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含义的认知新解——基于意识感受性的视角
1
作者
华鸿燕
《外文研究》
2014年第4期1-6,104,共7页
含义的获得是一种意识活动,其特征之一是具有意识感受性。在心智哲学的视角下,含义的形成是"事件—用例事件"相互作用而发生意识感受性的过程。有会话含义的话语表达是一则"用例事件";含义表达中的事件和用例事件...
含义的获得是一种意识活动,其特征之一是具有意识感受性。在心智哲学的视角下,含义的形成是"事件—用例事件"相互作用而发生意识感受性的过程。有会话含义的话语表达是一则"用例事件";含义表达中的事件和用例事件在意识感受性上的同一性为含义的用例事件表征提供了可能,这就是含义的意识感受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义
意识
感受
性
用例
事件
同一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古体诗词英译的意识双重结构
被引量:
9
2
作者
徐盛桓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8-114,共7页
翻译过程中翻译主体的思维要经历一个构建意识双重结构的过程,这双重结构就是:使翻译得以发生的本体结构和使翻译工作得以展开和完成的摹状结构。这就是有篇章翻译工作特点的翻译"意识双重结构理论模型"。从汉语古体诗词的英...
翻译过程中翻译主体的思维要经历一个构建意识双重结构的过程,这双重结构就是:使翻译得以发生的本体结构和使翻译工作得以展开和完成的摹状结构。这就是有篇章翻译工作特点的翻译"意识双重结构理论模型"。从汉语古体诗词的英译来说,透过这双重结构可以基本完成翻译的过程,但译文可能还有点粗糙、不完善,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加工,首先是不失原意,然后是尽可能符合原诗的风格。如果说从事件发展为用例事件需要主体的意向性作主导,那么对用例事件作深加工则更需要主体的意向性发挥更细致、深层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双重结构
翻译
从
事件到用
例
事件
:
从感觉
到感受
从原初意识到反思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绪作为内感受的外在行动推理——一种基于预测加工的情绪理解
被引量:
4
3
作者
于爽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CSSCI
2023年第1期38-46,158,共10页
对比当前的几种情绪理论及其优劣,可以通过对预测加工理论中实现预测误差(PE)最小化的知觉推理和行动推理两种方式的考察,引介一种情绪的内感受的外在行动推理观(IEAIE),将预测加工原则引入对情绪的理解。这种观点将情绪视作调节情感效...
对比当前的几种情绪理论及其优劣,可以通过对预测加工理论中实现预测误差(PE)最小化的知觉推理和行动推理两种方式的考察,引介一种情绪的内感受的外在行动推理观(IEAIE),将预测加工原则引入对情绪的理解。这种观点将情绪视作调节情感效价的特殊策略,认为主体通过作为内感受的外在行动推理的情绪来调节内感受知觉(效价),从而维持内稳态平衡。这种观点整合了其他理论的解释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内
感受
行动推理
预测加工
感觉
运动偶然
事件
原文传递
心智如何生成一般会话含义表达式
被引量:
5
4
作者
滕超
黄缅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3,共4页
本文研究心智如何通过意识的涌现形成一般会话含义表达式。一般会话含义表达式源于心智的意向性,感知主体将对"事件"的感受质涌现为对"用例事件"的心理建构,然后把用例事件用语言符号固化下来形成的。事件转化为用...
本文研究心智如何通过意识的涌现形成一般会话含义表达式。一般会话含义表达式源于心智的意向性,感知主体将对"事件"的感受质涌现为对"用例事件"的心理建构,然后把用例事件用语言符号固化下来形成的。事件转化为用例事件是依靠格式塔转换的心智活动。借助心智哲学,可以对一般会话含义生成过程作出更为深刻的心智哲学视角的学理概括和抽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
用例
事件
一般会话含义
涌现
感受
质
原文传递
艺术何以可能?——德勒兹晚期对艺术的沉思
5
作者
张能
《艺术学界》
2020年第1期-,共17页
德勒兹曾对文学、电影、绘画、音乐做出过探讨。然而,德勒兹对艺术的致思并不限于此,尤其在晚期(《什么是哲学?》时期),德勒兹又重新思考艺术整体思想的规定。在德勒兹那里,重点关注的是艺术何以可能,艺术的这一可能向我们具体展现了什...
