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语文《从军行》双重审美意蕴
1
作者 李云霞 《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 2023年第8期41-43,共3页
在我国古代,以“从军行”为题的诗歌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唐宋时期,众多文人墨客都有流传甚广的佳作。小学语文课本中王昌龄的《从军行》中蕴含了丰富的鉴赏性元素,为人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感受。本文从《从军行》创作的历史背景出发,... 在我国古代,以“从军行”为题的诗歌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唐宋时期,众多文人墨客都有流传甚广的佳作。小学语文课本中王昌龄的《从军行》中蕴含了丰富的鉴赏性元素,为人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感受。本文从《从军行》创作的历史背景出发,对这组诗歌的意境和价值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军行 审美意蕴 艺术感受 王昌龄 从军行 小学语文 鉴赏性 唐宋时期
下载PDF
《从军行》教学设计
2
作者 聂婷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第1期16-17,共2页
教学目标一、朗读背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二、理解诗意让学生想象《从军行》所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1.谈话导入。范仲淹的爱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教学目标一、朗读背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二、理解诗意让学生想象《从军行》所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1.谈话导入。范仲淹的爱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悲悯,文天祥的爱国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林则徐的爱国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情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从军行》,了解王昌龄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军行 朗读背诵 人生自古谁无死 先天下之忧而忧 留取丹心照汗青 教学设计 范仲淹 天下乐
下载PDF
是“豪言”而非“苦语”——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主旨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毕士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14,共4页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一诗究竟表现了怎样的诗歌主旨,历来争讼纷纭,莫衷一是:有“豪言”说,有“苦语”说,也有既是“豪言”又是“苦语”的“折中”说等等。其实,无论从王昌龄“出塞复入塞”乃至边塞诗创作的时间来看,还是从开元前期...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一诗究竟表现了怎样的诗歌主旨,历来争讼纷纭,莫衷一是:有“豪言”说,有“苦语”说,也有既是“豪言”又是“苦语”的“折中”说等等。其实,无论从王昌龄“出塞复入塞”乃至边塞诗创作的时间来看,还是从开元前期唐朝边境战争的性质来看;也无论是从王昌龄边塞诗中经常使用的表示“敌人”或“敌国”的诗歌意象来看,还是从本诗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来看,《从军行》(其四)的主旨都只能是表现唐朝将士在保卫边境的战争中,面对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和频繁的战斗而凸显出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因而它当然是“豪言”,而非“苦语”,也非两者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昌龄 从军行 主旨
下载PDF
殷殷报国心 凛凛塞漠情——杨炯《从军行》赏析
4
作者 鲁春梅 《政工学刊》 2002年第6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杨炯 从军行 文学赏析 唐朝 诗歌 中国
下载PDF
深入浅出 语近情遥——解读王昌龄的三首《从军行》
5
作者 赵云长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z2期145-147,共3页
关键词 王昌龄 愁情 从军行 边塞诗 七言绝句 七绝 思亲 豪情 戍卒 玉门关 百尺楼
下载PDF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赏析
6
作者 朱少山 《学语文》 2007年第5期36-36,共1页
《从军行》原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二).内容多叙军旅战争之事。王昌龄《从军·其四》(见卷首)正是作者借乐府寿题而写现实生活的扛鼎之作。
关键词 从军行 王昌龄 《乐府诗集》 赏析
下载PDF
一首借古写今缘情写景的边塞诗——李颀《古从军行》新解兼谈他的边塞诗创作
7
作者 朱凤相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3-56,共4页
《古从军行》是李颀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盛唐边塞诗中较为特别的一首,然而古往今来,对它的解释及其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定位问题都有待于深入探讨。李颀是盛唐时期一位比较特殊的边塞诗人,因为他从未到过边塞,所以他的边塞诗独具特色。本... 《古从军行》是李颀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盛唐边塞诗中较为特别的一首,然而古往今来,对它的解释及其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定位问题都有待于深入探讨。李颀是盛唐时期一位比较特殊的边塞诗人,因为他从未到过边塞,所以他的边塞诗独具特色。本文一方面结合汉代史料考察并解释《古从军行》的内容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李颀的边塞诗题材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颀 《古从军行 边塞诗
下载PDF
