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纪录的“仙女木期”古气候颤动事件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东生 张华京 +1 位作者 李炳元 温景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2-278,共7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钻孔岩心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苟弄措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约30 ka 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并在孔深3.32~1.98 m处识别出“仙女本期”的3个气候颤...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钻孔岩心剖面的最新研究,用层序地层学与年代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分辨出可可西里地区苟弄措湖泊沉积记录(孔深7.25 m)约30 ka 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并在孔深3.32~1.98 m处识别出“仙女本期”的3个气候颤动事件,即:①老仙女术事件(孔深3.32~2.62 m);②中仙女本事件(孔深2.62~2.43 m);③新仙女本事件(孔深2.43~1.98 m)。这3个气候颤动事件都是以冷干时段开始、以冷湿时段结束的,并有越向后期其冷干的时段越长的变化趋势,而其后的冷湿时段却具有等时的变化趋势。岩心沉积物的有机碳、有机氮和磁化率以及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化,都与仙女本期气候变化具有十分吻合的变化态势。仙女术期气候在湖泊沉积物中的响应,在青藏高原环境演化中还是首次发现,为研究第四纪末次冰期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气候记录 古气候综合响应因子 仙女木期 层序地层学 气候颤动 仙女事件 青藏高原腹地
下载PDF
新仙女木期古黄海潮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喜彬 史经昊 +1 位作者 李家彪 李广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3,共11页
新仙女木事件发生时(12.9~11.6 cal.kaBP),中国东部陆架海平面在-66 m等深线附近振荡徘徊,海水进入到现代北黄海南部,黄海形成了一个狭长的通道型海湾。运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对这特殊的狭长通道型海湾潮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新仙女木事件发生时(12.9~11.6 cal.kaBP),中国东部陆架海平面在-66 m等深线附近振荡徘徊,海水进入到现代北黄海南部,黄海形成了一个狭长的通道型海湾。运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对这特殊的狭长通道型海湾潮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中采用水平方向上的曲线正交坐标与垂直方向上的Sigma坐标相结合以及三维数学模型二维化的方法。模拟结果显示当时的潮流场非常的强,水深较浅的区域多为旋转流,水深较深的中间槽部区域多呈往复流,不断冲刷底部,带走悬浮泥砂。进入黄海后,潮波从前进波转变成旋转波,并在西岸出现两个发育不完全的无潮点。潮余流在古黄海西部及中部海域一致向东南和南向流动,并且流速较大,但在口门处流速减小,海湾中部冲刷起的底部沉积物可能被余流带出并沉积下来形成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而在东部海域,余流具有向北流的趋势,从而在古海湾的中央区域形成一个较为明显的逆时针向环流,很有可能是韩国西南现代泥质区接收泥质沉积的开始。南黄海东侧发育的潮流沙脊群的延伸方向及潮流砂的粒度组成和古黄海的潮流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新仙女木时期波动较小的海平面和稳定的潮流场是潮流沙脊群形成的有利因素。可以说新仙女木期的海流、潮流和潮余流对古黄海的塑造奠定了现代黄海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女木期 潮流场 数值模拟 古黄海
下载PDF
上海地区新仙女木期的气候与环境 被引量:2
3
作者 闵秋宝 《上海地质》 1997年第1期18-21,共4页
通过4个钻孔高分辨率分析,综合有孔虫、沉积学和C14测年资料讨论新仙女木期对上海地区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上海 仙女木期 气候 环境 古气候 古环境
下载PDF
新仙女木期间西赤道太平洋的海面温度
4
作者 RobertC.Thunell 陈秀澄 《海洋地质动态》 1997年第8期8-11,共4页
新仙女木期间西赤道太平洋的海面温度RobertC.Thunel等末次冰消期不是从一种气候状态到另一种气候状态的平稳过渡期,而是包括有许多阶段。根据对海洋δ18O记录的研究,Duplessy等(1981)提出了两阶段的... 新仙女木期间西赤道太平洋的海面温度RobertC.Thunel等末次冰消期不是从一种气候状态到另一种气候状态的平稳过渡期,而是包括有许多阶段。根据对海洋δ18O记录的研究,Duplessy等(1981)提出了两阶段的冰消模式,即一个短时气候稳定期隔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女木期 西赤道 太平洋 海面温度
