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后发生心脏压塞的护理
1
作者 龙美铮 杨旭 王俊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23-128,共6页
总结1例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措施。护理要点:术前应完善术前宣教及筛查;术中应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出现心脏压塞时应及时抢救,对患者进行全程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做好危重症患者护理、导管护理、用药护理... 总结1例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措施。护理要点:术前应完善术前宣教及筛查;术中应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出现心脏压塞时应及时抢救,对患者进行全程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做好危重症患者护理、导管护理、用药护理、穿刺点护理、心理护理和防治并发症等相关护理措施。经过一系列护理及治疗,患者各项指标均较前好转。全程精细化护理是保证此类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介入封堵 心脏压塞 护理
下载PDF
1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病人的救治与护理
2
作者 崔贝贝 顾赛男 《全科护理》 2024年第4期790-792,共3页
总结1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严重机械性溶血病人的救治与护理。护理要点:病人溶血症状发生后立即停用抗凝药物,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输血、抗变态反应、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复查心脏超声未见明显穿隔血流。围术期精心护理,入科... 总结1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严重机械性溶血病人的救治与护理。护理要点:病人溶血症状发生后立即停用抗凝药物,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输血、抗变态反应、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复查心脏超声未见明显穿隔血流。围术期精心护理,入科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术中积极配合医生摆正病人体位,严密监测病人基本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心率等;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做好基础护理、输血护理、生活护理及用药指导,心理护理贯穿治疗全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病人病情趋于稳定,于术后第6天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康复出院。围术期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机械性溶血 护理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3
作者 李孔珊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7月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收治的126例行介入封堵术的CHD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7月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收治的126例行介入封堵术的CHD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肺部感染风险评分、肺部感染发生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营养状况、创伤程度、病房环境、肺部扩张训练情况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5);观察组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在早期识别和干预潜在的风险因素,降低CHD患儿封堵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加快临床症状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 肺部感染 预防性护理
下载PDF
细节护理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勤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方法:选取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细节护理组(给予细节护理),两组入选对象均为64例。...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方法:选取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细节护理组(给予细节护理),两组入选对象均为6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以及患儿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水平,细节护理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0 9,P=0.001 5);比较两组患儿的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细节护理组患儿的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临床针对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细节护理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是临床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实施护理的理想选择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 介入封堵术后 肺部感染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52例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吕大沩 许滔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73-274,共2页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行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患儿5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8例、室间隔缺损(VSD)12例。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6例并发症...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行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患儿5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8例、室间隔缺损(VSD)12例。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6例并发症作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经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的有效率为96%。结论:发热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原因众多,临床不容忽视,而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发热 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彦桃 马东星 +1 位作者 吴晓霞 杨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098-1099,共2页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介入封堵术,自1983年在我国应用至今,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逐渐为医患双方所认可.PDA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机械性溶血、残余分流、血小板减少及封堵器脱落等,心包积液及...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介入封堵术,自1983年在我国应用至今,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逐渐为医患双方所认可.PDA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机械性溶血、残余分流、血小板减少及封堵器脱落等,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症状罕有报道[1,2].武警总医院在2011年4~6月为2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介入封堵术,其中PDA共计32例,有4例患儿在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出现了血小板减少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封堵术后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严重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程真莉 李谧 +6 位作者 吕铁伟 向平 白永虹 计晓娟 刘云黎 蒲晓芳 易岂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486-1492,共7页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介入封堵术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1月PDA介入封堵术后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的高危因素、诊治...