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产生机制及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其他介入方案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贤国 徐红玉 朱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438-1441,共4页
门静脉癌栓(PVTT)是原发性肝癌(HCC)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PVTT形成的原因复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除传统手术治疗外,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联合其他介入治疗手段如:射频消融、放射治疗、靶向... 门静脉癌栓(PVTT)是原发性肝癌(HCC)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PVTT形成的原因复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除传统手术治疗外,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联合其他介入治疗手段如:射频消融、放射治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联合应用可取得良好效果。现对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产生机制及TACE联合其他介入治疗方案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肝癌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 导管动脉化疗 介入治疗 放疗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3例报告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梵 王一斌 乔莉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0-1040,共1页
应用Amplatzer法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sus,PDA)已十余年,血小板减少是PDA介入封堵术后罕见并发症。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我院有3例患儿经Amplatzer法行PDA介入封堵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血小板减少 介入治疗 AMPLATZER 罕见并发症 2009年 PDA
下载PDF
未闭动脉导管经皮弹簧栓栓堵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熊鉴然 刘延玲 +7 位作者 徐洪涛 费宇行 程克正 王浩 高连如 朱智明 田惠生 李芝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一种经皮可释放性弹簧栓栓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新方法。方法:经主动脉造影测定PDA内径及长度,在X线和超声心动图监测引导下,经心导管将可释放性弹簧栓栓堵于PDA。分别采用Jackson弹簧栓(J... 目的:研究建立一种经皮可释放性弹簧栓栓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新方法。方法:经主动脉造影测定PDA内径及长度,在X线和超声心动图监测引导下,经心导管将可释放性弹簧栓栓堵于PDA。分别采用Jackson弹簧栓(J组)和PDA弹簧栓(P组)。经临床、主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确定疗效。结果:采用本法治疗21例,PDA平均最狭窄处内径3.18±0.62mm(范围1.5~4.7mm,其中81%超过3mm),平均长度5.17±2.13mm。20例获得成功且无并发症,术后经临床、主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其中J组8例均获成功;P组13例,成功12例、失败1例。结论:本法属于安全可靠的非开胸治疗PDA的新方法,创伤性很小,值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经皮导管
下载PDF
弹簧栓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术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省利 蔚虎文 +1 位作者 周小燕 惠昭岚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1-302,共2页
关键词 弹簧 动脉导管未闭 护理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棉胶海绵栓堵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冠脉穿孔1例
5
作者 徐日新 刘晓东 纪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14-114,共1页
患者女性,56岁,因反复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5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入院后经右侧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正常,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血管细小,钙化明显,狭窄最重处95%,前降支远段70%~80%节段性狭窄,血流T... 患者女性,56岁,因反复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5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入院后经右侧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正常,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血管细小,钙化明显,狭窄最重处95%,前降支远段70%~80%节段性狭窄,血流TI MI 3级;回旋支近段30%局限性狭窄,钝缘支开口60%狭窄,右冠近中段2处95%、90%节段性狭窄,右冠远端全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 冠脉穿孔 狭窄血管 海绵 冠状动脉造影 心前区疼痛 反复发作性
下载PDF
冠状动脉瘘经皮导管栓堵术一例报告
6
作者 张陈匀 蔡运昌 +6 位作者 刘君实 杨天和 王哓峰 董守仁 范寿年 刘志琴 李世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5期229-229,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经皮导管 劳力性胸痛 运动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下载PDF
经导管弹簧圈栓堵法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被引量:9
7
作者 赵迎新 史冬梅 +2 位作者 张维君 周玉杰 刘宇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5期264-26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弹簧圈栓堵冠状动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总结我院 1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12月 6例 38~ 70岁 (平均年龄 5 0 7岁 )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进行栓堵治疗的患者 ,其中冠状动脉瘘由左冠状动脉至肺动脉 2例、右冠状... 目的 探讨经导管弹簧圈栓堵冠状动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总结我院 1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12月 6例 38~ 70岁 (平均年龄 5 0 7岁 )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进行栓堵治疗的患者 ,其中冠状动脉瘘由左冠状动脉至肺动脉 2例、右冠状动脉至肺动脉 2例、右冠状动脉至右下肺静脉及双侧冠状动脉至肺动脉各 1例。结果  5例 (83 3% )栓堵后完全闭合 ;1例因瘘管迂曲 ,导管到位困难而放弃介入治疗。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 5例患者经体检和超声心动图随访 3~ 4 6个月 ,无残余瘘 ,无复发。结论 经导管弹簧圈栓堵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不用开胸 ,病人易接受 ,安全、有效、方便 ,可作为治疗冠状动脉瘘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弹簧圈 治疗 先天性冠状动脉 超声心动图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形成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一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梁静 周玉杰 +2 位作者 史冬梅 马涵英 刘宇扬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5期287-287,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血小板减少 先天性心脏病 PDA 非开胸 介入治疗 后恢复
