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瑞加诺生负荷D-SPECT评价定量血流分数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柳 李晓燕 +3 位作者 高志超 郑庆厚 赵甫刚 王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目的应用瑞加诺生负荷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ynamic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D-SPECT)评价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目的应用瑞加诺生负荷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ynamic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D-SPECT)评价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6月31日至2023年6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择期PCI术的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年龄(57.56±8.23)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100)和QFR组(n=100),试验采用双盲法进行。常规组根据医师经验行PCI术治疗,QFR组根据QFR测定结果行PCI治疗。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PCI术后7 d,应用瑞加诺生负荷D-SPECT,分别采集短轴、垂直长轴、水平长轴的图像,计算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结果PCI术前两组患者心肌缺血节段数(7.59±3.14 vs.7.48±3.36,P=0.811)、心肌灌注总积分(15.87±7.61 vs.15.63±5.97,P=0.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FR组PCI术后7 d的心肌缺血节段数(5.58±3.36 vs.6.51±2.14,P=0.020)和心肌灌注总积分(10.55±4.41 vs.12.96±6.50,P=0.002)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QFR指导PCI可以更好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加诺生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SPECT)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定量血流分数(QFR)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洋 杨征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721-1722,共2页
目的评定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方法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对改善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医院治疗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纳入实验数值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 目的评定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方法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对改善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医院治疗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纳入实验数值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取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方法,计算两组TIMI血流分级状况、CTFC检测值、主要心血管事件例数、低血压例数、临床治疗满意总计率、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数值、白细胞介素-6测定数值。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为3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TFC检测值低于对照组评定结果(P<0.05);试验组主要心血管事件例数、低血压例数对比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数值、白细胞介素-6测定数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数值、白细胞介素-6测定数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治疗满意总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实施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可以改善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状况,具有一定治疗安全性,存在重要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尼可地尔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无复流
下载PDF
中西医综合疗法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R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819-282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R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院的100例行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按照相关标准给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R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院的100例行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按照相关标准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味三芎汤,150 mL/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瘀证计分、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并行冠脉造影诊断与检查,判断其再狭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RS%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治疗后主症证积分值与血瘀证积分值均较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TC、TG、LDL-C)下降值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HDL-C下降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地减少PCI术后RS的发生率、降低血瘀证积分,从而降低了心绞痛复发率;而且该治疗方法还能够提高LVEF,降低血脂等,从而多靶点及多途径预防冠心病RS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综合疗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再狭窄(RS) 疗效 机制
下载PDF
抑郁症对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小板活化影响研究
4
作者 丁发明 张新丽 +1 位作者 朱为勇 蔡尚郎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886-889,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 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小板活化影响。方法:209例行PCI的患者分为抑郁症组(72例,包括持续性抑郁患者31例和一过性抑郁患者41例)和非抑郁症组(137例)。对照组35例为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抑郁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 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小板活化影响。方法:209例行PCI的患者分为抑郁症组(72例,包括持续性抑郁患者31例和一过性抑郁患者41例)和非抑郁症组(137例)。对照组35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内和术后3个月通过BECK抑郁自评问卷(BD I)进行心理测评。取外周血,以β-血小板球蛋白(β-TG)作为血小板活化标志物,ELISA法测定浓度。结果:PCI组术前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浓度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术后下降,持续抑郁症组β-TG浓度较非抑郁症组升高。对照组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浓度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血小板活性在PCI前后有动态改变,在合并持续抑郁症患者中,血小板的活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浓度 抑郁症
下载PDF
左卡尼汀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仲怀琴 朱丽 +3 位作者 秦鹤锦 戴宇翔 钱菊英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于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于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意义。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诊断为ACS并接受CAG及PCI,并于围手术期接受左卡尼汀治疗的患者共416例,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基础肾功能匹配且未接受左卡尼汀治疗的ACS患者416例,探讨两组患者的CIN发生率。结果左卡尼汀组CIN发生率(46/416,11.1%)与对照组(62/416,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中,肾功能正常患者的CIN发生率在左卡尼汀组(26/249例,10.4%)与对照组(28/252,11.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轻中度异常(30 mL · min^-1 · 1.73 m^-2 ≤eGFR<90 mL · min^-1 · 1.73 m^-2 )患者的CIN发生率在左卡尼汀组(20/167,13.2%)显著低于对照组(36/164,18.3%)( P =0.016)。整体研究人群中,低LVEF值、eGFR、HCT和对比剂用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功能轻中度异常人群中,低LVEF值、eGFR、HCT、HbA 1C、对比剂用量和左卡尼汀使用情况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卡尼汀未能显著降低肾功能正常的ACS患者的CIN发生率,但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ACS患者,在术前充分水化的基础上围手术期联合使用左卡尼汀可以显著降低CIN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冠状动脉造影(CAG)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对比剂肾病(CIN)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徐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5期56-56,58,共2页
