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孪生与科层制的他在性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涵 张乾友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20世纪中期以后,包含了向他者开放、包容差异性、摆脱宏大叙事追求和突破实体性在场理念等主要内涵的他在性视角的兴起为科层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出现,科层制迎来了他在性建构的现实契机:在进一步实现组... 20世纪中期以后,包含了向他者开放、包容差异性、摆脱宏大叙事追求和突破实体性在场理念等主要内涵的他在性视角的兴起为科层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出现,科层制迎来了他在性建构的现实契机:在进一步实现组织整体性、敏捷性和社会驱动方面不断向他者开放,在数据处理能力、广泛算法分类、数据生产者转变等方面试图摆脱同一性宏大叙事的追求,也在实现二者共时、二处共在方面为在场他者创造了空前条件。但先进的技术并没有消除科层制他在性建构的障碍,算法中对差异性的有限包容、排除他者的因果关系设置、数字威权主义、监视资本主义、轻视多源数据融合等实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基于此,需要积极探寻数字孪生条件下科层制他在性建构的进路,为技术创新与政府治理的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科层制 他在性建构 治理
下载PDF
协同治理中“合作不成”的理论缘由:以“他在性”为视角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新水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90,共15页
合作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追求和梦想,而"合作不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现实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以"他在性"为视角,通过分析共享单车协同治理中的"三重失灵"带来的"协同困境"后推断:理... 合作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追求和梦想,而"合作不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现实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以"他在性"为视角,通过分析共享单车协同治理中的"三重失灵"带来的"协同困境"后推断:理论上假设"只要政府引导,社会就必然协同,公民就会参与,协同治理就会有为有效"是缺乏现实基础的;协同治理中"合作不成"的主要原因是多元主体间合作能力的缺乏。多元主体间合作能力的缺乏是历史形成的,有深远的理论缘由。其一,西方古典政府理论将政府以外的"他者"置于边缘地位;其二,西方的行政学是在"自在性"原则下建构的,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都试图引入"他者",但在西方竞争文化背景下有难以克服的体制瓶颈;其三,我国服务型政府理论坚持人民本位和社会本位,对"他者"非常重视;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直到提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一目标后,"他者"的重要性才慢慢凸显。因此,协同治理的理论和实践都要重视"他者",要重视多元主体合作能力的培养。这是协同治理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不成 他在性 协同治理 合作能力
下载PDF
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在性:现代社会治理的演进逻辑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秋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6,共7页
传统社会治理建立在主体性范式基础之上,通过主体性原则来实现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支配性地位,但这导致自我中心化的倾向,陷入政府治理危机。20世纪后期,主体间性范式的提出,将社会治理视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交往过程,社会治理的内涵和外... 传统社会治理建立在主体性范式基础之上,通过主体性原则来实现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支配性地位,但这导致自我中心化的倾向,陷入政府治理危机。20世纪后期,主体间性范式的提出,将社会治理视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交往过程,社会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使得社会治理成为主体间共同参与、共同在场的行动,而不再是政府的垄断行动。但是,主体间性的社会治理模式试图在沟通、协商的过程中促使形成共同决策的想法,在当前的主客体中心-边缘结构中难以实现,因而变成在想象中构建的乌托邦式的交往世界。当前,他在性原则的出现,是对主体性原则的彻底颠覆,意味着一种新的理解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治理模式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间 他在性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朝向他在性:研究生导学关系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9
4