从军行
8
作者 金媛媛 毛敏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20年第10期165-165,共1页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从军行》;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3.初步感受盛唐边塞诗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能正确地背诵...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从军行》;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3.初步感受盛唐边塞诗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古诗。教学难点: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透过《从军行》,了解盛唐边塞诗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一、直接出示题目,简介边塞诗:(一)我们今天要学一首古诗《从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军行 从军行 边塞诗 默写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保家卫国
下载PDF
刚柔相济,合南北之长——卢思道《从军行》赏析
9
作者 郭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7-58,62,共3页
卢思道《从军行》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既刚劲雄健,又清丽柔婉,体现出合南北诗风之长的特色,是北朝七言歌行中思想和艺术俱佳的作品。
关键词 卢思道 从军行 风格
下载PDF
谈李颀的《古从军行》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绍炯 《贵州文史丛刊》 1986年第2期125-127,共3页
李颀(690—751),东川(四川三台)人,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尉,因久未升调,辞官归东川别业过隐居生活,与高适、王昌龄、王维、崔颢等在边塞诗创作上取得显著成就的诗人都有交往。李颀对律诗、绝句、歌行都擅长,作品以古体诗为... 李颀(690—751),东川(四川三台)人,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尉,因久未升调,辞官归东川别业过隐居生活,与高适、王昌龄、王维、崔颢等在边塞诗创作上取得显著成就的诗人都有交往。李颀对律诗、绝句、歌行都擅长,作品以古体诗为多。他的诗内容广泛,举凡抒怀、叙事、写景、状物,以及描绘人物形象,无所不有。但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边塞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军行 李颀 边塞诗 隐居生活 崔颢 歌行 人物形象 辞官 刁斗 四愁诗
下载PDF
《从军行》创作探源
11
作者 刘珠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5-117,共3页
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以军旅苦辛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从军行》作为一种传承至今的创作题目,在文学作品中大量涌现并广为接受。阅读这类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从军行》自诞生以来被不同时代的作家和诗人竞相仿效,创作出许多... 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以军旅苦辛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从军行》作为一种传承至今的创作题目,在文学作品中大量涌现并广为接受。阅读这类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从军行》自诞生以来被不同时代的作家和诗人竞相仿效,创作出许多抒情迥异、表意不同的文学作品。以下试从源头上对这一乐府诗歌最早之作者进行考证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军行 考证 创作 探源
下载PDF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主旨探析
12
作者 丁薇 《社科纵横》 2005年第5期168-169,共2页
王昌龄的诗歌《从军行》(其四)的主旨历来有“豪情”说和“怨情”说二种观点。本文首先从王诗惯用的语言着手,从字和句方面对本诗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了“豪情”说的缺陷和不准确性,同时确立了“怨情”说的合理性;然后进一步挖掘了本诗的... 王昌龄的诗歌《从军行》(其四)的主旨历来有“豪情”说和“怨情”说二种观点。本文首先从王诗惯用的语言着手,从字和句方面对本诗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了“豪情”说的缺陷和不准确性,同时确立了“怨情”说的合理性;然后进一步挖掘了本诗的“文外主旨”,从朝廷用人不当、安边无策等方面对“怨情”说作了证明;最后概括出了本诗的主旨,并说明本诗的情感基调与王诗的主体情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昌龄 <从军行>(其四) 主旨
下载PDF
形象横空 意蕴无穷——《从军行》赏析
13
作者 王立军 殷建久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1年第10期9-,共1页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一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古以“从军行”为题咏诗的不少,尤其是唐代,众多的边塞诗人几乎都有佳作传世。但陈羽的《从军行》独具匠心,以其“形象横空,意蕴无穷”的艺术魅力,给人们留下了新鲜、...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一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古以“从军行”为题咏诗的不少,尤其是唐代,众多的边塞诗人几乎都有佳作传世。但陈羽的《从军行》独具匠心,以其“形象横空,意蕴无穷”的艺术魅力,给人们留下了新鲜、独特而意味悠长的艺术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军行 行军图 天山雪
下载PDF
雄浑刚健 掷地有声——杨炯《从军行》赏析
14
作者 刘玉海 《语文知识》 2006年第11期40-40,共1页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写了一个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关键词 从军行 刚健 雄浑 赏析 杨炯 环境气氛 心理活动 描写
