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心脏病新技术——介入导管术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志衡 赵玲玲 杨作成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1期46-47,共2页
近20年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介入导管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逐渐成为主要选择。该项技术微创、疗效好、安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深受患者青睐。本文讨论该项技术的主要适应范围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医疗... 近20年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介入导管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逐渐成为主要选择。该项技术微创、疗效好、安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深受患者青睐。本文讨论该项技术的主要适应范围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医疗技术的创新必须遵守的哲学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导管术 哲学
下载PDF
介入导管术中护理风险评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樊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605-160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导管术中应用护理风险评估的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4月-2015年10月行介入导管手术的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施予针对...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导管术中应用护理风险评估的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4月-2015年10月行介入导管手术的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施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6%,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7%;对照组分别为78.4%、18.9%,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介入导管术中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可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评估 介入导管术 满意度 风险事件
下载PDF
护理风险评估在介入导管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月娥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15期116-117,共2页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评估在介入导管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介入导管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评估。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评估在介入导管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介入导管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评估。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14%(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3.57%(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86%(26/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护理风险评估能有效降低介入导管手术中的风险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评估 介入导管术 效果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立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87-0190,共4页
论述临床护理路径结合精细化护理对于心血管介入术导管室围术期护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说明其在临床应用推广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于心血管介入导管室行介入术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 论述临床护理路径结合精细化护理对于心血管介入术导管室围术期护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说明其在临床应用推广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于心血管介入导管室行介入术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护理,通过临床数据与循证的方式制定护理方案,方案涵盖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后的五个阶段,结合患者个人需求对患者进行护理,并记录两组关于心理状态、满意度、并发症等三项数据并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心理状态并无明显差别,治疗后评分都有下降,但研究组患者的评分下降明显,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满意度更高,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结合精细化护理对于心血管介入术导管室围术期护理可以切实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同时因其具有科学、严谨的特点,可以使护理方案更加合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 精细化护理 心血管类疾病
下载PDF
双微导管血管介入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5
作者 任成臣 刘涛 王运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血管介入术调节脑损伤标志物和脑氧代谢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研究组采取双...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血管介入术调节脑损伤标志物和脑氧代谢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研究组采取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栓塞,对照组采取自我膨胀型支架结合弹簧圈。比较2组治疗效果、预后、精神状态恢复情况、脑损伤标志物、脑氧代谢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完全栓塞、次全栓塞和不完全栓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完全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2%vs 55.0%,P=0.019)。2组治疗后记忆能力、回忆功能、计算能力、注意力的集中能力、定向功能、语言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治疗后记忆能力、回忆功能、计算能力,注意力的集中能力、定向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1 d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颈内动脉静脉球部氧差值、脑氧摄取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颈内静脉氧分压、颈内静脉氧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后1 d比较,2组治疗后6个月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颈内动脉静脉球部氧差值、脑氧摄取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1 d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颈内静脉氧、颈内动脉静脉球部氧差值、脑氧摄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颈内动脉静脉球部氧差值、脑氧摄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氧分压、颈内静脉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脑梗死、血管痉挛、血管再狭窄、短暂性脑出血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微导管血管介入术可以通过调节脑损伤标志物和脑氧代谢指标,进一步提升老年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双微导管血管介入 脑损伤标志物 脑氧代谢
下载PDF
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氧摄取率、神经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巨岩 贺晓磊 贾晓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抗凝+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 目的分析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抗凝+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和观察组(50例,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常规组的84.00%(P<0.05)。治疗第1天、第7天、1个月后,观察组的脑氧摄取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及平均血流量(Qmean)均高于常规组,脑血管外周阻力(RV)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双联抗方案的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双联抗方案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7
作者 于长辉 韩一雷 +1 位作者 林良强 阿布都萨拉木·阿布都热西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45-0048,共4页
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作用。方法 使用抽签法将2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实验,这项试验将于2019年一月启动,于2023年十二月完成,全部病例经诊断为先心病,分为两组:对照组132人,观察组132人。对照组采... 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作用。方法 使用抽签法将2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实验,这项试验将于2019年一月启动,于2023年十二月完成,全部病例经诊断为先心病,分为两组:对照组132人,观察组132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介入栓塞术。分析术后24小时心律失常检出率,炎症因子和6个月生活质量的对照。结果 对手术后24小时心律失常检出率,炎症因子浓度和6个月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在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P<0.05)。结论 通过对先心病患者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炎性反应和大脑损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介入封堵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马志舟 李琳 +1 位作者 王辉 杨静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总数为1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0例,选...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总数为1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0例,选择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治疗总有效率、ADL评分、NIHSS评分、神经因子指标水平、生活质量)。结果:(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2)NIHSS评分、ADL评分:治疗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相比对照组而言,分别上升与下降,P<0.05;(3)神经因子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BDNF、NGF、GFAP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DNF、NGF均高于对照组,GFAP低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的临床疗效较好,便于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高龄和低龄患者心导管介入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静 王素霞 +3 位作者 田大静 吕桂玲 王赏 高义双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6-238,共3页
