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仙人掌苷对荔枝霜疫霉菌的生物活性和蛋白组学分析
1
作者 赖多 曹永军 +1 位作者 卢梦玲 徐汉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 196-200,共5页
活性测定表明仙人掌苷对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EC50达到173.52μg/mL。为了从蛋白质水平探讨仙人掌苷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机制,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分析仙人掌苷处理前后荔枝霜疫霉菌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结合飞... 活性测定表明仙人掌苷对荔枝霜疫霉菌菌丝生长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EC50达到173.52μg/mL。为了从蛋白质水平探讨仙人掌苷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机制,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分析仙人掌苷处理前后荔枝霜疫霉菌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结合飞行质谱以及数据库检索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发现,仙人掌苷处理后荔枝霜疫霉菌有16个蛋白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11个下调表达蛋白,4个上调表达蛋白,1个诱导表达蛋白。其中鉴定的5种差异蛋白质为:线粒体二羧酸载体蛋白(DIC 1)、半胱氨酸合成酶A、ABC转运蛋白(ABCF-EF-3)、Class III stress response-re-lated ATPase以及假定蛋白BSU31030。功能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在药物胁迫反应、氨基酸与硫代谢、细胞膜药物运输外排、能量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为阐明仙人掌苷对荔枝霜疫霉菌抑制作用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苷 荔枝霜疫霉菌 抑菌活性 蛋白组
下载PDF
仙人掌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2
作者 韩本勇 陈朝银 +1 位作者 李涛 赵声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第9期59-60,共2页
目的:优选出仙人掌中仙人掌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仙人掌中所含有的总皂苷经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1:4)混合液处理后显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548 nm处测定。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 目的:优选出仙人掌中仙人掌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仙人掌中所含有的总皂苷经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1:4)混合液处理后显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548 nm处测定。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四个因素对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结果:仙人掌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温度70℃,提取时间6h,固液比1:15。结论:该方法提取率高,且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 仙人掌总皂 提取工艺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超声提取米邦塔仙人掌总皂苷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健剑 何计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8-41,共4页
目的:确定米邦塔仙人掌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优化超声提取条件。方法: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品,通过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提取条件。结果: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3%和... 目的:确定米邦塔仙人掌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优化超声提取条件。方法: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品,通过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提取条件。结果: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3%和0.52%,回收率达到99.17%,相对标准偏差为1.86%。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5(g/mL)、超声提取温度70℃、超声功率100W、超声提取时间70min。结论: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准确,超声提取工艺高效经济、快捷,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邦塔仙人掌总皂 比色法 质量分数 超声提取
下载PDF
仙人掌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邱鹰昆 窦德强 +3 位作者 裴玉萍 吉川雅之 松田久司 陈英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824-1826,共3页
目的:研究民间药用植物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学结构。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仙人掌醇(1)、胡萝卜苷(2)、对羟基苯甲酸(3)、L-(-)-... 目的:研究民间药用植物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学结构。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仙人掌醇(1)、胡萝卜苷(2)、对羟基苯甲酸(3)、L-(-)-苹果酸(4)、仙人掌苷(5)和阿魏酸(6)。结论:化合物2,3,4,6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本植物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 仙人掌苷 仙人掌
下载PDF
New Constituents from the Fresh Stems of Opuntia Dillenii 被引量:2
5
作者 QIUYing-kun CHENYing-jie +2 位作者 PEIYu-pin MatsudaHisashi YoshikawaMasayuki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Opuntia dillenii Haw. Methods Manykinds of chromatogra-phy methods were used in the isolation procedure, while the structures ofisolated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on the aids o... Aim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Opuntia dillenii Haw. Methods Manykinds of chromatogra-phy methods were used in the isolation procedure, while the structures ofisolated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on the aids of NMR and MS spectral analysis. Result Three newcompounds, together with 14 know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orm the 80% ethanolic extract of itsstems. Conclusion The three new compounds, opuntioside Ⅰ (2), 4-ethoxyl-6-hydroxymethyl-α-pyrone(3) and kaempferol 7-O-β-D-glucopyranosyl (1→4)-β-D-glucopyranoside (4), were characte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untia dillenii opuntioside 4-ethoxyl-6-hydroxymethyl-α-pyrone kaempferol 7- O-β-D-glucopyranosyl (1→4)-β-D-glucopyranosid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