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胚胎发育和卵黄囊仔鱼摄食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凌去非 李思发 +6 位作者 乔德亮 姚化章 张海军 殷建国 何智杰 李岩平 蔡晓琴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8,共6页
对丁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并对其卵黄囊仔鱼在开口摄食之前的发育、生长以及不可逆点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丁受精卵在水温21.5℃时,胚胎发育时间约为52h;(2)仔鱼在孵出后第7天开始摄食,初次摄食率第9天达100%,第12天降到... 对丁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并对其卵黄囊仔鱼在开口摄食之前的发育、生长以及不可逆点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丁受精卵在水温21.5℃时,胚胎发育时间约为52h;(2)仔鱼在孵出后第7天开始摄食,初次摄食率第9天达100%,第12天降到50%,进入不可逆点;(3)仔鱼对卵黄囊的日净消耗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出膜后第1天,体长最大增长率出现在出膜后的第2天;(4)仔全出膜后第8天,卵黄囊全部吸收,同时,饥饿期仔鱼开始出现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GUI 胚胎发育 卵黄 摄食 不可逆点
下载PDF
黄鲷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发育 被引量:14
2
作者 夏连军 施兆鸿 +3 位作者 王建钢 陆建学 赵荣兴 谢立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3-540,共8页
对人工暂养1周年的野生黄鲷[Dentex tumifrons(Temminck et Schlegel)]进行注射催产激素,成功完成黄鲷的人工繁殖、孵化并培育出黄鲷幼鱼.通过对人工催产所获得的黄鲷受精卵胚胎发育、卵黄囊仔鱼形态发育全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胚胎发育... 对人工暂养1周年的野生黄鲷[Dentex tumifrons(Temminck et Schlegel)]进行注射催产激素,成功完成黄鲷的人工繁殖、孵化并培育出黄鲷幼鱼.通过对人工催产所获得的黄鲷受精卵胚胎发育、卵黄囊仔鱼形态发育全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胚胎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黄鲷受精卵和初孵仔鱼比其他鲷科鱼类的略小,受精卵径为0.834~0.998 mm、油球直径为0.184~0.198 mm、初孵仔鱼全长2.25 mm.(2)在水温(19.5±0.5)℃、盐度34.0条件下,受精卵经36~40 h孵化出仔鱼.(3)3日龄仔鱼消化道开通,但还不能摄食;4日龄仔鱼下颌能自如活动并摄取食物,仔鱼卵黄吸收完毕进入外源营养和内源营养混合期.(4)7日龄仔鱼油球完全吸收,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5)仔鱼在4日龄若未能摄食到食物则在8~9日龄开始死亡.文中还就黄鲷胚胎和卵黄囊仔鱼与同科鱼类真鲷、黑鲷的区别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鲷 胚胎 卵黄 形态发育
下载PDF
盐度胁迫下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21
3
作者 施兆鸿 陈波 +4 位作者 彭士明 陈超 王建钢 傅荣兵 柳敏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227,共6页
将点带石斑鱼的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的水体中,观察受盐度胁迫下点带石斑鱼胚胎的沉浮情况、卵径、油球径、孵化率、畸形率,以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和营养物质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在盐度25(含25)以下的水体中为沉性,... 将点带石斑鱼的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的水体中,观察受盐度胁迫下点带石斑鱼胚胎的沉浮情况、卵径、油球径、孵化率、畸形率,以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和营养物质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在盐度25(含25)以下的水体中为沉性,在盐度35(含35)以上的海水中全部漂浮于水表层,在盐度30和对照组31的水体中大部分胚胎浮在水上层。受精卵卵径随孵化盐度降低而减小。在水温26—28℃的条件下,点带石斑鱼受精卵经21—26h可孵化成仔鱼,盐度对孵化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盐度在15—50范围内都能孵出仔鱼,但孵化率和畸形率因盐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合盐度范围为26.7—41.1。最适孵化盐度范围在30.5—32.5之间。盐度对卵黄囊仔鱼可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卵黄囊容积和全长的变化,高盐度(≥45)下胚后仔鱼卵黄囊容积、全长和体高显著减小(P<0.05),油球径不因盐度不同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 盐度胁迫 胚胎 卵黄 形态
下载PDF
饥饿对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6 位作者 刘付永忠 王云新 黄国光 欧冲辉 易诗白 张勇 林浩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培育水温(25±0.5)℃、盐度31~32条件下,斜带石斑鱼仔鱼孵化后第3天开口并进入摄食期,孵化后5.5d,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不可逆点(PNR期),几乎与此同时,卵黄囊和油球耗尽,仔鱼混合营养期为2—3d,从初次... 在培育水温(25±0.5)℃、盐度31~32条件下,斜带石斑鱼仔鱼孵化后第3天开口并进入摄食期,孵化后5.5d,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不可逆点(PNR期),几乎与此同时,卵黄囊和油球耗尽,仔鱼混合营养期为2—3d,从初次摄食到进入PNR期的时间为2.5d;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发生率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此后逐步上升,高峰期出现在卵黄囊接近耗尽时,此后迅速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发生率为76.7%;饥饿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d,至第8天,饥饿仔鱼全部死亡;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可以分为3个期相:初孵时的快速生长期,卵黄囊消失前后的慢速生长期,以及在不能建立外源性摄食后的负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卵黄 摄食 存活 生长
