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余秋梅 杨长河 《江西化工》 2010年第3期16-20,共5页
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综述。内容涉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基本特性以及该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分析了该技术处理难降解废水的作用过程及其机理,探讨了该技术现存... 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综述。内容涉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基本特性以及该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分析了该技术处理难降解废水的作用过程及其机理,探讨了该技术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今后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等离子体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应用介质阻挡放电处理甲醛气体 被引量:17
2
作者 何正浩 丁留华 +4 位作者 邓东 瞿晶晶 李劲 胡辉 叶齐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7-38,44,共3页
基于高频介质阻挡放电(DBD)可产生高能电子、各种自由基与活性粒子的原理,应用高频DBD处理甲醛气体。对外加电源电压、甲醛气体质量浓度及体积流量3个水平因素的正交试验表明高频DBD可达到85%的甲醛降解效果,其中电压参数对降解效果的... 基于高频介质阻挡放电(DBD)可产生高能电子、各种自由基与活性粒子的原理,应用高频DBD处理甲醛气体。对外加电源电压、甲醛气体质量浓度及体积流量3个水平因素的正交试验表明高频DBD可达到85%的甲醛降解效果,其中电压参数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最大,流量次之,浓度最小。对放电处理后尾气成分的进一步测试分析表明尾气中臭氧质量浓度约0.002 mg/m3,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0.16 mg/m3臭氧限量值。故高频DBD处理甲醛气体的降解效果好,且排放尾气中的臭氧含量对环境不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处理 甲醛 降解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在水处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侯世英 曾鹏 +3 位作者 孙韬 罗书豪 张立帅 高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3,共7页
为了研究水处理中对于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功率和处理效果的很多影响因素,搭建了可实现双介质阻挡放电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实验参数下,放电时间越长则放电功率越大,尤其是放电前60 s内放电功率上升最明显,当120 s左右放... 为了研究水处理中对于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功率和处理效果的很多影响因素,搭建了可实现双介质阻挡放电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实验参数下,放电时间越长则放电功率越大,尤其是放电前60 s内放电功率上升最明显,当120 s左右放电稳定时,放电功率可达到初始放电功率的2倍左右;当空气间隙固定时,液面高度与放电功率呈非线性关系,电源电压较小时,液面高度越小则放电功率越大,随着电源电压的升高,液面高度的影响减小;另一影响放电功率的重要因素是初始电导率,相同输出电压下,高电导率液体可以得到更大的放电功率;但是,放电功率相同时,初始电导率越低则越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其处理效果也越好。通过研究水处理中介质阻挡放电在各参数尤其是液体参数变化时的放电功率变化和处理效果差异,可对将介质阻挡放电应用到污水处理中的相关理论有所完善,亦可供设计、优化介质阻挡放电水处理装置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DBD 处理 靛蓝胭脂红 脱色率 Lissajous图 电导率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处理含喹啉废水实验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长河 余秋梅 +2 位作者 刘建伟 曹志荣 韩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16-2323,共8页
针对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难题,提出一种以流动的待处理废水作为接地极的新型介质阻挡放电水处理反应器,对模拟喹啉废水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不同峰值电压、放电频率、放电间距、作用时间及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水中喹啉降解程度的影响... 针对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难题,提出一种以流动的待处理废水作为接地极的新型介质阻挡放电水处理反应器,对模拟喹啉废水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不同峰值电压、放电频率、放电间距、作用时间及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水中喹啉降解程度的影响,并对反应的中间产物进行液质联用分析,初步推导喹啉的降解途径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法可使水中喹啉有效降解。外加电压越大或频率越高,降解效果越好。在喹啉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放电间距8mm,放电电压U=9kV,电源频率10kHz,中性条件下,放电处理150min时,溶液化学需氧量(CODcr)去除率高达100%。喹啉废水降解过程中主要的中间产物为5-羟基喹啉或8-羟基喹啉、5,8-二羟基喹啉、2,3-吡啶二甲醛、2,3-吡啶二酮酸,表明喹啉分子中的吡啶环被打开。以待处理废水为接地极的反应器结构,利用强电场力作用下的液面锥形突起强化局部电场,使空间放电增强,产生更多的活性成分(.OH、eaq、.O、H2O2、O3等);同时,液面的激烈紊动大大增强了传质效果,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等离子体 喹啉 吡啶环 降解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单介质与双介质结构介质阻挡放电水处理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侯世英 曾鹏 +3 位作者 刘坤 肖旭 罗书豪 殷忠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62-1567,共6页
