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儿童对他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世联 魏勇刚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47,共5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6个少数民族1202名6~14岁儿童进行他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少数民族儿童对他文化的认同程度并不高,各少数民族儿童之间对他文化认同程度的差异性较为显著。(2)少数民族儿童已具有对他文化识别...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6个少数民族1202名6~14岁儿童进行他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少数民族儿童对他文化的认同程度并不高,各少数民族儿童之间对他文化认同程度的差异性较为显著。(2)少数民族儿童已具有对他文化识别的能力,随着少数民族儿童年龄的增长,对他文化的识别能力逐渐增强;少数民族儿童初步具有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意识,但少数民族儿童对他文化的认同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认同性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儿童 他文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推进“四个全面”与科学发展应借镜优秀的他文化
2
作者 曾铁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6-50,共5页
助力科学发展,提高中国硬、软实力,让中国的声音响亮,我们要有世界眼光,跟上世界前行步伐,吸纳优秀他文化为我所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是解放思想、向外学习的过程,发展、提升生产力,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当虚心学习、奋... 助力科学发展,提高中国硬、软实力,让中国的声音响亮,我们要有世界眼光,跟上世界前行步伐,吸纳优秀他文化为我所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是解放思想、向外学习的过程,发展、提升生产力,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当虚心学习、奋发图强、苦干实干,自主、与我有益地习用他文化和引用外援是路径与佳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人民幸福 他文化 借镜
下载PDF
刺绣艺术发展中“他文化”嬗变——以徐州刺绣为例
3
作者 王欣雨 王慧灵 《西部皮革》 2022年第2期45-48,共4页
"绣郎"的出现使得传统刺绣有了"他文化"加持,实现了刺绣艺术领域的"破与立",即打破了大众对于刺绣的性别刻板印象,同时重塑了刺绣与性别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将透过徐州"绣郎"席建勋的刺绣艺术... "绣郎"的出现使得传统刺绣有了"他文化"加持,实现了刺绣艺术领域的"破与立",即打破了大众对于刺绣的性别刻板印象,同时重塑了刺绣与性别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将透过徐州"绣郎"席建勋的刺绣艺术观,来分析"他文化"影响下的徐州刺绣"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以此来洞察刺绣艺术发展中的"他文化"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绣艺术 他文化 徐州刺绣
下载PDF
试探自文化认知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詹桂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14-116,107,共4页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由特殊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言语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由特殊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言语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及其相关的各种要素。“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正是反映了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本土文化———即“自文化”与不同特质的他文化相遇后引起产生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直接影响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如何正确地体会和理解这种差异和冲突,把消极的因素变为积极的因素,顺利地跨过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认为对自文化的正确认知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他文化 文化交际 文化冲突
下载PDF
“他文化”遗存认同问题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季国良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3,共5页
"‘他文化’遗存"中的"他文化"是立足本位从文明、宗教、种族(民族)和国家角度来说的。人类历史的风云变化中留下了许多"‘他文化’遗存",但很长时间内对"他文化""尊重"的原则没有... "‘他文化’遗存"中的"他文化"是立足本位从文明、宗教、种族(民族)和国家角度来说的。人类历史的风云变化中留下了许多"‘他文化’遗存",但很长时间内对"他文化""尊重"的原则没有建立起来,只是到"二战"后,在世界遗产运动中,在"人类共同遗产"的理念下各国普遍将"‘他文化’遗存"予以认同,使之遗产化。总体来看,"人类共同遗产"的理念、历史间离效应和家园感是影响对"‘他文化’遗存"认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文化”遗存 认同 世界遗产运动
原文传递
《涉过愤怒的海》:曹保平的电影公式与表达机制
6
作者 白云昭 王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1-176,共6页
继《烈日灼心》《追凶者也》之后,曹保平以《涉过愤怒的海》再续了“灼心宇宙”。与以往作品相比,《涉》片在继承“灼心”系列的黑暗暴力风格和极限情境下人性拷问的基础上,融合了cosplay二次元残酷青春物语的表达症候,调配出震人心魄... 继《烈日灼心》《追凶者也》之后,曹保平以《涉过愤怒的海》再续了“灼心宇宙”。与以往作品相比,《涉》片在继承“灼心”系列的黑暗暴力风格和极限情境下人性拷问的基础上,融合了cosplay二次元残酷青春物语的表达症候,调配出震人心魄的情感轰鸣,展现出曹保平电影一贯黑暗粗粝特质。此外,运用双线交叉叙事的明暗推动,对二次元故事外壳的征用以及由此深入西方“弑父”情结与中国“杀子”传统的亲情悖伦,又显现出导演力图创新,在故事改编层面对现实的融摄和逼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保平电影公式 他文化”征用 代际关系范式 叙事策略
下载PDF
英语习语中文化定势现象的认知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燕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9-51,共3页
文化定势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思维认知。从英语习语的角度分析文化定势,探讨自我文化和他文化认知定势的不同特点,进而了解定势认知既是一种普遍认知,却也是一种过度概括,可以更好地把握英语习语的文化意义,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
