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我效能与他人取向交互调节作用的工作场所心理依附与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颜静 樊耘 张旭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6-1325,共10页
把组织公民行为(OCB)细分成顺从型和挑战型作为研究出发点,以372位员工为样本,从心理来源的视角阐释2类OCB的不同性质,以此探索个体特质(他人取向和自我效能)与员工针对工作场所不同实体对象建立的具有不同内涵的心理依附(主管情感承诺... 把组织公民行为(OCB)细分成顺从型和挑战型作为研究出发点,以372位员工为样本,从心理来源的视角阐释2类OCB的不同性质,以此探索个体特质(他人取向和自我效能)与员工针对工作场所不同实体对象建立的具有不同内涵的心理依附(主管情感承诺和组织规范承诺)对其2类行为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组织规范承诺促进顺从型OCB,主管情感承诺促进挑战型OCB并影响组织规范承诺;他人取向增强主管情感承诺对挑战型OCB的提升,对组织规范承诺与顺从型OCB的关系无显著影响;自我效能加强主管情感承诺对挑战型OCB的提升,减弱组织规范承诺对顺从型OCB的提升;他人取向与自我效能的交互项对2种心理依附与OCB之间的关系均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战型OCB 顺从型OCB 他人取向 自我效能
下载PDF
对“面子心理”下中国武术发展的再思考——兼论社会取向引导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连朋 王岗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2-77,共6页
作为一种根植性的乡土心理认知,"面子"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习性等具有深刻影响,中国武术也不免带有"面子心理"的印记。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以中国武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武术中&... 作为一种根植性的乡土心理认知,"面子"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习性等具有深刻影响,中国武术也不免带有"面子心理"的印记。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以中国武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武术中"面子心理"的种种表现,并分别从家族取向、自我取向和他人取向的视角,探讨中国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面子误区"。认为,中国武术应该秉持"入奥"理念,但不应成为最高追求;应正确看待中外体育的"同中之异",摒弃"优劣之分"的歧见;要倡导多元价值回归,"能打"不是中国武术的唯一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心理 中国武术 社会取向 家族取向 自我取向 他人取向 入奥
下载PDF
基于两种不同动机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樊耘 颜静 马贵梅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3期96-101,共6页
文章将组织公民行为(OCB)的动机区分为理性利己和社会利他,以他人取向不同水平和回报的不同情境为切入点,运用情感事件理论和他人取向理论,结合问卷与实验心理学方法,对基于两种不同动机的OCB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当存... 文章将组织公民行为(OCB)的动机区分为理性利己和社会利他,以他人取向不同水平和回报的不同情境为切入点,运用情感事件理论和他人取向理论,结合问卷与实验心理学方法,对基于两种不同动机的OCB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当存在回报期望,他人取向低的员工更有可能基于理性利己的动机而产生高水平OCB;当不存在回报或存在回报责任时,他人取向高的个体更有可能基于社会利他的动机产生高水平OC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公民行为 互惠原则 实验研究 他人取向理论
下载PDF
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基于情感与认知的整合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颜静 樊耘 张旭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20,共7页
本研究基于认知和情感角度建立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COCB)产生的双路径整合模型,揭示重要的组织氛围感知(组织支持感和公平感)通过员工承诺(组织规范承诺和主管情感承诺)对其COCB产生影响的复杂机制,并探索个体特质(他人取向和自我效能)... 本研究基于认知和情感角度建立挑战型组织公民行为(COCB)产生的双路径整合模型,揭示重要的组织氛围感知(组织支持感和公平感)通过员工承诺(组织规范承诺和主管情感承诺)对其COCB产生影响的复杂机制,并探索个体特质(他人取向和自我效能)的交互调节作用。通过对312位员工的问卷调查,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发现:(1)组织公平感通过影响员工组织规范承诺,组织支持感通过影响员工主管情感承诺促进其产生COCB;(2)组织规范承诺通过主管情感承诺对COCB产生影响;(3)他人取向与自我效能的交互项调节主管情感承诺与COCB之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B 主管情感承诺 组织规范承诺 他人取向 自我效能
下载PDF
亲社会正义感的阶层差异:个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吴胜涛 王平丽 陈咏媛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19年第2期204-214,224-225,共13页
亲社会正义感是对他人不公遭遇的情感、态度与反应能力或行为倾向,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体现。考虑到不同阶层的文化和心理差异,本研究探讨亲社会正义感的阶层差异,以及个体主义对这一阶层差异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相对于高阶层,低阶层... 亲社会正义感是对他人不公遭遇的情感、态度与反应能力或行为倾向,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体现。考虑到不同阶层的文化和心理差异,本研究探讨亲社会正义感的阶层差异,以及个体主义对这一阶层差异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相对于高阶层,低阶层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亲社会正义感(主要是得利者正义感、过错者正义感);同时,个体主义对亲社会正义感的阶层差异起调节作用,当个体主义较低(VS较高)时,亲社会正义感有更大的阶层差异。研究揭示了亲社会正义感的阶层差异及其文化价值基础。当资源匮乏的低阶层不执着于个人目标时,则会在道德上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正义感 他人取向 社会阶层 个体主义
下载PDF
“自我取向”还是“家人取向”?基于中国情境的大学生流感疫苗接种健康传播策略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经超 黄晨阳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13,共16页
基于流感疫苗在我国接种率不高的现状,本文探讨了健康传播策略中的目的框架与效益目标对大学生群体接种流感疫苗行为的影响。研究采用2(目的框架:增益框架、损益框架)*3(效益目标:自己、家人、陌生人)的实验设计对259名被试者进行问卷调... 基于流感疫苗在我国接种率不高的现状,本文探讨了健康传播策略中的目的框架与效益目标对大学生群体接种流感疫苗行为的影响。研究采用2(目的框架:增益框架、损益框架)*3(效益目标:自己、家人、陌生人)的实验设计对259名被试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的框架不会影响我国大学生流感疫苗的接种意愿,而在效益目标中的家人取向在提升受众的行为倾向上更有效用,其效用部分被感知的严重性与态度中介。这说明,基于中国情境的疫苗接种健康传播策略需要考虑关系本位的社会特征,采用家人取向效益目标更有利于劝服受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框架 效益目标 他人取向策略 流感疫苗接种 健康传播
原文传递
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7
作者 张英 肖于波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7年第2期157-157,共1页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收费体制改革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贫困大学生不仅有普通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而且还要承受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这些都会使他们可能有更多的心理问题。面对这些心理问题,他们中...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收费体制改革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贫困大学生不仅有普通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而且还要承受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这些都会使他们可能有更多的心理问题。面对这些心理问题,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因处理不当而陷入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收费 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咨询机构 他人取向 心理品质 情绪调节 辅导员老师 体制改革 人际交往
原文传递
浅析《刮痧》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8
作者 柴宁宁 《唐山文学》 2016年第6期85-85,共1页
电影《刮痧》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讲述华人在国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本文主要从对子女的教育观念、中医疗法-刮痧认识上的差异、价值选择的差异、"孝"之不同这四个角度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引... 电影《刮痧》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讲述华人在国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本文主要从对子女的教育观念、中医疗法-刮痧认识上的差异、价值选择的差异、"孝"之不同这四个角度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引言电影《刮痧》借中医疗法"刮痧"展示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反映了中西文化差异导致华人在异域文化交际中发生的冲突与碰撞。该影片让我们认识到如果不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差异 中医疗法 东西方文化差异 刮痧疗法 丹尼斯 许大 刮痕 他人取向 经络腧穴理论 西方国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