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游仙"意象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金梅 刘忠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1-94,共4页
"游仙"作为道教的一种行为方式,当其大规模出现在诗歌里,并成为诗歌意象的时候,已褪去了宗教意义上的迷狂,具有更多的文化蕴涵。这蕴涵有时表现为非现实层面的精神逃遁,有时表现为现实层面的文化追求。但不管怎样,诗歌中"... "游仙"作为道教的一种行为方式,当其大规模出现在诗歌里,并成为诗歌意象的时候,已褪去了宗教意义上的迷狂,具有更多的文化蕴涵。这蕴涵有时表现为非现实层面的精神逃遁,有时表现为现实层面的文化追求。但不管怎样,诗歌中"游仙"意象的文化功能却是显见的:首先,它的存在为个体自我提供了一个寄托的精神场所。其次,它的存在为诗歌创作拓展了艺术表现空间。最后,它的存在还为我们解读道教教义提供了形象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意象 隐逸 文化价值
下载PDF
高丽“海左七贤”的隐逸情怀与仙道意趣
2
作者 王雅静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1-86,共6页
魏晋时期隐逸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以及高丽王朝中期武人执政后的政治高压,促使李仁老、林椿、吴世才等人效法“竹林七贤”,以“海左七贤”之名组织竹林高会,表达隐逸志趣。这让本就带有鲜明隐逸色彩的庄子和陶渊明在高丽王朝获得空前... 魏晋时期隐逸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以及高丽王朝中期武人执政后的政治高压,促使李仁老、林椿、吴世才等人效法“竹林七贤”,以“海左七贤”之名组织竹林高会,表达隐逸志趣。这让本就带有鲜明隐逸色彩的庄子和陶渊明在高丽王朝获得空前关注,并受到不乏李仁老这样的文学大家的喜爱和模仿。而无论是李仁老在诗歌中对仙道元素的化用,还是林椿为高丽道人李仲若撰写生平,都沾染着浓厚的仙道色彩,隐约透露着他们与道教文化之间的亲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左七贤 隐逸志趣 庄子 陶渊明 意象
下载PDF
中原传统祥瑞纹样在辽金元丝绸上的传承与流变 被引量:1
3
作者 茅惠伟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9-66,共8页
虽然辽金元是北方游牧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但以儒、释、道为核心的汉族文化体系在上述三个王朝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流行与延续。文章以中原传统祥瑞纹样之仙道意象纹样为中心,在枚举并分析多件辽金元时期织绣品上的仙道意象纹样的基础上,... 虽然辽金元是北方游牧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但以儒、释、道为核心的汉族文化体系在上述三个王朝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流行与延续。文章以中原传统祥瑞纹样之仙道意象纹样为中心,在枚举并分析多件辽金元时期织绣品上的仙道意象纹样的基础上,从图案设计和流变发展两个方向进一步阐述了上述三个朝代此类纹样的重要特征、文化隐喻以及发展过程。仙道意象纹样尽管源自汉文化,但对辽金元时期的社会艺术审美及纹样造型产生了不言而喻的影响;仙道意象纹样在辽金时期以传承为主,发展到元代,则有了流变、兼容的现象,具有相对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传统 意象纹样 传承 流变
下载PDF
《远游》所见王子之言考
4
作者 高勇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1-63,共3页
《远游》是一篇存异颇多的楚辞作品。本文以王子乔的成仙要诀为研究对象,将其与先秦道家著作和早期仙话分别进行比对,意在探究该要诀的思想特征并试图对由此所引发诸问题做以新的诠释。
关键词 远游 道家思想 战国时期 意象 仙意象
下载PDF
论马祖常的题赠道士诗
5
作者 李正春 陈予理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1-65,共5页
马祖常的题赠道士诗以元代包容的宗教政策为背景,记录了道士的日常生活、斋醮科仪,以及其与道士的交往活动,并从这一独特角度展现了元代文人与道士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马祖常诗对"仙"意象的自觉追求,营造出了澹泊空灵与奇幻... 马祖常的题赠道士诗以元代包容的宗教政策为背景,记录了道士的日常生活、斋醮科仪,以及其与道士的交往活动,并从这一独特角度展现了元代文人与道士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马祖常诗对"仙"意象的自觉追求,营造出了澹泊空灵与奇幻瑰丽的意境,在元代涉道诗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祖常 题赠诗 宗教背景 文人与道士 意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