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介入封堵术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1月PDA介入封堵术后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的高危因素、诊治措施及预后。结果共收集介入封堵PDA患儿848例,其中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11例,发生率为1.29%。11例患儿年龄(1.4±0.5)岁,包括男性3例,女性8例。降主动脉造影测PDA直径为(7.9±3.0)mm,选择封堵器前伞直径8~18(11.6±2.5)mm,术后1 d复查心脏超声发现7例患儿有不同程度残余分流。患儿术前血小板为(261.0±74.9)×10~9/L,术后血小板最低下降至(23.4±9.3)×10~9/L。8例发生于术后第1~3天,2例发生于术后第4天,1例发生于术后第6天;8例出现皮肤出血点,3例合并鼻衄,1例合并溶血,6例合并中度贫血(Hb:71~86 g/L),所有病例无重要脏器出血。8例术后1~3 d出现发热,1例合并穿刺处巨大血肿。除1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合并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顽固性血小板减少和溶血,内科治疗3周无效转外科手术后血小板恢复外,其余经止血、输注血小板、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内科治疗后,9例于术后2周内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于术后第8周恢复正常。结论 PDA介入封堵术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可能与PDA直径较大、封堵器直径较大、残余分流、术后感染、穿刺处血肿有关,经正规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封堵 血小板减少 小儿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传导阻滞14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郑晓舟 梁家立 +3 位作者 张波 于敏 牟楠楠 张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传导阻滞 封堵术后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心功能、NT—proBNP及CRP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继东 张文忠 蔡尚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心功能、N端前脑钠素(NT—proBN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衡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远期效果中的意义。方法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测定心功能、血清NT—proBNP及CRP水平。结果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 目的探讨心功能、N端前脑钠素(NT—proBN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衡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远期效果中的意义。方法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测定心功能、血清NT—proBNP及CRP水平。结果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1个月、3个月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血清NT—proBNP及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功能、NT—proBNP及CRP水平在衡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远期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尚需大规模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 心功能 N端前脑钠素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7
10
作者 古勇霞 陈丽媛 +1 位作者 黄春燕 苏毅梅 《微创医学》 2014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380例行先心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首先按先心病病种分为室间隔缺损组、房间隔缺损组及动脉导管未闭组,对比分析各组间的发热情况,及组内发热与患儿体重关系;然后...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380例行先心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首先按先心病病种分为室间隔缺损组、房间隔缺损组及动脉导管未闭组,对比分析各组间的发热情况,及组内发热与患儿体重关系;然后再分为发热组及无发热组,分析麻醉方式、手术所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手术情况对发热的影响。结果室间隔缺损组、房间隔缺损组及动脉导管未闭组的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内患儿发热的发生率在体重<15 kg中较体重≥15 kg的更高(P<0.05);发热的发生率在全麻组高于局麻组(P<0.05);各组内患儿发热的发生率在手术时间<45 min中较手术时间>45 min的更低(P<0.05)。结论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可能主要与低体重、手术时间长、全麻、脱水、哭闹等有关,护理上针对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可降低术后发热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心病 介入封堵 发热 护理
下载PDF
介入封堵术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肌损伤心肌收缩功能及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威 黄葆莹 +1 位作者 王飞 胡晖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204-1207,共4页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为儿科常见心脏疾病,调查显示,小儿CHD发病率高达4.2‰~6.0‰[1],我国每年新出生CHD患儿数量达15万,且以女性居多。外科手术是治疗CHD的常用方案,其适用证广,且疗效确切,但外科治疗通常需...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为儿科常见心脏疾病,调查显示,小儿CHD发病率高达4.2‰~6.0‰[1],我国每年新出生CHD患儿数量达15万,且以女性居多。外科手术是治疗CHD的常用方案,其适用证广,且疗效确切,但外科治疗通常需开胸、切开心脏或体外循环,对患儿机体创伤较大,且并发症发生风险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封堵 心肌收缩功能 先天性心脏病 炎症状态 常用方案 外科手 CONGENITAL 输送长鞘 机体创伤 封堵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长海 杨天和 +5 位作者 刘晓桥 蒋清安 谭洪文 田翔 周松 李世英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18-419,421,共3页
关键词 心脏病 发热 儿童 介入封堵
下载PDF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玉昊 路军 +4 位作者 王晶 王旭 邵一兵 张纯全 夏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4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心内科行介入封堵的PMVSD患者358例,分析住院和来院复查(术后1、3、6、12个月)的心电图结果。结果 PMVSD...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4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心内科行介入封堵的PMVSD患者358例,分析住院和来院复查(术后1、3、6、12个月)的心电图结果。结果 PM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随访期间与术前比较,电轴和心率无变化,PR间期缩短,QRS间期和QT间期都延长。358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38.0%(136/358),而严重心律失常(即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5.0%(18/358);术后1~12个月随访到心电图的180例患者新出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2.8%(23/180),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0.6%(1/180)。结论介入封堵治疗PMVSD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且转归好,是一项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心电图 临床分析
下载PDF