德勒兹曾对文学、电影、绘画、音乐做出过探讨。然而,德勒兹对艺术的致思并不限于此,尤其在晚期(《什么是哲学?》时期),德勒兹又重新思考艺术整体思想的规定。在德勒兹那里,重点关注的是艺术何以可能,艺术的这一可能向我们具体展现了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与此同时,德勒兹又赋予艺术特别重要的地位,形成一种以感觉、力量、材料、组合平面等为基石的艺术理论,德勒兹对艺术作品的整体规定主要传达在作为感觉的聚块、世界、知觉、美学组合平面、事件等词语中。在德勒兹看来,艺术就是一种感知世界的方式,我们在艺术中拥有的就是一种与世界的联系及对知觉的原初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物
感受
感觉
组合平面
力量
事件
原文传递
人生的过程
6
作者
郑晓江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3年第2期1-,共1页
人生是一种过程,充满着起伏的事件。许多事情我们在经历时并无多少感受,可随着时光的流逝以及我们人生阅历的丰寓,从前无甚感觉的生活点滴在回忆中会突然显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来。这就好比万花筒,稍稍换一个角度,便呈现给我们完全不同...
人生是一种过程,充满着起伏的事件。许多事情我们在经历时并无多少感受,可随着时光的流逝以及我们人生阅历的丰寓,从前无甚感觉的生活点滴在回忆中会突然显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来。这就好比万花筒,稍稍换一个角度,便呈现给我们完全不同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事件
起伏
感受
显现
生活
经历
感觉
意义
万花筒
原文传递
浅议第三信号系统
7
作者
赵世俊
《中学生物教学》
1994年第4期49-49,共1页
自巴甫洛夫创立两个信号系统学说百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科学的发展,不少人又提出了“第三信号系统”的概念。对待第三信号系统的态度,坚信者深信不疑,否定者嗤之以鼻,科学者予以探索。旨在引起共鸣,笔者将自己的学习体会理成短文,仅供参...
自巴甫洛夫创立两个信号系统学说百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科学的发展,不少人又提出了“第三信号系统”的概念。对待第三信号系统的态度,坚信者深信不疑,否定者嗤之以鼻,科学者予以探索。旨在引起共鸣,笔者将自己的学习体会理成短文,仅供参考。为了说明什么是第三信号系统,先从有关问题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信号系统
否定者
科学者
思维信息
思维场
学习体会
本体
感受
器
事件
信息
偶极子天线
第六
感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义的认知新解——基于意识感受性的视角
1
作者
华鸿燕
机构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出处
《外文研究》
2014年第4期1-6,104,共7页
基金
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含义与因果关系"(项目编号2014-qn-62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含义的获得是一种意识活动,其特征之一是具有意识感受性。在心智哲学的视角下,含义的形成是"事件—用例事件"相互作用而发生意识感受性的过程。有会话含义的话语表达是一则"用例事件";含义表达中的事件和用例事件在意识感受性上的同一性为含义的用例事件表征提供了可能,这就是含义的意识感受观。
关键词
含义
意识
感受
性
用例
事件
同一性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古体诗词英译的意识双重结构
被引量:
9
2
作者
徐盛桓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8-114,共7页
文摘
翻译过程中翻译主体的思维要经历一个构建意识双重结构的过程,这双重结构就是:使翻译得以发生的本体结构和使翻译工作得以展开和完成的摹状结构。这就是有篇章翻译工作特点的翻译"意识双重结构理论模型"。从汉语古体诗词的英译来说,透过这双重结构可以基本完成翻译的过程,但译文可能还有点粗糙、不完善,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加工,首先是不失原意,然后是尽可能符合原诗的风格。如果说从事件发展为用例事件需要主体的意向性作主导,那么对用例事件作深加工则更需要主体的意向性发挥更细致、深层次的作用。
关键词
意识双重结构
翻译
从
事件到用
例
事件
:
从感觉
到感受
从原初意识到反思意识
Keywords
consciousness doublet structure
translation
from event to usage event
from perception to feeling
from primary consciousness to reflective consciousness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绪作为内感受的外在行动推理——一种基于预测加工的情绪理解
被引量:
4
3
作者
于爽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CSSCI
2023年第1期38-46,158,共10页
文摘
对比当前的几种情绪理论及其优劣,可以通过对预测加工理论中实现预测误差(PE)最小化的知觉推理和行动推理两种方式的考察,引介一种情绪的内感受的外在行动推理观(IEAIE),将预测加工原则引入对情绪的理解。这种观点将情绪视作调节情感效价的特殊策略,认为主体通过作为内感受的外在行动推理的情绪来调节内感受知觉(效价),从而维持内稳态平衡。这种观点整合了其他理论的解释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情绪
