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林志芳 贾冰 +4 位作者 全毅 柯尊彬 李海珠 岑丽莲 梅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294-229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介入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评价该方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筛选40例符合条件的肝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行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B组20例行TACE联合经皮肝... 目的通过观察介入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评价该方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筛选40例符合条件的肝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行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B组20例行TACE联合经皮肝瘤内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进行肿瘤间质治疗,另选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C组)20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ELISA法测定A组患者术前1周及术后第4周、B组患者术前1周及术后第1、2、3、4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 (1)A、B组肝癌患者术前CD3+、CD4+、CD4+/CD8+明显低于C组(P<0.01),而SIL-2R、CD8+高于C组(P<0.05,P<0.01);(2)术后4周B组肝癌患者CD3+、CD4+、CD4+/CD8+高于A组(P<0.05),SIL-2R低于A组(P<0.05);(3)B组肝癌患者CD3+、CD4+、CD4+/CD8+术后1、2、3周逐渐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SIL-2R则显著降低(P<0.05),第4周呈稳定趋势(P>0.05)。结论 TACE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能改善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抑制,使患者免疫功能提升并趋向稳定水平,更有利于机体的恢复。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SIL-2R时间以术后第2周开始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联合肿瘤间质治疗 T淋巴细胞亚群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下载PDF
介入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以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8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联合肿瘤间质治疗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4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联合TACE和肿瘤间质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TACE术,对两组...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联合肿瘤间质治疗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4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联合TACE和肿瘤间质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TACE术,对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4周对两组患者CD3+、CD4+、CD8+以及血清SIL-2R的比较,观察组CD3+、CD4+明显大于对照组,血清SIL-2R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CD8+的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介入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对机体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化疗栓塞 肿瘤治疗 免疫功能 变化
下载PDF
难治性晚期KIT外显子9突变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治疗探索:靶向联合治疗加肿瘤减灭术
3
作者 颜淼 夏延哲 张信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250-255,共6页
KIT外显子9突变是胃肠间质瘤第二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较其他类型呈现恶性度更高的生物学行为。大多数KIT外显子9突变胃肠间质瘤经标准序贯治疗后并不能获得满意的无进展生存期。本文报道了1例44岁晚期KIT外显子9突变女性患者,在标准二... KIT外显子9突变是胃肠间质瘤第二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较其他类型呈现恶性度更高的生物学行为。大多数KIT外显子9突变胃肠间质瘤经标准序贯治疗后并不能获得满意的无进展生存期。本文报道了1例44岁晚期KIT外显子9突变女性患者,在标准二线治疗进展后予阿伐替尼联合舒尼替尼治疗,1个月后肿瘤退缩达15.7%,获得手术机会。患者术后继续靶向联合治疗,截至2023年7月,共有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KIT外显子9 阿伐替尼 舒尼替尼 靶向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耐药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4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63,共1页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开发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方案,对改善GIST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不同的耐药机制网络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伊马替尼治疗和联合抑制多种耐药机制有望成为GIST治疗的新选择。为此,2...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开发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方案,对改善GIST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不同的耐药机制网络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伊马替尼治疗和联合抑制多种耐药机制有望成为GIST治疗的新选择。为此,2024年第51卷第4期《中国肿瘤临床》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栏目刊发了由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建军教授撰写的《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耐药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伊马替尼 《中国肿瘤临床》 耐药机制 长期预后 联合抑制 杨建军 治疗靶点
下载PDF
TACE联合肿瘤间质对介入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魏童 黄河 刘宏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103-6104,共2页