作者 姚远 杨蒙蒙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研究生导学关系实质上是最基本的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在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教育哲学的指导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教育关系陷入绝对的平等价值交换的困境,由此他在性教育哲学应运而生。在他在性教育哲学的指导下,研究生导学关系是一种非... 研究生导学关系实质上是最基本的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在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教育哲学的指导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教育关系陷入绝对的平等价值交换的困境,由此他在性教育哲学应运而生。在他在性教育哲学的指导下,研究生导学关系是一种非对称性的伦理关系,强调师生之间平等且互相尊重的地位,且导师应对学生负无限责任。由此,重构研究生导学关系应以师生尊重为前提和基础,积极转变对研究生导学关系性质的认识,努力追求研究生导学关系上升为非对称伦理关系的理想状态,并最终体现在导师对学生的无限责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导学关系 主体 主体间 他在性
下载PDF
论第三次分配的本质——基于他在性视角的阐发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文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1-102,共12页
他在性构成了第三次分配作为一种社会行动过程的基本生成观念,并赋予其新的社会关系属性和内涵。从这种社会行动过程的展开来看,因为他在性观念所包含的对主客体关系结构的消解,多元主体能够在具体的实践行动中实现交融合作,进一步地,... 他在性构成了第三次分配作为一种社会行动过程的基本生成观念,并赋予其新的社会关系属性和内涵。从这种社会行动过程的展开来看,因为他在性观念所包含的对主客体关系结构的消解,多元主体能够在具体的实践行动中实现交融合作,进一步地,因为内在的他在指向,又使得这种交融合作在理解视域融合、问题与行动导向、行动策略的灵动延展等几重连续面向上具有“先天优势”,进而呈现为一种具有极强韧性和创造性的合作行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社会行动过程 他在性 开放 合作生产
下载PDF
试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中的“他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嘉丽 秦龙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97,共6页
公共行政者如何去行动,主要看其如何定位其自身的位置。现代性下的理性以"自我"为出发点,其内在暗示了一种不可通约的绝对的"自我"行政权力。它把可变的事物当作永恒的东西,忽视了"道德他者"的存在。后... 公共行政者如何去行动,主要看其如何定位其自身的位置。现代性下的理性以"自我"为出发点,其内在暗示了一种不可通约的绝对的"自我"行政权力。它把可变的事物当作永恒的东西,忽视了"道德他者"的存在。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主张行政人员与公民之间的"主体间性",认为"自我"与"他者"是主体与主体而非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它试图以"他者的文本"来言说"他者",并在此基础上对行政活动本身进行解构,将"他者"从"自我"中解放出来。由此,在"自我"与"他者"的共识与冲突中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在性 后现代主义 正义 反行政
下载PDF
“他在性”导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7
作者 黎刚铭 《学会》 2022年第10期97-103,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问题,社区作为凝聚个体、汇合力量的社会基本组成单元,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动员社会资源、保证人民群众安全的关键。该文以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从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党委领导... 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公共卫生问题,社区作为凝聚个体、汇合力量的社会基本组成单元,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动员社会资源、保证人民群众安全的关键。该文以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从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与科技支撑等七个方面入手,促成政府与“他者”——公民和社会力量达成多元主体合作,探讨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 他在性 社区治理共同体
下载PDF
朝向他在性:公共行政的演进逻辑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乾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114,共8页