下载PDF
古里雅冰芯中的新仙女木期事件记录 被引量:45
5
作者 杨志红 姚檀栋 +1 位作者 皇翠兰 孙维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8期1975-1978,共4页
新仙女木期(Younger Dryas)的命名来源于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埋藏在地下的CtopertalaDryas植物的叶子和果实.这种植物是当地新仙女木期(简称YD)气候变冷的指示物.欧洲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认识到YD的存在.后来北大西洋沿岸地区的许多孢粉资... 新仙女木期(Younger Dryas)的命名来源于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埋藏在地下的CtopertalaDryas植物的叶子和果实.这种植物是当地新仙女木期(简称YD)气候变冷的指示物.欧洲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认识到YD的存在.后来北大西洋沿岸地区的许多孢粉资料证实,西欧及北美许多地方在11~10ka B.P.^(14)C年代时气候发生突变.由于当时缺乏该区以外YD事件的资料,因此YD事件被认为是局部性事件,并认为其原因很可能是晚冰期全球性增温使北极的浮冰和冰融水注入北大西洋深层水(NADW)形成的,造成北大西洋地区温度迅速下降,气候变冷.近20年来南欧、北美东部、南阿尔卑斯山、太平洋和南极、北极格陵兰地区的孢粉、冰碛物、冰芯等都指示出Younger Dryas时期的气候剧变.在中国青藏高原湖区和内蒙古孔赉诺尔湖以及陕西沙漠/黄土过渡带高分辨率湖沼泥炭记录中也均发现在11~10ka B.P.期间气候有明显的突变.这引起了学者们对YD的浓厚的兴趣,并认为这个事件可能是一个全球性气候事件.本文以1992年中美联合在青藏高原古里雅冰帽钻取的长达308m的高分辨率冰芯为对象,以该冰芯155~162m之间对应于晚冰期向全新世过渡段的δ ^(18)O测试结果为依据,研究了记录在古里雅冰芯中的YD气候事件.因其测年的高分辨率,它是中国唯一可与格陵兰冰芯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里雅冰芯 仙女木期 气候变冷 古气候 冰芯
原文传递
冰在淡水还是盐水中熔化得更快?
6
作者 张冀翔 杜成孝 李晓璐 《物理通报》 CAS 2024年第8期86-89,共4页
冰在淡水还是盐水中熔化得更快,可以与温盐环流的驱动机理、新仙女木期全球变冷的成因猜测结合,形成一个物理学科主导的跨学科研究性学习项目.主要以师生对话的形式,介绍课题实施过程,说明每个环节的设计要点,供相关学校和教师参考使用.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对流换热 温盐环流 仙女木期
下载PDF
巴颜喀拉山脉南端末次冰期冰退序列
7
作者 李振江 《四川地质学报》 2002年第3期139-141,共3页
巴颜喀拉山脉南端位于四川省阿坝县、壤塘县与马尔康县交界地区。该区古冰川遗迹广泛分布 ,安纳尔措地区末次冰期晚阶段冰碛垅保存有 7条 ,系统的石英ESR测年资料表明 ,它们均属新仙女木期 ,构成完整的冰退序列。
关键词 冰退序列 末次冰 巴颜喀拉山脉 冰碛垅 仙女木期 第四
下载PDF
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新仙女木”事件 被引量:49
8
作者 汪品先 卞云华 +1 位作者 李保华 黄奇瑜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5期452-460,共9页
根据15个沉积柱状样,对“新仙女木”期气候突变事件(YD)的分布和性质进行探讨。在所有这些经高分辨率地层分析的柱状样中,均发现有“新仙女木”事件,说明在西太平洋边缘海广泛出现。从同位素与微体古生物分析的结果看,^(14)C测年约11~1... 根据15个沉积柱状样,对“新仙女木”期气候突变事件(YD)的分布和性质进行探讨。在所有这些经高分辨率地层分析的柱状样中,均发现有“新仙女木”事件,说明在西太平洋边缘海广泛出现。从同位素与微体古生物分析的结果看,^(14)C测年约11~10kaBP的新仙女木期,是在12kaBP淡水注入海洋高峰之后,一次冬季表层水降温的短暂事件。在长江三角洲和日本海都记录了新仙女木期“视海退”现象,符合新仙女木期是两次海面快速回升期之间一次滞缓期的解释。新仙女木期的冬季表层水降温和盐度增高,均表明冬季风而不是夏季风加强。边缘海的这一次重大气候事件应当对相邻陆地有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女木期 西太平洋 边缘海 冰消 古气候学
原文传递
西藏台错古湖沉积物中的硅藻及其古环境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家英 郑锦平 魏乐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5-302,i001-i002,共10页
根据硅藻组成、丰度及其生态特征的研究,可以恢复西藏台错古湖地区的古气候演变:在17.8~16.0kaBP经历了气候严寒期;16.0~13.9kaBP为回暖期;在11.5~10.7kaBP气候发生波动性变化,从较暖湿期到寒冷干旱的新仙女木期;在10.4~9.0kaBP气... 根据硅藻组成、丰度及其生态特征的研究,可以恢复西藏台错古湖地区的古气候演变:在17.8~16.0kaBP经历了气候严寒期;16.0~13.9kaBP为回暖期;在11.5~10.7kaBP气候发生波动性变化,从较暖湿期到寒冷干旱的新仙女木期;在10.4~9.0kaBP气候略有变化,但总体上仍处于寒冷干旱期;在9.0~8.2kaBP转为为凉干期;6.3~5.4kaBP变为暖湿期;在5.4~4.5kaBP变为温暖、干旱期。由此可以看出,该区古气候演变除有仟年级的变化周期外,还可能存在有百年的气候期。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台错古湖随着古气候的演变,经历了缓慢扩张,湖水变深,而后又缓慢萎缩,湖水变浅,直至强烈的持续干旱,导致湖泊水位的聚降,使湖泊干枯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湖 硅藻 西藏 古环境 沉积物 古气候演变 仙女木期 更新世晚 生态特征 变化周 持续干旱 湖泊水位 干旱 BP 波动性 气候 寒冷 丰度 严寒 变浅