下载PDF
七带石斑鱼胚体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 被引量:27
5
作者 谢菁 区又君 +2 位作者 李加儿 何永亮 陈超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9,共9页
本实验对七带石斑鱼胚体、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七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会(27.77±1.05)℃,盐度32条件下,胚胎发育从胚体形成至孵出仔鱼历时约22h10min。(2)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d后消失,... 本实验对七带石斑鱼胚体、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七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会(27.77±1.05)℃,盐度32条件下,胚胎发育从胚体形成至孵出仔鱼历时约22h10min。(2)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d后消失,油球消失于孵化后第6d,卵黄囊依照先卵黄、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为先快后慢。(3)初孵仔鱼在孵化后一天时间内生长迅速,之后速度减缓。(4)仔鱼的营养可概括为内源性营养-混合营养-外源性营养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带石斑 胚胎 卵黄 发育
下载PDF
细鳞裂腹鱼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 被引量:42
6
作者 陈礼强 吴青 +1 位作者 郑曙明 刘法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7-934,共8页
对人工繁殖的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在水温(17±1)℃下,胚胎发育历时124h后孵出仔鱼,孵出9d后仔鱼鳔充气并开始平游;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所需要的平均积温为2108.00h℃。根据... 对人工繁殖的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在水温(17±1)℃下,胚胎发育历时124h后孵出仔鱼,孵出9d后仔鱼鳔充气并开始平游;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所需要的平均积温为2108.00h℃。根据对细鳞裂腹鱼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共25个发育时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特征。分析发现,在裂腹鱼亚科中,细鳞裂腹胚胎和仔鱼发育速度较快,特别是在肌肉效应期以后更加明显;心跳频率并不是简单的由慢到快的线性增长,而是一个快慢相间的曲线变化的过程;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对环境的敏感性不同,原肠期对外界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鳞裂腹 胚胎发育 卵黄发育
下载PDF
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及脂肪酸特性变化 被引量:21
7
作者 黄旭雄 冯隆峰 +2 位作者 温文 陈庆凯 危立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6-535,共10页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72.20%。总脂...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72.20%。总脂肪及极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无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随发育而显著下降。中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有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其含量相对稳定。野生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总脂肪的主要脂肪酸为DHA(22∶6n-3),16∶0,ARA(20∶4n-6),EPA(20∶5n-3),18∶0和18∶1n-9。总脂肪及极性脂肪的DHA,ARA,EPA含量(mg/gDW)均随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而显著下降,且DHA和ARA含量均在胚胎囊胚期至尾芽期大幅降低。中性脂EPA和DHA含量随发育呈先升后降,其峰值分别出现在初孵仔鱼和2日龄(2DPH)卵黄囊仔鱼。中性脂ARA含量随发育逐步升高,峰值出现在3日龄(3DPH)卵黄囊仔鱼。在胚胎发育前期,总脂肪DHA和ARA相对EPA被选择性消耗,饱和脂肪酸(S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相对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被机体选择性消耗,N-6PUFA相对N-3PUFA被选择性消耗;在胚胎发育后期及卵黄囊仔鱼阶段,总脂肪EPA相对DHA和ARA被选择性消耗。在胚胎和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SFAs中16∶0相对18∶0被选择性消耗。胚胎发育后期阶段和卵黄囊仔鱼阶段,总脂肪MUFAs中16∶1相对18∶1被选择性消耗。实验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阶段极性脂肪中DHA、ARA和EPA可以向中性脂肪中转移,胚胎和卵黄囊仔鱼对不同类别脂肪中的重要脂肪酸的消耗具有选择性,且其选择性与发育阶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鬼鲉 胚胎 卵黄 总脂肪 极性脂肪 中性脂肪 脂肪酸
下载PDF
条纹锯鱼旨胚胎发育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贾瑞锦 王鲁 +7 位作者 赵从明 公光业 孙曙光 于宏 王彦怀 孙涛 王贺 陈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7,共7页