目的探讨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肿瘤间质对介入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H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TCAE治疗,实验组行TCAE联合经皮肝瘤内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进行肿瘤间质治疗,另选取体检健... 目的探讨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肿瘤间质对介入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H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TCAE治疗,实验组行TCAE联合经皮肝瘤内注射碘油化疗药物进行肿瘤间质治疗,另选取体检健康者为空白组45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3、4 w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和SIL-2R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1、2、3、4 w后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和SIL-2R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1、2、3 w后,对照组与实验组CD8^+和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 w后CD4^+/CD8^+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3、4 w后,对照组和实验组CD3^+、CD4^+和SIL-2R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 TACE联合肿瘤间质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且能够弥补单纯使用TACE治疗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 肝细胞癌 免疫功能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下载PDF
介入治疗法联合肿瘤间质治疗方法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大志 赵许亚 +1 位作者 何伟 周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5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法联合肿瘤间质治疗方法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9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治疗,实验组...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法联合肿瘤间质治疗方法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9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 CD3+和 CD4+高于对照组,血清 SIL-2R 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两组的CD8+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采用介入治疗法联合肿瘤间质治疗方法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可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肿瘤治疗 免疫功能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尼达尼布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吴柱强 《北方药学》 2024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与尼达尼布联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按照数字表法随机抽取86例患者并划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与尼达尼布联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按照数字表法随机抽取86例患者并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所收治的43例患者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药物治疗,试验组所收治的43例患者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尼达尼布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例),高于对照组76.74%(33例),P<0.05;经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发现试验组患者检测值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实施N-乙酰半胱氨酸与尼达尼布联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和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尼达尼布 联合治疗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功能
下载PDF
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联合间质插置治疗实体肿瘤 被引量:7
8
作者 赵铁军 徐元昌 +2 位作者 杜军武 黄竹 易飞云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联合间质插置治疗实体肿瘤的疗效和优势。方法纳入16例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肺癌、肝癌和直肠癌复发病人,利用TPS将病人CT或MRI影像进行三维立体数字化影像重建,根据肿瘤部位、大小以及周围组织情... 目的探讨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联合间质插置治疗实体肿瘤的疗效和优势。方法纳入16例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肺癌、肝癌和直肠癌复发病人,利用TPS将病人CT或MRI影像进行三维立体数字化影像重建,根据肿瘤部位、大小以及周围组织情况,精确制定等剂量曲线和放射粒子、化疗粒子治疗计划,在CT或B超引导下根据治疗计划进行肿瘤穿刺,将125I粒子和化疗粒子植入到预定位置。结果所有病人治疗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3、6个月肿瘤体积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P值分别为0.04、0.02和0.04)。6个月时有效率81.25%,6个月生存率100%,12个月生存率87.5%。结论放疗粒子和化疗粒子相互有增效作用,它们的联合间质治疗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肿瘤 缓释 化疗粒子 125I粒子 治疗
下载PDF
晚期胃肠间质瘤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绍清 郭晓丹 张信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07-214,共8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所有的GIST均被认为具有一定程度的恶性潜能。KIT/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所有的GIST均被认为具有一定程度的恶性潜能。KIT/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基因突变导致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编码蛋白异常激活,是目前已知GIST最主要的发病机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是治疗的主要选择,目前单药TKI序贯治疗是GIST的标准治疗方案,但一线治疗耐药以后,后线治疗的疗效有限。因此,针对不同靶点的药物联合治疗是目前重要的探索方向。在此,本文结合了近年来关于GIST联合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两种TKI联合治疗、TKI与下游通路抑制剂联合治疗等,旨在对晚期GIST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靶向治疗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书宝 王哲 +1 位作者 贺明 蒋晶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3-548,共6页
