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江伍氏华吸鳅仔、稚鱼的异速生长研究
1
作者 文浩 徐林 +6 位作者 吴志强 黄亮亮 高明慧 宋琦亮 何佳洋 刘昊 孙扬言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实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伍氏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wui仔、稚鱼从出膜到30日龄各器官的异速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吻长、眼径、头长、头高、体高和体长均存在异速生长的现象(P<0.05),头部器官比身体其他器官优...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实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伍氏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wui仔、稚鱼从出膜到30日龄各器官的异速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吻长、眼径、头长、头高、体高和体长均存在异速生长的现象(P<0.05),头部器官比身体其他器官优先发育。吻长和眼径一直保持正异速生长,头长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2~13日龄,拐点前后均保持正异速生长,头高的生长拐点在7~8日龄,拐点前是负异速生长,拐点后是正异速生长;体高的拐点出现在15~16日龄,拐点前后均保持正异速生长,吻至肛长一直保持等速生长,体长保持等速生长。头部器官在早期发育阶段优先发育,可以增强捕食和躲避天敌的能力,并有助于为仔鱼期发育提供能量,适应外界环境,提高存活率。本研究可丰富伍氏华吸鳅仔、稚鱼发育过程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育苗生产和野生早期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氏华吸鳅 异速生长 仔、稚鱼 生长拐点 西江
下载PDF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特征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詹炜 楼宝 +6 位作者 陈睿毅 毛国民 刘峰 徐冬冬 王立改 马涛 徐麒翔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3-1039,共7页
采用干法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小黄鱼的胚胎及仔稚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小黄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无色透明,单油球,浮性,卵径(1413±73)μm,油球径(465±23)μm... 采用干法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小黄鱼的胚胎及仔稚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小黄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无色透明,单油球,浮性,卵径(1413±73)μm,油球径(465±23)μm。在水温(18±0.5)?C,盐度28下,历时50h40min完成孵化。初孵仔鱼全长(3256±112)μm,卵黄囊长径(1260±50)μm,短径(894±65)μm,肌节32对。在水温(19±1)?C下,仔、稚鱼发育历时35天,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6日龄卵黄囊消失,10日龄油球消失,15日龄尾椎骨向上弯曲,25日龄全长(7467±550)μm,各鳍发育基本完成,进入稚鱼期,35日龄全长(22158±420)μm,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胚胎发育 仔、稚鱼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春季仔、稚鱼的生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建生 胡芬 林楠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2008年春季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了仔、稚鱼的生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该水域仔、稚鱼种类丰富,出现率较高;总种类数呈现由北向南增加、优势种和重要种呈现由北向南减少的趋势;优势种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 