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书入画:花鸟画中的篆籀用笔
1
作者 林畅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7期31-33,共3页
篆籀用笔是中国书画艺术技法之一,在写意花鸟画中具有重要价值。清末民初,以吴昌硕为首的海派画家将篆籀用笔发扬光大,影响极广,促进了广东潮汕岭东画派的形成。现首先介绍了篆籀用笔的历史起源及其在海上画派,尤其吴昌硕作品中的应用... 篆籀用笔是中国书画艺术技法之一,在写意花鸟画中具有重要价值。清末民初,以吴昌硕为首的海派画家将篆籀用笔发扬光大,影响极广,促进了广东潮汕岭东画派的形成。现首先介绍了篆籀用笔的历史起源及其在海上画派,尤其吴昌硕作品中的应用与发展,其次系统概述了岭东画派的由来以及林受益先生的生平及艺术风格,最后从线条、节奏,色彩三方面分析了林受益先生花鸟画作品中的篆籀用笔。希望能让读者对“中国画史遗珠”岭东画派及其代表画家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传统书画艺术的研究和传承,挖掘和弘扬地方特色,以及在书画创新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篆籀用笔技法提供灵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艺术 写意花鸟画 吴昌硕 以书入画 海上画派 传统画艺术 篆籀 海派画家
下载PDF
从启功竹画看“以书入画”的创作实践
2
作者 郭丽娟 《中国美术》 2024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启功为当代著名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国学家。其家学深厚,自幼便有机会观摩真迹、研习书画,为日后成为著名书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启功通过日复一日的深入学习,将书法中的笔法、章法、墨法融入绘画之中,积极尝试以书入画,对当代中国... 启功为当代著名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国学家。其家学深厚,自幼便有机会观摩真迹、研习书画,为日后成为著名书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启功通过日复一日的深入学习,将书法中的笔法、章法、墨法融入绘画之中,积极尝试以书入画,对当代中国书画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功 中国画 以书入画 竹画
下载PDF
浅谈赵孟頫“以书入画”美学思想——以《秀石疏林图》为例
3
作者 刘懿玟 《书画世界》 2024年第6期90-91,共2页
元代在绘画上所取得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可归功于元初赵孟提出的重要美学思想——“以书入画”。赵孟頫重视笔墨意趣,“以书入画”。随着“以书入画”美学思想的提出,中国画不再只是对具体物体的简单描绘,而开始表现绘画中的韵味与精神... 元代在绘画上所取得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可归功于元初赵孟提出的重要美学思想——“以书入画”。赵孟頫重视笔墨意趣,“以书入画”。随着“以书入画”美学思想的提出,中国画不再只是对具体物体的简单描绘,而开始表现绘画中的韵味与精神。他的美学思想开辟了元代文人画的新风,对中国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赵孟頫 以书入画” 《秀石疏林图》
下载PDF
“以书取士,启于乾隆之世”之误——清代科举重书程度的真相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贺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2,I0012,共9页
清代科举考试对书法非常重视,而至今清代科举重视书法的程度没有得到客观的评价。本文从清代科举考试相关文献与殿试卷原卷相结合分析论证,试图客观的还原清代科举考试对书法真实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订正世人对清代科举考试“以书取士,启... 清代科举考试对书法非常重视,而至今清代科举重视书法的程度没有得到客观的评价。本文从清代科举考试相关文献与殿试卷原卷相结合分析论证,试图客观的还原清代科举考试对书法真实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订正世人对清代科举考试“以书取士,启于乾隆之世”的错误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科举 重视程度 以书取士
下载PDF
以书入画写山水
5
《国企管理》 2023年第7期124-124,共1页
沈三草,原名沈从斌,中国书画家研究会理事,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有《国画名家专论丛书--诗情画意沈从斌卷》《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沈从斌山水精选集》《当代最具实力派八大家--沈从斌》等10多部作品集,有作品... 沈三草,原名沈从斌,中国书画家研究会理事,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有《国画名家专论丛书--诗情画意沈从斌卷》《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沈从斌山水精选集》《当代最具实力派八大家--沈从斌》等10多部作品集,有作品被国内多家艺术馆、博物馆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书入画 研究会理事 近现代名家 博物馆收藏 艺术馆 诗情画意 画家
下载PDF
以书为伴,做幸福的读书人
6
作者 曹雪佳 罗群 +3 位作者 彭兰芬 黎淑珍 李德慧 常捷 《年轻人(D版)(幼师园地)》 2023年第5期62-63,共2页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在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幼儿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路上,读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既有助于幼儿教师获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在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幼儿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路上,读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既有助于幼儿教师获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又能帮助幼儿教师找寻自我,丰富内心世界。同样,对幼儿来说,一本好的绘本,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都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浸润他们的童心,点亮他们的童年。本期,我们聚焦幼儿园阅读活动,感受师幼以书为伴、以书润心、以学增慧的美好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师 活动 专业素养 读好 以书为伴 以学 绘本 润心
