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后思索法:马克思古代社会研究方法探析
1
作者 谢江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3,共8页
在史料欠缺的情况下如何认识古代社会是历史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提出了“从后思索法”。“从后思索”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式出发,由果溯因反向把握古代社会已经覆灭或萎缩了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形式... 在史料欠缺的情况下如何认识古代社会是历史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提出了“从后思索法”。“从后思索”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式出发,由果溯因反向把握古代社会已经覆灭或萎缩了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形式。“从后思索”将古代社会的当代“遗存”视为透视古代社会结构的化石,马克思提出了“从后思索”的两大方法论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语言学溯源和普照光分析对古代社会的结构和形式进行了理论推测,“从后思索”在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从后思索”毕竟是史料缺乏情况下对过去的逻辑把握,因此它的真理性还需要得到实证材料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后思索 古代社会 普照光分析 语言学溯源
下载PDF
从后思索法:一种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思维方法
2
作者 周梦瑶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4,共5页
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而从后思索法通过对时间次序的逆向考察、对发展程度的逆向反思和对逻辑关系的逆向推演,分析已存在的历史事实,总结其背后的历史规律,可以达到说明历史与预示未来的统一。因此,用从后思索法解读伟... 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而从后思索法通过对时间次序的逆向考察、对发展程度的逆向反思和对逻辑关系的逆向推演,分析已存在的历史事实,总结其背后的历史规律,可以达到说明历史与预示未来的统一。因此,用从后思索法解读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生成、价值是可行的、合适的。在解读中,要从当下实践出发客观审视伟大建党精神,以典型性分析为立足点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伟大建党精神 思维方法 从后思索
下载PDF
“从后思索法”视野内的“发展”检思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森林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7,共7页
“从后思索法”对一般性、普遍性的诉求表明,“进步”、“发展”是一种精英信念的普遍化。它在时、空两个向度上,严格说都需要重思,因其意味着把历史连续化和同质化,意味着普遍发展对特殊文化、变迁的拒斥和漠视,意味着把“猴子”都视... “从后思索法”对一般性、普遍性的诉求表明,“进步”、“发展”是一种精英信念的普遍化。它在时、空两个向度上,严格说都需要重思,因其意味着把历史连续化和同质化,意味着普遍发展对特殊文化、变迁的拒斥和漠视,意味着把“猴子”都视为有待和必然变成的“人”,意味着某种形式的“以今释古”、客观目的主义和弱发展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后思索 普遍性 发展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军剑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12,共3页
“从后思索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时提出的认识历史的方法。从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的提出、基本内容、原则和意义来考察,这一科学方法体现了逻辑分析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的辨证统一,是一种超前的并... “从后思索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及其秘密时提出的认识历史的方法。从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的提出、基本内容、原则和意义来考察,这一科学方法体现了逻辑分析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的辨证统一,是一种超前的并体现着现代精神的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从后思索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从后思索:中国电影“人民性”的一种方法论
5
作者 何东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3-58,共6页
一、缘起:从中国电影“人民性”研究说开去(一)明晰的中国电影“人民性”研究及其背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电影创作中的“人民性”就以社会主义建设和意识形态引领为概念内涵,并在“十七年时期”概念得以稳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创作 十七年时期 方法论 从后思索 人民性 意识形态 概念内涵 新中国成立
下载PDF
“从后思索”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应用
6
作者 蒋曦 《新余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5,共5页
“从后思索”法是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认知社会历史的独特方法,它立足实践对现实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进行历史性反思,以实现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高度,通过时... “从后思索”法是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认知社会历史的独特方法,它立足实践对现实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进行历史性反思,以实现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高度,通过时间逆向、逻辑逆向、发展逆向的历史性反思,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坐标,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问题,实现了理论创新,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思维 从后思索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从后思索法”的思想内涵和方法论意义
7
作者 董彪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3期37-39,共3页
马克思提出的“从后思索法”,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方法,强调历史认知应当采取同事物实际发展相反的顺序,即立足现实社会对过往社会进行回溯式分析,从而掌握历史运动及其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中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 马克思提出的“从后思索法”,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方法,强调历史认知应当采取同事物实际发展相反的顺序,即立足现实社会对过往社会进行回溯式分析,从而掌握历史运动及其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中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始终保持历史清醒和历史自觉。把握“从后思索法”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提升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后思索 历史自觉 历史经验教训 历史认知 方法论意义 思想内涵 新征程 历史自信
原文传递
马克思方法论视域中的“从后思索”及其意蕴 被引量:1
8
作者 鲍金 张颖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58,共7页