下载PDF
“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其一、其二赏析
15
作者 陈维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39-41,共3页
唐朝产生大量的边塞诗不是偶然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化措施,如消除腐败、纳谏、任人为贤等,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也采取了均田法、... 唐朝产生大量的边塞诗不是偶然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化措施,如消除腐败、纳谏、任人为贤等,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也采取了均田法、租庸调法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军事上采用府兵制,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又有利于克服割据势力的形成,以保证权力集中于皇帝之手。通过以上措施,一个强大的中央封建政权建立起来了。为了巩固其政权,唐太宗登基后,化了很大的力气来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的统一。在他当政的二十多年里,进行了一系列的边塞战争,如贞观四年(630)灭东突厥。九年击败吐谷浑,十四年灭高昌,十九年攻高丽,取辽东等,其中除攻高丽属扩边侵略性质外,其余均属巩固国防、捍卫边疆、维护统一和确保河西走廊通道所进行的正义战争。后来,武后、玄宗也进行了一些这样的战争。初盛唐时代的许多诗人生活于这样的时代里,胸怀报国壮志,心向大漠边陲,投笔从戎,远游塞外,写出了不少关于边塞战争和军旅生活的诗篇,多半慷概激昂,富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人的一些诗篇。这是唐朝边塞诗大量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军行 边塞诗 盛唐时代 岑参 唐太宗李世民 租庸调法 减轻农民负担 多民族国家 武后 均田法
下载PDF
精芒外隐,意味无穷——论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的双重审美意蕴
16
作者 刘燕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53-58,共6页
王昌龄的七绝组诗《从军行》其四的主旨,向来有"豪情说""怨语说"和"折中说"的分歧。本文根据新批评派提出的复义理论,综合运用"以史证诗"法和新批评派提倡的"文本细读法",深入探究... 王昌龄的七绝组诗《从军行》其四的主旨,向来有"豪情说""怨语说"和"折中说"的分歧。本文根据新批评派提出的复义理论,综合运用"以史证诗"法和新批评派提倡的"文本细读法",深入探究《从军行》其四的丰富意蕴。结合《从军行》组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探究组诗的意脉流动和情感内涵,由此确定《从军行》其四实含有双重审美意蕴。并从语义学的视角对《从军行》其四的意象、语义、结构和关键词进行细致分析,剖析诗歌复义产生的语义学原因。最后从时代精神风尚和人性的复杂情感体验和心理历程深入论证了双重审美意蕴的内在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昌龄 从军行》其四 主旨 复义 文本细读 双重审美意蕴
下载PDF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赏析
17
作者 朱伟波 《孙子研究》 2016年第1期110-111,共2页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岑参齐名,与李白交情甚厚。当年,王昌龄从江宁丞再次被贬为龙标尉时,李白闻之,遥寄诗曰:'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岑参齐名,与李白交情甚厚。当年,王昌龄从江宁丞再次被贬为龙标尉时,李白闻之,遥寄诗曰:'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见李白与他感情之深。《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属于歌行体。乐府诗原是和乐歌唱的,不仅有声乐,还有弦乐、管乐、打击乐等综合演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昌龄 乐府 旧题 诗人 旧本题 从军行 楼兰
下载PDF
从军行·其四
18
作者 王昌龄 《学语文》 2007年第5期1-1,共1页
关键词 从军行
下载PDF
千秋谜案万代诗史—李白从军远征及其《塞下曲》《从军行》《关山月》等诗考
19
作者 何树瀛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5期10-15,共6页
李白《塞下曲六首》等诗所纪时事 ,与开元九年 ( 72 1)发生于唐王朝西北边塞的平叛胡战役不仅在时令、地域、大致经过与结局等方面完全吻合 ,而且李白本人还直接从军参加了这次平叛战役。所考诸诗皆为此次平叛战役的艺术反映。研究李白... 李白《塞下曲六首》等诗所纪时事 ,与开元九年 ( 72 1)发生于唐王朝西北边塞的平叛胡战役不仅在时令、地域、大致经过与结局等方面完全吻合 ,而且李白本人还直接从军参加了这次平叛战役。所考诸诗皆为此次平叛战役的艺术反映。研究李白从军远征以及诗作的意义 ,不仅在于揭开此千古谜案 ,弥补史书记载之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从军 《塞下曲》 考证 从军行 《关山月》 诗歌
下载PDF
杨炯《从军行》赏析
20
作者 亦歌 《孙子研究》 2017年第4期125-126,共2页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1)辞凤阙(2),铁骑绕龙城(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4),胜作一书生。杨炯(650—692年),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曾任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1)辞凤阙(2),铁骑绕龙城(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4),胜作一书生。杨炯(650—692年),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曾任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记载:“炯与王勃、卢照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军行 诗人 杨炯 平调曲 相和歌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