公共行政的建构呈现出从自在性不断朝向他在性的演进逻辑,以自在性为原则,民主、责任等指向他者的价值受到了排斥,效率这一自在自为的价值则成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以他在性为原则,效率与民主、责任等的地位发生了颠倒。在20世纪,公共行... 公共行政的建构呈现出从自在性不断朝向他在性的演进逻辑,以自在性为原则,民主、责任等指向他者的价值受到了排斥,效率这一自在自为的价值则成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以他在性为原则,效率与民主、责任等的地位发生了颠倒。在20世纪,公共行政的建构经历了一个从拒绝他者到承认他者的存在,从面向他者进行建构到向他者开放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公共行政不断走向民主化、走向与他者合作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 在性 他在性 思想史
原文传递
寻找他在性:道德共同体的建构逻辑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乾友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62,共7页
现代道德哲学关于道德共同体的建构是从寻找他在性出发的。在坚持自律的康德这里,他在性表现为理性存在者结合为目的王国的共同法则,这一法则是抽象的,是一种弱的他在性形式,所以,目的王国作为道德共同体也是空洞的。20世纪的道德哲学... 现代道德哲学关于道德共同体的建构是从寻找他在性出发的。在坚持自律的康德这里,他在性表现为理性存在者结合为目的王国的共同法则,这一法则是抽象的,是一种弱的他在性形式,所以,目的王国作为道德共同体也是空洞的。20世纪的道德哲学在话语中寻找他在性,并在勒维纳斯对他人话语的阐述中找到了一种强的他在性形式,但这种过强的他在性形式却反而阻碍了我与他人间道德共同体的形成。哈贝马斯与罗尔斯向我们提供了关于他在性的两种不同理解,分别从话语实践和制度实践的角度推进了道德共同体的建构。但在现实中,人类的道德处境并未有所改善,因而,道德共同体的建构仍然是一种未竟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在性 道德共同体 自我 他人
原文传递
论“他在性”导向中生成的服务型政府 被引量:4
10
作者 向玉琼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在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治理是一个从单一中心治理模式走向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模式的过程。合作治理模式中的多元主体处于网络结构中,彼此承认并相互尊重,服务型政府正是在"他在性"... 在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治理是一个从单一中心治理模式走向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模式的过程。合作治理模式中的多元主体处于网络结构中,彼此承认并相互尊重,服务型政府正是在"他在性"导向中生成的与合作治理模式相适应的政府模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正在出现的政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在性 合作治理 服务型政府
原文传递
从组织到行动:行政改革的社会建构转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军 夏志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6,199,200,共14页
行政改革是提振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关键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以机构改革为牵引的行政改革持续推行,行政组织的功能和公共行政的有效性都得到了显著增强,有力夯实了公共行政的公共性。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机构改革逐渐显露与发展时... 行政改革是提振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关键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以机构改革为牵引的行政改革持续推行,行政组织的功能和公共行政的有效性都得到了显著增强,有力夯实了公共行政的公共性。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机构改革逐渐显露与发展时空脱节和主体缺场的缺陷,而且面临改革边际收益下降和成本攀升的困境。因此,行政改革本身也亟需一场深刻变革。在工业社会转向数字社会的复杂场景中,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主义主张以社会场景和社会关系找回时空性和主体性,进而将行政改革的焦点从组织本身的优化转向合作行动的建构。社会建构主义视阈下的行政改革,力求将公共行政思维从回应性转向前瞻性,将目标从协作性转向合作性,将方法从自在性转向他在性,以公共行政的社会性确保公共行政公共性的持续高企。未来的行政改革,当根植数字时代,促进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单向调适到多维互构共变的历史性跨越,搭建多元主体合作行动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改革 社会建构 前瞻 合作 他在性
下载PDF
论公益慈善共同体的构建--从对主体性观念的超越出发
12
作者 刘文 于秀琴 王鑫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22年第2期247-259,共13页
