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业竞争、场景金融与商业银行个人存款的付息成本差异——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微观视角
1
作者 周振 《金融纵横》 2017年第12期34-41,共8页
个人存款付息水平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理论推演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6年江苏C行各地市分行的年度数据,拟合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检验"同业竞争"与"场景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存款的付息成本差... 个人存款付息水平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理论推演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6年江苏C行各地市分行的年度数据,拟合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检验"同业竞争"与"场景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存款的付息成本差异产生的双轮叠加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同业竞争优势与场景金融质量均对其储蓄存款付息成本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占优的行业地位也有利于银行提升场景金融项目的宽度、广度和深度,挖潜存量客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同业竞争 场景金融 存款付息成本 利率市场化
下载PDF
商业银行ESG表现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芍 张欣琦 张鑫然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运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9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研究了商业银行ESG表现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盈利能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ESG表现可通过降低付息成本... 运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9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研究了商业银行ESG表现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盈利能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ESG表现可通过降低付息成本和改善资产质量来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商业银行ESG表现的三个支柱(环境、社会、治理)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治理表现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而现阶段环境表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社会表现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未表现出显著影响。商业银行ESG表现对盈利能力的提升作用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存贷比较低、储蓄存款占比较高的商业银行中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ESG表现 盈利能力 付息成本 资产质量
下载PDF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核算方法之完善
3
作者 杨模荣 杨婷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31,共2页
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都涉及按摊余成本计量的会计处理。本文分析了对这种债券进行会计核算时,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摊余成本的概念,并探讨我国相关会计处理规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应计利息
下载PDF
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会影响流动性吗?--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赵玲玲 赵清波 《新经济》 2023年第11期54-70,共17页
基于百度新闻高级检索以及Python爬虫技术,本文构建了银行金融科技指数,并利用2008-2019年我国80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对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自身流动性;降低付息成本和... 基于百度新闻高级检索以及Python爬虫技术,本文构建了银行金融科技指数,并利用2008-2019年我国80家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对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自身流动性;降低付息成本和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是银行金融科技影响流动性的重要传导机制。此外,面板门限回归结果表明,随着银行规模变大,银行金融科技对流动性的提升作用逐渐增强;随着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金融科技对流动性的提升作用先减弱后增强,呈现U型趋势。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银行金融科技与流动性的关系,为我国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与流动性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金融科技 流动性 付息成本 非利息收入占比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存款竞争与银行流动性创造 被引量:5
5
作者 喻微锋 郑建峡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6-124,共19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会通过存款竞争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存款竞争分为存款规模竞争与付息成本竞争两种。采用2007-2018年我国106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互联网金融→存款规模/... 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会通过存款竞争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存款竞争分为存款规模竞争与付息成本竞争两种。采用2007-2018年我国106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互联网金融→存款规模/付息成本→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挤压存款规模、抬高付息成本两种存款竞争中介渠道削弱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职能;相对于互联网渠道构筑业态,互联网支付结算业态、互联网资源配置业态、互联网财富管理业态挤压银行存款规模并抬高付息成本的存款竞争效应更为显著;在存款规模竞争方面,国有、较高资产规模和较高资本水平的商业银行被挤压的存款规模更大;在付息成本竞争方面,股份制及城市商业银行、较小资产规模和较低资本水平的商业银行付息成本被抬高得更多;互联网金融通过存款竞争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途径分表内和表外途径两种,存款规模竞争和付息成本竞争机制在这两种途径中都显著存在。因此,政府部门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扩张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管控,商业银行要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并不断优化金融生态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存款竞争 银行流动性创造 存款规模 付息成本 多重中介效应模型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存款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 被引量:200
6
作者 郭品 沈悦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76,共19页
本文通过构建纳入互联网金融的银行环形城市模型,推演了'互联网金融→存款结构/付息成本→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6年我国8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建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互... 本文通过构建纳入互联网金融的银行环形城市模型,推演了'互联网金融→存款结构/付息成本→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6年我国83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建立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金融发展经由恶化存款结构和抬高付息成本两种渠道显著加重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其中,恶化存款结构效应的相对贡献为50%左右,抬高付息成本效应的相对贡献为35%左右;(2)相较于互联网渠道构筑业态,互联网支付结算、互联网资源配置和互联网财富管理业态对银行存款结构和付息成本的不利影响更为强烈;(3)相对于国有、大规模、低流动性和低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非国有、小规模、高流动性和高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流失更快,平均付息成本上涨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银行风险承担 存款结构 付息成本 多重中介效应模型
原文传递
银行金融科技与流动性创造效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学峰 杨盼盼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75,共10页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基于此,本文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对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与流动性创造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整体而言,发展金融科技可以显著提高...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基于此,本文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对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与流动性创造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整体而言,发展金融科技可以显著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效率,增强为实体经济输入流动性的能力。第二,在资产端,金融科技将协助银行弥补对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服务短板,扩张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在负债端,金融科技赋能显著优化银行存款结构、降低付息成本,"补短板""降成本"促使金融更加普惠,流动性创造效率增强。第三,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而言,金融科技加剧了银行业的马太效应,即金融科技扩张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资产、优化其负债结构,使其流动性创造效率得到提高,但却对城商行、农商行的小微信贷资产、负债结构和付息成本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其流动性创造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流动性创造效率 小微企业信贷 存款结构 付息成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