下载PDF
内蒙古盐湖沉积物中YoungerDryas的确认及其重要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延成 魏东岩 +5 位作者 王鉴津 关绍曾 钱作华 杨清堂 刘振敏 KennethJ.HsJudithAnnMcKenzieStefanoBernasconiJonPaulDobsonFrankNiessen 《化工矿产地质》 CAS 1996年第3期163-169,共7页
通过对内蒙古盐湖沉积物同位素、元素地球化学、古地磁、古生物、沉积岩石学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研究证实,中国内蒙古地区存在YoungerDryas气候期。所获之研究成果以其Y.D.的高分辨率、冷湿型、持续时间、温度范围等属... 通过对内蒙古盐湖沉积物同位素、元素地球化学、古地磁、古生物、沉积岩石学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研究证实,中国内蒙古地区存在YoungerDryas气候期。所获之研究成果以其Y.D.的高分辨率、冷湿型、持续时间、温度范围等属性特征而获得国内外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盐湖 沉积物 仙女木期 属性特征
下载PDF
宇宙碰撞引发史前气候变迁
11
《大自然探索》 2014年第1期4-4,共1页
大约12000年前,即所谓新仙女木期,全球气候陡然转向干冷,这对动植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北美洲,包括乳齿象。
关键词 气候变迁 引发 碰撞 宇宙 仙女木期 全球气候 大型动物 动植物
下载PDF
起源于北美阿格兹湖的洪水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2
《管理观察》 1995年第12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全球气候 起源 洪水 威斯康星冰 墨西哥湾 仙女木期 密西西比河 冰前湖 大西洋 冰川退缩
下载PDF
16500-3000aB.P.年来热带南海表层古水温的高分辨记录
13
作者 StephanSteinke 陈泓君 李学杰 《海洋地质》 2004年第3期32-43,共12页
在高分辨率HC测年基础上,采用三种不同有孔虫转换函数(sIMMAX28、RAM和FP-12E)和地球化学(U^k'37)估算热带地区南海南部的海水表层温度(SST),重建该地区16500年以来海水表层温度变化的时间和幅度。FP-12E法和U^k’37计算值都表明... 在高分辨率HC测年基础上,采用三种不同有孔虫转换函数(sIMMAX28、RAM和FP-12E)和地球化学(U^k'37)估算热带地区南海南部的海水表层温度(SST),重建该地区16500年以来海水表层温度变化的时间和幅度。FP-12E法和U^k’37计算值都表明末次冰期一间冰期海水表层平均温差为2℃,与CLIMAP(气候长期研究,制图和预报计划)重构结果相符,而RAM和SIMMAX28有孔虫转换函数法显示仅有0.6℃的微小变化,与末次冰期一间冰期海水表层温度变化不符。U^k’37和FP-12E法计算的SST值,以及浮游有孔虫的δ^18O值均表明末次冰期结束时突然变暖(约112<200a内),与格陵兰岛冰盖计划2(GISP2)冰芯记录中波令过渡期的变化同步(测年误差内),而RAM结果表明冰消期表层海水温度的升高滞后于该事件约500a。波令暖期格陵兰和南海南部相近的时间内变暖,表明北半球在末次冰期结束时的变暖具有真正的同步性。有孔虫转换函数的计算值未能指出南海热带区与新仙女木期相关的气候变冷事件,而U^k’37的估算值显示与波令一阿勒罗德期暖期相比,海水表层温度下降约0.2—0.6℃。从南海南部获得的U^k'37SST估算值表明新仙女木期北半球降温范围广,而且具有全球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表层温度估算 浮游有孔虫 烯酮 末次冰消 仙女木期 南海
下载PDF
Sedimentary evolution since the late Last Deglaciation in the western North Yellow Sea 被引量:4
14
作者 LI Yan LI Anchun HUANG Peng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To decipher the sedimentary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since the late Last Deglaciation, two gravity core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western North Yellow Sea (NYS). The two cores (B-L44 and B-U35) were sampled f... To decipher the sedimentary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since the late Last Deglaciation, two gravity core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western North Yellow Sea (NYS). The two cores (B-L44 and B-U35) were sampled for grain size, clay