构建公益慈善共同体是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主体性作为现代社会生成和运行的基本动力,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构成了一些深层矛盾的源头,公益慈善共同体的构建受到了源自主体性观念及其行动的阻滞。利他性作为公益慈善领域... 构建公益慈善共同体是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主体性作为现代社会生成和运行的基本动力,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构成了一些深层矛盾的源头,公益慈善共同体的构建受到了源自主体性观念及其行动的阻滞。利他性作为公益慈善领域的基本特征,并没有消解主体性观念的辖制,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被主体性观念所占据而异化为“主体性利他”,透过“主体性利他”概念可以进一步解析公益慈善共同体构建的困境。他在性观念蕴含了超越主体性和“主体性利他”观念的可能,韧性指向的慈善实践也展现出了不同于主体性行动的新面向,它们在帮助理解反思“主体性利他”观念的同时,也为构建公益慈善共同体的行动路向提供了基本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慈善共同体 主体 主体利他 他在性
下载PDF
社会组织的行政化:表征、生成机理及治理路径——基于C基金会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全中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80,共10页
社会组织行政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组织的目标替代,社会组织制度结构和人员构成的官僚化,社会组织功能的"部门化"与行动的非自主性,社会组织资源来源的垄断性和单一性等方面。社会组织行政化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包括社会组织官办... 社会组织行政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组织的目标替代,社会组织制度结构和人员构成的官僚化,社会组织功能的"部门化"与行动的非自主性,社会组织资源来源的垄断性和单一性等方面。社会组织行政化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包括社会组织官办型生成方式所造成的路径依赖,我国"政府本位主义"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组织自身的原因。未来需要从建立"他在性"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引导型"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组织运行机制等方面实现社会组织的去行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行政化 他在性 服务型政府
下载PDF
重读托·艾略特《荒原》
14
作者 南野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8年第2期56-64,共9页
托·艾略特《荒原》具有现代主义诗歌对荒谬现实的经典指认与宣判,本文某种程度上将之纳入后结构的话语范畴进行读解与观照。认为诗歌在表述现代世界精神荒芜的层面下,亦可看作对存在之他在性的指认。《荒原》中的陈述语句与书写物... 托·艾略特《荒原》具有现代主义诗歌对荒谬现实的经典指认与宣判,本文某种程度上将之纳入后结构的话语范畴进行读解与观照。认为诗歌在表述现代世界精神荒芜的层面下,亦可看作对存在之他在性的指认。《荒原》中的陈述语句与书写物象的普遍性亦为本文所关注,它们构成了诗歌所乐于去描绘的复杂能指。包括其丰繁联想,诸多神话与经典言语的引用及其想象铺展构成了艾略特式复杂的诗歌语系,并形成犹若结构主义文本组织中的共时性建造。《荒原》对终极层面的追寻不是传统信仰意义上的顿悟,它仍然带有启蒙色彩,但更植根于个人独立的认知与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现代主义 他在性 物象
下载PDF
城中村道德适应的叙事转向与衍化逻辑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刚 李建华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2,共8页
城中村作为特定道德生活方式的空间场域,成为失地农民抑或是进城农民的暂时聚集地。在道德文化的空间转换过程中,现代城市文明的辐射与农村传统道德观念的承续交织在一起,城中村居民在道德适应中陷入生存、发展的道德困惑与精神囹圄。... 城中村作为特定道德生活方式的空间场域,成为失地农民抑或是进城农民的暂时聚集地。在道德文化的空间转换过程中,现代城市文明的辐射与农村传统道德观念的承续交织在一起,城中村居民在道德适应中陷入生存、发展的道德困惑与精神囹圄。城中村道德适应面临着前现代性到现代性的范式转换,呈现出从"信以为真"到"认以为真"的伦理叙事转向,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形成了以寻找他在性为建构逻辑、以保持流动性为现实境况、以朝向利他性为伦理指向的伦理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道德适应 他在性 流动 利他
下载PDF
身体的困惑探微之提纲——从作为文学意向的身体和谐之美谈起
16
作者 樊高峰 《西安社会科学》 2010年第5期145-146,共2页
身体作为一个存在物,长久以来被人们取消了它的独立性。然而身体又是一个他在者,是一切认识的起点,作为灵魂的承载者又是更深一步认识灵魂的途径。本文主要从男女身体的和谐以及它们的互相确认的角度来阐述身体和谐的重要性,从而由... 身体作为一个存在物,长久以来被人们取消了它的独立性。然而身体又是一个他在者,是一切认识的起点,作为灵魂的承载者又是更深一步认识灵魂的途径。本文主要从男女身体的和谐以及它们的互相确认的角度来阐述身体和谐的重要性,从而由身体和谐导引出人性和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的他在性 内体与灵魂 和谐与自由
下载PDF
社会治理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 被引量:349
17
作者 张康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共13页