通过观察条纹锯鱼旨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研究其胚胎发育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特征、特点。采用Nikon E200显微镜对其胚胎发育形态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进行连续拍照取样,详细描述了其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6个具体发育时... 通过观察条纹锯鱼旨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研究其胚胎发育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特征、特点。采用Nikon E200显微镜对其胚胎发育形态及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进行连续拍照取样,详细描述了其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6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孵化温度、发育时间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条纹锯鱼旨的受精卵为球形、游离的浮性卵,平均卵径为0.950±0.039mm;条纹锯鱼旨受精卵孵化需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生成期和孵化期6个主要时期,在80目的孵化网箱中,水温20~20.5℃、盐度28~32、DO≥5mg/L、pH7.6~8.4静水微充气的条件下需要46h53min孵化;卵黄囊在仔鱼出膜2d后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锯鮨 胚胎发育 卵黄 受精卵
下载PDF
大麻哈鱼卵黄囊期仔鱼异速生长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28
9
作者 宋洪建 刘伟 +1 位作者 王继隆 唐富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9-335,共7页
运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卵黄囊期仔鱼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上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卵黄囊期仔鱼的感觉、摄食,呼吸和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许多关键... 运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卵黄囊期仔鱼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上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卵黄囊期仔鱼的感觉、摄食,呼吸和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许多关键器官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在身体各部分中,头部和尾部为正异速生长,躯干部为负异速生长,体高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头部器官中,眼径、口宽、吻长和眼后头长均为正异速生长;在游泳器官中,胸鳍、腹鳍、背鳍、臀鳍、背鳍基、臀鳍基和尾鳍均为正异速生长,脂鳍为负异速生长,其中,腹鳍在全长25.31 mm、12日龄出现生长拐点,但拐点前后均为正异速生长。大麻哈鱼卵黄囊期仔鱼感觉、摄食,呼吸和游泳等器官的快速发育,使出膜后的仔鱼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与早期生存密切相关的各种能力,对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 卵黄 异速生长 生态学意义
下载PDF
盐度对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和卵黄囊仔鱼形态及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建盛 陈刚 +3 位作者 张健东 王忠良 汤保贵 周晖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7-515,共9页
为了研究盐度对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后代(简称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将杂交石斑鱼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水体中,观察盐度胁迫下卵径... 为了研究盐度对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后代(简称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将杂交石斑鱼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水体中,观察盐度胁迫下卵径、油球径、孵化率及畸形率,以及孵化后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和活力状况。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受精卵卵径随盐度降低而增大,油球径不随盐度变化而变化。在盐度18~36范围内均能孵化仔鱼,但因盐度不同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有显著差异(P<0.05);随盐度升高,孵化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初孵仔鱼畸形率则相反。盐度24~36组孵化后3 d仔鱼卵黄囊几乎完全消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盐度24~36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增加,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曲线;盐度30~33范围内,初孵仔鱼SAI值大于5;5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半数死亡时间出现在孵化后3.5 d。综上分析表明,该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及仔鱼培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4~36,最适盐度范围为3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点石斑 清水石斑 杂交后代 孵化率 卵黄 盐度
下载PDF
日本七鳃鳗胚胎发育及卵黄囊期仔鱼的异速生长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军 韩英伦 +6 位作者 徐磊 马庆华 宋涛 董彦娇 刘欣 逄越 李庆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7-1217,共11页
