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他视角”与“他传播”助推地方国际传播
1
作者 杨军 赵璨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信息交互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传播拥有了更多的出圈可能性,国际传播的地方实践成为一种常态。基于媒介技术的加持,个体化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在国际传播中,“他视角”提供了多样化的解读与认同,传播的针对性、可接受度更强,而带有强... 信息交互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传播拥有了更多的出圈可能性,国际传播的地方实践成为一种常态。基于媒介技术的加持,个体化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在国际传播中,“他视角”提供了多样化的解读与认同,传播的针对性、可接受度更强,而带有强烈共情效应的“他传播”,则能带来更为深入而持续的传播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地方实践 他视角 他传播
下载PDF
论西门庆文本内界形象的他视角差异性 被引量:6
2
作者 曾庆雨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4-152,共9页
文本批评如果是一种传统旨趣上的话语,很难阐释创作主体叙述中的矛盾情节和人物形成的根源。文章通过虚拟人物西门庆形象形成过程的分析、文本中不同叙事层次所形成的不同形象特质的对比、论证,指出,人物形象特质形成与叙述主体的他视... 文本批评如果是一种传统旨趣上的话语,很难阐释创作主体叙述中的矛盾情节和人物形成的根源。文章通过虚拟人物西门庆形象形成过程的分析、文本中不同叙事层次所形成的不同形象特质的对比、论证,指出,人物形象特质形成与叙述主体的他视角的差异性有着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内界 西门庆形象 他视角差异性
下载PDF
《中国的宝藏》:纪录片“他视角”的跨文化叙事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天白 《三明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3-67,117,共6页
中英合作拍摄的六集电视纪录片《中国的宝藏》形成了独特的"他视角"电视编导方式。在平民化哲学和中西方文化参照系统的牵引下,"他视角"从中国古代文物的表象中形成互惠性理解,解读中国文化符码,并通过对影像素材... 中英合作拍摄的六集电视纪录片《中国的宝藏》形成了独特的"他视角"电视编导方式。在平民化哲学和中西方文化参照系统的牵引下,"他视角"从中国古代文物的表象中形成互惠性理解,解读中国文化符码,并通过对影像素材的跨时空选择与有机整合抽绎出中国历史与现代间的勾连和精神性的品质,形成一个极具家庭观念、文脉久远、开放自信、创新进取、科技兴国的中国国家形象。纪录片以温和轻松的现场感、悬念感和学理性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的跨文化纪实性样本,有利于中国纪录片从"他视角"叙事中寻找差异,更好地参与到跨文化话语建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视角 电视纪录片 《中国的宝藏》 跨文化叙事
下载PDF
“他视角”下的中国故事创新叙事——辽宁日报《铁老外看中国》系列短视频实践
4
作者 史冬柏 《全媒体探索》 2023年第11期83-84,共2页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极大丰富了国际传播形式,拓展了国际传播渠道,丰富了国际传播内涵,省级媒体也在通过高质量的融媒体产品不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他视角”下的中国故事创新叙事,有助于在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极大丰富了国际传播形式,拓展了国际传播渠道,丰富了国际传播内涵,省级媒体也在通过高质量的融媒体产品不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他视角”下的中国故事创新叙事,有助于在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上见实效,辽宁日报在主题策划、内容创新、矩阵传播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视角 策划思维 情感共鸣 多元传播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知识分子的艰难行走——解读方方的《乌泥胡年谱》
5
作者 高静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90-93,共4页
方方的《乌泥胡年谱》通过不同的视角刻画了特定时代特定政治背景下知识分子的艰难行走。他视角是广角镜头,照出了知识分子的悲剧群像,内心独白是个体心态及命运写照,看出了知识分子人格萎缩的渐变过程,"我"视角浓缩了宏大的... 方方的《乌泥胡年谱》通过不同的视角刻画了特定时代特定政治背景下知识分子的艰难行走。他视角是广角镜头,照出了知识分子的悲剧群像,内心独白是个体心态及命运写照,看出了知识分子人格萎缩的渐变过程,"我"视角浓缩了宏大的时空,将过去与未来衔接在一起,给读者深层的启发与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 他视角 内心独白“我”视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