera)、缨翅目(Thysano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约40种。传毒方式包括持久性传播、半持久性传播... 病毒病害是大豆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介体昆虫是大豆病毒病害传播的重要途径。大豆虫传病毒病的主要介体昆虫种类包括半翅目(Hemiptera)、缨翅目(Thysano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约40种。传毒方式包括持久性传播、半持久性传播、非持久性传播。针对介体昆虫传毒的大豆病毒病害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进行综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介体昆虫 植物病毒
下载PDF
王晓伟教授团队揭示桢物病毒在其介体昆虫体内复制的主要场所及分子机制
10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王晓伟教授团队证实了一种植物DNA病毒可以在其传播介体中进行复制的结论并揭示了该复制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论文《A plantD NA virus replicates in the salivary glands of it...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王晓伟教授团队证实了一种植物DNA病毒可以在其传播介体中进行复制的结论并揭示了该复制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论文《A plantD NA virus replicates in the salivary glands of its insect vector via recruitment of hostD NA synthesis machinery》(https://doi.org/10.1073/pnas.1820132117)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晓 学术期刊 复制过程 生物技术学院 成果论文 体内复制 介体昆虫 DNA病毒
下载PDF
水稻条纹病毒与介体昆虫互作领域取得新成果
11
《种业导刊》 2017年第9期34-34,共1页
水稻条纹病毒(RSV)是一种虫媒纤细属病毒,主要由介体昆虫灰飞虱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导致东南亚水稻等农作物严重减产。研究发现,RSV的衣壳蛋白CP竞争性结合灰飞虱的G蛋白通路抑制因子II(GPS2),减弱了GPS2对JNK激活复合物的... 水稻条纹病毒(RSV)是一种虫媒纤细属病毒,主要由介体昆虫灰飞虱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导致东南亚水稻等农作物严重减产。研究发现,RSV的衣壳蛋白CP竞争性结合灰飞虱的G蛋白通路抑制因子II(GPS2),减弱了GPS2对JNK激活复合物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JNK的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介体昆虫 互作 抑制因子 衣壳蛋白 抑制作用 灰飞虱 JNK
下载PDF
科研人员揭示介体昆虫M6A甲基化修饰参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传毒过程
12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第16期102-102,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毒病害流行与控制创新团队通过定量检测和免疫荧光标记等方法,发现介体灰飞虱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后m6A修饰水平下降,揭示了m6A修饰限制病毒的复制,同时病毒又反作用于m6A修饰达到其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毒病害流行与控制创新团队通过定量检测和免疫荧光标记等方法,发现介体灰飞虱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后m6A修饰水平下降,揭示了m6A修饰限制病毒的复制,同时病毒又反作用于m6A修饰达到其持久性传播的目的。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病理学(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植物保护研究 介体昆虫 病毒病害 传毒 科研人员 灰飞虱
下载PDF
植物病毒经介体昆虫唾液腺水平传播至寄主韧皮部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洪祥 贾东升 +1 位作者 陈倩 魏太云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8-206,共9页
很多植物病毒经介体昆虫以持久循回型的方式水平传播至寄主韧皮部致病,而唾液腺是介体昆虫持久传毒的重要器官,也是植物病毒在介体昆虫内循回需要克服的最后一道防线。持久性植物病毒要完成水平传播,必须突破昆虫唾液腺屏障的阻碍,因此... 很多植物病毒经介体昆虫以持久循回型的方式水平传播至寄主韧皮部致病,而唾液腺是介体昆虫持久传毒的重要器官,也是植物病毒在介体昆虫内循回需要克服的最后一道防线。持久性植物病毒要完成水平传播,必须突破昆虫唾液腺屏障的阻碍,因此病毒和介体昆虫间形成了“攻”与“守”的较量与对决。揭示持久性植物病毒克服昆虫唾液腺屏障,实现水平传播的机制,对病害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着眼于介体昆虫唾液腺在持久传毒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回顾了虫传植物病毒突破介体昆虫唾液腺侵入屏障和释放屏障的分子机制,探讨了昆虫唾液蛋白通过调节植物或昆虫的适应性和行为促进或抑制病毒水平传播的功能,为制定阻断介体昆虫传播植物病毒途径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介体昆虫 唾液腺 唾液蛋白 水平传播
原文传递
植物病毒昆虫介体传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梁小波 鲁瑞芳 +1 位作者 吴云锋 彭学贤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1年第4期11-17,共7页
本文综述了目前非循回型植物病素和循回型植物病毒昆虫介体传播机理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植物病毒 非循回型传播 循回型传播 昆虫介体
下载PDF
一种植物提取物对CMV、PVY^N及其昆虫介体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建国 谢荔岩 +2 位作者 张正坤 谢联辉 林奇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341-343,359,共4页
以植物Pt为材料,对其抗两种植物病毒———CMV(Cucumbermosaicvirus,CMV)和PVYN(PotatovirusYN,PVYN)及其昆虫介体[蚜虫Myzuspesicae(Suzer)]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VT1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1mg/ml浓度下对CMV和PVYN的抑制率分别... 以植物Pt为材料,对其抗两种植物病毒———CMV(Cucumbermosaicvirus,CMV)和PVYN(PotatovirusYN,PVYN)及其昆虫介体[蚜虫Myzuspesicae(Suzer)]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VT1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1mg/ml浓度下对CMV和PVYN的抑制率分别为91.6%和96.2%;(2)VT1对蚜虫有较强的触杀作用,24h和48h的LC50值分别为1.953mg/ml和0.8125mg/ml。生物活性跟踪发现,氯仿组分为植物Pt对蚜虫起触杀作用的有效部位;(3)VT1对蚜虫具有一定的忌避和内吸作用,但无明显熏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介体 CMV 植物提取物 virus mosaic 触杀作用 抗病毒活性 LC50值 植物病毒 生物活性 有效部位 内吸作用 熏蒸作用 蚜虫 抑制率 Pt 忌避