内
感受
行动推理
预测加工
感觉
运动偶然
事件
分类号
B842.6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心智如何生成一般会话含义表达式
被引量:
5
4
作者
滕超
黄缅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政教室重庆
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出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3,共4页
基金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心智哲学视野下的会话含义特征及生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PYYY05)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文摘
本文研究心智如何通过意识的涌现形成一般会话含义表达式。一般会话含义表达式源于心智的意向性,感知主体将对"事件"的感受质涌现为对"用例事件"的心理建构,然后把用例事件用语言符号固化下来形成的。事件转化为用例事件是依靠格式塔转换的心智活动。借助心智哲学,可以对一般会话含义生成过程作出更为深刻的心智哲学视角的学理概括和抽象。
关键词
心智
用例
事件
一般会话含义
涌现
感受
质
Keywords
mind
usage event
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emergence
qualia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艺术何以可能?——德勒兹晚期对艺术的沉思
5
作者
张能
机构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出处
《艺术学界》
2020年第1期-,共17页
基金
重庆市教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研究阐释专项课题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9SKZDZX02)
重庆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马克思低阶正义理论研究”(2016YBZX012)
西南大学中央业务费重大培育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哲学定位及世界意义研究”(SWU180901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德勒兹曾对文学、电影、绘画、音乐做出过探讨。然而,德勒兹对艺术的致思并不限于此,尤其在晚期(《什么是哲学?》时期),德勒兹又重新思考艺术整体思想的规定。在德勒兹那里,重点关注的是艺术何以可能,艺术的这一可能向我们具体展现了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与此同时,德勒兹又赋予艺术特别重要的地位,形成一种以感觉、力量、材料、组合平面等为基石的艺术理论,德勒兹对艺术作品的整体规定主要传达在作为感觉的聚块、世界、知觉、美学组合平面、事件等词语中。在德勒兹看来,艺术就是一种感知世界的方式,我们在艺术中拥有的就是一种与世界的联系及对知觉的原初组织。
关键词
感知物
感受
感觉
组合平面
力量
事件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人生的过程
6
作者
郑晓江
出处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3年第2期1-,共1页
文摘
人生是一种过程,充满着起伏的事件。许多事情我们在经历时并无多少感受,可随着时光的流逝以及我们人生阅历的丰寓,从前无甚感觉的生活点滴在回忆中会突然显现出非同寻常的意义来。这就好比万花筒,稍稍换一个角度,便呈现给我们完全不同的内容。
关键词
人生
事件
起伏
感受
显现
生活
经历
感觉
意义
万花筒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议第三信号系统
7
作者
赵世俊
机构
四川南川中学
出处
《中学生物教学》
1994年第4期49-49,共1页
文摘
自巴甫洛夫创立两个信号系统学说百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科学的发展,不少人又提出了“第三信号系统”的概念。对待第三信号系统的态度,坚信者深信不疑,否定者嗤之以鼻,科学者予以探索。旨在引起共鸣,笔者将自己的学习体会理成短文,仅供参考。为了说明什么是第三信号系统,先从有关问题谈起。
关键词
第三信号系统
否定者
科学者
思维信息
思维场
学习体会
本体
感受
器
事件
信息
偶极子天线
第六
感觉
分类号
G634.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含义的认知新解——基于意识感受性的视角
华鸿燕
《外文研究》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语古体诗词英译的意识双重结构
徐盛桓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情绪作为内感受的外在行动推理——一种基于预测加工的情绪理解
于爽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CSSCI
2023
4
原文传递
4
心智如何生成一般会话含义表达式
滕超
黄缅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5
原文传递
5
艺术何以可能?——德勒兹晚期对艺术的沉思
张能
《艺术学界》
2020
0
原文传递
6
人生的过程
郑晓江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3
0
原文传递
7
浅议第三信号系统
赵世俊
《中学生物教学》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