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乐 周红艳 孙静岚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2期74-76,共3页
总结了介入置管溶栓治疗8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前检查与准备,患肢护理与下肢循环观察;术后基础护理,抗凝治疗护理与血运监测,留置导管护理,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出院指导与随访。认为强化介入置... 总结了介入置管溶栓治疗8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前检查与准备,患肢护理与下肢循环观察;术后基础护理,抗凝治疗护理与血运监测,留置导管护理,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出院指导与随访。认为强化介入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溶栓介入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置管溶栓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介入置管溶栓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家庄 陈广林 黎振林 《微创医学》 2021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介入置管溶栓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有急性症状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抗凝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过渡口服华法...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介入置管溶栓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有急性症状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抗凝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过渡口服华法林),试验组则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介入置管溶栓+口服华法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治疗7 d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长/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T长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白蛋白(AL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ALT、AST、AL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过渡口服华法林治疗方案相比,肠系膜上动脉介入置管溶栓+口服华法林治疗对改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的肝功能效果更好,且不增加对凝血功能和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率的影响,可以作为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介入置管溶栓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肝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介入置管溶栓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亚黎 王吉昌 洪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介入置管溶栓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03例介入置管溶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46)及干预组(n=57)。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预见...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介入置管溶栓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03例介入置管溶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46)及干预组(n=57)。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组压疮发生率为1.8%,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3.0%(P<0.05)。常规组发生出血1例,导管意外脱出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干预组发生出血1例,无导管意外脱出,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满意45例,一般满意1例,满意度评分为(90.35±3.99)分;干预组非常满意51例,满意6例,满意度评分为(98.14±5.45)分,干预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介入置管溶栓术患者围手术期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置管溶栓 预见性护理 压疮 Branden量表
下载PDF
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亮 毕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7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分娩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抗凝治疗,观察组行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 目的探讨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分娩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抗凝治疗,观察组行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腿、大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优于单纯抗凝治疗,能促进患肢消肿,降低PT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置管溶栓 抗凝治疗
下载PDF
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置管溶栓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5
作者 宁雯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63-64,共2页
分析探讨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置管溶栓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的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速度峰值、并发症发生率... 分析探讨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置管溶栓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静脉导管溶栓治疗的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速度峰值、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下肢最高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程序性护理干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护理新方法,以详细的护理计划、症状观察和心理护理等为主要内容,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该护理方法具有质量高、综合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在介入置管溶栓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后续修养身体有积极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程序化护理 介入置管溶栓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燕 葛静萍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29-83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积极配合治疗,40例患者栓塞动脉完全开通,8例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2例,...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积极配合治疗,40例患者栓塞动脉完全开通,8例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6例。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观察,术后患肢锻炼的正确指导,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管溶栓介入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董莉
7
作者 王京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601-1602,共2页
目的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中药、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患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8例患者,对其施行介入性溶栓治疗,并予以中药进行后续治疗,治疗后,对以... 目的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中药、介入置管溶栓联合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患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8例患者,对其施行介入性溶栓治疗,并予以中药进行后续治疗,治疗后,对以上患者实施系统护理模式,研究护理的具体策略与相关体会.结果:经治疗和护理以后,28例患者患肢胀痛病症得以显著改善,下肢深静脉中的多数血栓已被溶解,静脉侧支的循环动力增强.仅有1例患者出现肺栓塞并发症状,采取有效处理后已恢复正常.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急性症状治疗中,护士要做好各环节的配合工作,以提升中药+溶栓介入治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介入置管溶栓 联合治疗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体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