利用2008年春季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了仔、稚鱼的生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该水域仔、稚鱼种类丰富,出现率较高;总种类数呈现由北向南增加、优势种和重要种呈现由北向南减少的趋势;优势种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较非优势种更加突出、分布范围更为集中;不同区域的种类数与表温变化趋势一致,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表盐的变化趋势一致;仔、稚鱼集中出现海域的表温变化较小(17.0~19.5℃),而表盐变化较大(25~32);优势种空间分布的差异性表现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六丝矛尾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主要分布在吕泗和长江口近海,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主要分布在舟山近海;仔、稚鱼高密度区均位于冷暖水混合水域,浮游生物较为丰富,有利于其生长后期的饵料获取,同时也与仔、稚鱼对环境的适应性有较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长江口 邻近海域 仔、稚鱼 生态分布
下载PDF
人工育苗条件下大黄鱼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 被引量:9
4
作者 竺俊全 焦海峰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4年第4期384-388,共5页
对人工育苗条件下大黄鱼仔、稚鱼的摄食和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水温 2 1.5~2 2 .5℃条件下 ,仔鱼孵出后第 3天起陆续开口摄食小型臂尾轮虫 ;14日龄仔鱼可摄食卤虫无节幼体 ,2 4日龄仔鱼可摄食小型桡足类 ;4日龄仔鱼摄食率 5 ... 对人工育苗条件下大黄鱼仔、稚鱼的摄食和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水温 2 1.5~2 2 .5℃条件下 ,仔鱼孵出后第 3天起陆续开口摄食小型臂尾轮虫 ;14日龄仔鱼可摄食卤虫无节幼体 ,2 4日龄仔鱼可摄食小型桡足类 ;4日龄仔鱼摄食率 5 0 % ,胃饱满系数 0 .90 % ,6日龄后的仔鱼或稚鱼摄食率 95 %~ 10 0 % ,胃饱满系数 1.70 %~ 9.2 1% ;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 .仔、稚鱼摄食量和体重的关系符合直线方程Y =- 0 .0 2 2 3+ 0 .0 4 70X ;全长和日龄的关系为Lt=3.4 0 45 + 0 .4 484D - 0 .0 385D2 + 0 .0 0 13D3;体重和日龄的关系为W =0 .12 0 3e0 .1954D;全长和体重关系为D =0 .0 5 43L2 .3850 .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仔、稚鱼 摄食 生长
下载PDF
饥饿对菊黄东方鲀仔、稚鱼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年国 潘桂平 +3 位作者 周文玉 刘本伟 周裕华 陈林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3-187,共5页
研究了饥饿胁迫下菊黄东方鲀仔、稚鱼期鱼苗摄食、生长和外部形态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菊黄东方鲀苗种培育过程中的营养调节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资料。结果表明,水温22.0±1.0℃时,投饲组菊黄东方鲀鱼苗在孵化后第3 d开始摄食... 研究了饥饿胁迫下菊黄东方鲀仔、稚鱼期鱼苗摄食、生长和外部形态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菊黄东方鲀苗种培育过程中的营养调节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资料。结果表明,水温22.0±1.0℃时,投饲组菊黄东方鲀鱼苗在孵化后第3 d开始摄食,初次摄食比率为40%,第5 d初次摄食率达到100%。饥饿组鱼苗抵达饥饿不可逆点(PNR)的时间为12.9 d,50%累计死亡率出现时间为13.2 d,两者时间间隔较短,表明第12~13 d为菊黄东方鲀早期发育中较为敏感的阶段。试验期间,饥饿鱼苗的全长、体长、肛前长、体高等指标在第7 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项生长指标出现负增长,其中体高负增长最为明显,为-0.0144/d,全长负增长则最不明显。试验结果显示,饥饿对鱼苗的生长发育起延迟作用,混合营养期延迟投饲,鱼苗的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摄食的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黄东方鲀 仔、稚鱼期鱼苗 摄食 生长 不可逆点(PNR)
下载PDF