“从后思索”作为马克思方法论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其内容和意蕴的研究是不充分的,由此产生出深化研究“从后思索”的必要。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揭示出人们认识事物的显性顺序所隐藏的隐性顺序,即人们总是带着对事物的整体理解... “从后思索”作为马克思方法论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其内容和意蕴的研究是不充分的,由此产生出深化研究“从后思索”的必要。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揭示出人们认识事物的显性顺序所隐藏的隐性顺序,即人们总是带着对事物的整体理解来理解事物的局部细节,这一方法正是源自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的批判性改造。它表明:只有在一定的历史理解的逻辑制高点上,才能理解历史进程,而这一方法体现在马克思研究路线中,表现为只有站在资本主义批判的制高点上,才能实现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入而完整的认识。探究马克思方法论视域中的“从后思索”及其意蕴,对完善马克思方法论体系、更好地掌握历史主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后思索 马克思方法论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研究路线
原文传递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与“从后思索” 被引量:5
9
作者 何中华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0,共6页
作为"新唯物主义""立脚点"的"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实际上是指人性化了的社会和"合乎人性的人"。"新唯物主义"之所以必须立足于它,说到底乃是由马克思所特有的"从后思索"... 作为"新唯物主义""立脚点"的"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实际上是指人性化了的社会和"合乎人性的人"。"新唯物主义"之所以必须立足于它,说到底乃是由马克思所特有的"从后思索"的运思方式决定的。在马克思的思想建构中,这种运思方式有着诸多的体现。"从后思索"中所谓的"后",既是实然意义上的,也是应然意义上的。马克思的这种运思方式固然是由哲学本身的反思性质决定的,是这种反思性质的要求和体现,但在根本上取决于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及其特点。人的历史本身是人以其实际地存在现实地生成着的过程,由此决定了只有通过已然的和将然的"结果",才能以反思的方式重建并再现人的存在本身的生成史。对真正历史性的发现,注定了马克思对"从后思索"方法的选择,并由此决定了他的历史叙事不是直观的,而是内在地蕴含着一个反思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唯物主义” “立脚点” 从后思索 反思 实然 应然
原文传递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从后思索”与“宏大叙事”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秋生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8,共3页
借助"从后思索"和"宏大叙事"两大方法,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整体性研读,不难发现马克思完成了对经院哲学、思辨哲学和感性哲学的全面批判。从批判理论的演进脉络来看,马克思展示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哲学批判—... 借助"从后思索"和"宏大叙事"两大方法,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整体性研读,不难发现马克思完成了对经院哲学、思辨哲学和感性哲学的全面批判。从批判理论的演进脉络来看,马克思展示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人类学批判的逻辑进路,经历了从抽象批判到现实批判,再从现实批判又回到抽象批判的"否定之否定"的心路历程;从思维范式的革命变革来看,马克思实现了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从二分思维到圆融思维、从预成思维到生成思维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理论 从后思索 宏大叙事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
11
作者 李梦琰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路径。即回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端的源头——古今中西之争,然后“还原”这一文明现代发展的历史内在逻辑,从而站在人类“世界历史”的高度评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也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其一,从历史逻辑的起点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并非文明内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古今中西之争”双重辩证逻辑中展开的。即一方面要从民族历史走进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这就是“第二个结合”发生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其二,从普遍性“世界历史”的辩证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中巩固了其自身主体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三,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辩证发展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之后,最终也将在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上展现典范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历史哲学 古今中西 从后思索
下载PDF
“从后思索法”与高等教育研究
12
作者 王悦芳 任殿东 《理论界》 2009年第1期177-178,共2页
做任何研究,方法最为重要。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产生于19世纪中叶,但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对这一方法做一介绍,并探讨在高等教育研究中运用该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从后思索 高等教育研究
原文传递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叙述顺序的辩证法——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为中心的考察
13
作者 曹家未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5期180-182,共3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集中阐述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在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对辩证法的应用与改造。通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资...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集中阐述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在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对辩证法的应用与改造。通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学解剖则成为了对以往全部历史认识的基础。从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和叙述顺序,以及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前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研究顺序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辩证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从后思索
下载PDF
马克思“从后思索”哲学方法论语境中的“历史思维”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维平 韩璐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87,共7页