75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影 都鹏飞 《安徽医学》 2018年第9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对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75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房间隔缺损(ASD)患儿24例、室间隔...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对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75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房间隔缺损(ASD)患儿24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2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27例,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患儿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介入封堵术后,VSD患儿的右心室内径(RV)、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内径(LV)、肺动脉压(PAP)、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P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MV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MVA)较术前减小,ASD患儿的RV、PAP、三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TVE)、三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TVA)、PV及PDA患儿的LA、LV、MVE、MVA、AV、PAP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VSD患儿的TVE、TVA、AV,ASD患儿的LA、LV、MVE、MVA、AV及PDA患儿的TVE、TVA、PV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介入封堵术可以显著改善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封堵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经胸超声心动图 心脏结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解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牛宝荣 杨娅 +6 位作者 李晓明 吴山 马宁 李宜嘉 张涵 张琪 张纯 《中国医药》 2014年第10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原因、防治措施及估测预后.方法 使用经胸、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二维及三维成像,对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56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原因、防治措施及估测预后.方法 使用经胸、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二维及三维成像,对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56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后发生残余分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38例,其中单发性房间隔缺损46例(82.1%),多发性房间隔缺损10例(17.9%);术后微量残余分流的患者32例(57.1%),少量残余分流的患者22例(39.3%),中量残余分流的患者2例(3.6%),检出的残余分流以微量残余分流为主;患者残余分流在术后即刻被检出的有45例(80.3%),术后3d复查时检出的有9例(16.1%),3个月复查时检出的有1例(1.8%),6个月复查时检出的有1例(1.8%).结论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出现的原因大多是术前未能准确评估房间隔缺损的数目、大小、形态、解剖毗邻及边缘的软硬程度.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提供三维立体图像,能更准确地反映房间隔缺损的形态结构,可为临床提供更为迅速有效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残余分流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急性溶血一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永 吴继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79-79,共1页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14岁,既往无手术史、麻醉史、药物过敏史。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VSD)。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于2007年2月9日下午3时在我院心内科导管室行VSD介入封堵术。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股静脉内置6F鞘...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14岁,既往无手术史、麻醉史、药物过敏史。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VSD)。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于2007年2月9日下午3时在我院心内科导管室行VSD介入封堵术。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股静脉内置6F鞘行右心导管术,股动脉内置6F鞘,送6F猪尾巴导管逆行入左心室行左心室造影,观察VSD大小及位置,建立股动脉→主动脉→左心室→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右心房→上腔静脉轨道。沿轨道送输送鞘到左心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急性溶血 封堵术后 左心室造影 前诊断 局部麻醉 药物过敏史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冷娟 刘慧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行介入封堵术后导致肺部感染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导致其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行介入封堵术后导致肺部感染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导致其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患儿存在免疫缺陷、年龄<6岁、存在慢性疾病、精神焦虑抑郁、肺功能障碍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d为导致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精神焦虑抑郁,肺功能中度、重度障碍,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d为导致患儿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术前术后都要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封堵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心功能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桑才华 杨天和 +3 位作者 蔡运昌 刘晓桥 田翔 谭洪文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12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前后及随访期间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封堵术的PDA患者进行无创心功能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血... 目的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前后及随访期间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封堵术的PDA患者进行无创心功能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血流动力学、左右心室大小及功能变化的指标。结果PDA封堵术后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D)及容积(RVEDV)、每搏量(RVSV)、射血分数(RVEF)均明显增大(P<0.05),随访中RVEDD和RVEDV进一步增大(P<0.05)。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及容积LVEDV)、每搏量(LVSV)、射血分数(LVEF)术后均明显减小(P<0.05),随访中上述指标除LVEF外均进一步减小(P<0.05);所有病例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穿刺封堵术治疗PDA能使血流动力学改变迅速逆转,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封堵 心功能检章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浆心钠素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翔 马依彤 +4 位作者 杨毅宁 汤宝鹏 黄定 史正萍 王疆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5期289-289,共1页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血浆心钠素 心功能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年红艳 孙景巍 +1 位作者 廖树利 贺柳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489-1491,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患儿视为此实验对象,根据随机分组软件将56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8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另28例患儿采用围术...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患儿视为此实验对象,根据随机分组软件将56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8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另28例患儿采用围术期护理(实验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依从性优良率89.3%比对照组患儿依从性优良率64.3%高,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安全性高等特点,辅助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加速了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