尖吻鲈仔、稚鱼异速生长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亚娟 程大川 +3 位作者 周胜杰 马振华 胡静 杨蕊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以16日龄尖吻鲈(Lates calarifer)为仔、稚鱼发育的区分节点,采用Auto CAD 2014软件对尖吻鲈(孵化后1~36 d)关键器官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发现,在尖吻鲈仔、稚鱼的感觉、呼吸、摄食和游泳等重要器官分化的过程中,均表现出异速生长现象... 以16日龄尖吻鲈(Lates calarifer)为仔、稚鱼发育的区分节点,采用Auto CAD 2014软件对尖吻鲈(孵化后1~36 d)关键器官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发现,在尖吻鲈仔、稚鱼的感觉、呼吸、摄食和游泳等重要器官分化的过程中,均表现出异速生长现象。头部器官中,吻长、口宽在仔、稚鱼期表现出生长速率不同的正异速生长;眼径在仔鱼期为等速生长,稚鱼期转化为负异速生长;仔鱼期的头高为正异速生长,稚鱼期转为负异速生长。在躯干部分器官中,头长在仔、稚鱼阶段均为快速生长,体高及躯干长为等速生长。游泳器官中,仔鱼期,尖吻鲈胸鳍保持等速生长,稚鱼期转为正异速生长;尾鳍在仔鱼期为负异速生长,稚鱼期转化为等速生长,而稚鱼期起始分化的背鳍、臀鳍、腹鳍为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仔、稚鱼 异速生长 早期发育
下载PDF
温度对四川华鳊仔、稚鱼生长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亚利 刘玥 +3 位作者 田佳佳 黄静蒲 德永 王志坚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4,共8页
为探索温度对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仔、稚鱼早期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刚出膜且发育正常的四川华鳊仔鱼为研究对象,共设置16℃、19℃、22℃、25℃、28℃和31℃6个温度梯度,并定期观察仔、稚鱼的生长发育进程。整个发育过程分为... 为探索温度对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仔、稚鱼早期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刚出膜且发育正常的四川华鳊仔鱼为研究对象,共设置16℃、19℃、22℃、25℃、28℃和31℃6个温度梯度,并定期观察仔、稚鱼的生长发育进程。整个发育过程分为开口摄食、卵黄囊消失、鳞片出现、鳞被完整4个阶段,统计各阶段的发育天数并测定全长、体长、体重等生长参数,统计死亡数量,旨在掌握仔、稚鱼发育阶段的最适生长温度。结果显示,温度对仔、稚鱼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仔、稚鱼的发育进程加快,28℃、31℃组鳞被完整的时间均早于其他温度组,但与25℃组的时间差距不大。从全长和体重来看,28℃组均最大,25℃与31℃次之。随着温度的升高,四川华鳊仔、稚鱼存活率先上升后下降,22℃-28℃存活率均较高,其中,25℃组存活率最高。四川华鳊仔、稚鱼的全长(L)和日龄(D)的关系拟合函数相关系数值均达到0.99以上,表明Cubic生长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随日龄的生长情况。综合四川华鳊仔、稚鱼的发育进程、生长指标及存活率可知,25℃-28℃为四川华鳊仔、稚鱼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华鳊 仔、稚鱼 温度 生长发育 存活率
下载PDF
喷点雪印小丑鱼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观察
8
作者 谭泽宇 李涛 +2 位作者 姜敬哲 黄小林 杨育凯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为建立喷点雪印小丑鱼(Amphiprion sp.)人工繁育技术,在人工模拟自然条件下对其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喷点雪印小丑鱼受精卵长径为1.9~2.1 mm,短径为0.93~0.95 mm;胚胎发育主要经历受精卵期→胚盘期→卵裂期... 为建立喷点雪印小丑鱼(Amphiprion sp.)人工繁育技术,在人工模拟自然条件下对其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喷点雪印小丑鱼受精卵长径为1.9~2.1 mm,短径为0.93~0.95 mm;胚胎发育主要经历受精卵期→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孵化期等;在水温为(27±0.5)℃时,受精卵约需197 h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415±0.412)mm,身体透明,鳍膜明显,卵黄囊仅剩小部分残留,并已开口摄食。9日龄全长(6.813±0.835)mm,鳍膜消失,各鳍基本形成,头部开始出现纹带,进入稚鱼期。21日龄全长(10.581±2.659)mm,身体被鳞,体色、纹路开始分化。35日龄全长(15.512±4.927)mm,形成4种不同体色、纹路的幼鱼。作为人工选育的品系,喷点雪印小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幼鱼期体色、纹路等形态特征的形成与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点雪印小丑鱼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仔、稚鱼 纹带
下载PDF
卵形鲳鲹仔稚鱼异速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其彬 马振华 +3 位作者 程大川 江世贵 李有宁 陈明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9-266,共8页