“从后思索”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马克思超越以往历史观,完成哲学革命的基础方法。具体来看,“从后思索”法从三个方面推导出了历史哲学的“实践特质”:其一,“从现在向过去”的时间逆向,确证了历史哲学的起点是“现实... “从后思索”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马克思超越以往历史观,完成哲学革命的基础方法。具体来看,“从后思索”法从三个方面推导出了历史哲学的“实践特质”:其一,“从现在向过去”的时间逆向,确证了历史哲学的起点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其二,从“原因向过去”的逻辑逆向,拒斥了一切永恒不变的虚构本质和永恒在场的先验主义;其三,从“成熟向不成熟,充分向不充分”的发展逆向,以开放性的实践逻辑,使理论在不断“出场”的动态中保持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思维 从后思索 实践性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及其研究的现代意义
15
作者 冯景源 《观察与思考》 2023年第1期38-47,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个显著的论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已经引起我国学界的极大兴趣,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已经处于一个新的时代,即现代化的全面建设时代。现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个显著的论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已经引起我国学界的极大兴趣,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已经处于一个新的时代,即现代化的全面建设时代。现代化早就有之,我们的现代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是世界之问、历史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中国式包含有马克思主义解读的方法论,现代化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发展逻辑的理解。我们的研究着重从思维逻辑方面来进行,探寻它的历史逻辑与发展规迹,以便科学地认识它、遵循它。对于这样的一些问题,它不只是哲学的问题,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将从一个新的观点——“从后思索”逻辑方法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 从后思索 一党执政 跨越理论 历史之谜
下载PDF
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辨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召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6-69,共4页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阐述,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篇构想密切相关。"逻辑与历史的一致"的原则有两个层次的意蕴:理论叙述的先后顺序与经济...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阐述,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篇构想密切相关。"逻辑与历史的一致"的原则有两个层次的意蕴:理论叙述的先后顺序与经济学范畴所表现的关系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一致的;经济思想的成熟程度取决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程度。"从后思索法"意在提醒人们:要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处,"俯瞰"较为低级的历史进程。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与猴体(低级)和人体(高级)的关系是有差别的,不能混同。马克思在自己著作中运用的叙述方法并不只限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核心命题在于指明:资本是劳动产品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的产物。"抽象"在思维中上升为"具体"的过程,"理论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逻辑与历史的一致 从后思索 资本批判
下载PDF
实践反思:马克思表达“现实世界”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世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2-76,共5页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从人的感性实践出发,关注"现存世界"与"人类世界",把人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实现了哲学对象的变革,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表达"现实世界"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实践反...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从人的感性实践出发,关注"现存世界"与"人类世界",把人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实现了哲学对象的变革,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表达"现实世界"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实践反思"。所谓"实践反思",就是立足于感性实践,秉持主体性原则,通过"从后思索"的方式,对现实世界采取批判态度,从而达到改造现实世界的目的。"从后反思"是一种实践的辩证法,就是立足于人的实践,通过从知性抽象到具体综合,从现在看过去的辩证法思维过程,克服了传统的知性思维和现成性思维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思维方式 实践反思 从后思索
下载PDF
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家祥 《观察与思考》 2018年第9期22-32,共11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主义学说、政治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都有深入的研究,并且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从多方面作了总结、归纳、概括、阐发。这些方法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依据马克... 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主义学说、政治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都有深入的研究,并且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从多方面作了总结、归纳、概括、阐发。这些方法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著,对他们所用的抽象方法、典型研究方法、"从后思索"方法、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做了具体考察,并谈了学习心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方法 典型研究方法 从后思索”方法 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下载PDF
原型控制与张力文化——未来视野中的“李约瑟问题”
19
作者 刘啸霆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2-76,80,共6页
“李约瑟问题”的答案只能在西方 ,在西方特定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和移民文化的内在张力中。科学是西方社会的写征。中国属于自成一体的乡村化原型发展模式 ,不可能提供与西方同样的产品。问题是 ,此种情况今天是否还继续着 ?当下的发展之... “李约瑟问题”的答案只能在西方 ,在西方特定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和移民文化的内在张力中。科学是西方社会的写征。中国属于自成一体的乡村化原型发展模式 ,不可能提供与西方同样的产品。问题是 ,此种情况今天是否还继续着 ?当下的发展之路 ,只能是用未来意识改造原型、创制新型 ,自觉地进入“世界体系” ,并在“还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控制 张力文化 “李约瑟问题” 科学技术 发展模式 社会发展 从后思索
下载PDF
试论反思活动蕴涵的思维真义
20
作者 黄映然 《理论月刊》 2007年第2期74-78,共5页
反思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认为,人类恰当的反思活动蕴涵着“从后思索”的思维路径,以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否定为灵魂,以建构返回主体自身的自省意识为核心,存在“对思想的思想”的哲学诉求。
关键词 反思 从后思索 否定 自省 “对思想的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