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代谢药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婷婷 徐国兴 《海峡科学》 2007年第3期44-46,共3页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防治后发障最重要问题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抗代谢药能阻断晶状体上皮细胞分裂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能有效地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如何确定最... 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防治后发障最重要问题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抗代谢药能阻断晶状体上皮细胞分裂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能有效地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如何确定最佳药物、剂量、浓度及最佳给药途径,减少毒副作用,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代谢药 防治
下载PDF
潘生丁增强抗代谢药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史耕先 李嗣英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67-270,共4页
本文综述了潘生丁通过抑制核苷转运而阻断核苷补救途径、影响抗代谢药物的代谢以及增强抗代谢药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情况,并介绍了潘生丁与抗代谢药联合应用的临床试验效果。
关键词 哌醇啶 代谢药 肿瘤
下载PDF
抗代谢药六甲密胺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卫 徐砚珂 《山东医药工业》 1997年第4期10-11,共2页
六甲密胺(Hexamthylme laminuml),化学名为2.4.6—三(二甲胺基)—1.3.5—三氮嗪,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170—173℃。药理研究表明对动物肿瘤瓦克癌瘤—256有抑制作用(抑瘤率79%),对肉瘤—180效果不明显(抑瘤率25%)。本品为嘧... 六甲密胺(Hexamthylme laminuml),化学名为2.4.6—三(二甲胺基)—1.3.5—三氮嗪,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170—173℃。药理研究表明对动物肿瘤瓦克癌瘤—256有抑制作用(抑瘤率79%),对肉瘤—180效果不明显(抑瘤率25%)。本品为嘧啶类抗代谢药物,干扰叶酸的代谢从而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口服吸收快,1—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13个小时,24小时以后逐渐以代谢物的形式从尿中排出。与烷化剂无交叉耐药性,且恶心、呕吐等胃肠副作用较烷化剂轻微。临床用于肺癌、淋巴瘤、骨髓癌及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甲密胺 代谢药 合成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联合抗代谢药物治疗翼状胬肉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振义 金龙儒 金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305-1306,共2页
关键词 翼状胬肉切除 干细胞移植 物治疗 代谢药 联合 术后复发率 眼表重建术 角膜散光 视力下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抗代谢药5-阿扎胞苷(5-azacitidine)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彩娟 须媚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5年第11期700-701,共2页
1商品名 Vidaza 2开发与上市厂商 本品由Pharmion公司开发,于2004年7月在美国首次上市.
关键词 代谢药 胞苷 商品名
下载PDF
抗代谢药5-阿扎胞苷(5-azacitidine)
6
作者 王彩娟 须媚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6年第8期508-508,512,共2页
关键词 代谢药 胞苷 多发性硬化症 病情恶化 商品名 适应证 顽固性 上市
下载PDF
干扰代谢药常引起的三种病状
7
作者 邓智铭 《肝博士》 2011年第3期49-50,共2页
干扰代谢药在使用时必须非常小心,不然会诱发相当严重的不良反应,干扰代谢药常引起的三种不良反应包括痛风、水肿和眩晕。
关键词 代谢药 干扰 病状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钙代谢药——disodium incadronate英卡膦酸二钠
8
作者 叶于勤 《国外新药介绍》 1998年第3期3-5,共3页
关键词 英卡膦酸二钠 代谢药 稳定性 理作用
下载PDF
靶向胆固醇稳态小分子药物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姜伟 王君萍 +5 位作者 周鹏 黄玲玲 张梅 陈学冉 王宏志 方志友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最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脑肿瘤。胆固醇是细胞的必要组分,胆固醇的合成、转运和代谢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胆固醇代谢稳态相关调控因子如尼曼-匹克样C型蛋白(NPC1)、甾醇O-酰基转移酶(SO⁃A...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最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脑肿瘤。胆固醇是细胞的必要组分,胆固醇的合成、转运和代谢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胆固醇代谢稳态相关调控因子如尼曼-匹克样C型蛋白(NPC1)、甾醇O-酰基转移酶(SO⁃AT1)已成为肿瘤治疗中潜在的新药物干预靶点。该研究阐述了部分靶向胆固醇稳态的小分子药物可能对GBM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药 抗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脂类代谢 尼曼-匹克样C型蛋白(NPC1) 甾醇O-酰基转移酶(SOAT1) 胆固醇 合成 转运 小分子
下载PDF
抗代谢药物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 被引量:9
10
作者 余晓临 杨国华 +2 位作者 陈静琪 董仰增 万光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32-235,共4页
