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认知科学与技术条件下的心身问题新解
被引量:
8
1
作者
蔡曙山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6-76,共21页
心身问题(mind-body problem)是哲学千年难题,两千年多来哲学科学和哲学家所关心的无非就是"心身问题"。唯物论是身心一元模型的表现形式,唯心论是心身一元模型的表现形式,二元论则是心身平衡模型的表现形式。"人类基因...
心身问题(mind-body problem)是哲学千年难题,两千年多来哲学科学和哲学家所关心的无非就是"心身问题"。唯物论是身心一元模型的表现形式,唯心论是心身一元模型的表现形式,二元论则是心身平衡模型的表现形式。"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认知组计划"为心身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在当代科学与技术条件下,人心能够被识别,"他人之心"可知。通过从人类心智五个层级对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的分析,为深入思考人类意识、自我意识和他人之心等重大问题、为心身问题这个千年难题提供新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科学与技术
心
身问题
人类认知五层级
他人之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哲学关于心的看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从哲学关于他心及“性恶”的角度分析
2
作者
郝凌
《湖南农机(学术版)》
2012年第5期193-194,196,共3页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于人心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从儒家的性善论到法家的性恶论,都体现着他们对于他人之心的揣度。而人心的善恶也直接关系着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细致研究关于心的哲...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于人心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从儒家的性善论到法家的性恶论,都体现着他们对于他人之心的揣度。而人心的善恶也直接关系着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细致研究关于心的哲学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
他人之心
性恶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直观与同情——闵可夫斯基现象学精神病学的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0-119,159,共10页
在现象学精神病学乃至一般认识论中,始终存在着主体是否及如何能够经验陌生意识(疯狂意识)、理解他人之心的"不可知论"威胁。以闵可夫斯基为代表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将理解精神病患者的主观世界作为其目标,这使得他们必须以克...
在现象学精神病学乃至一般认识论中,始终存在着主体是否及如何能够经验陌生意识(疯狂意识)、理解他人之心的"不可知论"威胁。以闵可夫斯基为代表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将理解精神病患者的主观世界作为其目标,这使得他们必须以克服"现代精神病学中的不可知论"为前提条件。围绕该问题,文章阐述了闵可夫斯基精神病理学的直观与同情的工作方法及其特征,然后将其放入现象学与解释学理论中加以反思,借以揭示其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文章得出结论:一方面,直观与同情作为一种区别于科学观察的"内在认识方式",是我们得以理解陌生意识,克服不可知论的唯一途径;但另一方面,作为"实项内容"层面的意识,它不能被自我之外的任何他人经验到,这要求我们将他人作为一个主体来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观
同情
同感
解释学
他人之心
现象学精神病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知科学与技术条件下的心身问题新解
被引量:
8
1
作者
蔡曙山
机构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出处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6-76,共2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语言、思维、文化层级的高阶认知研究”,项目编号为:15ZDB017
“汉语非字面大脑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14ZDB54。
文摘
心身问题(mind-body problem)是哲学千年难题,两千年多来哲学科学和哲学家所关心的无非就是"心身问题"。唯物论是身心一元模型的表现形式,唯心论是心身一元模型的表现形式,二元论则是心身平衡模型的表现形式。"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认知组计划"为心身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在当代科学与技术条件下,人心能够被识别,"他人之心"可知。通过从人类心智五个层级对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的分析,为深入思考人类意识、自我意识和他人之心等重大问题、为心身问题这个千年难题提供新解。
关键词
认知科学与技术
心
身问题
人类认知五层级
他人之心
Keywords
cogni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nd-body problem
five levels of human cognition
mind of others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哲学关于心的看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从哲学关于他心及“性恶”的角度分析
2
作者
郝凌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湖南农机(学术版)》
2012年第5期193-194,196,共3页
文摘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于人心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从儒家的性善论到法家的性恶论,都体现着他们对于他人之心的揣度。而人心的善恶也直接关系着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细致研究关于心的哲学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
心
他人之心
性恶
思想政治教育
Keywords
mental
human nature
evil na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直观与同情——闵可夫斯基现象学精神病学的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旺
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哲学咨询与人文治疗研究所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0-119,159,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象学视域下的遗忘及其形而上学与伦理政治效应"
浙江省教育厅国内访问学者专业发展项目
文摘
在现象学精神病学乃至一般认识论中,始终存在着主体是否及如何能够经验陌生意识(疯狂意识)、理解他人之心的"不可知论"威胁。以闵可夫斯基为代表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将理解精神病患者的主观世界作为其目标,这使得他们必须以克服"现代精神病学中的不可知论"为前提条件。围绕该问题,文章阐述了闵可夫斯基精神病理学的直观与同情的工作方法及其特征,然后将其放入现象学与解释学理论中加以反思,借以揭示其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文章得出结论:一方面,直观与同情作为一种区别于科学观察的"内在认识方式",是我们得以理解陌生意识,克服不可知论的唯一途径;但另一方面,作为"实项内容"层面的意识,它不能被自我之外的任何他人经验到,这要求我们将他人作为一个主体来尊重。
关键词
直观
同情
同感
解释学
他人之心
现象学精神病理学
Keywords
intuition
sympathy
empathy
hermeneutics
other minds
phenomenological psychopathology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认知科学与技术条件下的心身问题新解
蔡曙山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荀子哲学关于心的看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从哲学关于他心及“性恶”的角度分析
郝凌
《湖南农机(学术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直观与同情——闵可夫斯基现象学精神病学的方法论反思
黄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