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叔敖任楚令尹年代考辨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家年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127-,共1页
孙叔敖是封建社会初期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任楚令尹的时间,在学术界仍是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庄公五年说;二是庄公十六年;三是庄公十三、四年至十八、九年。我以为这三种意见均难以置信。五年说推算出的时间太早。顾栋... 孙叔敖是封建社会初期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任楚令尹的时间,在学术界仍是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庄公五年说;二是庄公十六年;三是庄公十三、四年至十八、九年。我以为这三种意见均难以置信。五年说推算出的时间太早。顾栋高《春秋大事年表》提到,孙叔敖任楚令尹是继子越之位,当属可信。据《左传》与《史记·楚世家》所记,楚庄公诛令尹子越的时间为庄公九年(即公元前六○五年)。按惯例,在同一期间不可能有两个令尹辅政,为此庄公九年前的令尹无疑是子越而非孙叔敖。庄公十六年说亦难以成立。明代周圣楷在《楚宝》卷一提及孙叔敖是庄公十六年始为令尹的,故有此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叔敖 令尹 子越 顾栋高 楚宝 泌之战 代周 大事年表 历史人物 辅政
下载PDF
名优与令尹
2
作者 严臣 凌羽 《上海戏剧》 1985年第6期42-44,共3页
公元前六○一年的秋天,楚国云梦泽地方一连下了二十多天的暴雨,洪水淹没了良田,毁坏了庄稼,疏疏拉拉的农舍,也都浸泡在大水中。这天清晨,从一座被大水围困的小茅舍里,走出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他手掂船桨,来到门前小河边的一条小船旁,刚... 公元前六○一年的秋天,楚国云梦泽地方一连下了二十多天的暴雨,洪水淹没了良田,毁坏了庄稼,疏疏拉拉的农舍,也都浸泡在大水中。这天清晨,从一座被大水围困的小茅舍里,走出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他手掂船桨,来到门前小河边的一条小船旁,刚要解缆下船,身后传来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的叮嘱声:“敖儿,连日大雨,市上人少,又听说斗越椒一直在派人搜捕同庄王有牵连的人,你可要小心呵.”“母亲,不妨事,孩儿同您老人家逃到云梦泽来避难,已经一年多了,也没露出什么破绽,用不着害怕。再说,斗越椒那个奸贼,正领着叛军在蒸野和庄王打仗,贤明的王一定会把他打败的.”“唉,想起你父亲官做到司马,一心忠于大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令尹 孙叔敖 越椒 云梦泽 洪水淹没 解缆 位三 王回 一担柴 不期而会
下载PDF
楚两令尹传考
3
作者 宋公文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85年第1期1-9,共9页
一、令尹子囊 〔传略〕 子囊,即公子贞,楚庄王子,楚共王弟。共王二十三年(前568),前令尹子辛以贪贿被杀,他接任令尹,直到楚康王元年(前559)去世。子囊的政治才能,早在他任令尹前八年就已经显示出不。那是晋、楚弭兵之盟后的第三年,即楚... 一、令尹子囊 〔传略〕 子囊,即公子贞,楚庄王子,楚共王弟。共王二十三年(前568),前令尹子辛以贪贿被杀,他接任令尹,直到楚康王元年(前559)去世。子囊的政治才能,早在他任令尹前八年就已经显示出不。那是晋、楚弭兵之盟后的第三年,即楚共王十五年(前576),楚、晋双方都还遵守着弭兵之约——彼此不相加兵。但就在这一年的夏天,楚司马子反却提议毁约北进,说什么:“敌情有利就前进,管什么盟誓不盟誓!”子囊从取信于诸侯的大局出发,针锋相对地驳言:“新近和晋国结盟就背弃它,恐怕不可以吧!”楚共王不纳子囊之谏,与主战派站在一起,结果招致鄢陵之败,使楚名损诸侯,元气大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令尹 子庚 主战派 政治才能 楚军 子辛 右尹 庸浦 晋悼公 陈哀公
下载PDF
楚“令尹”新论
4
作者 骆科强 《武汉文博》 2006年第1期30-34,共5页
本文对楚国的"令尹"进行了重新认识,辨析了"令尹"这一名称产生于西周,非楚独创,它也不是楚宰辅的专有名号;对"楚终战国之世未尝置相"这一结论利用文献和新的考古材料分阶段地进行了重新论证,即春秋时期... 本文对楚国的"令尹"进行了重新认识,辨析了"令尹"这一名称产生于西周,非楚独创,它也不是楚宰辅的专有名号;对"楚终战国之世未尝置相"这一结论利用文献和新的考古材料分阶段地进行了重新论证,即春秋时期有《左传》为证、战国早中期有考古文献为证、战国中后期有秦末农民起义政权职官设令尹的反推论证,比以往的论证要更加完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令尹 相国
原文传递
北平市处理粪便事务所为将尹衍庆所有粪道实行接收并饬令尹衍庆即日来所登记致北平市改进粪便事务委员会呈(1936年12月10日)
5
作者 于德顺 孙兴贵 《北京档案史料》 2007年第4期114-115,共2页
敬呈者,窃查粪夫李建奎、尹衍庆、温志发等抗不登记、纠众反对,前经本所先后呈请惩办并拟定变通接收粪道公厕办法,呈请钧会转函公安局饬区协助办理在案。当于本月九日上午派本所事务员金兴权率同纠查暨公役等,首先接收尹衍庆粪道公... 敬呈者,窃查粪夫李建奎、尹衍庆、温志发等抗不登记、纠众反对,前经本所先后呈请惩办并拟定变通接收粪道公厕办法,呈请钧会转函公安局饬区协助办理在案。当于本月九日上午派本所事务员金兴权率同纠查暨公役等,首先接收尹衍庆粪道公厕去后。兹据该员报称,遵于本日上午六时率同全体外勤纠查及公役等至清洁第二班,会同该班长班目及内二区第九段长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平市 委员会 事务所 令尹 公安局 公厕 李建