为研究不同结构介质阻挡放电(DBD)在水处理中的特性,首先搭建了可实现单介质阻挡放电和双介质阻挡放电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条件下若要得到相似的放电功率,则双介质阻挡放电所需的电压远高于单介质阻挡放电;2种结构下所得... 为研究不同结构介质阻挡放电(DBD)在水处理中的特性,首先搭建了可实现单介质阻挡放电和双介质阻挡放电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条件下若要得到相似的放电功率,则双介质阻挡放电所需的电压远高于单介质阻挡放电;2种结构下所得的放电电压电流波形以及Lissajous图的形状均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等效电容等参数的不同使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差别。然后在2种结构下以相近的放电功率,对质量浓度为100mg/L的碱性品红溶液进行了处理。通过对各自脱色率的对比分析发现,介质层数对脱色效果影响不大;通过对2种情况下的pH值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对比分析说明,2种结构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也是相似的,并且最终都达到了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目的。通过对不同结构介质阻挡放电在水处理中的特性的实验研究和优劣分析,完善了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污水的相关理论,可以为设计、优化介质阻挡放电水处理装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处理 品红 脱色率 Lissajous图 化学需氧量(COD)
下载PDF
丝网辅助气液两相体介质阻挡放电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兴旺 李纪文 +1 位作者 吴云飞 叶齐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2-756,共5页
为了研究利用介质阻挡放电进行废水处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板-板放电水处理装置—丝网辅助气液两相体介质阻挡放电。丝网的加入,使得放电沿丝网周期性发生,从而使放电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放电间隙中,在较大面积(900 cm2)上实现了放电。实验结... 为了研究利用介质阻挡放电进行废水处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板-板放电水处理装置—丝网辅助气液两相体介质阻挡放电。丝网的加入,使得放电沿丝网周期性发生,从而使放电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放电间隙中,在较大面积(900 cm2)上实现了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在全区域放电情况下,随着频率的降低,放电电流脉冲明显增多,放电功率明显增大。通过靛蓝模拟废水处理,发现放电2 min脱色效果最明显;试样的pH值也从中性变到酸性,有机酸的生成说明染料大分子被破坏。这为利用介质阻挡放电进行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由于其特殊的两相体形式,还可用于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水电极 丝网 Lissajous 靛蓝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用于材料表面处理的空气中的均匀介质阻挡放电 被引量:7
7
作者 詹花茂 李成榕 +1 位作者 许金豹 李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8-511,共4页
为解决针对大气压下气体中尤其是空气中的介质阻挡放电为大量的细丝状放电组成造成的一些材料表面处理效果不均匀甚至在表面形成烧灼的小洞的问题,以及用介质阻挡放电的形式实现大气压下空气中的辉光放电非常困难,大大地限制了这种方法... 为解决针对大气压下气体中尤其是空气中的介质阻挡放电为大量的细丝状放电组成造成的一些材料表面处理效果不均匀甚至在表面形成烧灼的小洞的问题,以及用介质阻挡放电的形式实现大气压下空气中的辉光放电非常困难,大大地限制了这种方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的状况,提出了一种能获得均匀介质阻挡放电的新方法。这种均匀放电的特性介于丝状放电和辉光放电之间,可用于织物和无纺布的表面处理,有效改善其可湿性。虽然其电特性与平行平板介质阻挡放电相似,但放电更加柔和,不会对试样造成破坏。它采用圆柱—平板电极结构,其中高压电极为内填金属粉末的介质管,接地电极为介质平板。与平行平板介质阻挡放电或金属圆柱—平板介质阻挡放电相比,这种结构放电的电流和温度分布都更为均匀。实验证明,这种放电可改善无纺布的可湿性而不会造成任何破坏,是一种很好的可用于对织物和无纺布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介质阻挡放电 材料 圆柱一平板结构 表面处理 无纺布 可湿性
下载PDF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双频调制技术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仲麟 聂秋月 +2 位作者 王志斌 孔繁荣 江滨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8-54,共7页
