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李芋仙:不能遗忘的诗人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陈仁德
-
机构
万州日报编辑部
-
出处
《四川三峡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8-13,共6页
-
文摘
清末忠州李芋仙是一流的诗人,他以其超凡脱俗的诗才纵横中国数十年,诗篇流传海内外。一代文宗曾国藩将其比之太白,上海《申报》谓其汪洋恣肆不减杜甫,以“小杜”目之,诗界革命领袖黄遵宪称"忠州李芋仙先生老名士也……虽素未谋面,而叹慕芋老已非一日。"遗憾的是100年来,很少有人研究李芋仙,李芋仙已渐渐被人遗忘,而他是不能被遗忘的。
-
关键词
李芋仙
诗人
生平事迹
前人评价
研究
-
Keywords
Li Yuxian
poet
unable to be forgotten
-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李方膺仕莒州
- 2
-
-
作者
陈秉坤
-
出处
《临沂师专学报》
1993年第2期70-71,共2页
-
文摘
我国清朝著名的书画家,与郑板桥齐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能书善画,享誉文坛,但他在官场上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却鲜为人知,史书上也很少有记载,这就是他曾在莒担任过三年莒州知州。莒志称他:“在莒三年,狱庭蓬蒿,万民称颂”。 李方膺(1695—1754),字虬仲,号晴江,又署柳园、禊湖、借园、白衣、仙李、桑宁子、木子等,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莒州志》载,李方膺出身宦门,生平性格傲岸不羁,磊落梗介,自幼具才名而不求功名进取,厌科举,但喜书画,尤以松、竹、梅称绝。其父李玉宏,官至福建省按察使,颇得清朝雍正皇帝的宠信。 李方膺一生未进过考场,厌恶官场生活,可他由一介布衣而一度步入仕途。
-
关键词
李方膺
莒州
清朝雍正
禊湖
仙李
州志
续修
能书
柳园
郑板桥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李兴涛作品
- 3
-
-
作者
李兴涛
-
机构
应天印社
商丘市美术家协会
-
出处
《书画世界》
2018年第8期53-55,共3页
-
-
关键词
易斋
君子偕老
有女同车
仙李
田乐
鸿雁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文似看山不喜平
- 4
-
-
作者
孙双金
-
机构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6年第7期1-1,共1页
-
文摘
“文似看山不喜平”,出自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意思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无奇。今天,我要借用这句名言,谈谈写作课程和写作策略问题。对“文似看山不喜平”中的“山”字,我作如下解读。山,山水,自然也。人是自然之子,自然孕育了人类,启迪了人类,教化了人类。《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今中外,众多哲学家、诗人、
-
关键词
《随园诗话》
无奇
法天
写作策略
莫言
道法自然
写作课程
逝者如斯夫
自然之子
仙李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文明河南”济源篇——打造中原生态“后花园”
- 5
-
-
作者
苗慧玲
-
出处
《小康》
2015年第11X期32-33,共2页
-
文摘
济源市把生态思维融入经济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用生态文明为中原城市群打造灵秀、宜居、宜游的"后花园"。济源自古便是绿色养生胜地,也是沿黄、南太行天然的生态屏障。诗仙李白在这里留下"山高水长,物象万千"的真迹,诗王白居易感慨"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省长为城市发展"量身"布置"作业""济源要按照新加坡的标准来打造"。2009年6月23日。
-
关键词
生态思维
城市群发展
生态文明
城市发展
经济发展
全域
诗仙李白
五里桥
仙李
乡村型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季节诗意——漫说诗人笔下的四季
- 6
-
-
作者
殷敏
-
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
出处
《文教资料》
2005年第8期18-19,共2页
-
文摘
诗仙李太白有云:"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世间最优美最丰富的诗篇,当数这"大块文章";世间最伟大最高明的诗人,就是大自然,它让每一个季节都诗意盎然,只可惜常人少有发现诗意的眼光。所谓诗人,就是那些发现了诗意并形之于笔端的人,他们是自然的骄子,人类的先知。
-
关键词
大块文章
诗意盎然
仙李
假我
走进大自然
现代诗
花落知多少
清宵
枯藤老树
童话世界