为了探讨抗代谢药物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本文分别对50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和40眼术后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的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分析。术后6个月,MMC组手术成功率86%... 为了探讨抗代谢药物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本文分别对50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和40眼术后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的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分析。术后6个月,MMC组手术成功率86%;5-Fu组成功率82.5%。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发生率,MMC组16%;5-Fu组10%。结果表明,上述药物能明显减少滤过泡的瘢痕化,但不能减少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发生。男性、青少年性青光眼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囊状滤过泡 青光眼 代谢药
原文传递
代谢类药物治疗和预防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彦 叶楠 龚建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413-1417,共5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体代谢有着密切关系,人体代谢障碍增加肝癌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通过改善代谢类药物来预防及治疗肝癌是当今一大研究热点。简要介绍了S腺苷蛋氨酸、二甲双胍及他汀类3种可用来预防... 近年来,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体代谢有着密切关系,人体代谢障碍增加肝癌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通过改善代谢类药物来预防及治疗肝癌是当今一大研究热点。简要介绍了S腺苷蛋氨酸、二甲双胍及他汀类3种可用来预防和治疗肝癌的代谢类药物,包括它们与肝癌发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代谢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未来可以发现更多的代谢类药物来预防及治疗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代谢药 抗肿瘤 综述
下载PDF
脑循环代谢改善药
12
作者 杨任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4期317-320,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脑血管病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为了修复被破坏的脑组织、恢复神经精神的功能以及预防复发,脑循环代谢改善药的应用受到普遍重视。
关键词 脑循环代谢药 脑血管病
下载PDF
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对人肿瘤细胞中核苷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迪 魏岚 +3 位作者 刘希 刘昊昆 胡文艺 孙立新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9-65,共7页
目的研究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对人肿瘤细胞核苷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作用前后12种人肿瘤细胞中的12种核苷酸组分的含量,通过对主成分分析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寻找与药物作用相关... 目的研究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对人肿瘤细胞核苷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作用前后12种人肿瘤细胞中的12种核苷酸组分的含量,通过对主成分分析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寻找与药物作用相关的标记物。结果对照组与加药组之间核苷酸代谢模式存在差异,筛选出贡献较大的组分为ATP、ADP、GMP和UDP,结合ROC曲线分析可知ATP、GMP和UDP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结论 ATP、UDP和GMP为药物作用相关的最佳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药 人肿瘤细胞 核苷酸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核苷类抗代谢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浩 孙宏斌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06-812,共7页
综述近年来核苷类抗代谢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核苷类抗代谢物的分类,各类核苷类似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机制、适应证以及核苷类前药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代谢药 抗肿瘤 嘌呤核苷类 嘧啶核苷类
原文传递
抗癌治疗药物心血管毒性的识别与处理
15
作者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7-900,共4页
心血管毒性是抗癌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而老年癌症患者是仅次于儿童的最易发生心血管毒性反应的人群,原因是他们有更多的心血管高危因素且常常多病共存。特别是基础有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的老年癌症患者在经历化疗或... 心血管毒性是抗癌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而老年癌症患者是仅次于儿童的最易发生心血管毒性反应的人群,原因是他们有更多的心血管高危因素且常常多病共存。特别是基础有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的老年癌症患者在经历化疗或放疗时更易于发生心血管毒性反应。了解抗癌药物心血管毒性反应对于改善老年癌症患者的疗效十分重要,本述评旨在向老年医学科医师介绍抗癌药物心血管毒性反应的一般诊断与处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 心脏毒性 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治疗 蒽环类 代谢药 抗肿瘤 长春碱 靶向制剂
下载PDF
