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管狭窄介入造影检查中的循证护理效果
1
作者 秦桂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24-0127,共4页
结合统计学分析脑血管狭窄介入造影检查中循证模式护理作用。方法 以2023.06-2023.11时段为基础开展数据分析工作,观察时段内入院的100例脑血管狭窄介入造影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划分,分别设定50个病例,对照组推... 结合统计学分析脑血管狭窄介入造影检查中循证模式护理作用。方法 以2023.06-2023.11时段为基础开展数据分析工作,观察时段内入院的100例脑血管狭窄介入造影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划分,分别设定50个病例,对照组推行传统模式护理干预,观察组推行循证护理干预,在检查时间、不良事件、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维度评估组间差异。结果 观察组介入造影检查时间相对更短,相较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风险数据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观察组各维度护理满意度评分更理想,相较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更理想,相较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 脑血管狭窄患者介入造影检查期间给予循证模式护理干预,可保证检查过程顺利进行,保证患者安全性,提升其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狭窄 介入造影检查 循证护理 不良事件 满意度
下载PDF
脑血管介入造影检查中患者X射线辐射评价与剂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栋梁 卢建华 +3 位作者 陈胜利 陈国东 黄子诚 罗超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研究脑血管介入造影检查中患者所受的X射线辐射,探讨降低辐射剂量的控制方法。方法85例疑诊脑血管病变患者,分2组。A组55例采用机器默认曝光条件,其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46.21±16.26)岁。B组30例采用人工设定曝光条件进... 目的研究脑血管介入造影检查中患者所受的X射线辐射,探讨降低辐射剂量的控制方法。方法85例疑诊脑血管病变患者,分2组。A组55例采用机器默认曝光条件,其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46.21±16.26)岁。B组30例采用人工设定曝光条件进行剂量控制,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5.62±17.58)岁。采用Siemens Angiostar Pl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配置的电离室型实时剂量测量系统(diamentor K1 and diamentor ED),回顾性分析设备默认条件下和剂量控制方法后的脑血管介入造影检查患者所受的X射线辐射剂量资料。在DSA机上读取光盘存储的面积剂量乘积(DAP)和入射表面剂量(ESD)数据;分析采用剂量控制方法后对射线剂量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18.36±13.29)min,摄片(454.31±152.35)帧,总DAP为(14 286.63±5 324.19)cGy.cm2,总ESD为(1 107.25±432.21)mGy,其中透视对总DAP的贡献为(9.04%±6.08%),小于摄片对总DAP的贡献(90.96%±6.08%),透视对总ESD的贡献为(10.68%±7.96%),小于摄片对总ESD的贡献(89.32%±7.96%)。B组患者的每分钟透视剂量、每帧射影剂量、每序列帧数及总的辐射剂量均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造影检查中,患者受到一次性较大剂量的X射线辐射;造影时适度提高管电压、降低摄片数量和透视时采用低频率脉冲透视,是有效减少患者X射线辐射剂量的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辐射 脑血管介入造影检查 剂量控制
下载PDF
头颈部血管DSA介入造影检查技术参数选择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庭才 刘文 +2 位作者 蒋惟伟 马骏 桑雁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DSA介人造影检查的主要技术参数。方法对2 289例疑似病例行头颈部血管DSA介入造影检查。结果选择适合的技术参数,可以保证头颈部血管DSA介入造影检查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血管影像的质量。结论正确调整造影技术参数是保...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DSA介人造影检查的主要技术参数。方法对2 289例疑似病例行头颈部血管DSA介入造影检查。结果选择适合的技术参数,可以保证头颈部血管DSA介入造影检查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血管影像的质量。结论正确调整造影技术参数是保证病人安全,造影成功,提高血管影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 DSA介入造影检查 技术参数
下载PDF
介入超声微泡造影检查评估瘢痕子宫妊娠引产风险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红玉 陈芳 徐婉媚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10期2335-2336,共2页
目的:分析对瘢痕子宫妊娠引产风险予以介入超声微泡造影检查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择取64例瘢痕子宫妊娠引产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2例患者行以常规彩超检查,研究组32例患者在常规彩超检查之后行以介... 目的:分析对瘢痕子宫妊娠引产风险予以介入超声微泡造影检查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择取64例瘢痕子宫妊娠引产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2例患者行以常规彩超检查,研究组32例患者在常规彩超检查之后行以介入超声微泡造影检查,对照分析两种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子宫切口妊娠检出率、子宫瘢痕缺损直径>5mm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盘植入检出率、前置胎盘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子宫切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妊娠引产风险予以介入超声微泡造影检查评估的临床价值显著,在子宫瘢痕缺损以及子宫切口妊娠检出率上明显优于普通超声检查,对安全引产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超声微泡造影检查 瘢痕子宫妊娠 引产风险
下载PDF
“新”型流程护理技术在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5
作者 周丽娜 方鹏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年第3期119-121,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流程护理技术在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让行冠状动脉血管介入造影检查、植入支架患者到介入(导管室)感觉"新"型护理技术的感动服务。方法冠状动脉血管介入造影检查、植入支架患者感受"新... 目的分析"新"型流程护理技术在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让行冠状动脉血管介入造影检查、植入支架患者到介入(导管室)感觉"新"型护理技术的感动服务。方法冠状动脉血管介入造影检查、植入支架患者感受"新"型流程护理技术工作设计合理化、人性化、内部设施和环境设计简洁化,便于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结果进一步规范冠状动脉血管介入造影检查、植入支架患者在"新"型流程护理技术工作中严格达到护理流程顺畅,护理操作得心应手,患者护理满意。结论冠状动脉血管介入造影检查、植入支架患者在"新"型流程护理技术模式实践中,实现患者安全护理、爱心护理、耐心护理、细心护理和责任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 介入造影检查 植入支架 “新”型护理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