通过观察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Martens,1868)胚胎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变化,描述受精卵从卵裂至器官形成以及仔鱼孵出的发育阶段,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卵黄囊期仔鱼的异速生长模式。结果表明:日本七鳃鳗卵子为乳白色,呈卵圆... 通过观察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Martens,1868)胚胎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变化,描述受精卵从卵裂至器官形成以及仔鱼孵出的发育阶段,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卵黄囊期仔鱼的异速生长模式。结果表明:日本七鳃鳗卵子为乳白色,呈卵圆形;受精卵卵裂方式为全卵裂;胚胎发育过程主要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头凸期、孵出前期和孵出期,历时11—12d;初孵仔鱼为乳白色,全长约(3.41±0.24)mm,体质量约为0.0006 g。日本七鳃鳗胚胎发育研究可为了解七鳃鳗胚胎发育过程,早期脊椎动物的起源和发育进化研究提供参考。卵黄囊期内仔鱼身体各部分中,头长和尾长均表现出快速生长,同在7日龄出现生长拐点,且生长拐点后的生长速率都大于生长拐点前的生长速率;而仔鱼体长在卵黄囊期内表现出慢速生长。在头部器官中,吻长、鳃前长和鳃长均表现出快速生长现象,吻长和鳃长分别在9日龄和8日龄出现生长拐点;口笠长在3日龄时出现生长拐点,在生长拐点前为等速生长,而在生长拐点后表现出快速生长;眼径和眼鳃间距则分别表现出等速生长和慢速生长。泄殖孔在卵黄囊期内未出现生长拐点,生长速率相对于全长生长速率表现出快速生长现象。七鳃鳗卵黄囊期仔鱼的异速生长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早期生活环境和独特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特有的发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七鳃鳗 胚胎发育 卵黄 异速生长
下载PDF
花胚胎发育及卵黄囊仔鱼形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顾若波 闻海波 +2 位作者 徐钢春 张守领 孙连锋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73-378,共6页
运用多种处理方法对花的胚胎发育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其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进行初步观察与测量。观察结果显示:(1)花胚胎发育可以划分为22个明显的时期,包括7个主要的发育阶段;(2)在(20±1)℃条件下,仔鱼在出膜后的第3天开口摄食... 运用多种处理方法对花的胚胎发育进行连续观察,并对其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进行初步观察与测量。观察结果显示:(1)花胚胎发育可以划分为22个明显的时期,包括7个主要的发育阶段;(2)在(20±1)℃条件下,仔鱼在出膜后的第3天开口摄食,卵黄囊在第7天基本消失,此阶段仔鱼的全长平均日增长率为4.67%,而以第4天增长最快。该实验结果将为花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特别是为仔鱼在营养转换阶段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骨] 胚胎发育 卵黄
下载PDF
三碘甲腺原氨酸对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消化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啸尘 刘晓春 林浩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732,共6页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了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过程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变化,并用T3处理卵黄囊期仔鱼,研究其对发育、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斜带石斑鱼受精卵中含有相当量的T3,T3随发育而逐渐下降,到仔鱼开口时已经检测不到,提示甲状...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了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过程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变化,并用T3处理卵黄囊期仔鱼,研究其对发育、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斜带石斑鱼受精卵中含有相当量的T3,T3随发育而逐渐下降,到仔鱼开口时已经检测不到,提示甲状腺激素可能被胚胎和卵黄囊仔鱼所利用而参与其发育进程。在孵化后24h内,T3促进发育的作用不明显;在孵化24h后,T3对仔鱼消化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孵化72h后,0.01mg.L-1T3处理组仔鱼直肠管径明显比对照大,而小肠管径和全长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明显;0.1mg.L-1和1mg.L-1T3处理组仔鱼小肠和直肠管径显著比对照大,而全长显著比对照短。1mg.L-1T3显著加速了仔鱼卵黄囊的吸收,但对油球的吸收无影响。在孵化后第8天,0.01mg.L-1T3处理组仔鱼存活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果表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卵黄囊期仔鱼消化道发育的作用与发育时期密切相关,孵化后24h内,消化道对T3不敏感,此后则变得敏感;0.01mg.L-1T3能提高仔鱼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 卵黄 消化道发育 三碘甲腺原氨酸
下载PDF
