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蜀道 盘旋着的历史之路
1
作者 王鑫 《中国西部》 2015年第33期56-69,共14页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自古诗人无论到过蜀道与否,都喜欢将蜀道写入自己的诗篇。从唐代李白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到近代王国维的“蜀江委蛇几千折,峰峦十二烟云间”。古蜀道——这条绵延千载的...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自古诗人无论到过蜀道与否,都喜欢将蜀道写入自己的诗篇。从唐代李白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到近代王国维的“蜀江委蛇几千折,峰峦十二烟云间”。古蜀道——这条绵延千载的陆上交通线总是令诗人们无限神往,而古蜀道也在诗人们一次又一次真实或想象的描绘后,给人以险峻沧桑、神秘瑰丽的印象,并在莽莽群山之中呈现出魔幻与现实相互交织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道 令诗 金牛道 难于上青天 云间 蜀江 陆上交通 傥骆道 米仓道 褒斜道
下载PDF
本校师生论文摘编
2
《阴山学刊》 1993年第3期91-92,共2页
《莫泊桑小说创作品格与中国文人艺术思维》作者:聂世闻原载《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莫泊桑长期以来倍受中国读者的青睐,其根本原因在于:莫泊桑的精神风貌与中国文人的传统风范、莫泊桑短篇小说模式与中国小说的思维机制在某种程度... 《莫泊桑小说创作品格与中国文人艺术思维》作者:聂世闻原载《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莫泊桑长期以来倍受中国读者的青睐,其根本原因在于:莫泊桑的精神风貌与中国文人的传统风范、莫泊桑短篇小说模式与中国小说的思维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暗合。莫泊桑极端自由放达的风度,自然使人想到了中国文人的风流,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魏晋风流。二者反映出了相同的内容。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泊桑 中国小说 魏晋风流 思维机制 艺术思维 令诗 叙事艺术 狂放不羁 艺术构思 中国历史
下载PDF
状昆仑风雪 扬唐古拉精神——记青海省话剧团及其新作《雪祭唐古拉》
3
作者 周贤安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47-48,共2页
青海高原地处祖国版图的腹地,却是亘古奇寒的塞外荒原、千年不化的冻土和拔地连天的雪峰,令诗人们发出“青海城头空有日,黄沙碛里本无春”的哀叹。解放以前,这块土地上没有专业演出团体,更不知话剧为何物。1959年元旦,以支边来青海的原... 青海高原地处祖国版图的腹地,却是亘古奇寒的塞外荒原、千年不化的冻土和拔地连天的雪峰,令诗人们发出“青海城头空有日,黄沙碛里本无春”的哀叹。解放以前,这块土地上没有专业演出团体,更不知话剧为何物。1959年元旦,以支边来青海的原石家庄市话剧团为班底,从海政话剧团、中央广播文工团、北京人艺、中国儿艺等艺术团体调来部分编、导、演职人员,正式成立了青海省话剧团,在不到3年时间里演出《槐树庄》、《降龙伏虎》、《雷雨》、《万水干山》、《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等10余台戏,其中自创剧目《草原上的风暴》,首次在省内获编、导、演大奖,接着这“风暴”席卷了全国15个省、市的20多个城市,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由此形成了青海话剧史上的第一个高潮。3年自然灾害,造成了经济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艺 北京人艺 艺术团体 唐古拉 《雷雨》 令诗 演出团体 演出场次 经济衰退 小说出版
原文传递
遗址上的蚂蚁
4
作者 王久辛 《绿风》 2004年第5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茫茫人海 令诗 会说话 人我
原文传递
阴影下的焦虑——《未完成》诗学探究
5
作者 瓦楞草 《六盘山》 2011年第5期70-74,共5页
本世纪90年代,诗人安琪创作了长诗《未完成》,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层层剥开生命虚幻的外衣,将人生的本质展露无疑。在诗歌美学方面,它以隐晦、感性的方式开启了我们复杂而多维的感知世界。本文通过解读《未完成》诗歌文本。
关键词 诗歌美学 诗歌文本 西西弗 生存状态 诗歌主题 存在意识 令诗 悲观论集 就这样 下地狱
原文传递
诗舞端阳 相约观音山——第五届中国观音山诗歌节于6月23日盛大开幕
6
作者 云潇 《江门文艺》 2012年第8期83-84,共2页
诗舞端阳,粽叶飘香;山水相映,祥气四溢。6月23日(农历五月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具有悠久的诗歌传统的中国,在这个已被赋予一种特殊的历史和人文意义的节日里,美丽的观音山又盛装迎来"第五届中国东莞观音山诗歌节"。
关键词 诗歌节 诗歌传统 《诗刊》 中国诗歌 邢海珍 诗歌评论 诗歌朗诵会 人文意义 令诗 诗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