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实证:自证与他证中西思想传统中的实证路向
被引量:
1
1
作者
贡华南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9,共9页
中西思想皆有"实证"的要求,但对"证"的路向、形态的理解与塑造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在中国,"证"以身心来承担,以自得为宗,要求证之于"味"、"感",以味到、感到为"实",是证...
中西思想皆有"实证"的要求,但对"证"的路向、形态的理解与塑造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在中国,"证"以身心来承担,以自得为宗,要求证之于"味"、"感",以味到、感到为"实",是证之于自、证之于内;在西方,"证"索之于外,以事实为据,质之于主体间可观察性,以"眼见为实",对身外之他者开放。实证道路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对何者为"实"之理解与规定的差异,把握两种实证道路之差异无疑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西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
证
自
证
他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识的“他证”与“自证”——康德与萨迦班智达认识论的同与异
2
作者
郑宏颖
阿旺嘉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59-62,98,共5页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将认识归为是物自体给予人的印象和人的先验能力共同使然的结果,这与萨迦班智达在《量理宝藏论》中对认识来源的分析具有相同之处。萨班认为通过对"境"的直观产生现量,通过认识主体意识的作用产生比...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将认识归为是物自体给予人的印象和人的先验能力共同使然的结果,这与萨迦班智达在《量理宝藏论》中对认识来源的分析具有相同之处。萨班认为通过对"境"的直观产生现量,通过认识主体意识的作用产生比量,现量和比量共同形成认识。但是康德认识论与萨班认识论最终导向的结论却并不相同:前者因此杜绝了对本体进行认识的僭越行为,使作为先验统觉的自我意识成为不可知之物;后者却给出了朝向唯识学方向而认识本体的可能性。造成这种差异结果的原因在于康德将进行认识的主体之"识"规定为他证性,而萨班则承许识具有"如是觉许觉,即成觉自证"的自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萨迦班智达
认识论
自
证
他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理想类型到对比研究——韦伯的得与失
被引量:
2
3
作者
何远长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7-22,73,共7页
“西方式的理性主义(即资本主义精神)为何只在西方得到了发展”是贯穿于韦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教伦理是韦伯对这个问题的自证,而各大宗教伦理的差异则是比较意义上的他证。然而,韦伯在对比路径意义上的回答有三层断裂:首先是面向...
“西方式的理性主义(即资本主义精神)为何只在西方得到了发展”是贯穿于韦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教伦理是韦伯对这个问题的自证,而各大宗教伦理的差异则是比较意义上的他证。然而,韦伯在对比路径意义上的回答有三层断裂:首先是面向上的缺失,其次是理想类型的建构失败,最后是价值关联(valuerelevance)所具有的前见造成的意义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
理想类型
自
证
他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证:自证与他证中西思想传统中的实证路向
被引量:
1
1
作者
贡华南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哲学系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9,共9页
基金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401)
文摘
中西思想皆有"实证"的要求,但对"证"的路向、形态的理解与塑造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在中国,"证"以身心来承担,以自得为宗,要求证之于"味"、"感",以味到、感到为"实",是证之于自、证之于内;在西方,"证"索之于外,以事实为据,质之于主体间可观察性,以"眼见为实",对身外之他者开放。实证道路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对何者为"实"之理解与规定的差异,把握两种实证道路之差异无疑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中西文化。
关键词
实
证
自
证
他证
Keywords
verifiability
self-verifiability
other-verifiability
分类号
B804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识的“他证”与“自证”——康德与萨迦班智达认识论的同与异
2
作者
郑宏颖
阿旺嘉措
机构
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59-62,98,共5页
基金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藏族民间苯教经书‘莱坞四典四部广经’的分类整理及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号:15Z DB115
文摘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将认识归为是物自体给予人的印象和人的先验能力共同使然的结果,这与萨迦班智达在《量理宝藏论》中对认识来源的分析具有相同之处。萨班认为通过对"境"的直观产生现量,通过认识主体意识的作用产生比量,现量和比量共同形成认识。但是康德认识论与萨班认识论最终导向的结论却并不相同:前者因此杜绝了对本体进行认识的僭越行为,使作为先验统觉的自我意识成为不可知之物;后者却给出了朝向唯识学方向而认识本体的可能性。造成这种差异结果的原因在于康德将进行认识的主体之"识"规定为他证性,而萨班则承许识具有"如是觉许觉,即成觉自证"的自证性。
关键词
康德
萨迦班智达
认识论
自
证
他证
Keywords
self-verifiability
other-verifiability
perceptual intuition
intellectual category
Pratyaksa
Anumana
分类号
B017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理想类型到对比研究——韦伯的得与失
被引量:
2
3
作者
何远长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7-22,73,共7页
文摘
“西方式的理性主义(即资本主义精神)为何只在西方得到了发展”是贯穿于韦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教伦理是韦伯对这个问题的自证,而各大宗教伦理的差异则是比较意义上的他证。然而,韦伯在对比路径意义上的回答有三层断裂:首先是面向上的缺失,其次是理想类型的建构失败,最后是价值关联(valuerelevance)所具有的前见造成的意义重叠。
关键词
对比研究
理想类型
自
证
他证
Keywords
comparative study
ideal type
self-certification
comparative proof
分类号
B911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实证:自证与他证中西思想传统中的实证路向
贡华南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识的“他证”与“自证”——康德与萨迦班智达认识论的同与异
郑宏颖
阿旺嘉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理想类型到对比研究——韦伯的得与失
何远长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