下载PDF
以书入画 淋漓大写——周毅的绘画作品
7
作者 李维 《书画世界》 2023年第5期55-60,共6页
以书入画,书画同源,是老话题了。这是文人画概念进入中国艺术史时所衍生出来的一个基本命题。赵孟在《秀石疏林图》中题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可以视为首次把书法和绘画合流的观点... 以书入画,书画同源,是老话题了。这是文人画概念进入中国艺术史时所衍生出来的一个基本命题。赵孟在《秀石疏林图》中题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可以视为首次把书法和绘画合流的观点。但书法用笔在绘画中的应用,似乎更早。谢赫说:“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说,“骨法用笔是也”应断为“骨法,用笔是也”。东晋卫铄在《笔阵图》中也提到“骨”字,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我们可以看出,“骨”在这里指的是力量、笔力。由此可以看出,谢赫虽然没有明确说出绘画中的书法用笔,但是强调了绘画中笔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法用笔 以书入画 中国艺术史 气韵生动 赵孟 《管锥编》 画同源 谢赫
下载PDF
试论以书为本与以人为本 被引量:32
8
作者 马远良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9,共2页
关键词 以书为本 以人为本 馆管理
下载PDF
以书为礼:明代士大夫的书籍之交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113,共12页
依据《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结合其他史料,探讨明代士大夫间以书为礼现象,发现:第一,以书为礼是明代士大夫日常交往的普遍行为:赠书者多为中上层士人;所赠书以家刻本和官书为主;以书为礼是双向的,体现了礼尚往来的原则。第... 依据《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结合其他史料,探讨明代士大夫间以书为礼现象,发现:第一,以书为礼是明代士大夫日常交往的普遍行为:赠书者多为中上层士人;所赠书以家刻本和官书为主;以书为礼是双向的,体现了礼尚往来的原则。第二,明代士大夫普遍以书为礼的主要原因有:受传统上诗文、图书赠送的影响;明代中期以后出版业发达,刻印图书更方便;书是雅礼之一,符合士大夫对礼物的期待;明代历日颁发制度导致赠送历日成为特权阶层联络感情甚至贿赂的普遍选择。第三,明代中期以后以书为礼现象产生了异化:一方面,代表雅礼的书帕徒有其名,书帕仪(金)才是礼物的真正内容;另一方面,官场上赠送的书帕本往往是些校勘不精、质量低劣的图书。考察明代以书为礼现象,有助于拓展和加深对传统文献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士大夫 以书为礼
下载PDF
赵孟頫“以书入画”的理论渊源与提出的必然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明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0-222,共3页
提倡复古、"以书入画"和师法自然是赵孟頫的主要绘画思想。赵孟頫提出"以书入画"并非偶然,赵孟頫早年便对前人关于书画同源、书画同体的论述有所涉猎,自身更是书法绘画俱为一流的兼擅者,因此由赵孟頫首次提出该理... 提倡复古、"以书入画"和师法自然是赵孟頫的主要绘画思想。赵孟頫提出"以书入画"并非偶然,赵孟頫早年便对前人关于书画同源、书画同体的论述有所涉猎,自身更是书法绘画俱为一流的兼擅者,因此由赵孟頫首次提出该理论也具有必然性。"以书入画"承前启后,对元后期文人画的发展乃至当代对传统中国画的认知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论 赵孟頫 以书入画 理论渊源 画同源
下载PDF
以书喻诗:明代复古派的书学与诗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宪泼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7,共9页
以书喻诗是明代复古诗学重要的批评策略,其上源自于苏轼与严羽,而后大盛于前七子、后七子以及末五子,这种将书学与诗学并举的言说方式,旨在取法书学的复古品格,为诗学上的复古找到理论上的根据,并形成了古雅的美学概念。进而言之,复古... 以书喻诗是明代复古诗学重要的批评策略,其上源自于苏轼与严羽,而后大盛于前七子、后七子以及末五子,这种将书学与诗学并举的言说方式,旨在取法书学的复古品格,为诗学上的复古找到理论上的根据,并形成了古雅的美学概念。进而言之,复古派突破书学与诗学外在美学形态的相通,上升到创作实践的高度,强调以书法临摹的方式来进行诗歌创作。总之,明代复古派正是以以书喻诗的方式确立了一套成熟的诗法观念,为复古思想在有明一代的大行其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派 以书喻诗 临摹 古雅
下载PDF
试论赵孟頫"以书入画"的理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岳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15-117,共3页
"以书入画"是赵孟提出的著名理论,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但也带来一些困惑。本文针对此问题作了一番梳理。
关键词 赵孟Yao "以书入画" 文人画 绘画理论 中国 传统绘画 笔法 墨法
下载PDF
图书馆“以书传道”职业精神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倩 《图书馆界》 2008年第1期4-8,共5页
在中国,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发源于古代藏书楼,形成于近代公共图书馆,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职业精神与道德传统,这就是以书明道、以书传道、以书修身、以书治国的大任精神,这种精神凝聚了图书馆职业活动的特有价值,也是古代图书馆人职... 在中国,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发源于古代藏书楼,形成于近代公共图书馆,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职业精神与道德传统,这就是以书明道、以书传道、以书修身、以书治国的大任精神,这种精神凝聚了图书馆职业活动的特有价值,也是古代图书馆人职业活动的道德支柱。本文旨在探讨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形成及其变化,倡导恢复传统图书馆"尊书重道"的职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书传道 馆员 社会角色 职业精神 馆史
下载PDF