原文传递
“令尹”就是“县令、府尹”吗?
6
作者 刘大鹏 《语文月刊》 2022年第7期18-18,共1页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促织》中“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一句中的“令尹”一词,课下注释为:“县令、府尹。这里是沿用旧称。”查阅其他版本教材,发现华东师大版高一《语文》上册《促织》课下注释与统编版完全相同。那么,...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促织》中“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一句中的“令尹”一词,课下注释为:“县令、府尹。这里是沿用旧称。”查阅其他版本教材,发现华东师大版高一《语文》上册《促织》课下注释与统编版完全相同。那么,在文中“令尹”到底是“县令”还是“县令、府尹”呢?下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令尹 统编教材 《促织》 《语文》 县令
原文传递
孙叔敖为楚令尹
7
作者 韦烨剑 《秘书工作》 2015年第11期43-43,共1页
◎原文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
关键词 孙叔敖 令尹 吏民
原文传递
孙叔敖为楚令尹
8
作者 刘向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 2015年第8期40-42,95-96,共5页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
关键词 孙叔敖 令尹 吏民
原文传递
楚官称“柱国”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骆科强 宁立庆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7-50,共4页
对楚国的“柱国”官称进行了考辨,通过对传世文献的梳理,认为“柱国”就是“上柱国”,是对楚国“令尹”和“大司马”的代称,并非实际的官名。
关键词 柱国 上柱国 令尹 大司马
下载PDF
“上相邦鑈”新考
10
作者 骆科强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42,共4页
针对曹锦炎先生的《“上相邦鑈”考》和李学勤先生的《“腍”字与真山楚官玺》两文,对苏州真山D1号战国墓出土的“上相邦鑈”印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曹锦炎先生对“上相邦鑈”的释读是可信的,但其来源是春申君在公元前241年担任... 针对曹锦炎先生的《“上相邦鑈”考》和李学勤先生的《“腍”字与真山楚官玺》两文,对苏州真山D1号战国墓出土的“上相邦鑈”印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曹锦炎先生对“上相邦鑈”的释读是可信的,但其来源是春申君在公元前241年担任攻秦五国联军的具体负责人时的权力信物,“上相邦”即“总相邦”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令尹 相邦 上柱邦玺 上相邦鉨
下载PDF
善有善报——公正的对等性原理(上)
11
作者 于民雄 《贵阳文史》 2014年第4期83-84,共2页
迷信与信念的区别是一个思想难题,要真正划分两者的界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容易划分并不意味着不能划分。迷信与信念的不同是:迷信没有人类本体高度的根据,而信念有。迷信与信念的区别以是否符合良知为准。公正是人类神圣的大观念... 迷信与信念的区别是一个思想难题,要真正划分两者的界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容易划分并不意味着不能划分。迷信与信念的不同是:迷信没有人类本体高度的根据,而信念有。迷信与信念的区别以是否符合良知为准。公正是人类神圣的大观念。公正在形式上直接体现为对等性。一个不公正的社会,肯定是可詛咒的,不管它是什么样的社会,不管它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公正与不公正犹如黑白分明,不待人的智力、知识如何,当下即能判断,屡试不爽。一个人杀人放火后为什么东躲西藏?因为他知道自己必将遭到惩罚。他逍遥法外也许是因为侥幸,而他遭到惩罚则是应有所得。显然,惩罚满足公正的恶有恶报的对等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等性 杀人放火 孙叔敖 下地狱 上天堂 春秋时期 宋襄公 者必 在人间 令尹
下载PDF
谈代词“之”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黎云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26-29,共4页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用为代词。它所称代的对象非常广泛,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同时,它还可以用来指示,起泛指作用。但“之”字用为代词的其他一些功能往往被人们忽略了。例如: ①“令尹之狂也!得死,乃非我。”(《左...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用为代词。它所称代的对象非常广泛,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同时,它还可以用来指示,起泛指作用。但“之”字用为代词的其他一些功能往往被人们忽略了。例如: ①“令尹之狂也!得死,乃非我。”(《左传·哀十六年》) ②“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诗·鄘风·君子偕老》) 例①的“之”如果说是仅起连接主语和谓语的作用,那么它就是连词,“令尹之狂”便成了主谓短语,问题也就随着产生了,主谓短语又怎么能独立成句呢?例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谓短语 君子偕老 令尹 鄘风 古代汉语 修饰名词 句中助词 贾生 狂童 近指
