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代谢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尤铂文 单军奇 +4 位作者 姚瑶 任冰冰 陈薪如 孙燕来 王永胜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0-425,共6页
目的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探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nmCRC)和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新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22-01-01-2023-01-01山东省肿瘤医院招募的30例nmCRC患者和30例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mCRC患者。采集nmCRC和mCRC患者... 目的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探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nmCRC)和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新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22-01-01-2023-01-01山东省肿瘤医院招募的30例nmCRC患者和30例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mCRC患者。采集nmCRC和mCRC患者血浆样本,使用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检测氨基酸、胆汁酸和脂肪酸的血浆代谢物,并分析其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共检测到27种氨基酸、16种脂肪酸和9种胆汁酸,其中乙醇胺(P=0.017)、牛磺酸(P=0.003)和色氨酸(P=0.013)、甘氨胆酸(P=0.015)、C15∶0(P=0.001)、C17∶1(P=0.005)、C17∶0(P=0.037)、C18∶3(P=0.021)、C18∶2(P=0.007)、C20∶3(P=0.024)、C20∶1(P=0.011)、C22∶5(P=0.028)、C24∶1(P=0.017)表达下降。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13种代谢标志物诊断mCRC的曲线下面积(AUC)范围为0.668~0.809,可以很好地区分nmCRC和mCRC。其中GCA和CA19-9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36,P=0.036。nmCRC和mCRC患者平均CA19-9值分别为25.25±35.67和1020.56±2545.23,t=-2.142,P=0.036。CA19-9或GCA单独分析CRC肝转移患者AUC值分别为0.768和0.677,CA19-9和GCA联合分析时AUC值为0.828。结论代谢组学呈现了一种针对CRC的新颖无创识别方法,有望成为一种用于诊断mCRC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代谢相关标志 结直肠癌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相关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博觉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7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ZOL)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相关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POP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ZOL)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相关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POP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治疗周期1年.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腰椎L1~4,髋部大粗隆,股骨颈处骨密度,血清相关骨代谢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N)、I型胶原C末端肽(CTX)水平],疼痛程度(VAS)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腰椎L1~4、髋部大粗隆及股骨颈处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部位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RACP-5b、BALP、OCN、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为7.3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可提高骨密度并降低血清相关骨代谢标志物含量,缓解疼痛感,且安全性较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化三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血清相关代谢标志
原文传递
持续性和非持续性银屑病患者代谢指标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张颖 张春雷 +4 位作者 王文慧 张华 王晓宇 周鑫 郭金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1-1137,共7页
目的调查影响银屑病复发的诱因,探究银屑病复发与代谢相关标志物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复发情况,将复发间隔时间>3个月的患者纳入非快速复发即非持续性银... 目的调查影响银屑病复发的诱因,探究银屑病复发与代谢相关标志物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复发情况,将复发间隔时间>3个月的患者纳入非快速复发即非持续性银屑病组,≤3个月的患者纳入快速复发即持续性银屑病组。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复发诱因,收集代谢相关检查结果及部分患者的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和FABP5水平检查结果,并分析其与复发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对FABP的可能影响因素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对复发的诱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255例患者,非持续性银屑病194例,持续性银屑病6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每30岁分层)、银屑病病程(每10年分层)、银屑病家族史、主要治疗方法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持续性银屑病组患者更易受季节影响出现复发(χ^(2)=18.98,P<0.001)。持续性银屑病组中血脂异常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持续性银屑病组(χ^(2)=54.44,P<0.001),持续性银屑病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甘油三酯、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持续性银屑病组(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持续性银屑病组(U=3348.00,P<0.001)。持续性银屑病组患者的FABP4、FABP5水平显著高于非持续性银屑病组(均P<0.05)。线性回归模型校正体质指数和血脂异常后,FABP4水平与持续性银屑病和非持续性银屑病分组存在关联(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脂异常与持续性银屑病存在显著的关联性(P<0.001)。结论复发间隔时间≤3个月的银屑病患者可能更易合并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血脂异常及FABP4升高可能与银屑病复发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复发 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共病现象 代谢疾病 代谢相关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