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混合三教 以儒为本——论《封神演义》的整体文化特征 |
李亦辉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3
|
|
2
|
以儒为本:邓显麒《梦虹奏议》价值内核分析 |
龚连英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3 |
0 |
|
3
|
僧服儒心 ,以儒为本——记王朝鼎革与学术转型中的屈大均 |
袁美丽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4 |
1
|
|
4
|
以儒为本,以侠为辅——张咏政治思想探析 |
杨华杰
|
《镇江高专学报》
|
2014 |
0 |
|
5
|
林文庆“以儒为本”办学活动研究(1921—1937年) |
李永
杨愿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23 |
0 |
|
6
|
“东国儒宗”崔致远的佛学阐释 |
王玉姝
|
《东疆学刊》
CSSCI
|
2024 |
0 |
|
7
|
“儒士”身份与正声“律曲”——元代“以曲取士”争论再认识 |
张婷婷
温家天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以天统君,以儒治国——《汉书》思想史价值发覆 |
祁志祥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9
|
回儒对话:云南伊斯兰学派个案的历史考察 |
姚继德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0
|
北宋理学对传统经学承传贡献之我见——以周敦颐为例,兼谈《爱莲说》儒道意蕴 |
龙井仁
蒋民胜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11
|
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以儒诠经” |
马明良
|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
2009 |
14
|
|
12
|
论唐代文人的儒侠互补意识 |
严正道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3
|
|
13
|
以儒释伊和以伊释儒的有机结合——对王岱舆以儒诠经思想的一种理解 |
刘贡南
|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4
|
“以儒饰吏”为何独受元人青睐?——元代儒吏阶层及其文化身份认同 |
王秀丽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5
|
中国伊斯兰哲学中的人性论与“以儒诠经” |
吕耀军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6 |
1
|
|
16
|
当代儒商的宗旨与使命 |
黎红雷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8 |
2
|
|
17
|
以儒化术:程朱学派视域下的术数——以程朱、蔡元定为中心 |
王逸之
|
《社会科学论坛》
|
2018 |
2
|
|
18
|
论耶律楚材的佛教思想——兼释他的“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济世方针 |
孟广耀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1 |
1
|
|
19
|
马一浮以儒融佛与调停朱陆之说评析 |
滕复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20
|
以儒排术:司马光的术数观 |
王逸之
|
《社会科学论坛》
|
201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