关键词 文化定势 英语习语 自我文化认知 他文化认知
下载PDF
《琵琶辞》:基于文化自觉的文化融合与创新
8
作者 孙志鸿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4期48-55,共8页
本文从《琵琶辞》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秦文琛的生活阅历与内在品格等因素出发,结合对独特音乐语言的解析,论证了该作品是基于文化自觉,在对传统文化基因进行编码和他文化适度借鉴、融合与创新的一部当代民乐作品。
关键词 秦文琛《琵琶辞》 文化融合与创新 传统文化基因 他文化
下载PDF
异文化之间相互思想理解的可能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末木文美士 张翔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共8页
思想和文化的研究与置身于现代的自文化和他文化、自己和他者的认识密切相关。在这种场合应该避免把自文化和他文化相互对立,而陷于狭隘的本民族中心主义。以中国和日本的佛教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异文化之间如何相互理解各自的思想,以及... 思想和文化的研究与置身于现代的自文化和他文化、自己和他者的认识密切相关。在这种场合应该避免把自文化和他文化相互对立,而陷于狭隘的本民族中心主义。以中国和日本的佛教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异文化之间如何相互理解各自的思想,以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使双方发生误解。为了避免误解,不应该轻易地认为可以立刻理解异文化,而应该经常意识到这是一个理解上有很多困难的他者,在考察思想的背景的同时,认识思想的差异和不同。只有把他者作为他者进行认识,反而会开启准确理解他者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他文化 自己 他者 本觉思想
下载PDF
中国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孤立主义”思考
10
作者 牛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3年第16期160-160,共1页
传播是促进文化变革和创新的活性机制。传播是文化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一切文化都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文化传播既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全球化进程。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传播中存在的“文化孤立主... 传播是促进文化变革和创新的活性机制。传播是文化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一切文化都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文化传播既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全球化进程。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传播中存在的“文化孤立主义”进行分析,思考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传播将如何寻找新的路径,以求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文化孤立主义 文化霸权 文化 他文化
下载PDF
异他文化:打开历史的另一种方式--论房伟的《猎舌师》
11
作者 刘玄德 张丽军 《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43-55,共13页
房伟以《猎舌师》为代表的抗战系列小说,将关注的视角转向对抗战题材的挖掘和书写,以另一种视角打开历史,在书写战争的同时反思战争在精神和肉体上给人们造成的双重伤痛。房伟力图借助个体生命在非常态的历史环境下的精神异变,反映战争... 房伟以《猎舌师》为代表的抗战系列小说,将关注的视角转向对抗战题材的挖掘和书写,以另一种视角打开历史,在书写战争的同时反思战争在精神和肉体上给人们造成的双重伤痛。房伟力图借助个体生命在非常态的历史环境下的精神异变,反映战争具有的巨大冲击力和毁灭性,揭示出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以日本人的视角进行战争的双向性书写则是跃出传统抗战文学的单一视角,为我们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解读方式。战争背景下异他文化的想象性建构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背面,同时勾勒出战争的多重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伟 《猎舌师》 抗战 他文化 历史
原文传递
以大学英语课堂为载体 唤醒缺失的人文精神——谈理工科院校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苗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91-95,共5页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重教学生怎么做事,轻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理念直接导致了我国大学生的人格残缺,这种人格残缺主要表现在极端的个人主义、唯功利至上和道德底线缺失、是非不明。只有加强大学生的人文主义...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重教学生怎么做事,轻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理念直接导致了我国大学生的人格残缺,这种人格残缺主要表现在极端的个人主义、唯功利至上和道德底线缺失、是非不明。只有加强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的教育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对于理工科院校来说,以大学英语课堂为载体来唤醒缺失的人文精神是有必要的。因为英语语言具有其特殊的性质:既具有功用主义的特性,又具有表情表意的美学功能。因此,它是最能体现教育的功用主义与人文主义完美结合的一门科目了。实施人文教育的手段是多样的。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通过"文化自觉"意识和"他文化"学习的手段来加强大学生的文化底蕴,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院校 大学英语 人文教育 他文化 文化自觉
下载PDF
西方人类学思潮刍议
13
作者 卫艳蕾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0年第S1期96-96,共1页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保持着新洞见的继续产生。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意义,为此,通过对多样性"文化"的观察和研究,人类学家们按其科学求真,搞清楚人类的"真相"的研究方法与目的试图综合个别性来找寻普...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保持着新洞见的继续产生。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意义,为此,通过对多样性"文化"的观察和研究,人类学家们按其科学求真,搞清楚人类的"真相"的研究方法与目的试图综合个别性来找寻普遍性,试图将诸种文化与族群生活各个方面纳入人类学体系的知识性构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社会文化 文化 他文化
下载PDF