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是罕见的间质来源的肿瘤。基因突变在GIST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靶向治疗已成为GIST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耐药机制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将其中一些分子作为治疗靶点,推动TKI类... 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是罕见的间质来源的肿瘤。基因突变在GIST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靶向治疗已成为GIST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耐药机制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将其中一些分子作为治疗靶点,推动TKI类药物的更新迭代,也为GIST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方法的选择,使部分GIST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本文对GIST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患者对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治国 薛慧婧 +1 位作者 宋仕茂 骆志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281-1283,128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对其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肝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予以治疗,...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对其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肝癌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肿瘤间质治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予以治疗;另外选择24名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组,进行对照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生存率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都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以及2年的生存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自身免疫能力的提升、恢复,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肿瘤治疗 T淋巴细胞亚群 生存率
下载PDF
^(32)P玻璃微球间质治疗联合加热对肿瘤微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汪永跃 王大章 +1 位作者 郑光勇 毛祖彝 《口腔医学纵横》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为了解间质治疗对肿瘤微血管的作用以及加热作用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移植性小鼠S180实体瘤在32P-GMS间质治疗后及其联合加热治疗后的血管铸型及墨汁灌注切片。结果加热组、放疗组均可引起肿瘤微血管的扩张,新生... 目的为了解间质治疗对肿瘤微血管的作用以及加热作用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移植性小鼠S180实体瘤在32P-GMS间质治疗后及其联合加热治疗后的血管铸型及墨汁灌注切片。结果加热组、放疗组均可引起肿瘤微血管的扩张,新生血管抑制,毛细血管数量减少及瘤周血管密度降低,联合治疗组作用更明显。结论加热对肿瘤微血管的损伤与射线对其损伤在形态学方面相似;内照射的损伤作用与外照射的作用相似。放射及加热联合对肿瘤微血管的损伤可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32 玻璃微球 治疗 加热 血管铸型 肿瘤
下载PDF
32P玻璃微球间质治疗联合加热对肿瘤微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汪永跃 王大章 +1 位作者 郑光勇 毛祖彝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6-226,共1页
关键词 32P玻璃微球 联合加热 微血管作用 恶性肿瘤 放疗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全身输注联合局部介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慧 张育 魏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8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全身输注联合局部介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例SLE股骨头坏死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经旋股内动脉灌注MSCs悬液,同时静脉输注MSCs。间隔2周再进行第2次治疗...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全身输注联合局部介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例SLE股骨头坏死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经旋股内动脉灌注MSCs悬液,同时静脉输注MSCs。间隔2周再进行第2次治疗。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半年SLE疾病活动性、疼痛、行走距离、关节功能、磁共振成像(MRI)评价等指标。结果短期随访(6个月),4例疼痛改善及关节活动度均改善,1例影像学无改善。随访终点(3年),治疗组4例中1例发生股骨头塌陷。结论 MSCs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安全,无不良反应,短期内有效率高,长期随访可降低股骨头塌陷发生率,本研究为小样本观察,临床可进一步扩大病例数,以期作为一种新技术进行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干细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京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5期5-7,共3页
目的探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方法 9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肿瘤间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碘油沉积率、... 目的探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方法 9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肿瘤间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碘油沉积率、肿瘤缩小率、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指标,并观察记录患者的病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碘油沉积率、肿瘤缩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局部控制率80.85%、1年生存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32%、7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凝固坏死细胞以瘤体内中央区域为主,瘤体边缘区域仍见存活肝癌细胞,凝固坏死与存活细胞间界限清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后,瘤体内见大量坏死细胞,系脂肪变性所致,少见凝固坏死。癌巢间存在大量空泡结构。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肿瘤间质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较好,碘油沉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癌 肿瘤治疗 治疗效果 病理
下载PDF