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05月~2019年0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行血栓抽吸术及冠脉病变处注射替罗非... 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05月~2019年0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行血栓抽吸术及冠脉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即刻行支架植入术,观察组患者于发病后的第5~10d给予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和治疗6个月后心脏超声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一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LVEF、LVDD和LVDS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VEF明显升高,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观察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LVDD及LVDS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LVDD及LVDS水平显著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延迟PCI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罗琼 金平 +2 位作者 李红萍 雷蕾 蒋婷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203-204,共2页
为了深入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入院的190名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抽签分组,以早期个体化护理服务组为观察组,以常规护理服务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9... 为了深入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入院的190名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抽签分组,以早期个体化护理服务组为观察组,以常规护理服务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95人。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本次关于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研究的观察指标为: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满意度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比较。结果:本次关于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研究的研究结果为:在对观察组(n=95)和对照组(n=95)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情况方面,完成干预后,观察组(n=95)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n=95),(P<0.05)。这表明早期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很重要,一些学者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并分别提供全面和常规的护理,结果表明,综合护理效果更好,与本文结果相吻合。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辅导干预已大大改善了临床疗效和满意度,临床效果良好,适合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
下载PDF
比伐卢定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介入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顾晓龙 林霖 +3 位作者 龚志华 阮云军 肖华 向定成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比伐卢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外院已行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通过胸痛中心网络转入我院后拟早期行PCI治疗,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比伐卢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12例外院已行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通过胸痛中心网络转入我院后拟早期行PCI治疗,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51例)及普通肝素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发生率与普通肝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低于普通肝素组(3.9%vs.16.4%,P=0.03)。结论在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后PCI中应用比伐卢定,与普通肝素出血发生率相当,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卢定 肝素 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下载PDF
近十年苏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演变趋势及急诊PCI治疗现状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明珠 何志松 +2 位作者 周亚峰 蒋廷波 杨向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4-799,共6页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近十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2015年本院诊断为初发AMI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各时间...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近十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2015年本院诊断为初发AMI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各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将纳入2511例患者分为五组,2006~2007年度组、2008—2009年度组、2010~2011年度组、2012—2013年度组和2014~2015年度组,各年度组男女比例在4.48~5.49,男性发病平均年龄早于女性。按发病年龄分为四个年龄段:年龄〈45岁、45~59岁、60~74岁和≥75岁。AMI发病高峰年龄段为60~74岁,与同时间段其他年龄段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AMI患者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60~74岁,在〈45岁和45~59岁患者构成比呈逐年递增趋势;女性AMI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同男性,在≥75岁呈逐年递增趋势。具有吸烟、高血压危险因素者在AMl人群中始终超过50%,且胆固醇水平居高不下。AMI患者抽吸导管使用率及冠脉内替罗非班使用率逐年增加,行保护性临时起搏器患者比例逐年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为主要治疗方法,其次为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结论在苏州地区,AMI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加,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有年轻化趋势;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是主要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本地区内,加强对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加强对高危人群干预,具有重大意义。急诊PCI是治疗AMI的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性别 年龄 心血管危险因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下载PDF