以传统的理论生物学研究方法,对孵化后卵形鲳鲹1~36日龄仔、稚鱼各器官测量和分析,研究其在早期环境适应上的异速生长及其生态学含义,以期为卵形鲳鲹的人工繁殖、育苗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卵形鲳鲹仔、稚鱼的感觉、呼吸、摄食和游泳... 以传统的理论生物学研究方法,对孵化后卵形鲳鲹1~36日龄仔、稚鱼各器官测量和分析,研究其在早期环境适应上的异速生长及其生态学含义,以期为卵形鲳鲹的人工繁殖、育苗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卵形鲳鲹仔、稚鱼的感觉、呼吸、摄食和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在头部器官中,吻长、口宽、眼径和头高在仔鱼期均为正异速生长,稚鱼期头高为等速生长,吻长、眼径和口宽为负异速生长。在身体各部位中,仔鱼期头长、体高和尾长为正异速生长,躯干长为负异速生长;稚鱼期各部分皆为等速生长;在游泳器官中,仔鱼期卵形鲳鲹胸鳍长、尾鳍高和臀鳍长为正异速生长,尾鳍长为等速生长,背鳍长为负异速生长;稚鱼期背鳍长和臀鳍长为正异速生长,胸鳍长、尾鳍长和尾鳍高为等速生长。卵形鲳鲹这些关键部位的快速发育,使外源性营养开始后以最小的代谢损耗获得了生存能力的显著提升,对适应复杂的生存压力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早期发育 仔、稚鱼 异速生长
下载PDF
拉萨裂腹鱼仔、稚鱼的异速生长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滨 王宁 +3 位作者 魏开金 朱祥云 徐进 马宝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4-463,共10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0~90日龄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拉萨裂腹鱼仔、稚鱼全长由慢速生长到快速生长的转折点为28日龄;其多数外部器官均具有异速生长特点,头部和尾部的生长快于躯干...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0~90日龄的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拉萨裂腹鱼仔、稚鱼全长由慢速生长到快速生长的转折点为28日龄;其多数外部器官均具有异速生长特点,头部和尾部的生长快于躯干部,头长、肛前长、肛后长分别在24~25日龄、36~37日龄、37~38日龄出现生长拐点,头高和体高分别在40~41日龄、49~50日龄出现生长拐点;眼径在18~19日龄较早出现生长拐点,促使眼睛充分发育,以提高早期仔鱼在开口期摄食外源食物的能力;吻长在42~43日龄出现生长拐点,促进了口的充分发育,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饵料环境;胸鳍、背鳍、臀鳍、腹鳍和尾鳍分别在18~19日龄、39~40日龄、43~44日龄、46~47日龄、37~38日龄出现生长拐点,其中臀鳍和腹鳍长在拐点前后相对全长均呈现正异速生长,但是拐点后生长指数明显降低,各鳍在仔鱼早期的快速生长使拉萨裂腹鱼仔鱼的游泳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拉萨裂腹鱼仔、稚鱼的异速生长模式,保证了各重要功能器官的充分发育,有效地保障了其开始摄取外源性营养后的生存能力,同时对早期野生资源保护和苗种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裂腹鱼 仔、稚鱼 生长拐点 异速生长 早期发育
原文传递
微粒饲料中鱼油n-3HUFA的分子结构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晓琳 刘镜恪 徐世宏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6期13-18,共6页
制备 3种基本组成相同、添加不同类型鱼油的微粒饲料。将 3种微粒饲料分别投喂真鲷(Pagrusmajor)仔鱼 ,探讨了微粒饲料中鱼油n 3HUFA的不同分子结构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2 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虽然饲料 2中n 3HUFA的含... 制备 3种基本组成相同、添加不同类型鱼油的微粒饲料。将 3种微粒饲料分别投喂真鲷(Pagrusmajor)仔鱼 ,探讨了微粒饲料中鱼油n 3HUFA的不同分子结构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2 5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虽然饲料 2中n 3HUFA的含量高于饲料 1中n 3HUFA的含量 ,饲料 3中n 3HUFA的含量同饲料 1中n 3HUFA的含量相等 ,但是用饲料 1投喂的真鲷仔、稚鱼的全长、成活率要优于分别用饲料 2和饲料 3投喂的真鲷仔、稚鱼的全长、成活率。而且 ,用饲料 1投喂的真鲷仔、稚鱼体内n 3HUFA和DHA的含量高于用饲料 2和饲料 3投喂的真鲷仔、稚鱼体内n 3HUFA和DHA的含量 ,这说明真鲷仔、稚鱼对天然鱼油的消化、吸收要优于对乙酯化鱼油的消化、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饲料 n-3HUFA 天然鱼油 乙酯化鱼油 真鲷仔、稚鱼
下载PDF
大眼双锯鱼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
12
作者 李涛 黄小林 +5 位作者 杨育凯 林黑着 胡静 彭嘉诚 黄忠 虞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72,共8页
