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语境下转型社区农村青年的代际交往 被引量:9
1
作者 高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8,共5页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处于转型的农村社区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农村青年对新媒体的使用日益呈现出"后喻文化"特征明显、与虚拟空间的交往多于家庭内的交往、单向交往多于双向交往等特征。农村青年的代际交往出现了"...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处于转型的农村社区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农村青年对新媒体的使用日益呈现出"后喻文化"特征明显、与虚拟空间的交往多于家庭内的交往、单向交往多于双向交往等特征。农村青年的代际交往出现了"文化反哺"、核心家庭下的代际交往质量受到影响、农村青年的家庭责任意识日益弱化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转变观念,互相学习;注重伦理关怀,以理解为导向,注重沟通的方式方法;加强学校媒介素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转型社区 农村青年 代际交往
下载PDF
代际交往中的“弱势感”建构与信任风险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晶晶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2,共6页
近年来,媒体频繁报道"年轻人助老被讹"和"老人摔倒无人助"的事件,引发公众对道德滑坡的担忧和学界对于信任问题的热议。2006至2015年间,四大门户网站和三大主流官方网站对93例老人摔倒事件的报道显示出明确的价值... 近年来,媒体频繁报道"年轻人助老被讹"和"老人摔倒无人助"的事件,引发公众对道德滑坡的担忧和学界对于信任问题的热议。2006至2015年间,四大门户网站和三大主流官方网站对93例老人摔倒事件的报道显示出明确的价值导向性,增大老年群体被"污名化"的风险,突显代际信任危机。对代际间不信任现象的一种深层解释是,两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各自建构起有关自身的"弱势感",与对方交往所面临的信任风险被放大。这种主观弱势感的形成不仅受媒体话语的引导,更反映出中国孝道文化传统和当代福利制度等因素对代际关系的型塑。理解并采用积极老龄化理念来建构社会政策和引导代际交往,对于提升代际信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代际交往 弱势感 信任风险 积极老龄化
下载PDF
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往调查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勤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利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农村老年人养老情况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往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农村代际之间的经济与劳务交往仍然十分普遍,子女对上代的支持依旧是代际交往的主要方向。然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社... 利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农村老年人养老情况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往的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农村代际之间的经济与劳务交往仍然十分普遍,子女对上代的支持依旧是代际交往的主要方向。然而,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代际关系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老人的经济独立性提高,子女养老的经济负担大为减轻。但是,当老人生病时,子女依然是照料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今后,在农村,除了要继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外,还需要解决老年社会化照料服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家庭代际交往 养老保障 家庭养老 社会化养老
下载PDF
从2020年初我国家庭代际交往看数字反哺新变化——以城市“90后”与其亲代的新媒体交往为例
4
作者 吉佳 《新媒体研究》 2020年第20期101-103,共3页
文章根据2020年初我国家庭场域中的代际交往情况,探究代际间数字鸿沟的新变化。通过网络视频访谈5个来自北京、沈阳、大同、常州、九江的“90后”所在家庭的26个成员,了解家庭场域代际交往内容、数字反哺情况、近期反哺变化,从中分析春... 文章根据2020年初我国家庭场域中的代际交往情况,探究代际间数字鸿沟的新变化。通过网络视频访谈5个来自北京、沈阳、大同、常州、九江的“90后”所在家庭的26个成员,了解家庭场域代际交往内容、数字反哺情况、近期反哺变化,从中分析春节期间数字化发展给数字反哺带来的机遇,探讨发生新变化的数字反哺呈现出的更多元、更深入、更常态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代沟 代际交往 数字反哺 春节
下载PDF
人际交往中的符号互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新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年第9期181-182,共2页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活动,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获得生存生活的各种需要。本文运用符号互动论来对人际交往得以进行的主要条件,交往中发生的不同情形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人际交往能良好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人际交往 符号互动 代际交往
下载PDF
农村代际关系情感化——基于城郊农村的调查 被引量:10
6
作者 梁伟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9-796,共8页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代际关系逐渐呈现情感化趋势。通过对城郊农村代际关系进行田野考察,在三代视域中分析农村代际关系的变迁及其互动逻辑。结果表明:城郊农村子代与父代的关系表现为交往型代际关系,即以“资源投入-情感反馈”为核心的...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代际关系逐渐呈现情感化趋势。通过对城郊农村代际关系进行田野考察,在三代视域中分析农村代际关系的变迁及其互动逻辑。结果表明:城郊农村子代与父代的关系表现为交往型代际关系,即以“资源投入-情感反馈”为核心的互动模式,并具有子代依附性、代际互动日常性与互惠性、价值整合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打工经济的兴起、计划生育后家庭结构少子化趋势、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郊家庭“一城一乡”居住格局,共同构成交往型代际关系的社会基础。在交往型代际关系中,父代与子代形成多元互动策略,通过教养分离、亲密关系建构和互动均衡维持家庭代际关系的总体平衡。交往型代际关系是父代与子代共同调整的结果,具有高度情感性特征,有利于子代发展和家庭关系和谐。基于此,建议重新审视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及其平衡过程,以此理解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交往代际关系 互动策略 代际平衡 情感性
下载PDF
构建开放交往的城市健康养老社区--以杭州太保家园国际颐养社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颖 李小宝 孔德政 《当代建筑》 202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杭州太保家园国际颐养社区设计实践,探讨构建一处开放交往的城市健康养老社区,满足老年人生理健康需求以及精神与情感层面需求,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杭州太保家园国际颐养社区设计实践,探讨构建一处开放交往的城市健康养老社区,满足老年人生理健康需求以及精神与情感层面需求,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并从选址研究、功能布局、服务配套、交往空间等方面梳理、总结相关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健康生活 代际交往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背后的青年社会心态 被引量:19
8
