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略谈五逆
被引量:
2
1
作者
子开
《佛教文化》
1994年第1期10-10,共1页
五逆与忤逆,读音虽同而意思迥异。忤逆在汉地讲法中指不孝顺父母,比如《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弃德背恩多忤逆,惟行不孝从痴咍。”俗世用这个词也挺频繁,如《水浒传》卷二二:“(宋江)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
五逆与忤逆,读音虽同而意思迥异。忤逆在汉地讲法中指不孝顺父母,比如《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弃德背恩多忤逆,惟行不孝从痴咍。”俗世用这个词也挺频繁,如《水浒传》卷二二:“(宋江)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各户另居。” 而五逆,又叫五无间业,佛教则用以称五种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罪恶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业
敦煌变文
他化自在天
五逆罪
辟支佛
世用
持戒
法华文句
三乘
三恶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禅定漫淡(五) 禅定三大法系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明
《佛教文化》
1994年第5期9-11,共3页
四禅即四禅定,又叫四静虑。分别简介如下: 甲.初禅 初禅,或称觉观俱禅、有觉有观三昧、圣说法定。 (一)三界 为了说明四禅的内涵,首先必须明确佛教的时空观。佛教用三世说明时间,用三界说明空间。 三世,又作三际,去来今、去来现、已今...
四禅即四禅定,又叫四静虑。分别简介如下: 甲.初禅 初禅,或称觉观俱禅、有觉有观三昧、圣说法定。 (一)三界 为了说明四禅的内涵,首先必须明确佛教的时空观。佛教用三世说明时间,用三界说明空间。 三世,又作三际,去来今、去来现、已今当。世是迁流的意思,乃过去世(过去、前世、前生、前际)、现在世(现在、现世、现生、中际)、与未来世(未来、来世、来生、当来、后际)的总称。也有以现在之一刹那为中心,及其前后称为三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定
四静虑
三界
欲界
非想非非想处
三际
去来
摩诃止观
时空观
他化自在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道佛人性论中的“自然性”问题
3
作者
亚历山大.切布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6,共5页
人本质包含双重属性,即社会性与自然性,自然性作为人本质的基础是指生理心理和基础感性内容活动,保证人身体的存在。[1]此自然性的意义等同于生物性。目前学术界已经广泛接受自然性概念,本文也分不开这两个术语。作为主导方面的社会性...
人本质包含双重属性,即社会性与自然性,自然性作为人本质的基础是指生理心理和基础感性内容活动,保证人身体的存在。[1]此自然性的意义等同于生物性。目前学术界已经广泛接受自然性概念,本文也分不开这两个术语。作为主导方面的社会性支配着自然性,决定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因此,人成为人。可是,一旦自然性失去社会性的控制和支配,变成主导方面,决定人的存在方式,自然性就变成动物性,而人则成为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性
儒道佛
本质理论
佛教理论
俱舍论
生理心理
性伪
往生
烦恼业
他化自在天
原文传递
赞礼地藏菩萨忏悔发愿法
4
作者
張曉麗
《藏外佛教文献》
CSSCI
2008年第2期3-9,共7页
[题解]《赞礼地藏菩萨忏悔发愿法》,中国人所撰礼忏发愿文,中国佛教三阶教经典。一卷。作者不详。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崇奉的四大菩萨之一,地藏信仰也是中国佛教的重要信仰形态之一。作为幽冥教主,地藏菩萨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题解]《赞礼地藏菩萨忏悔发愿法》,中国人所撰礼忏发愿文,中国佛教三阶教经典。一卷。作者不详。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崇奉的四大菩萨之一,地藏信仰也是中国佛教的重要信仰形态之一。作为幽冥教主,地藏菩萨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但地藏信仰在中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佛典中,地藏菩萨衹是作为参加者偶尔出现在释迦牟尼的法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菩萨
中国佛教
礼忏
发愿文
三阶教
佛教文献
他化自在天
一切智
三摩地
南北朝时期
原文传递
把向外驰骋的心收回来 向内寻找
5
作者
济群
《中国商人》
2017年第9期78-80,共3页
原来这就是魔找到正确的修行之路,未必就能一帆风顺地前行。因为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期间会遇到种种障碍,相信这是每个学佛人或多或少经历过的。而在接近终点时,还有一场决定胜负的殊死较量。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前,波旬的魔宫震动了,因...