为了解大眼双锯鱼(Amphiprion ephippium)早期发育特征,并为其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对其仔、稚、幼鱼的形态和生长特征进行了连续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7.0±0.5)℃下,大眼双锯鱼受精卵经约184 h孵化,0日龄(Days after... 为了解大眼双锯鱼(Amphiprion ephippium)早期发育特征,并为其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对其仔、稚、幼鱼的形态和生长特征进行了连续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7.0±0.5)℃下,大眼双锯鱼受精卵经约184 h孵化,0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 dah)仔鱼全长4.472~6.152 mm,身体半透明,鳍膜明显,卵黄囊仅小部分残留,并已开口摄食;7 dah全长5.213~12.985 mm,鳍膜消失,各鳍发育基本完成,头部开始出现纹带,进入稚鱼期,身体中部纹带开始出现,头部纹带形成;23 dah全长大于7.652 mm,身体被鳞,身体中部纹带向腹部延伸,各鳍颜色变为黄色,躯干部以红色素和黄色素为主,进入幼鱼期;28 dah幼鱼中部第二纹带完全形成,其后纹带开始从中部逐步消失;130 dah幼鱼中部纹带完全消失;160 dah幼鱼头部纹带完全消失,此时幼鱼外形、体色与成鱼基本相同。大眼双锯鱼仔、稚、幼鱼生长随日龄的增长呈现先慢后快再慢的生长趋势,大眼双锯鱼胚后发育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头部和身体中部白色纹带的形成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双锯鱼 仔、稚鱼 生长发育 纹带
下载PDF
眼斑双锯鱼仔稚鱼发育异速生长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静 周胜杰 +3 位作者 杨蕊 陈旭 杨其彬 马振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4-852,共9页
运用生态学和传统理论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孵化后眼斑双锯(Amphiprion ocellaris)仔、稚鱼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上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眼斑双锯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提供参考资料。以11日龄为眼斑双锯鱼仔... 运用生态学和传统理论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孵化后眼斑双锯(Amphiprion ocellaris)仔、稚鱼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上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眼斑双锯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提供参考资料。以11日龄为眼斑双锯鱼仔、稚鱼的区分时期,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仔、稚鱼的感觉、摄食和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在头部器官中,吻长、眼间距、口宽和头高在仔鱼期均为正异速生长,吻至鳃裂前缘长和眼径为负异速生长。在身体各部位中,仔鱼期体高、躯干长、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厚均为正异速生长,仅头长为负异速生长;在游泳器官中,仔鱼期眼斑双锯鱼尾鳍、背鳍、胸鳍、腹鳍和臀鳍均为正异速生长。稚鱼期眼斑双锯鱼头部、躯干及游泳等各器官均为负异速生长。眼斑双锯鱼这些关键器官的异速发育,对适应环境因子变化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异速生长 仔、稚鱼 早期发育
下载PDF
大胡子异形鱼繁育试验
14
作者 施振宁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1,共4页
为探索大胡子异形鱼的饲养和繁殖技术,于2008年购进30尾6~8月龄的大胡子异形鱼,在水族箱中进行了亲鱼培育,自然繁殖和仔、稚鱼培育试验,统计了亲鱼的生长速度、产卵次数以及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试验结果显示,使该鱼在水族箱... 为探索大胡子异形鱼的饲养和繁殖技术,于2008年购进30尾6~8月龄的大胡子异形鱼,在水族箱中进行了亲鱼培育,自然繁殖和仔、稚鱼培育试验,统计了亲鱼的生长速度、产卵次数以及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试验结果显示,使该鱼在水族箱中自然繁殖较为容易,但仔、稚鱼的成活率较低,生长较慢。45 d内仔、稚鱼的成活率最高仅40.9%,生长最快的组平均体长仅25.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胡子异形鱼 水族箱 繁殖 亲鱼培育 仔、稚鱼培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