下载PDF
花生防霉的安全水分控制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圣文 《检验检疫学刊》 1993年第6期6-7,共2页
食品的水活度值与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水活度的要求和适应性是不同的,如细菌生长要求最低水活度在0.90~0.95,而霉菌则在0.65~0.80。花生属低水食品,主要危害微生物是霉菌,所以只要控制... 食品的水活度值与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水活度的要求和适应性是不同的,如细菌生长要求最低水活度在0.90~0.95,而霉菌则在0.65~0.80。花生属低水食品,主要危害微生物是霉菌,所以只要控制水活度在0.75以下,便能防止发霉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活度 花生属 防霉 霉菌生长 水分测定 花生栽培 无霉 相关系数 水活性 令尹
下载PDF
楚国的语言和文字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倩 《理论月刊》 CSSCI 1993年第10期32-34,共3页
楚人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活动的时间长、地域广,涉及的民族和语言都很复杂。我们从鄂君子皙不懂《越人歌》,只懂《越人歌》的楚语翻译,而那段楚语译文,却是屈赋式的作品,可见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兼通楚言和华夏语的。据近年考古发掘材料看... 楚人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活动的时间长、地域广,涉及的民族和语言都很复杂。我们从鄂君子皙不懂《越人歌》,只懂《越人歌》的楚语翻译,而那段楚语译文,却是屈赋式的作品,可见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兼通楚言和华夏语的。据近年考古发掘材料看,楚文与甲骨、金文及其他六国文字同属一个系统,有着血亲和房亲的关系,尽管楚国常常自称为'蛮夷',但是主要是从礼乐制度、风俗习惯殊异和楚地开发较晚,原属'蛮夷'地区说的,而不是在语言文字上另成一个体系。据考证,当时楚国的区域性文学语言,也许就是屈原赋和《越人歌》楚语译文所代表的语言,但是这种区域性文学语言在语音、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皙 鄂君 越人歌 考古发掘 楚语 六国文字 礼乐制度 荆尸 令尹 铜器铭文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民”的身份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有志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44-53,共10页
近年来,史学界对中国古代“民”的身份的讨论,颇为热烈。但是,大多数论者只谈西周春秋时代的“民”,而未论及殷商时代的“民”。本文试从殷商时代的“民”谈起,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的“民”的身份究竟是什么。
关键词 殷商时代 周春秋 盘庚 甲骨卜辞 昭公 祖乙 令尹 无逸 晋悼公 沈尹戌
下载PDF
有关江西靖安出土徐国铜器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适凡 《南方文物》 1983年第2期38-43,46,共7页
一九七九年四月间,江西省靖安县出土三件带铭文的徐国铜器,它是解放以来赣省出土青铜器中一次重要发现,也是继清代光绪年间高安出土徐器后的第二次发现徐器。关于这几件徐器的形制、铭文的考释和断代诸问题,已有专文介绍。这里个人不揣... 一九七九年四月间,江西省靖安县出土三件带铭文的徐国铜器,它是解放以来赣省出土青铜器中一次重要发现,也是继清代光绪年间高安出土徐器后的第二次发现徐器。关于这几件徐器的形制、铭文的考释和断代诸问题,已有专文介绍。这里个人不揣冒昧,想就这批徐器有关的两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意见,以求教于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国 春秋中期 靖安 云雷纹 光绪年间 满饰 专文 蟠虺纹 令尹 瓦纹
下载PDF
从楚都、楚墓出土文物看楚国文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玉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134-136,共3页
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初起始祖熊绎,封地丹阳(今湖北秭归,一说是巴东),历七代至熊通(第八世),不断向南扩充领土,逐渐成为一个较大的诸侯国。为适应其进一步发展和军事上的需要,公元前689年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现有遗址可考察)... 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初起始祖熊绎,封地丹阳(今湖北秭归,一说是巴东),历七代至熊通(第八世),不断向南扩充领土,逐渐成为一个较大的诸侯国。为适应其进一步发展和军事上的需要,公元前689年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现有遗址可考察)。公元前652年,楚与晋会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楚败,但楚并不服输,随后楚庄王任用孙叔敖为令尹,“举不失德”、“赏不失劳”(《左传》宣公十二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孙叔敖 战国七雄 熊绎 城濮 令尹 熊通 诸侯国 湖北江陵 战国时期