原来这就是魔找到正确的修行之路,未必就能一帆风顺地前行。因为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期间会遇到种种障碍,相信这是每个学佛人或多或少经历过的。而在接近终点时,还有一场决定胜负的殊死较量。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前,波旬的魔宫震动了,因为这意味着无明建立的轮回系统即将解体。波旬是欲界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一切轮回众生都在其管辖之下,唯有觉悟,才能脱离其势力范围。说到魔,我们往往会联想到传说中那些青面獠牙或嗜血成性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成性
波旬
他化自在天
菩提树下
万人敌
魔宫
佛知见
解脱道
成佛
欲界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谈五逆
被引量:
2
1
作者
子开
机构
四川大学禅宗文献 博士生
出处
《佛教文化》
1994年第1期10-10,共1页
文摘
五逆与忤逆,读音虽同而意思迥异。忤逆在汉地讲法中指不孝顺父母,比如《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弃德背恩多忤逆,惟行不孝从痴咍。”俗世用这个词也挺频繁,如《水浒传》卷二二:“(宋江)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各户另居。” 而五逆,又叫五无间业,佛教则用以称五种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罪恶之大。
关键词
恶业
敦煌变文
他化自在天
五逆罪
辟支佛
世用
持戒
法华文句
三乘
三恶道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禅定漫淡(五) 禅定三大法系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明
出处
《佛教文化》
1994年第5期9-11,共3页
文摘
四禅即四禅定,又叫四静虑。分别简介如下: 甲.初禅 初禅,或称觉观俱禅、有觉有观三昧、圣说法定。 (一)三界 为了说明四禅的内涵,首先必须明确佛教的时空观。佛教用三世说明时间,用三界说明空间。 三世,又作三际,去来今、去来现、已今当。世是迁流的意思,乃过去世(过去、前世、前生、前际)、现在世(现在、现世、现生、中际)、与未来世(未来、来世、来生、当来、后际)的总称。也有以现在之一刹那为中心,及其前后称为三世的。
关键词
禅定
四静虑
三界
欲界
非想非非想处
三际
去来
摩诃止观
时空观
他化自在天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道佛人性论中的“自然性”问题
3
作者
亚历山大.切布宁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国立文化艺术大学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6,共5页
文摘
人本质包含双重属性,即社会性与自然性,自然性作为人本质的基础是指生理心理和基础感性内容活动,保证人身体的存在。[1]此自然性的意义等同于生物性。目前学术界已经广泛接受自然性概念,本文也分不开这两个术语。作为主导方面的社会性支配着自然性,决定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因此,人成为人。可是,一旦自然性失去社会性的控制和支配,变成主导方面,决定人的存在方式,自然性就变成动物性,而人则成为动物。
关键词
自然性
儒道佛
本质理论
佛教理论
俱舍论
生理心理
性伪
往生
烦恼业
他化自在天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赞礼地藏菩萨忏悔发愿法
4
作者
張曉麗
出处
《藏外佛教文献》
CSSCI
2008年第2期3-9,共7页
文摘
[题解]《赞礼地藏菩萨忏悔发愿法》,中国人所撰礼忏发愿文,中国佛教三阶教经典。一卷。作者不详。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崇奉的四大菩萨之一,地藏信仰也是中国佛教的重要信仰形态之一。作为幽冥教主,地藏菩萨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但地藏信仰在中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佛典中,地藏菩萨衹是作为参加者偶尔出现在释迦牟尼的法会上。
关键词
地藏菩萨
中国佛教
礼忏
发愿文
三阶教
佛教文献
他化自在天
一切智
三摩地
南北朝时期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把向外驰骋的心收回来 向内寻找
5
作者
济群
出处
《中国商人》
2017年第9期78-80,共3页
文摘
原来这就是魔找到正确的修行之路,未必就能一帆风顺地前行。因为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期间会遇到种种障碍,相信这是每个学佛人或多或少经历过的。而在接近终点时,还有一场决定胜负的殊死较量。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前,波旬的魔宫震动了,因为这意味着无明建立的轮回系统即将解体。波旬是欲界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一切轮回众生都在其管辖之下,唯有觉悟,才能脱离其势力范围。说到魔,我们往往会联想到传说中那些青面獠牙或嗜血成性的形象,
关键词
嗜血成性
波旬
他化自在天
菩提树下
万人敌
魔宫
佛知见
解脱道
成佛
欲界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略谈五逆
子开
《佛教文化》
199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禅定漫淡(五) 禅定三大法系
吴明
《佛教文化》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儒道佛人性论中的“自然性”问题
亚历山大.切布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4
赞礼地藏菩萨忏悔发愿法
張曉麗
《藏外佛教文献》
CSSCI
2008
0
原文传递
5
把向外驰骋的心收回来 向内寻找
济群
《中国商人》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