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自我到他人——黑格尔、胡塞尔从自我意识到他人意识的进路及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廷国 王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5,共7页
自笛卡尔所开启的近代主体性哲学以来,"我思(cogito)"成为了获得真理的明见性的基石。但其中隐含着这样一个疑难,即作为思维之我如何能够确认另一个具有意识的他人的存在,而对超越于主体之外的他人的承认是走出唯我论困境并... 自笛卡尔所开启的近代主体性哲学以来,"我思(cogito)"成为了获得真理的明见性的基石。但其中隐含着这样一个疑难,即作为思维之我如何能够确认另一个具有意识的他人的存在,而对超越于主体之外的他人的承认是走出唯我论困境并探索真理的存在方式的前提,因为真理是对每个意识主体来说的,唯一的个体没有相互承认的真理问题。因此他人问题具有与真理相关的存在论意义,只有在明确了他人意识何以可能的前提下,真理才会显现出来。黑格尔和胡塞尔虽然是从两个不同的哲学视角来分析由自我意识到他人意识的进程,并分别得出了"我就是我们"和"陌生他人"这样两个迥然有别的观点,但都是在自我意识内形成了对他人的存在论上的肯定,因而构成了对主体性哲学的继承与超越,并真正给意识主体敞开了"认识你自己"的通道和通往真理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胡塞尔 自我意识 他人意识
下载PDF
德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他人意识
2
作者 李秀萍 《福建教育》 2018年第13期1-1,共1页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即学生过于重视"自我感",缺乏"他人感",在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利弊时,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感受作为判断的首要标准,忽略自己作为"社会人"具有的社会性,以至于我们总能听到"这是我...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即学生过于重视"自我感",缺乏"他人感",在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利弊时,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感受作为判断的首要标准,忽略自己作为"社会人"具有的社会性,以至于我们总能听到"这是我的事儿""我想这样"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人意识 学生 培养 德育 成长过程 社会性 社会人
下载PDF
加强“他人意识”教育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美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89,共2页
笔者发现,无论是心理学著作还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其中关于"自我意识"的内容多如牛毛,关于"他人意识"的稍嫌不足。可是,现实生活中缺乏的却正是"他人意识"。社会上很多人"自我意识"超强,凡事以... 笔者发现,无论是心理学著作还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其中关于"自我意识"的内容多如牛毛,关于"他人意识"的稍嫌不足。可是,现实生活中缺乏的却正是"他人意识"。社会上很多人"自我意识"超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考虑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损人利己唯我独尊,以至于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结果害人又害己。文章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什么是"他人意识"、加强"他人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人意识 自我意识 必要性 主要途径
下载PDF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他人意识
4
作者 李丙秋 《学周刊》 2017年第20期111-112,共2页
学生他人意识的缺乏,与教育的不足密切相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对他人意识的正确认知为基础,以培育利他氛围,培养同理心和帮助学生认知真正的爱为策略来培养学生的他人意识是必要的,并会影响到学生的宽容、合作等健康人格的养成... 学生他人意识的缺乏,与教育的不足密切相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对他人意识的正确认知为基础,以培育利他氛围,培养同理心和帮助学生认知真正的爱为策略来培养学生的他人意识是必要的,并会影响到学生的宽容、合作等健康人格的养成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人意识 培养策略 人格
下载PDF
意识哲学解体的身体间性之维——梅洛-庞蒂对胡塞尔他人意识问题的创造性读解与展开 被引量:26
5
作者 杨大春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9-75,共7页
关键词 意识哲学 梅洛-庞蒂 胡塞尔 他人意识 创造性读解 纯粹意识 身体间性 意识退隐 原始意识 意识
原文传递
对儿童早期自我意识发展及人—我关系理解的新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儒芳 李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27-128,共2页
近代的一些社会心理发展理论经常假定儿童是从自己的意识来类推他人意识的,Scheler等人认为这种解释他人意识的方式是失败的。而JamesMarkBaldwin的理论重点强调自我和他人是一个逐渐区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社会的环境中以行为方式体现... 近代的一些社会心理发展理论经常假定儿童是从自己的意识来类推他人意识的,Scheler等人认为这种解释他人意识的方式是失败的。而JamesMarkBaldwin的理论重点强调自我和他人是一个逐渐区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社会的环境中以行为方式体现,于是可采用Baldwin的研究方式并对此理论进行拓展,从实际的、合作的相互行为中探索儿童早期自我和他人及其意识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他人意识 人—我关系
下载PDF
从寒暄语看日本人的“和”意识
7
作者 芦立军 《科技信息》 2010年第6期153-153,共1页