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肿瘤的临床鉴别及治疗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旭 戎铁华 +9 位作者 吴秋良 傅剑华 龙浩 张兰军 马国伟 苏晓东 李小东 汪道峰 胡祎 杨弘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01-905,共5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肿瘤虽然具有不同的病理学特征,但是临床上不易鉴别。本研究比较食管间质瘤和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治疗原则。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诊断为食管平滑肌(肉)瘤20例和间质瘤1例肿瘤组织中CD11... 背景与目的: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肿瘤虽然具有不同的病理学特征,但是临床上不易鉴别。本研究比较食管间质瘤和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治疗原则。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诊断为食管平滑肌(肉)瘤20例和间质瘤1例肿瘤组织中CD117和CD34等一组抗体表达,结合病理学形态表现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总结各自的治疗原则及疗效。结果:16例原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有5例CD117(+),按照间质瘤评定标准,均为非高度侵袭危险性食管间质瘤,余11例CD117(-);1例原间质瘤CD117(+)和CD34(+),为高度侵袭危险性食管间质瘤;4例食管平滑肌肉瘤CD117(-)和CD34(-)。食管非高度侵袭危险性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病理学形态表现、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没有明显差异;食管高度侵袭危险性间质瘤和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学形态表现、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病理学形态表现和临床表现无法区分食管间质瘤和平滑肌肿瘤,CD117等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是区分食管间质瘤和平滑肌肿瘤必不可少的手段。食管非高度侵袭危险性间质瘤和平滑肌瘤局部切除术或部分食管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预后良好;高度侵袭危险性食管间质瘤和平滑肌肉瘤需行食管部分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平滑肌肿瘤 免疫组化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钧华 刘鲁明 周振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共19个病灶,病灶直径2~5cm,经肝动脉灌注FuDR、CDDP、EPI-ADM,用超液化碘油和明胶海绵作动脉栓塞,每例平均2~4次。结果DSA显...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共19个病灶,病灶直径2~5cm,经肝动脉灌注FuDR、CDDP、EPI-ADM,用超液化碘油和明胶海绵作动脉栓塞,每例平均2~4次。结果DSA显示GIST肝转移灶动脉血供丰富,染色明显,经TACE治疗后,肝转移灶未见缩小,碘油较快被清除,4例患者无CR或PR,2例改服伊马替尼有效。结论有限的病例显示TACE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未见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肝转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联合应用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及γ-刀治疗复发性颅咽管瘤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新 周东学 +4 位作者 李士月 亓树彬 田增民 刘锐 刘宗惠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寻求手术后残留或复发颅咽管瘤的新治疗方法 ;并评价立体定向囊内间质内放疗结合伽玛刀 (γ 刀 )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囊内核素置入间质内放疗结合γ 刀治疗 82例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颅咽管瘤 ,其中男 5 4例 ,... 目的 寻求手术后残留或复发颅咽管瘤的新治疗方法 ;并评价立体定向囊内间质内放疗结合伽玛刀 (γ 刀 )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囊内核素置入间质内放疗结合γ 刀治疗 82例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颅咽管瘤 ,其中男 5 4例 ,女 2 8例 ,年龄 3~ 70岁。对实体肿瘤为主者 ,先行囊内穿刺核素内放疗 ,再行γ 刀照射治疗共 2 1例 ;对囊性肿瘤为主者 ,则先行实体部分肿瘤γ 刀治疗 ,再行囊性部分的核素内放疗 ,共 6 1例。结果  70例患者接受 12~ 5 4个月 (平均 33.4个月 )的随访 ,对实体肿瘤为主、囊性肿瘤为主以及总有效控制率分别为 94 .1%、92 .5 %和 92 .9%。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γ 刀结合立体定向囊内放射疗法 ,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颅咽管瘤术后残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内放疗 Γ-刀 联合治疗 复发性颅咽管瘤
下载PDF
立体定向间质内放射治疗深部脑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红雁 常则灵 +1 位作者 张扬 汪业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50-251,共2页
我院自1992年10月~1994年3月,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对15例不宜手术切除的脑深部肿瘤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并随访5年,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肿瘤 立体定向内放疗 治疗方法 疗效
下载PDF
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阳 丁毅 +1 位作者 唐红卫 金伟森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9期22-24,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 GIST )是间质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 Mazur 等于1983年首先提出了 GIST 的概念,1998年Hirota等发现GIST中存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c-kit)的突变及原癌基因蛋白CD117的表达,2003年 Heinrich 等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 胃肠道间质瘤( GIST )是间质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 Mazur 等于1983年首先提出了 GIST 的概念,1998年Hirota等发现GIST中存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c-kit)的突变及原癌基因蛋白CD117的表达,2003年 Heinrich 等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 PDGFRα)基因活化突变进行了清晰的阐述[1,2],人们才对GIST的起源、免疫表型特征和组织学诊断标准有了清晰的认识。 GIST的恶性潜能及其恶性风险度评估主要依据原发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相以及是否发生破裂等,2013年版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采用了Miettinen等提出的6类8级标准,并根据预后将GIST分为良性、恶性潜能未定和恶性三类[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治疗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WHO软组织肿瘤 GIST 恶性潜能 双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