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巧言令色之“令”新探
1
作者 卢树威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8-42,共5页
对于“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中的“令”,历朝历代的学者普遍都将其训为“善”,但这一解释存在局限性,难以与后面的“鲜矣仁”相契合。结合字源、音韵以及文献资料进行深入探究发现,“令”与“佞”音近,可通假借,而“佞”又是从“仁... 对于“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中的“令”,历朝历代的学者普遍都将其训为“善”,但这一解释存在局限性,难以与后面的“鲜矣仁”相契合。结合字源、音韵以及文献资料进行深入探究发现,“令”与“佞”音近,可通假借,而“佞”又是从“仁”分化而来,意义与“仁”相对立。此外,古文献中“巧”“佞”相结合的用例几乎都可以译成“巧言佞色”。由此,《论语》中“巧言令色,鲜矣仁”句中的“令”应训作“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巧言令色
下载PDF
论“巧言令色”与“刚毅木讷”
2
作者 潘铭基 《孔子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26-30,共5页
"仁"是孔门儒家思想体系之核心。仁之具体意义为何,前人所论甚多,胜义纷陈。据清人阮元《论语论仁篇》所论,大抵仁须并为,离群独处则不能成仁。《论语》中有"巧言令色,鲜矣仁",以及"刚、毅、木、讷近仁"... "仁"是孔门儒家思想体系之核心。仁之具体意义为何,前人所论甚多,胜义纷陈。据清人阮元《论语论仁篇》所论,大抵仁须并为,离群独处则不能成仁。《论语》中有"巧言令色,鲜矣仁",以及"刚、毅、木、讷近仁"二句,前人在理解二句之时,每多以为多言者不能成仁,少言者则近仁,其实皆与儒家传统慎言之文化相关。可是,在适当的时候说合适的话,孔门儒家绝不反对。细究多言"鲜矣仁"与少言"近仁"之原委,对理解"仁"为何物当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言 令色 刚毅 木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