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连兼类词“和”“与”“同”“跟”的共性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蒋静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49-52,共4页
现代汉语中,词性被定为介连兼类词的"和""与""同""跟"这四个词有很多相似之处。总结了这四个词在词类和语义上的共性,并探讨了它们的不同之处,进一步得出在一定语境中,这四个词既可以做介词,... 现代汉语中,词性被定为介连兼类词的"和""与""同""跟"这四个词有很多相似之处。总结了这四个词在词类和语义上的共性,并探讨了它们的不同之处,进一步得出在一定语境中,这四个词既可以做介词,也同时可以做连词。因此,为了表达需要,在使用这些词时一定要明确他们的适用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连兼类 连词 共性
下载PDF
介连兼类词“同”的语法化
2
作者 杨梅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1期49-52,共4页
甲骨文“同”本义为“聚集到一起”,常用于句尾作不及物动词。在语法化的过程中,“同”在本义基础上的引申有三条路径:一是与其他动词连用,引申为表“共同、一起”义的副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二是引进动作或比较的对象,出现于隋... 甲骨文“同”本义为“聚集到一起”,常用于句尾作不及物动词。在语法化的过程中,“同”在本义基础上的引申有三条路径:一是与其他动词连用,引申为表“共同、一起”义的副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二是引进动作或比较的对象,出现于隋唐时期,引申为相当于“和、跟、给”义的伴随介词;三是表示并列联合关系,出现于隋唐之后,在介词的基础上引申为表示“和”义的并列连词。扩展机制、语义的泛化、语义同步虚化,在“同”语法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 介连兼类 语法化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中介连兼类词“和”跟“与”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娜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1-73,共3页
现代汉语中介连兼类"和"跟"与"有诸多相似点,但本文在总结二者共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二者细微不同之处。探讨了连词"和"与连词"与"共现时"与"的组合作用和分隔作用,以及符合共现... 现代汉语中介连兼类"和"跟"与"有诸多相似点,但本文在总结二者共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二者细微不同之处。探讨了连词"和"与连词"与"共现时"与"的组合作用和分隔作用,以及符合共现条件的例句中,连词"和"与介词"与"这种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情况,进一步得出了同为介连兼类的"和"跟"与"的不同。"与"作为介词使用的频率较高,"和"作为连词使用的频率较高,也即"与"的语法化程度低,保留了更多伴随介词的特点,"和"的语法化程度高,是更加成熟的连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连兼类 组合作用 分隔作用 语法化
下载PDF
介-连兼类词“鉴于”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成进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2,共5页
"鉴于"在现汉代语中是个介-连兼类虚词。文章认为,介词"鉴于"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动介跨层结构"鉴+于",该形式是典型的句法-语音的错配现象,至元明时期词汇化为表原因义的介词。介词"鉴于"词汇化... "鉴于"在现汉代语中是个介-连兼类虚词。文章认为,介词"鉴于"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动介跨层结构"鉴+于",该形式是典型的句法-语音的错配现象,至元明时期词汇化为表原因义的介词。介词"鉴于"词汇化的动因有:动词"鉴"的非范畴化及其范畴转移、介词"于"的非范畴化及其附缀化、汉语双音化韵律的促动。连词"鉴于"形成于清代,是介词"鉴于"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连词"鉴于"语法化的动因主要是其介词句法功能的进一步扩展。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看,"鉴于"的语法化路径支持语法化单向性演变规律,同时表明汉语中像"鉴于"这样的介-连兼类虚词其连词用法的语法化程度要高于介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兼类 鉴于 词汇化 语法化 非范畴化 韵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