下载PDF
耿马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昆虫介体调查与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文凤 王晓燕 +6 位作者 仓晓燕 张荣跃 单红丽 卢文洁 王长秘 尹炯 黄应昆 《农学学报》 2022年第5期6-9,共4页
为探明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昆虫介体及优势种群,丰富甘蔗植原体病害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制定适用于甘蔗白叶病的综合防控措施,2019年采用寻集法和扫网法对甘蔗白叶病发病最为严重的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蔗区进行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昆... 为探明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昆虫介体及优势种群,丰富甘蔗植原体病害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制定适用于甘蔗白叶病的综合防控措施,2019年采用寻集法和扫网法对甘蔗白叶病发病最为严重的云南省临沧市耿马蔗区进行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昆虫介体调查和巢式PCR检测分析。调查检测结果显示,采集到的大青叶蝉(Tettigoniella viridis)和条纹平冠沫蝉(Clovia conifer)2种昆虫介体均被检测为阳性,是甘蔗白叶病植原体的自然携带者,说明2种叶蝉可能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潜在昆虫介体;大青叶蝉若虫呈强阳性,初步确定为优势种群。鉴于目前云南蔗区甘蔗白叶病植原体传播方式主要是带毒蔗种和叶蝉类昆虫介体,建议建立甘蔗无病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及时杀灭蔗园中叶蝉类昆虫介体,从源头上控制甘蔗白叶病的扩散蔓延,降低田间自然传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马 甘蔗白叶病 昆虫介体 植原体 巢式PCR
下载PDF
介体昆虫,植物病毒传播的帮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义 《大自然》 2019年第5期70-73,共4页
病毒病是植物病害中的"癌症",至今为止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知80%的植物病毒是由昆虫传播的,这些昆虫称为介体昆虫。植物病毒的传播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介体昆虫传毒的特点和传毒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病毒病是植物病害中的"癌症",至今为止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知80%的植物病毒是由昆虫传播的,这些昆虫称为介体昆虫。植物病毒的传播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介体昆虫传毒的特点和传毒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来防治植物的病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体昆虫 病毒传播 植物病害 植物病毒 病毒病 传毒
原文传递
水稻条纹病毒与介体昆虫相互作用
18
《科学中国人》 2017年第10Z期13-13,共1页
中科院动物所崔峰研究团队在RSV与介体昆虫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发表于eLife。研究发现RSV的衣壳蛋白CP竞争性结合灰飞虱的G蛋白通路抑制因子Ⅱ(GPS2).
关键词 相互作用 介体昆虫 水稻条纹病毒 论文发表 抑制因子 衣壳蛋白 RSV 中科院
下载PDF
植物病原-媒介昆虫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19
作者 闫凤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30,共8页
大多数植物病毒及一些植物病原细菌由介体昆虫传播。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找到防控介体传播病原的关键环节,因此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的互作关系是植物病原传播机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在植物病原与介体昆... 大多数植物病毒及一些植物病原细菌由介体昆虫传播。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找到防控介体传播病原的关键环节,因此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的互作关系是植物病原传播机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在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推介了本专辑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和进化的角度提出了在植物病原-媒介昆虫互作研究中以下3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1)植物病原与介体昆虫互作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昆虫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的不同方式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病毒、介体和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3)自然条件下植物病原-媒介昆虫互作的机理。植物病原与媒介昆虫互作的研究,既是生态和进化的理论问题,也和植物病原及其介体昆虫的绿色防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 介体昆虫 分子机理 介体行为 生态学 协同进化
下载PDF
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若虫龄期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介体获毒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丹凤 李沛 +3 位作者 弓少龙 安兴奎 刘玉娣 侯茂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由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传播的一种新病毒。为明确白背飞虱获毒的影响因子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规律,本文采用三因素试验,研究温度(22、27和3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由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传播的一种新病毒。为明确白背飞虱获毒的影响因子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规律,本文采用三因素试验,研究温度(22、27和32℃)、水稻生育期(三叶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和白背飞虱若虫龄期(3龄和5龄)对白背飞虱获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27℃和32℃下的获毒率显著高于22℃下的获毒率;在不同生育期水稻上,白背飞虱在分蘖期水稻上的获毒率高于三叶期和孕穗期;白背飞虱若虫龄期也显著影响获毒率,3龄若虫获毒率高于5龄若虫;但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白背飞虱的获毒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SRBSDV 水稻 病毒传播 温度 介体昆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