下载PDF
古汉语中的尊称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觉 《贵州文史丛刊》 1989年第2期154-159,共6页
我们现在提倡语言美,主张礼貌用语。其实,这是我国的传统,我国古代在言语修辞上是很讲究的。拿称呼来讲,其中就有很多奥妙,尤其是尊称的选用更是多种多样,恰如其份。古汉语中的尊称方式,常见的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 以其人的王位官爵... 我们现在提倡语言美,主张礼貌用语。其实,这是我国的传统,我国古代在言语修辞上是很讲究的。拿称呼来讲,其中就有很多奥妙,尤其是尊称的选用更是多种多样,恰如其份。古汉语中的尊称方式,常见的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 以其人的王位官爵或高贵的身份作尊称。如: (1)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2)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战国策·魏策》) (3)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孟子·梁惠王上》) (4)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郗也,故愿望见太后。(《战国策·赵策》) (5)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6) 非神败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实自败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7) 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8) 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战国策·赵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令尹 子若 勤民 二三子 八年 礼貌用语 淮阴侯列传 贵州文史丛刊 《滕王阁序》
下载PDF
从吴起变法失败看楚国的衰亡——楚灭于秦原因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昌德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72-79,共8页
“六王毕,四海一”。战国后期,楚“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犹足以踊跃中野”。应该说若大楚国,上下近千年,国力鼎盛,经久不衰,完全有资格和可能取代秦而荡平六国,统一天下。然终究为秦所灭。原因何在? 楚灭于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显而易见... “六王毕,四海一”。战国后期,楚“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犹足以踊跃中野”。应该说若大楚国,上下近千年,国力鼎盛,经久不衰,完全有资格和可能取代秦而荡平六国,统一天下。然终究为秦所灭。原因何在? 楚灭于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显而易见,外交上的失策,军事上的失势,是其灭亡的直接原因。但辨症须辨其本。我认为:政治制度的腐朽,从而导致国内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尖锐矛盾,这种患在肓之上膏之下的结症,才是楚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起变法 战国时期 原因初探 商君 令尹 带甲 诸侯国 楚人 内姓选于亲 魏武侯
下载PDF
试析春秋宋国主持的两次弭兵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凤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弭,息也;弭兵,就是息兵,停止作战的意。思春秋时期,先后举行过两次“弭兵”会议;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79年,由宋国执政政华元为中间人,约合晋、楚两国在宋会盟;第二次是在公元前546年,由宋大夫向戎发起,约合晋楚包括齐、秦在内的十四个国... 弭,息也;弭兵,就是息兵,停止作战的意。思春秋时期,先后举行过两次“弭兵”会议;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79年,由宋国执政政华元为中间人,约合晋、楚两国在宋会盟;第二次是在公元前546年,由宋大夫向戎发起,约合晋楚包括齐、秦在内的十四个国家于宋盟会。本文就“弭兵”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作一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国 春秋时期 兵盟 诸侯国 赵文子 令尹 三桓 好恶同之 取威定霸 三家分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