minerals, detrital minerals, and 14C dating. They are comparable in lithofaies, and the observed succession was divided into four depositional units based on lithology and mineral assemblages, which recorded the postglacial transgression. Depositional unit 4 (DU 4) (before 11.5 ka) was characterized with enrichment in sand, and was interpreted as nearshore deposits in shallow water during the Younger Dryas Event. DU 3 (11.5-9.6 ka) displayed a fining-upward succession composed of sediments from local rivers, such as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and from coastal erosion, which clearly were related to the Early Holocene transgression. Stable muddy deposition (DU 2) in NYS began to form at about 9.6 ka, which received direct supply of fine materials from the Shandong subaqueous clinoform.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Yellow Sea circulation system played a major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fine sediment deposition in DU 1 (after 6.4 ka) after the sea level maxim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ary evolution sea level change last Late Deglaciation North Yellow Sea
下载PDF
A New High-resolution Late Glacial-Holocene Climatic Record from Eastern Nanling Mountains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3
15
作者 XUE Jibin ZHONG Wei +3 位作者 ZHENG Yanming MA Qiaohong CAI Ying OUYANG J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3期274-282,共9页
A 350-cm-long sediment core sequence from Dahu Swamp situated in the eastern Nanling Mountains was selected for high-resolution paleoclimatic reconstruction since the Late Glacial period. The multi-proxy records of th... A 350-cm-long sediment core sequence from Dahu Swamp situated in the eastern Nanling Mountains was selected for high-resolution paleoclimatic reconstruction since the Late Glacial period. The multi-proxy records of this paper reveal several evidently dry and cold events that may coincide with the Oldest Dryas, the Older Dryas, the Younger Dryas in the late deglacial period. Two relatively wetter and warmer phases occurred in ca. 15,000-14,400 cal yr B.P. and 13,500-12,800 cal yr B.P. respectively may correspond to the Boiling and Allerod warming events. The Younger Dryas event (ca. 12,800-11,500 cal yr B.P.) revealed by multi-proxies wa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colder and drier climate. A warmer and wetter climate, occurred in ca. 10,000~5000 cal yr B.P.,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Holoeene Optimum,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maximum Northern Hemisphere insolation. The "8.2kyr cool event" and even the "8.8kyr cool event" were indicated as well from our sediment core. A dry mid-Holocene