双频增强与调制技术为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提供了更多控制与优化关键等离子体参数的手段,特别是为其电子密度、气体温度独立调控提供了可能,是一种正处于探索发展中的创新技术。本文利用一维自洽流体模型并耦合半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双频... 双频增强与调制技术为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提供了更多控制与优化关键等离子体参数的手段,特别是为其电子密度、气体温度独立调控提供了可能,是一种正处于探索发展中的创新技术。本文利用一维自洽流体模型并耦合半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双频增强与调制下的等离子体放电特性以及不同匹配方式对等离子体重要参数的影响规律,从耦合增益角度归纳了施加双频功率源频率选择的基本原则,通过考察电子、离子密度、电场以及电子碰撞激发的空间演化,分析了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双频调控机制,为充分了解并揭示双频调制机理,发挥这一新型等离子体源的优势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双频调制技术 非线性效应 耦合增益
下载PDF
大气压下介质阻挡放电用于污水处理的研究——放电结构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贾建平 《科技信息》 2014年第3期110-110,131,共2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可以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介质阻挡放电结构进行设计,采用同轴型放电结构。实验表明,该结构安全可靠,放电功率低,放电均匀,利用其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行污水处理方... 介质阻挡放电(DBD)可以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介质阻挡放电结构进行设计,采用同轴型放电结构。实验表明,该结构安全可靠,放电功率低,放电均匀,利用其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行污水处理方便易行,切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介质阻挡放电 同轴型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光催化处理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13
10
作者 岳鑫桂 黄倩 +3 位作者 马培艳 张晓飞 赵欢 何正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23-3528,共6页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传统的处理方法存在运行费用高或二次污染的问题。为了寻找一种处理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的方法,创新性地将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技术与光催化技术相结合,以介质阻挡...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传统的处理方法存在运行费用高或二次污染的问题。为了寻找一种处理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的方法,创新性地将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技术与光催化技术相结合,以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代替单纯紫外光为光催化材料的驱动力,有效地降低了能耗;协同处理过程中最终产物为无毒的CO2、H2O等无机小分子,副产物少且无害。实验过程中将经过改性的光催化剂氧化硅担载在电极表面,在人工搭建的密室内成功地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协同介质光催化处理VOCs,协同处理效率明显大于单独介质阻挡放电技术或光化催技术的处理效率。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技术与光催化技术的原理分析,进一步研究了电极直径、温度、湿度、催化剂位置及数量等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特点与规律,处理效率与电极直径、湿度负相关,与催化剂数量正相关,环境温度对协同处理效率无明显影响,催化剂担载于正极比负极的协同处理效率低。通过将光催化与介质阻挡放电相结合,使2者相互协同、优势互补,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出一种处理效率高、能耗低、副产物少且无害的室内VOCs降解方法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介质阻挡放电 光催化 氧化硅 协同处理 处理效率
下载PDF
次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处理环氧树脂对表面电荷消散的影响及老化特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翊洋 章程 +3 位作者 孔飞 王婷婷 陈根永 邵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168-5177,共10页
环氧树脂(ER)被广泛用作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中的绝缘间隔,存在局部区域积聚大量表面电荷,且难以消散的问题,容易引发沿面闪络,造成绝缘损伤。本文通过表面电位测量系统研究了次大气压DBD对环氧树脂表面电荷消散以及电位分布... 环氧树脂(ER)被广泛用作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中的绝缘间隔,存在局部区域积聚大量表面电荷,且难以消散的问题,容易引发沿面闪络,造成绝缘损伤。本文通过表面电位测量系统研究了次大气压DBD对环氧树脂表面电荷消散以及电位分布的影响,利用高阻计监测电阻率变化,同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表征表面化学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时间(0.5~10min)下的DBD均可大幅加快环氧树脂表面电荷消散,0~300s的消散率均达80%以上,未处理则均小于3.9%,而处理时间对消散率的影响较小。老化现象在1天内较为明显,处理3min的样品在0~300s内的电荷消散率约25%。1~10天以较缓的速率老化,老化10天后的消散率仍是未处理的2倍以上。样品刚处理完时的体积电阻率下降1~2个数量级,而表面电阻率下降接近3个数量级,电阻率随着老化天数逐渐升高,其变化趋势与电荷消散率相反。处理后的表层C/O值降低,C-O、C=O等极性基团含量升高。分析认为表面电荷主要沿面消散且等离子体影响化学成分的深度较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 环氧树脂 等离子体处理 表面电荷 老化特性
下载PDF
用于污水处理研究的介质阻挡放电结构设计
12
