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受“他者之痛”——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野中的创伤话语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涂险峰 陈溪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6,共7页
印度学者维娜.达斯在以哈桑.曼陀小说《打开》为例分析"他者之痛"的文学想象时,引述维特根斯坦《蓝皮书和棕皮书》中的片段为"感受他者之痛"的伦理呼吁提供某种哲学支持。"他者之痛"的论题在维特根斯坦... 印度学者维娜.达斯在以哈桑.曼陀小说《打开》为例分析"他者之痛"的文学想象时,引述维特根斯坦《蓝皮书和棕皮书》中的片段为"感受他者之痛"的伦理呼吁提供某种哲学支持。"他者之痛"的论题在维特根斯坦的代表著作《哲学研究》中得到了更为充分、深入的探讨。《哲学研究》在反驳私人语言和私人感觉等概念时指出:疼痛并非纯粹内在的和私人性的感知,唯一能够为疼痛概念提供同一性依据的是主体间的语言游戏。与此相似,创伤也不是"不可言说"和"不可沟通"的私人经验,即使受伤者对创伤陷入沉默和失语,也仍在向我们言说,也不能阻止我们去"感受他者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打开》 他者之痛 创伤 不可言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