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类文本测评题的过程性命制
1
作者 袁圆 张成华 +3 位作者 李江超 庄燕青 刁莲佳 李方顺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7期70-73,共4页
第一组研修成果(袁圆张成华李江超)【测评文本】材料一:《国语·郑语》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 第一组研修成果(袁圆张成华李江超)【测评文本】材料一:《国语·郑语》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这是中国较早关于“和”的阐释。在古希腊,美学家对“和谐”的理解是形式上的“寓杂多于同一”。中西方对“和”或“和谐”的看法有很多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和”或“和谐”最核心的内涵涉及“一”与“多”的关系,要求将诸多因素有机协调统一于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
下载PDF
重和去同——吴文化发生论
2
作者 宋桂友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7-150,共4页
长江土著文化与黄河先进文化的交融是吴文化的肇始,硬件与软件的引进与消化是吴文化形成的动力,由文化交融产生的文学成就则是吴文化形成的标志,吴文化的发生发展历程,正是不折不扣地自觉遵守了重和去同的原则。
关键词 重和去同 以他平他 和实相生 吴文化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和”文化底蕴
3
作者 王士良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13-115,119,共4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和"文化具有相契合之处。首先,"和实生物",这一战略是为了协调区域发展,形成新增长极,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生生",而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即"生态"问题,则是其重要突破口...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和"文化具有相契合之处。首先,"和实生物",这一战略是为了协调区域发展,形成新增长极,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生生",而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即"生态"问题,则是其重要突破口。其次,"以他平他谓之和",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均存在着"以他平他"的关系,各级领导干部亦需恰当处理与群众、制度、自我等"他者"的关系,以实现"和"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生态 以他平他
下载PDF
和:一个极富张力的中国古代文论范畴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红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和是中国文学不断追求的一种审美极致境界,这种境界强调把杂多对立的元素组成一个圆融和谐整体,这种圆融和谐实际也是张力的形态表现。具体来看,和之"以他平他"的生成方式预示着张力的萌动;和之"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和是中国文学不断追求的一种审美极致境界,这种境界强调把杂多对立的元素组成一个圆融和谐整体,这种圆融和谐实际也是张力的形态表现。具体来看,和之"以他平他"的生成方式预示着张力的萌动;和之"济其不及,以泄其过"的生成过程显现着张力的产生;"保合太和"是张力状态的最佳呈现,和之魅力与张力的存在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 以他平他 保合太和
下载PDF
儒家“和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5
作者 陆元祥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2019年第1期36-42,共7页
孔子将史伯的'和生'思想用于人与社会生存发展的研究,形成儒家的'和生'思想,经后儒传承发展,影响深远。当今社会,儒家'和生'思想对于君子人格的塑造、治国理政、构建和谐社会、造福人类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儒家 “和生”思想 以他平他 和谐 现代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