甲状腺素对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啸尘 周歧存 +2 位作者 丁燏 张海发 王云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用4种不同浓度的甲状腺素(T4)分别浸泡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研究T4对仔鱼发育、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孵化后24 h内,T4对仔鱼发育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孵化24 h后,T4对仔鱼消化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孵化后72 h,0.01 mg·... 用4种不同浓度的甲状腺素(T4)分别浸泡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研究T4对仔鱼发育、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孵化后24 h内,T4对仔鱼发育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孵化24 h后,T4对仔鱼消化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孵化后72 h,0.01 mg·L-1 T4处理组仔鱼小肠管径、直肠管径、全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明显;0.10 mg·L-1和1.00 mg·L-1 T4处理组仔鱼小肠和直肠管径显著比对照组大(P<0.01),1.00 mg·L-1 T4处理组仔鱼全长显著比对照组短(P<0.01),而0.10 mg·L-1处理组仔鱼全长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孵化后第8天,0.10 mg·L-1 T4处理组仔鱼存活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而0.01 mg·L-1 T4组和1.00 mg·L-1 T4组与对照组之间存活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果提示0.10 mg·L-1 T4处理能促进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的消化道发育并提高其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 卵黄 消化道发育 生长 甲状腺素
下载PDF
黑斑原鮡卵黄囊期仔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彦伶 邓晓川 +2 位作者 李华 杜军 杨焕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71-1876,共6页
【目的】研究黑斑原鮡早期发育,丰富其早期生物学内容。【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早期发育阶段(0~35 d)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对卵黄囊期仔鱼的全长(LT),体长(ST),眼径(D),体高(HB),湿重(W),卵黄囊(YC)... 【目的】研究黑斑原鮡早期发育,丰富其早期生物学内容。【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早期发育阶段(0~35 d)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对卵黄囊期仔鱼的全长(LT),体长(ST),眼径(D),体高(HB),湿重(W),卵黄囊(YC)6项指标进行显著性比较分析,同时对卵黄囊与日龄、体重、全长、体长、体高、眼径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黑斑原鮡仔鱼在孵化后第18天开始摄食,第30天卵黄囊基本消失。卵黄囊与日龄之间呈对数相关,与体重之间符合三次方程,与体长和全长存在倒数函数。【结论】黑斑原鮡卵黄囊存在时间较长,为适应其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在早期发育阶段优先发育对生长生存起关键作用的器官,这对提高仔鱼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对早期仔鱼的培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原鮡 卵黄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黄河裸裂尻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彦伶 杨焕超 +4 位作者 李青芝 刘钊 涂全宇 赵华一 李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8期41-43,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发育早期阶段(0~12d)黄河裸裂尻(Schizopygopsis pylzovi)的仔鱼形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水温在(18±1)℃时,初孵仔鱼的全长为(10.18±0.32)mm。黄河裸裂尻仔鱼在孵化后第8d开始摄食,第11d时卵黄囊基本消失。...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发育早期阶段(0~12d)黄河裸裂尻(Schizopygopsis pylzovi)的仔鱼形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水温在(18±1)℃时,初孵仔鱼的全长为(10.18±0.32)mm。黄河裸裂尻仔鱼在孵化后第8d开始摄食,第11d时卵黄囊基本消失。对卵黄囊期仔鱼的日龄与全长,体长,头长、肛后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呈明显的二项式或立方关系。通过对黄河裸裂尻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丰富了其早期发育生物学资料,对苗种培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裸裂尻 卵黄 生长
下载PDF
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及卵黄囊仔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酶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17
作者 黄建盛 阮涛 +3 位作者 陈刚 张健东 王忠良 汤保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81-988,共8页
为了研究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酶合成酶(FAS)活性的影响,在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水体添加不同浓度[0(对照组)、2、4、6、8和10 mg/L]的葡萄糖,测定孵化... 为了研究葡萄糖对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酶合成酶(FAS)活性的影响,在杂交石斑鱼(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受精卵孵化水体添加不同浓度[0(对照组)、2、4、6、8和10 mg/L]的葡萄糖,测定孵化率及畸形率,并测定1、2、3日龄卵黄囊仔鱼全长、ACC和FA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对受精卵孵化率及初孵仔鱼畸形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葡萄糖浓度与受精卵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的相关性均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通过回归方程计算,获得最大受精卵孵化率的葡萄糖浓度为3.8 mg/L。葡萄糖浓度低于6 mg/L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受精卵孵化率随之升高,初孵仔鱼畸形率随之降低,卵黄囊仔鱼全长随之增加。对于1~3日龄仔鱼,葡萄糖添加组ACC及FA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在1日龄仔鱼阶段,ACC和FAS活性均呈上升的变化;在2~3日龄仔鱼阶段,ACC活性呈"上升—下降"的变化,FAS活性呈"上升—平缓"的变化。综上分析,在杂交石斑鱼人工育苗孵化水体中添加6 mg/L葡萄糖可显著促进其受精卵孵化及卵黄囊仔鱼发育,显著提高卵黄囊仔鱼ACC及FAS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杂交石斑 孵化率 卵黄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脂肪酶合成酶
