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老同趣:胡远濬“以儒释老”说解
1
作者 李加武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9-34,共6页
"以儒释老"是胡远濬老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他认为"孔老同趣",儒老有着共同的理论出发点和归宿即"道"或"理"。儒老之所以会出现具体理论形态上的差异,在于他们体认和把握"道"或&qu... "以儒释老"是胡远濬老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他认为"孔老同趣",儒老有着共同的理论出发点和归宿即"道"或"理"。儒老之所以会出现具体理论形态上的差异,在于他们体认和把握"道"或"理"的角度和面向不同。这一为儒老所共同把握的"道"或"理"即"礼","礼"的本质是忠信。"忠"强调的是主体对道的体悟,"信"强调的是主体将自己对道的领悟表现出来,实现在对人和对物关系上。因此,忠信之道即无为而治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远濬 同趣 以儒释老
下载PDF
论朝鲜儒者朴世堂的《新注道德经》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兑勇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7,共6页
朴世堂作为韩国朝鲜时期的儒学者,虽以儒教为正统,但对朱熹的老子观有异见。朴世堂以体用一源等儒家思想与观念,注解与理解《老子》的道与名、无与有、道与德等被理学家批判的思想与观念,阐明《老子》以道体名用、无形有理、道无迹德有... 朴世堂作为韩国朝鲜时期的儒学者,虽以儒教为正统,但对朱熹的老子观有异见。朴世堂以体用一源等儒家思想与观念,注解与理解《老子》的道与名、无与有、道与德等被理学家批判的思想与观念,阐明《老子》以道体名用、无形有理、道无迹德有迹为基,是修身治人之学。由此,可以发现朴世堂倾向于脱朱子学,而想要找出儒道所共有的至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世堂 道德经 以儒释老 体用一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