关键词 导管介入 血管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行介入性心导管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严秋萍 汪祎 刘利香 《循证医学》 CSCD 2005年第5期286-287,291,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行介入性心导管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方法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行介入性心导管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安全性和合理性提出临床问题,然后用主题词“cardiaccatheterization”、“absolutediet”和“time”检...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行介入性心导管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方法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行介入性心导管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安全性和合理性提出临床问题,然后用主题词“cardiaccatheterization”、“absolutediet”和“time”检索MEDLINE数据库寻找相关的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并对161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进行循证护理应用。结果开展循证护理实践后病儿饥饿、哭闹,低血糖反应,恶心、呕吐等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思维提供了“批判性评估”的方法,用科学的最佳证据纠正传统护理存在的误区,以此为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行介入性心导管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提供了科学管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性心导管 禁食禁饮 时间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心导管介入术并发症预防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立华 赵洁 崔丽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13期1453-1454,共2页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介入性心导管 并发症 预防 心血管疾病 整体护理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瓣周漏的现状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承义 苏晞 何亚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579-584,共6页
瓣周漏(paravalvular leak,PVL)是瓣膜置换术后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多数PVL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可引起严重临床事件,如心力衰竭和溶血。二次外科修复或二次瓣膜置换是治疗PVL的金标准,但是二次手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手术死亡率高[1-2]... 瓣周漏(paravalvular leak,PVL)是瓣膜置换术后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多数PVL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可引起严重临床事件,如心力衰竭和溶血。二次外科修复或二次瓣膜置换是治疗PVL的金标准,但是二次手术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手术死亡率高[1-2]。1992年首次报道PVL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以下简称“介入封堵”)治疗成功的案例[3]。在此后近30年时间里,介入封堵技术及封堵器械不断发展,目前介入封堵治疗已成为PVL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 瓣周漏 导管介入封堵 封堵器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对ICAM-1、ANP、ET与右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冬 杜守峰 +2 位作者 张超 王登峰 杨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8期2700-2703,共4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心房钠尿肽(ANP)、内皮素(ET)与右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90例房间隔缺损病人,按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 目的研究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心房钠尿肽(ANP)、内皮素(ET)与右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90例房间隔缺损病人,按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病人均行心脏超声检查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外科修补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临床指标(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清ICAM-1、ANP、ET水平,右室功能指标[右心室舒张末面积(Area ED)、右心室收缩末面积(Area ES)、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ICAM-1、ANP、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rea ED、Area ES低于对照组,RVFA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ICAM-1、ANP、ET水平,有效改善病人的心脏各腔室及肺动脉压力,改善右室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导管介入封堵 临床疗效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钠尿肽 内皮素 右室功能
下载PDF
结构性心理干预对心导管介入术病人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梅 张芳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3年第11期3776-3777,共2页
[目的]探讨结构性心理干预对心导管介入术(PCI)病人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9月在我院实施PCI的病人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的同时给予结构性心理干... [目的]探讨结构性心理干预对心导管介入术(PCI)病人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9月在我院实施PCI的病人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的同时给予结构性心理干预。评估两组病人入院和PCI术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测试病人交感神经紧张度,比较病人干预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入院时两组病人SAS得分、交感神经紧张度、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得分、交感神经紧张度、心率及血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构性术前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PCI病人的术前焦虑水平,减轻交感神经紧张度,稳定病人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心理干预 导管介入 焦虑
下载PDF
心导管介入术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桂玲 王静 高义双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9年第8期2110-2111,共2页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导管介入 护理干预 介入治疗技 反射性低血压 高龄病人 沟通困难 依从性差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十月 汤益民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5期857-858,共2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临床经验,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记录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临床经验,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记录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术后心腔结构变化。结果ASD患者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功率为100.0%。ASD、PDA患者术后RAd值、RVd较术前明显减少,PDA患者术后时LAs、LVDd、LVSd较术前减小,术后MVFV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可有助于改善ASD患者近期右心房和右心室结构和PDA患者左心房、左心室结构,所以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对心脏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导管介入封堵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堵闭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艳丽 封居冕 《现代医院》 2013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堵闭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接受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小儿11例,ASA评级Ⅰ~Ⅱ级,术中均以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维持全身麻醉。结果 10例患儿术中保留自主呼...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堵闭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接受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小儿11例,ASA评级Ⅰ~Ⅱ级,术中均以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维持全身麻醉。结果 10例患儿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手术麻醉过程顺利。1例患儿术中缺氧发作,同时伴有心电图ST段改变,遂停止治疗。结论术前给予充分病情评估,术中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采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下行经导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瘘能满足手术要求,且具有创伤小、术后麻醉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全身麻醉 冠状动脉瘘 导管介入 儿童
下载PDF
1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行介入性心导管术前禁食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望 李晓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11期2911-2912,共2页
关键词 介入性心导管 先天性心脏病 前禁食 婴儿 循证护理 不良反应 血容量不足 动力学改变
下载PDF
经皮微孔导管介入血肿抽吸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金承 刘大雪 +3 位作者 李德辉 王旭聪 李建美 郭东亮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3545-354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孔导管介入血肿抽吸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期间涿州市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钻孔冲... 目的探讨经皮微孔导管介入血肿抽吸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期间涿州市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经皮微孔导管介入血肿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的神经功能指标、炎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及4周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92%、92.31%及97.44%,均高于对照组的64.10%、66.67%及69.23%;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2.56%,均低于对照组的15.38%及1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指标及炎性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孔导管介入血肿抽吸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及炎性应激的改善作用相对更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孔导管介入血肿抽吸 传统钻孔冲洗引流 慢性硬膜下血肿 疗效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宋贺 张金峰 +3 位作者 唐蕊 门焕丽 苏现辉 左书浩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2022-202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及临床症状(mRS)分值、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NIHSS分值及mRS分值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研究组血管完全再通率为65.0%高于对照组的42.5%(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患者恢复优良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结论采取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血管再通率,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及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