社会治理创新服务于建设新型社会体制的目标,一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提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要求;二是由于后工业化的压力使原先的社会体制不适应新的时代,提出了探索新的社会体制的要求。在新型社会体制建立的过程... 社会治理创新服务于建设新型社会体制的目标,一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提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要求;二是由于后工业化的压力使原先的社会体制不适应新的时代,提出了探索新的社会体制的要求。在新型社会体制建立的过程中,社会治理创新是重心和突破口,需要适应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现实要求,从政府垄断社会管理转变为与其他社会治理力量合作治理。最为重要的是打破政府本位主义,确立起“他在性”的原则,根除行政傲慢。社会治理创新是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联系在一起的,既要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也要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多元化 政府本位 他在性 社会治理 服务型政府
原文传递
论合作治理的路径建构 被引量:24
18
作者 柳亦博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5,共6页
在后工业社会多元主体共生共在的情况下,社会治理呼唤一种服务于合作的新路径。通过对传统的社会治理路径——权力、法律和管理的解构,可以厘清它们各自存在的局限性,从而为合作治理路径的建构指明方向:在中观的具体操作层面,应通过形... 在后工业社会多元主体共生共在的情况下,社会治理呼唤一种服务于合作的新路径。通过对传统的社会治理路径——权力、法律和管理的解构,可以厘清它们各自存在的局限性,从而为合作治理路径的建构指明方向:在中观的具体操作层面,应通过形塑一种蜂巢状的网络去终结权力集中引发的"肮脏的手"问题,用灵活弹性的自组织治理决策机制去跨越法律刚性带来的治理时滞问题,用"我在性"思维去弥合官僚管控导致的行政傲慢问题。对于宏观建构层面而言,合作治理的路径并不是简单地对传统路径进行折中或杂糅,而应是以"他在性"思维和具象化的行政道德为载体、以开放性为特征、秉持行动主义的新形态社会治理供给模式。治理在"他在性"维度上的补全,将与"刚性""弹性""我在性"一同构成合作治理的多元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社会 共生共在 在性 合作治理 他在性 行动主义 行政道德
原文传递
驳公共领域中的顾客观念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乾友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8-81,共4页
顾客观念是一个严格从属于私人领域的观念,却在公共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顾客观念是以交换关系为前提。传统上,公共领域中不存在交换关系,而通过凭券制度改革,政府与社会间被强加进了一种交换关系,从而形成了类似于企业和顾客关系... 顾客观念是一个严格从属于私人领域的观念,却在公共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顾客观念是以交换关系为前提。传统上,公共领域中不存在交换关系,而通过凭券制度改革,政府与社会间被强加进了一种交换关系,从而形成了类似于企业和顾客关系的特征。不过,凭券制度仍然是以公共领域的非交换性为前提的,它并没有改变公共领域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顾客观念在公共领域中的不适用性。顾客观念的流行反映了公共领域中"他在性"的匮乏,未来,公共行政的发展应当从顾客导向走向他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公共行政 顾客观念 顾客导向 他在性
原文传递
反行政话语:“后现代”的标签及理论启示
20
作者 周军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80,共8页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随着人类社会所处的现实条件而具有明显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精神,后现代公共行政便是学者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对人类社会的治理方案所做的理论规划。通过积极倡导与现代性相决裂的理论、话语和价值观,后现代主义者建构...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随着人类社会所处的现实条件而具有明显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精神,后现代公共行政便是学者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对人类社会的治理方案所做的理论规划。通过积极倡导与现代性相决裂的理论、话语和价值观,后现代主义者建构起"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话语叙事和研究方法。在给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贴上"后现代"标签的同时,学者也在公共行政领域掀起"反行政"的理论思潮。尽管后现代公共行政不能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提供完整的处方,然而,它与这个时代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些批判性和建构性的论题、概念、视角则可以用于思考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公共行政 语言叙事 话语理论 他在性 服务型政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