-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黃鶴樓上指點江城
- 7
-
-
作者
田紹章
-
出处
《今日中国》
1990年第3期25-26,共2页
-
文摘
武漢長江南峯黄鵠山(現名蛇山)上的黃鶴樓,早在三國時吳黃武二年(二二三年)就已建成,歷經千年風雨,閱盡江城滄桑,雖屢遭毀壞,也屢得重修?谔拼郧?黃鶴樓只是默默無聞地矗立長江邊,充當舟人的航標而已某雒麚f與詩仙李白有關。一生喜歡遊山玩水的太白先生登上此樓後詩興大發,正準備抒情一番。
-
关键词
鶴樓
仙李
同代人
舟人
蛇山
花阴
乘黄鹤
士介
景道
好爵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8
-
-
作者
丁志砚
-
机构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第一中学
-
出处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第5期59-59,共1页
-
文摘
编辑导语风雨天下,唯我独尊;扛鼎中华,舍我其谁?遍览中国上下五千年,幽幽历史透出的是一部"独"文化。用心体味这一"独"字,你会发现许多未曾被发现的东西——翻开中国五千年的兴衰更替史,我徜徉在古香古色的中国文化里。在先贤们的札记中,不乏"傲然独立"、"超凡脱俗"的美谈。独,始终贯穿在我中华古国的历史间:"独"在秦朝,便开辟了"大一统"的先河,"书同文,车同辙";"独"在西汉,便成就儒家学说的千古不衰,"孔孟之道"从此打上了"中国"的烙印。由此可见,"独"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气质。
-
关键词
书同文
上下五千年
儒家学说
扛鼎
中国文化
蓬蒿人
碧瓦朱甍
意蕴深厚
仙李
举世混浊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古代十大著名酒局点评
- 9
-
-
作者
大路
-
出处
《风光》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
文摘
古人酒局,或豪情万丈,或惊心动魄,或极尽风雅。遥想古人当年种种盛况,今人除了佩服,还是佩服。五体投地之余,别无他想。今日未与天下酒友事先商量,擅自推出古代十大著名酒局,全当抛砖引玉,实在惶恐之至。
-
关键词
酒局
饮中八仙
汝阳王
杨贵妃
焦遂
杯酒释兵权
凉风习习
青梅煮酒论英雄
仙李
蒋干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念奴娇
- 10
-
-
作者
宋词
-
出处
《上海戏剧》
1980年第3期15-,共1页
-
文摘
江南俞五,逢盛世,开镜重涂粉墨。海外归来,花甲过,依旧英姿秀绝。一曲高歌,长空鹤唳,顿觉笛声裂。
-
关键词
念奴娇
首词
仙李
俞振飞
吴越
柳宿
十年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夜航李仙江
- 11
-
-
作者
莫独
-
出处
《福建乡土》
2008年第2期13-13,共1页
-
文摘
山顶那抹残霞一散,暮色便和寒意一起铺满江面。
归航的心情陡然迫切;先前群鸟般雀跃的人们,顿时销声匿息。
溜眼船侧,江面苍茫泛白,一直以为是朦胧的暮色,偶然看清竟是如雪的月光。原来,行进中夜色不知不觉用淡淡的月色早已把一切包容。
-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散文
作品赏析
《夜航李仙江》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承平之歌 黍离之诗——唐代宫廷名伶李龟年
- 12
-
-
作者
李日星
-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83-86,共4页
-
文摘
帝妃玉环的风流艳史,载有他的行迹;谪仙李白的冠世华章,伴有他的倩影;诗圣杜甫的沉痛史诗,谱有他的英名。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决定了他一生的荣辱,勾连着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这位音乐大师的生平,本身就是一曲承平之歌与黍离之诗所编织的深沉而颤动的交响乐。他,就是唐代宫廷名伶李龟年。
-
关键词
李龟年
黍离
诗圣杜甫
风流艳史
音乐大师
仙李
诗所
艺术才华
燕乐
法曲
-
分类号
K825.7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跟着李白去喝酒——中国酒产区探索
- 13
-
-
作者
若冰
陈璋
一惊
-
出处
《天下美食》
2011年第2期90-95,共6页
-
文摘
早在1300多年前,嗜酒的诗仙李太白就遍寻中华美酒。哪里自古出佳酿?何处佳酿传千年?让我们重踏征途,跟着李白寻找他去过的地方,品尝他喝过的美酒。这是一次探索中国酒历史版图的神奇之旅。
-
关键词
中国酒
即墨老酒
绍兴黄酒
古井贡酒
酒鬼酒
刘伶醉
川酒
仙李
鲁酒
兰陵美酒
-
分类号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鼓舞人心的第一首矿工诗
- 14
-
-
作者
朱敦源
-
出处
《当代矿工》
1987年第4期29-,共1页
-