下载PDF
卵黄囊期鲻鱼仔鱼发育及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18
作者 詹炜 楼宝 +2 位作者 毛国民 陈睿毅 徐冬冬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利用激素注射和人工繁殖技术获得的鲻鱼受精卵,对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和水层垂直分布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23℃水温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65±0.18 mm,卵黄球长径0.96±0.24 mm,油球直径0.38±0.12 mm,卵黄球在孵化... 利用激素注射和人工繁殖技术获得的鲻鱼受精卵,对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和水层垂直分布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23℃水温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65±0.18 mm,卵黄球长径0.96±0.24 mm,油球直径0.38±0.12 mm,卵黄球在孵化后第5天消失,油球为第10天完全吸收;(2)不同水深(20、40、60 cm)对鲻鱼的孵化率影响显著(P<0.05),但对卵黄囊期仔鱼的死亡率影不显著(P>0.05);(3)孵化后的第3天和第8天,仔鱼在水层中发生向下迁移变化,并伴随2个死亡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卵黄 垂直分布
下载PDF
葡萄糖、维生素C对普安银鲫卵黄囊仔鱼发育中LPL和HL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左玉 姚俊杰 +2 位作者 熊铧龙 安苗 朱忠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9,共7页
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C溶液分别添加到普安银鲫的孵化水体中,直至卵黄囊消失完全,探究葡萄糖和维生素C溶液分别浸泡对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卵黄囊仔鱼发育中脂蛋白脂酶(LPL)和肝脂酶(HL)活性的影响。葡... 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C溶液分别添加到普安银鲫的孵化水体中,直至卵黄囊消失完全,探究葡萄糖和维生素C溶液分别浸泡对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卵黄囊仔鱼发育中脂蛋白脂酶(LPL)和肝脂酶(HL)活性的影响。葡萄糖浓度为0、5、10、15和20 g/L;维生素C浓度为0、20、25、30和35 mg/L,记录孵化时间、孵化率及仔鱼成活率,并测定了最适葡萄糖浓度组、维生素C浓度组与对照组中普安银鲫卵黄囊仔鱼发育中LPL和HL活性。结果显示:普安银鲫卵黄囊仔鱼发育中对照组与维生素C组LPL比活力与全活力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HL比活力与全活力均呈上升趋势。葡萄糖组LPL和HL比活力与全活力呈上升趋势,在混合营养期与外源营养期,LPL和HL比活力与全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维生素C组LPL和HL比活力与全活力仅稍高于对照组,但HL全活力在内源营养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适宜水平的葡萄糖溶液可通过调节脂类代谢酶的活性来维持机体内脂质代谢的动态平衡,同时适宜水平的维生素C溶液能促进脂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安银鲫 卵黄 脂蛋白脂酶 肝脂酶 葡萄糖 维生素C
下载PDF
苯氧威对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急性毒性及胚胎卵黄囊仔鱼阶段慢性毒性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兴泽 王成菊 +2 位作者 李学锋 郑明奇 邱立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4,共6页
为了解苯氧威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采用半静态方法,研究了苯氧威对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苯氧威对斑马鱼胚胎、孵化12 h和72 h的仔鱼以及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2.35、0.98、1.87和1.67 mg/L,其对斑马鱼成鱼具有中等... 为了解苯氧威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采用半静态方法,研究了苯氧威对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苯氧威对斑马鱼胚胎、孵化12 h和72 h的仔鱼以及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2.35、0.98、1.87和1.67 mg/L,其对斑马鱼成鱼具有中等毒性;苯氧威对斑马鱼胚胎的自主运动、心率、孵化率、仔鱼体长等亚致死效应指标均有影响,并使得胚胎出现了心包囊肿、脊柱弯曲及无黑色素附着等畸形现象。进一步研究了苯氧威对斑马鱼胚胎卵黄囊仔鱼阶段的慢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苯氧威对斑马鱼胚胎24 h自主运动、48 h心率、72 h畸形率及11 d孵化仔鱼体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最低可观测效应浓度(LOEC)值分别为0.60、0.20、0.60和0.80 mg/L,而与之对应的无可观测效应浓度(NOEC)值分别为0.40、0.10、0.40和0.60 mg/L。试验中还发现:苯氧威对斑马鱼胚胎孵化有明显抑制作用;心率是斑马鱼胚胎卵黄囊仔鱼阶段毒性试验最敏感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氧威 斑马 胚胎卵黄阶段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