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干预治疗围手术期及随访期的死亡病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雷 贾三庆 +1 位作者 胡大一 王吉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确定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干预 (PCI)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 对1997年 1月至 1999年 4月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16例中死亡的 14例病例 ,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并... 目的 确定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干预 (PCI)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 对1997年 1月至 1999年 4月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16例中死亡的 14例病例 ,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并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率为 5 5 % ,死亡原因分别为心源性休克 7人(3 2 % ) ,急性左心衰竭 2人 (0 9% ) ,室颤 1人 (0 4% ) ,心肌梗死后 2周上消化道出血致死 1人 (0 4%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后大出血死亡 1人 (0 4% )。随访期间死亡 2人 (0 9% ) ,死亡原因分别为 2 5月后再次心源性休克和 1年后突然室颤。结论 影响接受直接PTCA术的急性心肌死患者的死亡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排列如下 :梗死相关血管 (IRA)术后TIMI血流 (0 -1级 )、严重心律失常、IRA (左主干、右冠状动脉和前降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介入干预治疗 围手术期 随访期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介入性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及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巧玲 王得霞 任宏生 《精神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67-268,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性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和防治措施。方法 1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进行经皮冠脉介入干预治疗(实验组)90例,未进行冠脉介入干预治疗(对照组)60例,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有焦虑情绪... 目的探讨介入性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和防治措施。方法 1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进行经皮冠脉介入干预治疗(实验组)90例,未进行冠脉介入干预治疗(对照组)60例,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有焦虑情绪者采用压力管理-自我形象-抚触和抗焦虑综合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HAMA评分较疗前显著下降(P<0.05),抗焦虑治疗有效率75%。结论焦虑情绪在经皮冠脉介入干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生率非常高,影响经皮冠脉介入干预的近期效果,采用压力管理-自我形象-抚触和抗焦虑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干预治疗 焦虑情绪 压力管理-自我形象-抚触治疗 抗焦虑药物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丁 胡大一 +1 位作者 贾三庆 彭建军 《医学研究通讯》 2001年第6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规律。方法以血浆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为再灌注损伤标志物,观察AMI患者PCI治疗后血浆MDA变化时程及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 PCI...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规律。方法以血浆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为再灌注损伤标志物,观察AMI患者PCI治疗后血浆MDA变化时程及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 PCI再灌注后,血浆MDA显著升高(P<0.001),总体水平于1小时达峰值,随后48小时迅速下降,此后缓慢恢复至术后7天仍高于基础值。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分组显示,≤6小时组血浆MDA水平显著低于>6小时组(P<0.05),且于术后7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PCI再灌注后血浆脂质过氧化标志物显著升高,时程变化特点为1小时达峰,随后依次出现迅速下降期及缓慢下降期。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再灌注损伤是缺血和再灌注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再灌注可显著减少再灌注损伤。血清CK-MB水平不是评价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治疗 再灌注损伤 丙二醛
下载PDF
介入治疗联合康复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良滨 邸见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康复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2月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5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拟行介入治疗,并且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完成患白细胞介素-6水平、...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康复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2月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5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拟行介入治疗,并且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完成患白细胞介素-6水平、单核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肿瘤坏死因子-ɑ水平水平测定.结果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介素-6水平、单核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肿瘤坏死因子-ɑ水平,均低于治疗后1周、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联合康复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可以作为临床预后的检测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5
作者 刘世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53-0156,共4页
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11月,将我院8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干预。结果 研究组... 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11月,将我院8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干预。结果 研究组比参照组治疗有效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小组的生理机能评分指标、生理机能评分指标、躯体疼痛评分指标、整体卫生评分活力评分指标、社会机能评分指标、情感机能评分指标、精神卫生评分指标等均比参照组(P<0.05)高。结束语 对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干预。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常规治疗干预 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干预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建芝 《青海医药杂志》 2014年第5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作用。方法:对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心理状态稳定,积极配合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作用。方法:对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心理状态稳定,积极配合介入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介入治疗的认识、增强信心,减轻患者的痛苦,早期发现并发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