文摘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中,第一个写矿工的是唐代李白。那是唐天宝十二年(753年)间,诗仙李白到安徽一带漫游,在现在的贵池县(古称秋浦)写了组诗《秋浦歌》共十七首。
-
关键词
秋浦歌
诗仙李白
贵池县
仙李
唐天宝
寒川
泣鬼神
中第
秋夜
星点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一条流淌着诗的河
- 15
-
-
作者
小岛
-
出处
《小学生导读》
2014年第10期16-17,共2页
-
文摘
从小到大,我们读过、背过许多李白的诗,也都知道李白的《秋浦歌》,其中那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更是人人耳熟能详。《秋浦歌》是写给秋浦河的。你知道李白有多宠爱这条河吗?从唐天宝八载到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49年到761年这13年间,李白曾5次到过秋浦河,泛舟河上,留下40多首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秋浦歌》十七首。中国的文学史上,还没有哪一条河享受过诗仙李白这样的宠爱,这条河是李白留下诗歌最多的河,是一条流淌着诗的河。
-
关键词
秋浦歌
秋浦河
诗仙李白
秋霜
学史
唐天宝
元二
池州府
仙李
火照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我男朋友不姓钱
- 16
-
-
作者
龟心似贱
-
出处
《流行歌曲(下半月)》
2006年第4期44-47,共4页
-
文摘
一古有诗仙李白,今有我诗仙后代李小白。因为不知道哪位名人说过:钞票钞票我爱你。所以,我的人生目标便基本定位在"钱"途上。对于 BF 的选择。
-
关键词
诗仙李白
仙后
我爱你
不知道
仙李
罗志祥
近苏
周杰伦
一本
斗歌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颠张醉素——盛唐狂草论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梁少膺
-
出处
《书法》
2016年第3期86-88,共3页
-
文摘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盛唐的书法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同样的时代,他们把端庄、稳健、沉着的楷书与飞动、激烈、震撼的草书同时推向了顶峰。明董其昌说"唐人尚法",在当时尚"法"的蔚然风气笼罩之下,豪情万丈、意气飞扬的狂草为何能够"异军突起"?我们知道,宏伟、疲倦、匆忙、残忍的秦王朝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之后,汉代才舒气定心,酣畅地舒展出自己的内在生命力。
-
关键词
意气飞扬
秦王朝
内在生命力
飞动
怀素
雨草
朝章
仙李
雪诗
玄语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老榆树下
- 18
-
-
作者
孙维
-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1-36,共26页
-
文摘
人物二嫫——十七八岁,缺心眼的女孩。李菜园——女,五十多岁,二嫫之母,靠种地为生. 九个半——男,十七八岁,刚上大学的学生, 右手的手指断了半个。大帅——男,五十多岁,九个半之父,一个“九品”以下的芝麻官。辣椒——女,三十七八岁,李菜园本家弟媳。二茬货——男,四十来岁,辣椒之夫,席匠。
-
关键词
七八
半仙
给你
不知道
仙李
你说我
茅草屋
戏剧文学
屁股坐
早春时节
-
分类号
I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日忠日奸
- 19
-
-
作者
梁锡华
-
出处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4年第2期31-32,共2页
-
文摘
日忠日奸[香港]梁锡华笔者在外国某次学术会议中,曾顺便提过一句话,就是虽汉奸的著述,也不必全盘否定,我们可以严肃地批判其汉奸意识而肯定其艺术成就(如其有此成就)。因着这样不知忌讳,乃先后或明或暗的被骂个狗血喷头。很可惜,现代圣贤的高论难得令人折服。说...
-
关键词
艺术成就
梁锡华
令人
学术会议
诗圣杜甫
罗衣
艳词
仙李
抗战期间
诗文集
-
分类号
I267.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西湖天下景
- 20
-
-
作者
李锐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71-72,共2页
-
文摘
这题目得来的实在偶然。可没有这个题目也就没有这篇文章了。这题目原来是印在塑料包装袋上的,包装袋里装的是纸巾,妻子频频拿出纸巾来擦手擦脸。有一天我无意中对那些塑料袋扫了一眼,脱口把印在上面的一行字念了出来:景下天湖西。念出来就知道错了,因为那上面分明印着些景致,尽管粗糙,但还是能分辨出断桥、苏堤、灵隐寺之类——人家说的是西湖,这五个字不该从左往右念,应该反过来:西湖天下景。醒悟之间不由得对自己的“
-
关键词
擦手
塑料包装袋
李太白
看世界
会说话
结绳记事
终其一生
湖上
仙李
三别
-
分类号
I218.51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