下载PDF
动脉取栓术与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继刚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9期1481-1483,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取栓术与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0),A组行介入溶栓术,B组行动脉取栓术。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踝肱指数变化,临床疗... 目的探讨动脉取栓术与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0),A组行介入溶栓术,B组行动脉取栓术。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踝肱指数变化,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的肱骨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并且两组术后的肱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8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中,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B组的71.4%(P<0.05);动脉栓塞患者中,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显著低于B组的92.3%(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及截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治疗中,介入溶栓术与动脉取栓术各具优势,但介入溶栓术的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动脉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FOGARTY导管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手术联合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博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35-36,41,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手术联合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或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8例(39肢)在DSA下行手术联合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38例患者中,救治成功37例(38肢),术后随访10~21个月,1例术后...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手术联合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或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8例(39肢)在DSA下行手术联合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38例患者中,救治成功37例(38肢),术后随访10~21个月,1例术后3个月再阻塞,3~6个月再阻塞2例,12个月再阻塞1例。结论手术联合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成功率。本方法效果满意,多数患者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塞:取:球囊:支架植入 介入 双腔动脉导管
下载PDF
PDA立体模型试塞器在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康申 黄元海 +3 位作者 魏平 谢贞波 熊健 段作云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86-,77,共2页
目的:试塞器试塞选塞在PDA栓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自行设计不同尺寸、形成动脉导管(PDA)立体模型,制成试塞器,检测裁剪后的海绵塞子和进行体外脱落试验,以保证选出一个与PDA相匹配的塞子,并在DSA引导下1... 目的:试塞器试塞选塞在PDA栓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自行设计不同尺寸、形成动脉导管(PDA)立体模型,制成试塞器,检测裁剪后的海绵塞子和进行体外脱落试验,以保证选出一个与PDA相匹配的塞子,并在DSA引导下1次完成PDA栓堵术,提高栓堵成功率。结果:本组24例均经试塞器试塞选择塞子,然后用于体内闭合动脉导管,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塞子脱落,成功率达100%。结论:利用试塞器试塞选塞,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安全可靠,具有理想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立体模型试塞器 聚乙烯醇缩 甲醛塞子 介入法.动脉导管栓堵术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体会
12
作者 崔泽敏 吕兴 +2 位作者 蔡定邦 文忠 莫水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57-658,共2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临床疗效。方法 :从 1996年 8月至 2 0 0 1年 5月应用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弹簧圈法以及Amplatzer蘑菇伞堵闭法关闭 6例PDA患儿。结果 :6例均一次性堵闭成功 ,术后... 目的 :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临床疗效。方法 :从 1996年 8月至 2 0 0 1年 5月应用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弹簧圈法以及Amplatzer蘑菇伞堵闭法关闭 6例PDA患儿。结果 :6例均一次性堵闭成功 ,术后即刻造影有小量残余分流 2例 ,其中 1例术后 2 4h心脏彩超显示小量残余分流消失 ;其它 4例术后即刻造影均无残余分流。结论 :经导管应用弹簧圈法及Amplatzer蘑菇伞法堵闭PDA ,临床疗效可靠、安全 ,可作为治疗小儿PDA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造影 弹簧圈 临床疗效 PDA 显示 分流
下载PDF
多种方法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宴节 赵增富 +1 位作者 许俊芳 马青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8期3607-3607,361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疗效以及手术探查时间的选择。方法选择45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2例行导管吸栓加动脉置管溶栓术;保守治疗1例;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26例;其他患者行以Fogarty导管取栓为主结合动脉置管溶栓术、...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疗效以及手术探查时间的选择。方法选择45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2例行导管吸栓加动脉置管溶栓术;保守治疗1例;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26例;其他患者行以Fogarty导管取栓为主结合动脉置管溶栓术、人工血管置换术、斑块剥脱术、斑块剥脱术加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球囊扩张成形术、球囊扩张成形及动脉支架植入术等。结果导管吸栓加动脉置管溶栓的2例患者,其中1例病情加重行截肢手术;保守治疗者因心力衰竭死亡;其他患者均满意保肢。