中西绘画的造型语言比较:以书入画与以线造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红珊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沃林格尔认为,造型艺术的出发点乃是线型之抽象。回顾早期东西方绘画,绘画都是从运用线条勾勒形象开始的。就欧洲而言,早期希腊绘画中的“线条”给我们留下至深的印象。爱琴文明时代的克里特“迷宫”壁画,其线条运用得精美绝伦,令... 沃林格尔认为,造型艺术的出发点乃是线型之抽象。回顾早期东西方绘画,绘画都是从运用线条勾勒形象开始的。就欧洲而言,早期希腊绘画中的“线条”给我们留下至深的印象。爱琴文明时代的克里特“迷宫”壁画,其线条运用得精美绝伦,令人惊叹不已!希腊瓶画也以线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线造型 中西绘画 以书入画 语言比较 希腊瓶画 造型艺术 西方绘画 文明时代
下载PDF
基于“以书代刊”出版物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雁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文章从采访、著录、存放三个角度,探析了图书馆建设"以书代刊"出版物的策略。
关键词 以书代刊 出版物
下载PDF
简论北宋绘画中“以书入画”的艺术倾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倩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0-71,74,共3页
宋代绘画主要以高度写实的艺术风格为主,但在北宋中期,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开始引入了"以书入画"的美学原则,这标志着中国传统绘画开始从单一的艺术门类逐步发展成为诗书画印俱全的一门综合艺术。北宋绘画中"以书入画&qu... 宋代绘画主要以高度写实的艺术风格为主,但在北宋中期,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开始引入了"以书入画"的美学原则,这标志着中国传统绘画开始从单一的艺术门类逐步发展成为诗书画印俱全的一门综合艺术。北宋绘画中"以书入画"的艺术倾向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即书画形式的融合和书画精神的融合。这一艺术倾向虽然在当时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它对宋后文人画的发展和成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以书入画 艺术倾向 写意性
下载PDF
“以人类书”“以书类人”平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晚霞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郑樵《通志·校雠略》首先总结出“以人类书”“以书类人”两种著录原则,章学诚《校雠通义》将之上推到《汉书·艺文志》。此后,学者多有论述,但不循名实,对郑、章之说误读曲解,造成了长期的基本概念混乱。其实,“以人类书”与... 郑樵《通志·校雠略》首先总结出“以人类书”“以书类人”两种著录原则,章学诚《校雠通义》将之上推到《汉书·艺文志》。此后,学者多有论述,但不循名实,对郑、章之说误读曲解,造成了长期的基本概念混乱。其实,“以人类书”与“以书类人”两种著录形式在《七略》中即已出现,《汉志》承之。“以人类书”以知识类型或学科归类,“以书类人”突出不同的学人、学派,各有千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掌握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樵 章学诚 《七略》 以人类 以书类人
下载PDF
何谓“画气不画形”——吴昌硕花鸟画对以书入画传统的新开掘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明宸 《书画世界》 2016年第2期16-23,共8页
吴昌硕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别号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等。湖州安吉人。"海派"代表人物,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 吴昌硕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别号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等。湖州安吉人。"海派"代表人物,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集有《缶庐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昌硕 以书入画 花鸟画 传统 代表人物 西泠印社 作品集 国画家
下载PDF
试论北宋文人画“以书入画”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书英 《美术教育研究》 2011年第3期13-13,共1页
以苏轼为首的北宋文人画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展了张彦远的"以书入画"理论,并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形而上的依据,开创了文人画笔墨写意的先河,确立了"写"画的新审美原则、文人画写意的新思潮,影响深远。
关键词 北宋 文人画 以书入画 写意 美学价值
下载PDF
从“文字狱档”看清代以书为礼现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升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19年第2期308-321,共14页
《清代文字狱档》收录的“蔡显《闲渔闲闲录》案”“黄检私刻奏疏案”相关档案,较为详细地展示了蔡显、黄检私刻本的流向。通过对这些私刻本流向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清代士大夫以书(私刻)为礼的普遍性:首先,除了文集之外,其他私刻本也... 《清代文字狱档》收录的“蔡显《闲渔闲闲录》案”“黄检私刻奏疏案”相关档案,较为详细地展示了蔡显、黄检私刻本的流向。通过对这些私刻本流向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清代士大夫以书(私刻)为礼的普遍性:首先,除了文集之外,其他私刻本也多作为礼物赠送。其次,私刻本中的绝大多数印本均作为礼物赠人。再次,无论是下层士人还是上层士人,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无论是汉人还是旗人,均普遍以书为礼。最后,士大夫的赠书,既有巩固性的、核心性的投赠,也有投机性的、拓展性的投赠,前者体现了书籍之交的深度,而后者体现了书籍之交的广度。此外,本文还尝试对清代私刻本一次开印的印数作推断:大多数应该在20部至200部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书为礼 文字狱档 蔡显 黄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