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知识转向”的意义 被引量:81
14
作者 秦亚青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1-198,208,共18页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国际行为体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从原来讨论行动的实在性原因转向探究行动的知识性原因,主要表现是实践理论的兴起。国际关系主流理论一直试图发现国家行动的实在...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国际行为体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从原来讨论行动的实在性原因转向探究行动的知识性原因,主要表现是实践理论的兴起。国际关系主流理论一直试图发现国家行动的实在性因变量,比如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分别将国际体系结构、国际制度、国际规范作为国家行动的重要原因。实践理论转而探索知识对行动的作用,将知识分为表象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两类,前者导向理性行动,后者导向自发行动。由于行动在大部分时候和大部分情境中受到背景性知识引导,背景性知识才是行动的主要驱动和基本逻辑。因此,促成行动的基本要素不是理性,而是行动者的历史、经历、文化和实践。这种新的趋势可以称为"知识转向"。知识转向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了新的行动逻辑,挑战了西方主流理论的理性主义假定,更重要的是为"他文化"语境中的社会理论创新开拓了合法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行动逻辑 知识转向 实践理论 他文化
原文传递
存在与超越——论人类学的中国范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兆荣 赖景执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94,共12页
人类学这一西方学科引入中国已届百年。人类学范式中国化的理念与形制也一直在消化、融合、建构和创新,它不仅涉及以西方为中心的“我者”和以东方为边缘的“他者”的范式原型,包括如何在现代性背景中嵌入中华文明家国天下的话语转化,... 人类学这一西方学科引入中国已届百年。人类学范式中国化的理念与形制也一直在消化、融合、建构和创新,它不仅涉及以西方为中心的“我者”和以东方为边缘的“他者”的范式原型,包括如何在现代性背景中嵌入中华文明家国天下的话语转化,而且表现出中国人类学家的异域、本土化求索的生命历程。文章分析了在人类学范式中民族国家的政治话语背景折射出的中华民族近代以降从颓弱到强盛的历史轨迹,我国乡土社会以宗族为脉络的结构表述,以及中国人类学家从返回祖国到走向海外的历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范式 他文化 “我文化 民族国家 乡土宗族
原文传递
新时代的人类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光亿 朴承权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47,共14页
笔者在反省、评价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新时代人类学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关键词 新殖民主义 新民族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 国家 社会 文化人类学 发展趋势 公共人类学 历史 文化 他文化
原文传递
探寻川剧的另一种表达——访田蔓莎于概念川剧《情叹》后
17
作者 高山湖 林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戏曲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创新,然而如何创新却莫衷一是,田蔓莎做得最多的是重新寻找和发现,特别是对传统川剧原有的程式表演和唱腔音乐的重新探索。本文试以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田蔓莎的概念川剧《情叹》为例,记叙其创作背景和演出效果,探... 戏曲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创新,然而如何创新却莫衷一是,田蔓莎做得最多的是重新寻找和发现,特别是对传统川剧原有的程式表演和唱腔音乐的重新探索。本文试以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田蔓莎的概念川剧《情叹》为例,记叙其创作背景和演出效果,探寻川剧的另一种表达,呼唤艺术创作中的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川剧 创新 他文化
原文传递
SPECIAL ISSUE: RELIGION AND SOCIET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Beyond exclusive religions: challenges for 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 in China 被引量:4
18
作者 Lu Yunfeng Graeme La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年第1期198-216,共19页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religion and the related studies will potentially reshape the boundary of sociology of religion. While sociology of religion focuses mainly on exclusive religions, so much so that it was on...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religion and the related studies will potentially reshape the boundary of sociology of religion. While sociology of religion focuses mainly on exclusive religions, so much so that it was once labeled "sociology of Christianity," it meet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China where non-exclusive religions dominate the society. At the micro-level, the prevalence of non-exclusive religion poses challenges to some key concepts rooted in Western society, such as conversion and commitment. At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it challenges sect-to-church theory, reminding us to study non- bureaucratic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At the market level, Chinese religions are a laboratory for sociologists to examin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prevalence of non-exclusive reli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exclusive religion sociology of relig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