period (ca. 60000 3000 cal yr B.P.) indicated by multi-proxies does not follow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the wet mid-Holocene conditions observed in other region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Glacial period HOLOCENE climatic record Dahu Swamp South China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顶部ZKA4钻孔第四纪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雪 于俊杰 +4 位作者 蒋仁 张宗言 劳金秀 赵玲 魏乃颐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3-432,共10页
对长江三角洲顶部ZKA4钻孔第四纪地层的粒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细致的分析,结合年代学、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孢粉以及有孔虫数据,对长江三角洲顶部地区的古环境古气候进行了研究。通过对ZKA4钻孔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有孔虫以及粒度特征... 对长江三角洲顶部ZKA4钻孔第四纪地层的粒度特征进行了系统细致的分析,结合年代学、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孢粉以及有孔虫数据,对长江三角洲顶部地区的古环境古气候进行了研究。通过对ZKA4钻孔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有孔虫以及粒度特征进行分析,ZKA4孔主要发育河流相、冲积扇相以及河口湾相,钻孔从底至顶依次为河流-冲积扇-河流-冲积扇-河流-河口湾-河流沉积。粒度参数以及典型孢粉组合在钻孔垂向上的变化反映出ZKA4孔在13.71~12.48ka(46~42m)之间发生了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为急剧升温过程中的一次快速降温变冷的气候事件,这是长江三角洲顶部地区对新仙女木事件的响应,持续时间约为123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粒度 仙女木期 第四纪 钻孔ZKA4 江都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若尔盖高原泥炭δ^(13)C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王富葆 阎革 林本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5-67,共3页
若尔盖高原位于32°20'-34°10'N,102°15'-102°50'E,海拔3600m,为我国高海拔泥炭发育的主要地区。厚达数米到十数米的泥炭储存着晚冰期以来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是研究青藏高原东部近期环境变化最理想的材料之一... 若尔盖高原位于32°20'-34°10'N,102°15'-102°50'E,海拔3600m,为我国高海拔泥炭发育的主要地区。厚达数米到十数米的泥炭储存着晚冰期以来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是研究青藏高原东部近期环境变化最理想的材料之一。红原泥炭有机碳δ^(13)C稳定同位素组成曲线表明,这里自12k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有机碳 仙女木期
原文传递
Birth of a Climate
18
作者 陈树仁 《当代外语研究》 1994年第10期12-13,共2页
The glaciers of the last ice age began to retreat about 15, 000 yearsago, but the warm climate we know today did not emerge directly. For aperiod lasting from about 13, 000 to 11. 700 years ago, the North Atlanticregi... The glaciers of the last ice age began to retreat about 15, 000 yearsago, but the warm climate we know today did not emerge directly. For aperiod lasting from about 13, 000 to 11. 700 years ago, the North Atlanticregion relapsed into frigid conditions. Researchers have long kn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gid today lasting emerge LIKELY ABRUPT 墨西哥湾流 仙女木期 SUDDEN UNTIL
原文传递
湖泊学
19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1995年第2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湖泊学 新疆玛纳斯湖 仙女木期 第四纪研究 古植被 沉积率 植物花粉 气候条件 古环境 荒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