心电图特征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德全 贾文芳 +4 位作者 谢亚闯 刘明涛 董新博 方雪花 李晓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心电图(ECG)危险特征,并建立心电图风险评分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纳入213例PCI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心电图特征,经Cox分析判断影响患者预...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心电图(ECG)危险特征,并建立心电图风险评分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纳入213例PCI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心电图特征,经Cox分析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心电图风险评分模型。结果213例患者中主要临床终点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例(19.25%),平均随访时间为(12.05±2.52)个月。Cox回归分析显示,室性期前收缩(P=0.004)、ORS间期≥110ms(P=0.002)、QT离散度≥80Iris(P=0.029)及碎裂Qas波(P=0.026)为预测本研究主要临床终点不良事件发生的心电图危险特征。根据患者心电图特征评分,将患者分为0~2分组和〉2分组,其中〉2分组患者主要临床终点不良事件发生明显高于0~2分组患者。结论PCI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出院时心电图中室性期前收缩、QRS间期≥110ms、QT离散度≥80ms及碎裂QRS波为预测本研究主要临床终点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心电图危险特征。本研究所建立的心电图风险评分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心电图(ECG) 预后
下载PDF
比伐卢定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肌灌注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慧娟 徐会圃 +2 位作者 刘长梅 张伟伟 郭文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156-3158,共3页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近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急诊PCI治疗的STEMI住院患者128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60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近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急诊PCI治疗的STEMI住院患者128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60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68例)。比伐卢定组:球囊扩张罪犯血管病变后,静脉注射0.75 mg/kg比伐卢定,在3~5 min内推注完毕后再植入支架。术后以维持量1.75 mg·kg^(-1)·h^(-1)微量泵泵入4 h。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术前静脉内注射10μg/kg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同时再注射普通肝素100 U/kg,然后以0.75μ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替罗非班36 h。观察两组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灌注评分(TMPG);并观察两组术后24 h、1个月内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TIMI、TMPG及24 h、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1个月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急诊PCI术中,单独应用比伐卢定治疗效果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相似,但可显著减少术后1个月内的出血事件,并且TIMI评分中高危的STEMI患者获益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卢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替罗非班 普通肝素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延迟时间的分布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杜兰芳 廉宏伟 马青变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 -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 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延迟时间的分布。方法本研究是单中心、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3—07—2014—07症状发... 目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 -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 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延迟时间的分布。方法本研究是单中心、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3—07—2014—07症状发作24h以内,就诊于我院并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7例,记录患者诊治时间流程。结果STEMI患者院前延迟(prehospitaldelay,PHD)时间为154.5(17,609)min,进门一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DTB)为104(37,513)min。将DTB进行分段,发现进门-首次心电图时间2(0,96)min,首次心电图-决定PCI的时间12(0,327)min,决定PCI-签署知情同意时间5(I,255)min,签署知情同意-急诊转诊时间32(2,150)min(主要用于启动导管室团队),急诊转诊-球囊扩张时间35(10,238)min。91.6%(109/119)的患者在就诊后10min内完成首次心电图,完成首次心电图后43.9%(50/114)的患者在10min内做出急诊PCI的决定,39.8%(47/118)的患者DTB≤90min。结论院前延迟仍然是STEMI患者急诊PCI延迟的主要组成部分,从院内延迟时间的分布来看,院前启动导管室可能是有效缩短DTB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急诊 介入治疗(pci) 院前延迟(PHD)
下载PDF
病程日记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便秘的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曾清清 李军文 +1 位作者 郑太蓉 文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病程日记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预防便秘护理;观察组(60例)将预防便秘的相关内容设计成病程日记表格,由护士督导患者每日执行并记录。结果两组PCI术后便秘发生率、首次排便评... 目的探讨病程日记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预防便秘护理;观察组(60例)将预防便秘的相关内容设计成病程日记表格,由护士督导患者每日执行并记录。结果两组PCI术后便秘发生率、首次排便评分、排便满意度、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有便意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患者记录病程日记、主动参与自身健康管理,有效降低了PCI术后便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便秘 病程日记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安宁 张海涛 +2 位作者 孙津津 黄丛春 罗惠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720-724,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差异。 方法前瞻性纳入空军总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且术后服药依从性良好的15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采...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差异。 方法前瞻性纳入空军总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且术后服药依从性良好的15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采用一般临床资料调查表、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量表(SAQ)分别对患者治疗前24 h、治疗后12月进行问卷调查,并及时准确收集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2月的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 一般临床资料对比:轻度与重度病变组在冠心病类型、支架置入数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中度与重度病变组在支架置入数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轻中重度三组在病变血管数目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轻、中、重三组患者术后较术前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轻度与重度病变组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上有差异(P<0.017);中度和重度病变组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上有差异(P<0.017),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三组之间生活质量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在介入治疗前生活质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及治疗满意程度方面,术后生活质量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GENSINI评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SAQ)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序贯再通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怀新 曹清涛 +1 位作者 童雨田 胡奉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序贯再通冠脉介入治疗(sPCI)对急性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入选的176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序贯再通PCI治疗组(sPCI组,88例)和传统的直接PCI组(pPCI组,88例)。... 