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那前因明时期的理论探索——以《掌中论》、《取因假设论》和《观总相论颂》为中心
1
作者 汤铭钧 《哲学分析》 2012年第3期52-63,198,共12页
《掌中论》和《取因假设论》是陈那前因明时期的理论探索阶段的两部重要著作,体现了陈那有关认知对象的思想的早期发展。陈那在《掌中论》中引入了"假设"的概念,并在《取因假设论》中详尽剖析了"假设"的本性。在后... 《掌中论》和《取因假设论》是陈那前因明时期的理论探索阶段的两部重要著作,体现了陈那有关认知对象的思想的早期发展。陈那在《掌中论》中引入了"假设"的概念,并在《取因假设论》中详尽剖析了"假设"的本性。在后一著作中,"假设"被认为只有在它与其他假设的关联中才可言说。这已蕴含了陈那晚期"他者之排除"的反建构的意义理论。但由于阿毗达磨佛教的影响,此时的陈那尚未走出假实之辨的理论模式,尚未提出自相、共相的截然两分。此外,陈那的《观总相论颂》首次以"不相离性"来概括语词与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此,可将它的写作确定为《正理门论》和《集量论》之间。通过梳理陈那前因明时期的著作和思想发展,就能说明陈那后来建立的因明—量论体系采取了一种反建构的立场。正是这一思想立场,使佛教因明—量论有别于以往的佛教哲学,成为一个独立、全新的传统,并促成了中晚期佛教哲学的"知识论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因假设 陈那 他者之排除 阿毗达磨佛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