结直肠癌抗代谢药物及其代谢靶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嘉敏 冯群 +1 位作者 许晓燕 夏嫱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4-140,共7页
代谢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直肠癌作为人类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其代谢异常改变主要涉及有氧糖酵解、谷氨酰胺代谢、脂肪酸代谢以及线粒体代谢等4个方面。针对这些代谢通路中相关转运体、代谢酶为靶点的药物... 代谢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直肠癌作为人类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其代谢异常改变主要涉及有氧糖酵解、谷氨酰胺代谢、脂肪酸代谢以及线粒体代谢等4个方面。针对这些代谢通路中相关转运体、代谢酶为靶点的药物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如冬凌草甲素杀伤细胞的作用靶点是有氧糖酵解通路中的葡萄糖转运体1和单羧酸转运蛋白1,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通过靶向谷氨酰胺代谢通路中谷氨酰胺脱氢酶而诱导细胞凋亡,这些抗代谢药物将在结直肠癌治疗方面发挥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代谢药 代谢靶点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抗肿瘤代谢新药——培美曲塞 被引量:73
17
作者 李树婷 马飞 孙燕 《癌症进展》 2005年第5期471-476,共6页
培美曲塞(Alimta)是美国FDA2004年批准上市的抗代谢类抗肿瘤药。其作用机制是对叶酸代谢途径的多靶点阻断,因此,药物疗效高于其他抗叶酸类药物。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和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较低。... 培美曲塞(Alimta)是美国FDA2004年批准上市的抗代谢类抗肿瘤药。其作用机制是对叶酸代谢途径的多靶点阻断,因此,药物疗效高于其他抗叶酸类药物。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对恶性胸膜间皮瘤和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较低。本文对培美曲塞做了全面的综述并对其临床应用和前景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类抗肿瘤 培美曲塞 恶性胸膜间皮瘤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脑循环代谢改善药及其用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新 泉义雄 《日本医学介绍》 2000年第6期241-242,共2页
关键词 代谢改善 盐酸二苯美仑 脑循环改善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思路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文兰 孙志 +1 位作者 杜娟 孙向明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69-70,共2页
代谢组学高通量、整体性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思路,对中药中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揭示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和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生命体.疾病.中药作用是一个动态的、紧密联系的整体过程... 代谢组学高通量、整体性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思路,对中药中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揭示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和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生命体.疾病.中药作用是一个动态的、紧密联系的整体过程,代谢组学则是连接的枢纽和中心,其全景式、整体互动性的特点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证候的复杂体系及动态连贯性、中药作用的多靶点和突出整体效应不谋而合,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最佳切入点。中药进入生命体后,起效的是中药中的原形成分或代谢产物,或与机体作用形成的新成分,三者构成体内中药成分的代谢物组。而中药代谢物组通过多靶点、多系统,协调干预人体内源性代谢物组来治疗疾病,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实质上仍然是代谢动力学变化,如能科学阐明原方成分与体内代谢成分的规律,自然能揭示中药成分的代谢规律,因此推动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相关联的代谢组学和成分组学的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的药动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动力学 代谢组学 现代化研究 中医现代化 代谢产物 科学内涵 中医证候 作用
下载PDF
鸡血细胞药物代谢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20
作者 张小庆 汤晓艳 +1 位作者 杨小体 沈习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70-3076,共7页
试验旨在建立鸡血细胞药物代谢模型,并用利巴韦林进行验证。本试验比较了3种不同培养基(L-15、M199和RPMI1640培养基)及添加不同浓度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效果,采用MTT法测细胞活力,确定最佳给药时间,之后用利巴韦林进行给药,检测培养液... 试验旨在建立鸡血细胞药物代谢模型,并用利巴韦林进行验证。本试验比较了3种不同培养基(L-15、M199和RPMI1640培养基)及添加不同浓度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效果,采用MTT法测细胞活力,确定最佳给药时间,之后用利巴韦林进行给药,检测培养液中利巴韦林及其代谢物(TCONH2和RTCOOH)含量。结果发现,3种培养基中用L-15培养基培养时细胞存活率最高,胎牛血清添加浓度为10%时血细胞状态较好;血细胞活力检测表明其最佳给药时间为培养3 h;利巴韦林给药后,其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TCONH2和RTCOOH在给药0.5 h时迅速产生,给药3 h后其浓度变化趋于平缓。综上所述,本试验建立的鸡血细胞代谢模型操作简便,用添加10%胎牛血清的L-15培养基培养效果较好,利巴韦林给药试验表明,鸡血细胞存在一定的代谢转化功能,该鸡血细胞代谢模型可用于某些药物的体外代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细胞 利巴韦林 物体外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