目的探讨序贯再通冠脉介入治疗(sPCI)对急性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入选的176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序贯再通PCI治疗组(sPCI组,88例)和传统的直接PCI组(pPCI组,88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2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MBG3级血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41%VS63.64%,x^2=4.67,P=0.03)。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RA)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0%VS56.82%,x^2=1.12,P=0.36),但两组严重RA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0%VS25.00%,x^2=4.51,P=0.03)。以sPCI为变量对严重RA的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为0.43,95%C10.19~0.95,P=0.03。影响严重RA的其他因素:发病到IRA开始再通的时间(OR=0.61,95%CI 0.17—0.99,P=0.04),入院血糖水平(OR=1.96,95%CI1.02~5.78,P=0.03),梗死前心绞痛史(OR=0.65,95%CI 0.18~0.98,P=0.04)及心脏功能水平(OR=1.78,95%CI 1.06~6.91,P=0.04)。结论序贯再通PCI治疗在改善STEMI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同时,使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减少,优于传统的直接PC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 再灌注心律失常 冠脉介入治疗(pci) 抽吸血栓 替罗非班
下载PDF
HFMEA模式在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转运交接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琦 范晓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3-790,共8页
目的探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行急诊PCI的62例... 目的探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行急诊PCI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行急诊PCI的62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PCI转运交接模式;试验组采用HFMEA模式,通过组建转运交接小组、对转运流程进行前瞻性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优化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转运交接时间、D-to-B平均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及接受科室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转运交接时间、D-to-B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与病情变化、转运设备、转运过程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总分及接受科室满意度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HFMEA模式优化急诊PCI患者转运交接流程,可以有效缩短转运时间和D-toB时间、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接受科室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转运 效果评价
下载PDF
β受体拮抗剂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交感风暴1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京秀 李欣 +5 位作者 程荣超 窦丽艳 苏震东 董玉梅 白秀萍 李学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8-480,共3页
本文就1例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现交感风暴的临床治疗情况,及在其中有重要治疗作用的艾司洛尔的药物作用机制、临床作用效果、循证医学等进行评价并简要分析.
关键词 Β受体拮抗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交感风暴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志立 曹义战 +8 位作者 张薇 王洪涛 杨欣国 薛玉生 郑强荪 王毅 汤雁玲 金葵花 吴学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7-389,共3页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的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IMI患者151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6例.回顾性分析梗死相关动脉的特点及PCI术前、术中无复流发生率等临床特点.结果 ...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的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IMI患者151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6例.回顾性分析梗死相关动脉的特点及PCI术前、术中无复流发生率等临床特点.结果 与〈12 h组比较,12 h后行PCI无复流率(53.8%vs 15.8%,P〈0.01)和低血压发生率(80.8%vs 36.8%,P〈0.01)明显增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窦律组比较,房室传导阻滞(AVB)组右冠状动脉优势型居多(84.4%vs 63.0%,P〈0.01),无复流率增加(53.1%vs 13.9%,P〈0.01);使用Diver CE明显降低无复流的发生(24.3%vs 9.1%,P〈0.01).结论 尽早行PCI是抢救AIMI患者的关键措施.伴有AVB或低血压时,即使时间超过24 h亦应进行PCI.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可有效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经使用过的球囊注入尿激酶治疗无复流,是简单实用、经济、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无复流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行择期PCI治疗的N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立业 夏岳 +2 位作者 戚国庆 杨志瑜 赵红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0-802,共3页
目的 研究尼可地尔对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NSTEM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CON组)、尼可地尔组(NIC组)。药物治疗10 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 目的 研究尼可地尔对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NSTEM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CON组)、尼可地尔组(NIC组)。药物治疗10 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校正TIMI计帧数(CTFC)、心肌染色分级(MBG)。随访观察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TFC比较,NIC组(18.4±3.6)帧明显小于CON组(25.3±2.2)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MBG 3级者NIC组为26例占86.7%,CON组为18例占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NIC组患者MACEs发生率明显低于CON组(10.0% vs. 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可地尔可以改善NSTEMI患者择期PCI后心肌灌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冠脉微循环 尼可地尔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婧 刘军翔 +4 位作者 杨国红 周欣 赵季红 姜铁民 李玉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内分泌激素、炎症因子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序贯入选80例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PCI术...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内分泌激素、炎症因子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序贯入选80例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PCI术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以1.5μg/kg负荷剂量静推rhBNP,随后以0.01μg/(kg·min)连续给药72h,再以0.5mg/d连续给药3d;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血浆炎症因子、左室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般临床资料、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给药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肾素(PRA)、血管紧张肽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利尿激素(A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给药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给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LAD)较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未发现与rhBNP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应用rhBNP可显著抑制左心室重塑,改善患者左室功能,机制可能与其对神经内分泌激素及局部炎症状态的调节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 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左室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