作者 贾建平 蔡丽 《轻工科技》 2014年第9期47-47,71,共2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可以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应用该项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研究之一。本文对介质阻挡放电结构进行设计,利用其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行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同轴型放电结构,经实验研究表明,该结构安全可靠,... 介质阻挡放电(DBD)可以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应用该项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研究之一。本文对介质阻挡放电结构进行设计,利用其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行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同轴型放电结构,经实验研究表明,该结构安全可靠,放电功率低,放电均匀,方便易行,切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介质阻挡放电 同轴型放电结构 低温等离子体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对聚丙烯薄膜接枝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田书亚 王家俊 孙玉廷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了实现聚丙烯(PP)薄膜的功能化,需要在聚丙烯薄膜的惰性表面引入可反应的活性官能团。文章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丙烯薄膜进行处理,并优化处理工艺参数,通过水接触角测试表征处理效果;然后接枝丙烯酸(AAc),通过FTIR和... 为了实现聚丙烯(PP)薄膜的功能化,需要在聚丙烯薄膜的惰性表面引入可反应的活性官能团。文章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丙烯薄膜进行处理,并优化处理工艺参数,通过水接触角测试表征处理效果;然后接枝丙烯酸(AAc),通过FTIR和SEM对接枝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处理工艺参数为:电压100V、时间60s、气体流速1.5L/min时处理效果较好,并能较好地实现聚丙烯薄膜的丙烯酸接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薄膜 等离子体技术 介质阻挡放电(DBD) 丙烯酸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在VOCs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兰兰 任甲泽 +2 位作者 吴将有 华绍广 王锐 《现代矿业》 CAS 2019年第10期237-240,共4页
随着VOCs治理逐渐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中心工作之一,各种VOCs治理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相关工程。介质阻挡放电(DBD)技术作为现阶段前瞻性的治理技术之一,其主要是利用DBD放电技术与前处理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对废气进行处理... 随着VOCs治理逐渐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中心工作之一,各种VOCs治理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相关工程。介质阻挡放电(DBD)技术作为现阶段前瞻性的治理技术之一,其主要是利用DBD放电技术与前处理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对废气进行处理,特别适用于浓度低、风量小、排放特殊气味的气体(如H 2S、NH 3、含氮和硫的有机物)且间歇操作的工厂。介绍了DBD技术的放电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VOCs治理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当前市场应用情况及其应用工艺流程。目前该技术在恶臭治理方面应用较为广泛,且成果显著,废气排放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技术 废气治理 VOCs治理 恶臭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武海霞 陈卫刚 +1 位作者 张微薇 杨宸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25,共7页
介绍了不同结构水处理反应器的优缺点,叙述了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溶液中有机物的效能,总结了均相、非均相催化DBD的研究现状。根据现有DBD技术在处理有机污染废水中的不足,认为反应器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来减少热能消... 介绍了不同结构水处理反应器的优缺点,叙述了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溶液中有机物的效能,总结了均相、非均相催化DBD的研究现状。根据现有DBD技术在处理有机污染废水中的不足,认为反应器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来减少热能消耗,催化DBD技术需考虑非均相催化剂的回收利用或处置。如何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将技术推向工业化应用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介质阻挡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 催化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对PDMS处理系统的分析
16