作者 骆正林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0-83,共4页
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以多重身份建构了无数社群,创造了许多与主流文化不同的数字生活。网络流行语是青少年数字生活的映射,也是代际交流的语言屏障和文化“围墙”。青少年网络流行语的话语风格体现在五个方面:埋“梗”的冷幽默、天书般的... 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以多重身份建构了无数社群,创造了许多与主流文化不同的数字生活。网络流行语是青少年数字生活的映射,也是代际交流的语言屏障和文化“围墙”。青少年网络流行语的话语风格体现在五个方面:埋“梗”的冷幽默、天书般的缩略语、庸俗的丧文化、直白的土味情话、精致的糊弄学。作为一种日常语言文化现象,网络流行语自身会在社会交往中迭代,大多数流行语会脱落、转世,少部分会进入主流文化的话语系统,成为人类生活交往的常用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流行语 代际交往鸿沟
下载PDF
社会关系健康的校园公共活动空间设计探索——基于积极老龄化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婧宇 付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04-116,共13页
全球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而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老龄群体的集聚地,我国大学校园老龄化问题更不容忽视。大学校园老年教职工人数逐年增多,而许多校园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这一趋势,校园空间也未做出适老化相关设计。以在成都市三所大学校园进... 全球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而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老龄群体的集聚地,我国大学校园老龄化问题更不容忽视。大学校园老年教职工人数逐年增多,而许多校园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这一趋势,校园空间也未做出适老化相关设计。以在成都市三所大学校园进行的实地调研为实证基础和积极老龄视角的“社会关系健康”为理论基础,并充分考虑老年教职工群体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从交往的全龄化与多元化的需求出发,总结出两类六种校园公共活动空间的适老化设计策略:代际交往类空间,注意把控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空间布置,既融合又分离,相互积极促进;邻里交往类空间,则做到空间类型的多元化与便捷性,丰富老年群体的交往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活动空间 积极老龄化 高校 老年教职工 社会关系健康 空巢现象 适老化 代际交往
下载PDF
“父子有亲”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技艺传承性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10
作者 潘安成 常玉凡 曹耀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7-177,I0030,I0031,共13页
在家文化背景下,“父子有亲”的伦理规则在中国传统技艺传承性创新实践中表现出内生性的代际推动力。本文在调研汾酒酿造技艺传承的基础上,以纪录片《千城百匠》中种类丰富的传统技艺传承事例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驱动知识传承性创新活... 在家文化背景下,“父子有亲”的伦理规则在中国传统技艺传承性创新实践中表现出内生性的代际推动力。本文在调研汾酒酿造技艺传承的基础上,以纪录片《千城百匠》中种类丰富的传统技艺传承事例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驱动知识传承性创新活动的内生动力。研究发现,“父慈子孝”的代际交往产生了知识传授与继承的个人意愿;“父严子顺”的代际关系之道有利于技艺性知识的传授与吸收;由“父子有亲”所形成的传承性动力有利于促进技艺知识继承性创新。进一步发现,随着个人身份从子辈到父辈的转变,父与子、师与徒的代际关系交往活动推动了传统技艺传承;在代际关系身份维持过程中,代际关系交往带动了新想法产生、接受与创造转化,推动了技艺传承性创新。研究表明,在“父子有亲”文化背景下,父子间或师徒间的代际交往塑造了中国传统技艺传承性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子有亲” 代际交往 传承性创新 中国传统技艺 叙事法
下载PDF
两代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及正确处理方法
11
作者 黄远珍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31-33,共3页
“代沟”问题是八十年代以来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个普遍而又严肃的问题。“代沟”即儿童与成人、青年与老人在交往过程中心理上产生的隔膜。本文旨在从两代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入手 ,分析心理差异的种种表现 ,及如何根据平等、互助、互补原... “代沟”问题是八十年代以来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一个普遍而又严肃的问题。“代沟”即儿童与成人、青年与老人在交往过程中心理上产生的隔膜。本文旨在从两代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入手 ,分析心理差异的种种表现 ,及如何根据平等、互助、互补原则 ,运用“让步———折衷”、“存异———求同”、“放弃———接纳”等方式消除代际之间的隔膜 ,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差异 代际交往 代沟 角色认识 心理需求
下载PDF
Complexity Theory, Emergence, and Translation: Educating Translators as Agents of Human Interaction in a Complex Society
12
作者 Kobus Marais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3年第9期725-735,共11页
This paper sets out to argue the relevance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of complexity theory. It endeavours to argue, though briefly, that translation can be conceptualized as an emergent concept. It then indicates how the... This paper sets out to argue the relevance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of complexity theory. It endeavours to argue, though briefly, that translation can be conceptualized as an emergent concept. It then indicates how theories of emergence in social studies provide new scope to theorise agency. Lastly, it consider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onceptualization for translator education. The argument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lay the foundation for a philosophy of translation, i.e., a meta-theory of translation in which translation is viewed both as emerging from particular complex human interactions such as language and as being co-determined by complex contextua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studies complexity theory EMERGENCE translator pedagogy translator agency
下载PDF
从符号传播视角解读短片《啥是佩奇》 被引量:1
13
作者 赖丽芳 《中国报业》 2019年第16期60-61,共2页
视频短片《啥是佩奇》一经播出,便形成现象级刷屏的传播效应。本文试图通过符号传播的视角,解读该短片所承载的传播意义,指出符号的意义解码需打破空间和时间两大区隔,并进一步探析该短片引起热议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诸多思考。
关键词 《啥是佩奇》 符号传播 代际交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