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黄玉顺
-
机构
四川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3年第2期91-98,共8页
-
文摘
正如在西方一样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他者”意识。根据这种意识 ,他人乃是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在者。这是“你—我”这种本真的、健康的存在状态的异化。这种他者意识首先是与关于自我所属族类的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因而个人的自我意识是与其族类意识密切相关的 :异族的存在规定着本族的存在 ,进而族类的存在规定着自我的存在。于是 ,本真的自我也就不复存在了。这种他者意识渗透于汉语全套人称代词“他”、“你”、“我”中 :如果说“他”是“缺席的他者” ,“你”是“在场的他者” ,他们对“我”来说都是“外在的他者” ,那么“我”就只是一种“内在的他者”。
-
关键词
“他者”意识
古代汉语
人称代词
《周易》
“它”
“你”
“我”
自我意识
族类意识
-
分类号
H10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他者”意识的重建--解决“他者”问题的儒学方案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吴多键
-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0,共9页
-
文摘
“他者”泛指与“自我”相对的一切存在者。因此,如何面对“他者”,无疑是人类始终都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但迄今为止,既有的应对“他者”问题的方法,无法提供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他者”总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解决“他者”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取消“他者”,而是改变人们的“他者意识”,即改变对“他者”的情感态度。这就需要克服既有的“存在者化”的意识局限,通达当代哲学前沿的“存在”视域,即通过回溯“前存在者”情境来获得新的存在者意识,以此解构有害的他者意识,建构有益的他者意识。对儒学来说,这种前存在者情境,就是作为本真的生活情感的仁爱情感。因此,儒学可为解决“他者”问题提供方案。
-
关键词
他者“
他者”问题“
他者”意识
儒学
仁爱情感
-
Keywords
the other
“the other"problem
“the other"consciousness
Confucianism
benevolent emotion
-
分类号
B26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