作者 庞帅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年第3期152-152,共1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属于低温等离子体的一种,其相较于辉光放电、电晕放电、射频放电和微波放电等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中。主要对针对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表面的处理系统的搭建进... 介质阻挡放电(DBD)属于低温等离子体的一种,其相较于辉光放电、电晕放电、射频放电和微波放电等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中。主要对针对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表面的处理系统的搭建进行叙述,同时对系统的运行过程以及处理PDMS后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PDMS 处理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催化降解苯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玉萍 郑光云 +2 位作者 蒋洁敏 董文博 侯惠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9-333,共5页
采用双介质阻挡放电管 ,当含苯气体的流量为 1 5L·min- 1 ,放电电压在 60 0 0V—1 2 0 0 0V范围内 ,放电管温度在 2 1 0℃左右 ,研究介质阻挡放电 催化降解苯的协同效应 .结果表明 ,在余辉区中放入催化剂 ,60 0 0V的电压下 ,苯的... 采用双介质阻挡放电管 ,当含苯气体的流量为 1 5L·min- 1 ,放电电压在 60 0 0V—1 2 0 0 0V范围内 ,放电管温度在 2 1 0℃左右 ,研究介质阻挡放电 催化降解苯的协同效应 .结果表明 ,在余辉区中放入催化剂 ,60 0 0V的电压下 ,苯的降解率可达 70 % ,产物中CO/CO2为 0 0 5 ;而在同样电压下 ,不放入催化剂 ,苯的降解率仅为 5 5 %左右 ,CO/CO2 约为 0 5 .由此可见 ,催化剂在余辉区时能与等离子体协同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催化降解 含苯气体 介质阻挡放电 催化剂 等离子体 废气处理
下载PDF
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的二维演化过程 被引量:7
18
作者 梁卓 罗海云 +3 位作者 王新新 吕博 关志成 王黎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7-381,共5页
为了研究大气压氦气的介质阻挡放电机理,利用像增强高速相机(ICCD),以20ns曝光时间,拍摄了多组时序发展的时空分辨放电图像,揭示了放电形式由汤森放电向辉光放电的演化。所测阴极位降区厚度0.4mm,应属亚辉光放电类型,而底面拍摄的图像... 为了研究大气压氦气的介质阻挡放电机理,利用像增强高速相机(ICCD),以20ns曝光时间,拍摄了多组时序发展的时空分辨放电图像,揭示了放电形式由汤森放电向辉光放电的演化。所测阴极位降区厚度0.4mm,应属亚辉光放电类型,而底面拍摄的图像则揭示了放电径向发展的过程。将放电图像转化为可视性更强的三维图像后,发现放电由覆盖整个电极的微弱汤森放电起始,在场强略高的中心处率先发展,并迅速向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高速摄影 汤森放电 辉光放电 图像处理 透明电极
下载PDF
填充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脱除硫酰氟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其锋 聂勇 +3 位作者 顾大勇 黄彤文 童星 计建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7-1162,共6页
为研究脱除熏蒸后残留硫酰氟气体并达到无害化排放的要求,采用填充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进行研究。考察了石英玻璃球和氧化铝球两种不同填充介质下放电电压和能量密度对硫酰氟脱除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填充介质对硫酰氟脱除后的产物... 为研究脱除熏蒸后残留硫酰氟气体并达到无害化排放的要求,采用填充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进行研究。考察了石英玻璃球和氧化铝球两种不同填充介质下放电电压和能量密度对硫酰氟脱除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填充介质对硫酰氟脱除后的产物组成及脱除机理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电压下,填充氧化铝球时介质阻挡放电对硫酰氟的脱除效率明显高于石英玻璃球;氧化铝球作为填充介质时在能量密度为208J/L能完全脱除硫酰氟,相比填充石英玻璃球情况能耗减少50%以上。填充石英玻璃球时硫酰氟在介质阻挡放电作用下分解产物主要为SiF4,SO2和S;填充氧化铝球时介质阻挡放电可以有效地无害化脱除硫酰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介质 介质阻挡放电 硫酰氟 脱除机理 脱除效率 无害化处理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的分段负载模型和断续模式能量压缩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郝世强 刘星亮 +1 位作者 李武华 何湘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58-3067,共10页
为优化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表面处理效果,提出了一种向放电负载注入断续电流实现能量压缩的方法。根据负载介质等效电容在放电和不放电阶段的不同形成机理,对传统负载模型的介质电容进行拆分,建立了一种分段负载模型及其参数测量方法。然... 为优化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表面处理效果,提出了一种向放电负载注入断续电流实现能量压缩的方法。根据负载介质等效电容在放电和不放电阶段的不同形成机理,对传统负载模型的介质电容进行拆分,建立了一种分段负载模型及其参数测量方法。然后,利用断续电流模式谐振变换器的状态运行轨迹,并结合分段负载模型,推导出了谐振电感对有效放电时间的控制函数。最后,搭建了一台350 W谐振电源样机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段负载模型比传统负载模型更准确地描述了负载有效放电时间和能量压缩特性;通过调节断续电流模式谐振变换器的谐振电感,在功率为250 W和350 W、频率为20~40 kHz范围内实现了可控的能量压缩;在各个能量密度和工作频率下,被处理材料的表面亲水性随有效放电时间的缩短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表面处理 分段负载模型 断续模式 能量压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