结论手术取栓是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方法 ,没有手术条件的情况下可试行介入开通栓塞的血管并进行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FOGARTY导管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预防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48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静 高峰 +2 位作者 杜日映 白怀生 李晓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预防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住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481例于术后拔管前经鞘内注入相应药物,A组予以法舒地尔5mg,B组予以硝酸甘油200μg,C组予以生理盐水对照,观察是否出现桡动...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预防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住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481例于术后拔管前经鞘内注入相应药物,A组予以法舒地尔5mg,B组予以硝酸甘油200μg,C组予以生理盐水对照,观察是否出现桡动脉痉挛、局部血肿、急性血管闭塞或狭窄等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应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可以更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发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预防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 硝酸甘油/治疗应用 心脏导管插入 @舒地尔 @桡动脉冠脉介入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诊治 被引量:3
15
作者 施国兴 许顺良 赵建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308-310,共3页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介入治疗 介入诊断 导管 球囊扩张
下载PDF
经皮导管细小未闭动脉导管栓堵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鉴然 刘延玲 +9 位作者 徐洪涛 高连如 程克正 李芝声 杨晔 费宇行 王浩 樊朝美 朱智明 田惠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91-392,共2页
经皮导管细小未闭动脉导管栓堵术的临床研究熊鉴然刘延玲徐洪涛高连如程克正李芝声杨晔费宇行王浩樊朝美朱智明田惠生动脉导管未闭(简称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经皮导管栓堵术是一种非开胸手术治疗PDA的技术,受到广泛重视... 经皮导管细小未闭动脉导管栓堵术的临床研究熊鉴然刘延玲徐洪涛高连如程克正李芝声杨晔费宇行王浩樊朝美朱智明田惠生动脉导管未闭(简称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经皮导管栓堵术是一种非开胸手术治疗PDA的技术,受到广泛重视。我们采用新的弹簧栓栓堵方法治疗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导管
原文传递
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国剑 杨镛 +4 位作者 杨国凯 万嘉 马振桓 陆平 杜玲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8例(88条肢体)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取栓组)和行...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8例(88条肢体)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取栓组)和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联合组)患者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足趾血氧饱和度(SO2)及足部皮温的改变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死亡率、截肢率及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取栓组和联合组患者术后的ABI、足趾SO2及足部皮温与同组术前比较均升高(P<0.05);2组患者术前ABI、足趾SO2及足部皮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的ABI、足趾SO2、足部皮温及其改变值较取栓组均升高(P<0.05)。术后取栓组患者的死亡率、截肢率、肌病肾病代谢性综合征(MNMS)发生率、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及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3.04%(6/46)、17.39%(8/46)、26.09%(12/46)、26.09%(12/46)及13.04%(6/46),联合组分别为4.76%(2/42)、7.14%(3/42)、14.29%(6/42)、9.52%(4/42)及9.52%(4/42),取栓组各指标均较高(P<0.05)。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多种微创技术具有手术微创性、治疗有效性等特点,可作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GARTY导管 微创手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介入
原文传递
应用国产封堵器堵闭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晨 杨大严 +2 位作者 周文兵 孙爱华 时之秀 《安徽医学》 2005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堵闭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4月-2004年10月对26例(男8例,女18例)包括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继发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和复合性CHD在内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堵闭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4月-2004年10月对26例(男8例,女18例)包括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继发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和复合性CHD在内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进行介入堵闭治疗,所有病例均经胸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术后随访1-18个月。结果26例先天性心脏病,缺损直径平均20±6.4 mm(4-30 mm),应用国产封堵器大小23±6 mm(6-38 mm),25例封堵治疗成功,成功率96%,1例VSD并发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例ASD术中并发空气栓塞,并发症发生率7.6%,随访未见封堵器位置移位和分流。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堵闭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价格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国产 动脉导管未闭(PDA)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后随访
下载PDF
Amplatzer法堵闭动脉导管未闭前后封堵器变形的影像学观察
19
作者 周同甫 华益民 +3 位作者 刘翰旻 夏礼勤 王泽容 金仲和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1-373,共3页
关键词 AMPLATZER 动脉导管未闭 蘑菇伞状封 介入导管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瘘
20
作者 石兆云 杜小兵 方元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6期457-457,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先天性心脏病 病理解剖学 心电图 X线检查 超声心动图 经皮介入 冠状动脉瘘结扎 冠状动脉下切线缝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