语言是一个民族成员用于社会交际的符号体系。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该民族的寒暄语更是集中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构造。本文通过对日语中表达谢意的寒暄语「ありがとう」和「すみません」入手,分析日... 语言是一个民族成员用于社会交际的符号体系。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该民族的寒暄语更是集中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构造。本文通过对日语中表达谢意的寒暄语「ありがとう」和「すみません」入手,分析日本人的"和"意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暄语 集团意识 “和”意识 视点 他人意识
下载PDF
可贵的“他人意识”
8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6,共3页
上世纪中叶的中国式“集体主义”,自从在世纪末之前,逐渐分解以及还原为对个人和个体的尊重,初步建立起个人的权益保障系统之后,“我们”——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已被更为普遍的“我”所代替。我喜欢说“我”,也... 上世纪中叶的中国式“集体主义”,自从在世纪末之前,逐渐分解以及还原为对个人和个体的尊重,初步建立起个人的权益保障系统之后,“我们”——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已被更为普遍的“我”所代替。我喜欢说“我”,也因此欣赏其他的那些“我”。如果没有“我”的确立,没有无数“我”的合作,“我们”必定是空洞、脆弱、空心化以至于不堪一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人意识 “我们” “我” 集体主义 保障系统 使用频率 经济时代 中国式
原文传递
可贵的“他人意识”
9
作者 张抗抗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08年第4期52-52,共1页
上世纪中叶的中国式“集体主义”,自从在世纪末之前,逐渐分解以及还原为对个人和个体的尊重,初步建立起个人的权益保障系统之后,“我们”一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已被更为普遍的“我”所替代。
关键词 他人意识 集体主义 保障系统 使用频率 经济时代 “我们” 中国式 “我”
原文传递
可贵的“他人意识”
10
作者 张抗抗 《精神文明导刊》 2008年第7期63-63,共1页
上世纪中叶的中国式“集体主义”,自从在世纪末之前,逐渐分解以及还原为对个人和个体的尊重,初步建立起个人的权益保障系统之后,“我们”——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已被更为普遍的“我”所替代。
关键词 他人意识 集体主义 保障系统 使用频率 经济时代 “我们” 中国式 “我”
原文传递
借助综合实践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
11
作者 吴春霞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第11期9-9,共1页
现在的部分小学生过于自我,没有帮助他人、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缺少奉献精神。新课程倡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因此,通过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非常有必要。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也符合新... 现在的部分小学生过于自我,没有帮助他人、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缺少奉献精神。新课程倡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因此,通过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非常有必要。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一、发挥学生服务他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培养学生服务他人意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都参与到课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践课程 学生服务 人的意识 培养 主观能动性 他人意识 主人翁意识 新课程
下载PDF
党委机关干部应具备的意识
12
作者 刘西平 《发展论坛》 1997年第6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党委机关 他人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创新意识 职责意识 宗旨意识 新民主主义 个人利益 雷锋精神 违法违纪现象
下载PDF
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教学改革尝试
13
作者 芦立军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2期I0104-I0104,共1页
外语教学并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另一国家的语言教学,因为语言依托于该国的文化,这就导致不同国家的语言是不同的,如果脱离了该国的文化背景,而独立地进行语言教学,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教学。因此,日语教学如果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入手,... 外语教学并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另一国家的语言教学,因为语言依托于该国的文化,这就导致不同国家的语言是不同的,如果脱离了该国的文化背景,而独立地进行语言教学,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教学。因此,日语教学如果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入手,单一地进行词汇、语法及文章的翻译则不能在本质上教授学生日语。本文从日语的词汇、语法、惯用语教学入手,探讨如何在日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教学 文化教学 指示代词 他人意识 惯用语
下载PDF
诗学现代性和他人伦理——巴赫金诗学中的“他人”概念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继华 《东南学术》 2002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巴赫金的诗学中“他人”是一个变革的动力性概念,是他的诗学现代性的基点和诗学伦理生长的机缘。克服“独自”进入交往世界,不仅是巴赫金的诗学、也是现代诗学的志业。这一诗学具有一种坚执的伦理关怀,更有一种深远的神性指向。
关键词 现代性诗学 巴赫金 他人意识 诗学伦理 未完成的对话 神性指向
下载PDF
我们为什么不能上天国?——对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精神之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梅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S2期83-86,共4页
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许在一点上是最无可争议的——他们同时被看作伟大的先哲和伟大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都被本民族视为最具有民族性的思想宝库。然而实际上,他们一生都在和别人辩论,他们的“残酷”和尖酸刻薄也惹恼了许多同时代... 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许在一点上是最无可争议的——他们同时被看作伟大的先哲和伟大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都被本民族视为最具有民族性的思想宝库。然而实际上,他们一生都在和别人辩论,他们的“残酷”和尖酸刻薄也惹恼了许多同时代的人。只有岁月使人们忘却了他们的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鲁迅 创作精神 自我意识 他人意识 拉斯柯尔尼科夫 生活意志 《卡拉马佐夫兄弟》 《罪与罚》 《野草》
下载PDF
己论
16
作者 袁燕婷 《成长》 2021年第9期195-195,共1页
在普遍追求“自我”的当下,不少青年剑走偏锋,要么把特立独行当成自我个性的抒发,要么深陷哗众取宠一味附和他人喜好难以自拔。然而,这一“自我”之旗帜,皆非真正的自我之意识。特立独行本无可厚非,可若只重以自我为中心,只一心求不同,... 在普遍追求“自我”的当下,不少青年剑走偏锋,要么把特立独行当成自我个性的抒发,要么深陷哗众取宠一味附和他人喜好难以自拔。然而,这一“自我”之旗帜,皆非真正的自我之意识。特立独行本无可厚非,可若只重以自我为中心,只一心求不同,把一“己”凌驾于其他万物,这就是“绝对的自我”。在绝对自我的掌控下,很容易自我意识过剩,凡事肆无忌惮地自由发挥,完全不顾旁人感受,最终导致游离于群体之外,不被集体所接纳,平白惹人生厌。哗众取宠则与绝对自我相反,一举一动全然无“我”,只顾旁人眼光和喜恶,丧失了自己的主张与看法,这就是“无自我”。在无自我的驱动下,很容易人云亦云,被旁人的意志所支配,进而变成只会贯彻他人意识的机器,这样的人是悲哀的,还会导致不尽人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自我 他人意识 特立独行 难以自拔 剑走偏锋 自我意识 自由发挥 自我个性
下载PDF
《野蔷薇》中的双声语
17
作者 荣四华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0-62,共3页
文章从双声语的角度浅析了《野蔷薇》中的双声语的现象。主要以《一个女性》为分析文本阐述了双声语产生的前提,双声语的产生,双声语的激化以及这种现象对文本意义的深化。
关键词 他人意识 自我意识 双声语
下载PDF
强烈的自他意识体现的日语语法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慈惠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7年第6期6-9,共4页
日本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的民族。日语中有些语法现象正是这种意识的产物。本文试图从日语第一、第二人称代名词的潜在化表达、由自我认知中心所体现的被动态表达、被动态形式的敬语表达以及授受关系表达等来印证日本... 日本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的民族。日语中有些语法现象正是这种意识的产物。本文试图从日语第一、第二人称代名词的潜在化表达、由自我认知中心所体现的被动态表达、被动态形式的敬语表达以及授受关系表达等来印证日本人强烈的自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中心 他人意识被动态 日语语法特征
原文传递
材料作文“公共空间意识”导写
19
作者 聂蓉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第22期51-52,共2页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大自然是一个巨大的空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空间,宇宙浩瀚更是难以想象的硕大空间。这些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意识,是超越自我意识的他人意识、奉献意识、自律意识等,体现在公共利益...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大自然是一个巨大的空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空间,宇宙浩瀚更是难以想象的硕大空间。这些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意识,是超越自我意识的他人意识、奉献意识、自律意识等,体现在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的维护上。有人说,近年来我国人民公共空间意识大幅提升;但也有人抛出"公共意识建设还在路上"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作文 奉献意识 公共空间意识 超越自我 导写 他人意识 公共意识 自律意识
原文传递
从《大学》看中国人的精神慰藉方式
20
作者 陈融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64-164,共1页
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经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中华民族多难而早熟,以自己文化独有的方式消解苦难。本文通过对《大学》的研读,指出其开篇的三纲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慰藉的方式,那就是"明明德"的自信意识和"... 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经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中华民族多难而早熟,以自己文化独有的方式消解苦难。本文通过对《大学》的研读,指出其开篇的三纲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慰藉的方式,那就是"明明德"的自信意识和"亲民"的他人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明明德 自信意识 亲民 他人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