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美术造型与表现之高效教学策略例谈——以八年级美术《以刀代笔》为例
1
作者 朱华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6期96-99,共4页
美术教育的内容之一就是造型与表现,初中美术教学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等,进行因材施教,将造型与表现教学纳入课堂... 美术教育的内容之一就是造型与表现,初中美术教学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等,进行因材施教,将造型与表现教学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教学相长,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绘画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 造型与表现教学 以刀代笔
下载PDF
以刀代笔,金石为纸——小学篆刻图案入印的实践
2
作者 林友缘 《电脑乐园》 2018年第3期269-269,共1页
篆刻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 3000 多年的历史“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是一门有着丰富内涵的艺术,与书法、美术、文 学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艺术教育更应该民族化、个性化。新课... 篆刻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 3000 多年的历史“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是一门有着丰富内涵的艺术,与书法、美术、文 学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艺术教育更应该民族化、个性化。新课标中提到“引 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篆刻艺术正是具有这种鲜明特征,引入 到小学美术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 图案入印 以刀代笔 金石为纸 小学生
下载PDF
“以刀代笔”——初中篆刻教学初探
3
作者 唐海苗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第2期60-60,共1页
篆刻创作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喜爱。篆刻艺术创作教学正好能体现这一点。
关键词 篆刻 以刀代笔 创造性思维
下载PDF
以刀代笔绘真意——浅谈薄意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世斌 《雕塑》 2020年第3期76-77,共2页
寿山石薄意雕刻作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融诗、书、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长期以来,关注薄意的历史起源以及文化背景的人很多,包括流派以及创作技法等等。本篇试图从中国传统书画的精神... 寿山石薄意雕刻作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融诗、书、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长期以来,关注薄意的历史起源以及文化背景的人很多,包括流派以及创作技法等等。本篇试图从中国传统书画的精神理法切入,阐述如何通过"以刀代笔"来演绎笔法气韵,并兼谈薄意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意艺术 雕刻技艺 中国画 意象 以刀代笔 画境
原文传递
以刀代笔——略论汉传石质佛教造像的线性表现
5
作者 朱洪涛 《国画家》 2022年第4期67-70,共4页
汉传石质佛教造像因其材质与工具的特殊性,呈现出“以刀代笔”的加工方式,汉传石质佛教造像的线性表现很大一部分基于凿刻石材所产生的线性痕迹。这种凿刻的痕迹主要体现为石质佛像“以刀代笔”的“走线”方式。另外,石质佛教造像因石... 汉传石质佛教造像因其材质与工具的特殊性,呈现出“以刀代笔”的加工方式,汉传石质佛教造像的线性表现很大一部分基于凿刻石材所产生的线性痕迹。这种凿刻的痕迹主要体现为石质佛像“以刀代笔”的“走线”方式。另外,石质佛教造像因石材不具备延展性,但却有较为坚固的质地,能够利用纵深空间表现出线的丰富层次。“龙树背龛式”石刻佛像就是用“以刀代笔”的“走线方式”展现出了丰赡华美的空间效果。同时,在汉传石质佛教造像的线性表现中,石刻衣纹的线性形态所呈现出的多彩风貌也是汉传佛教造像线性语言的一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刀代笔 佛教造像 线性表现
原文传递
谢赫“六法”在版画教学中的运用
6
作者 王家瑞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4期174-176,共3页
版画教学重在实践与体验,使学生深入理解版画作品的精神内涵,通过创作表达情感。该文结合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阐释其理论意义和在版画教学中的应用与价值,以体现绘画理论和版画创作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谢赫“六法” 版画教学 以刀代笔 创作
下载PDF
古玺印风《二十四诗品》创作分析
7
作者 信雪莹 《书法赏评》 2023年第2期34-36,共3页
本文通过论述《二十四诗品》古玺印作品的创作过程与心得体会,阐述了作者对于古玺印美学思想的理解,并通过篆刻作品将这一思想进行诠释。作者对于古玺印风《二十四诗品》中通过对“返虚入浑,积健为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乘之愈往... 本文通过论述《二十四诗品》古玺印作品的创作过程与心得体会,阐述了作者对于古玺印美学思想的理解,并通过篆刻作品将这一思想进行诠释。作者对于古玺印风《二十四诗品》中通过对“返虚入浑,积健为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乘之愈往、识之愈真”等艺术思想的深入挖掘,阐述了“以刀代笔”“印为心声”等印学观点,使《二十四诗品》中阐述的美与古玺印的艺术特点完美结合在一起,充分理解诗品的中心思想与篆刻的实际应用,理解印的章法,线条和空间布局,古玺印因其书体、字形、布局等特点,有了包容万象的艺术境界,古玺印以古朴苍茫著称,在这篇文章中会作出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玺印 《二十四诗品》 以刀代笔 “印为心声”
下载PDF
愿以君子伴长生——《四君子赏瓶》陶刻浅议
8
作者 罗荣贤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5期164-164,共1页
人们对于“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推崇,不单单是它们自然属性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自然美,特别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道德情操和文化内涵注入到了四君子当中,用来托物言志,完善自我以展示高洁的品格。“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的陶刻作品... 人们对于“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推崇,不单单是它们自然属性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自然美,特别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道德情操和文化内涵注入到了四君子当中,用来托物言志,完善自我以展示高洁的品格。“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的陶刻作品正是将传统文化和艺术当中的题材形象,以自己的刀法语言和感悟表达展示出来,供人们欣赏勉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陶刻 四君子 以刀代笔 精神品性
下载PDF
朴素无声——怀念我的老师周芜先生
9
作者 田黎明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周芜是我的先生,他在写生示范中给予我这样的启示:刀法和书法的道理相通,每一刀迹与每一笔法的意象相通;功夫在画外,功夫是在学养、基础、创造中融为一体的。从中我也认识到写生应从基础开始,还要考虑到由基础引出的形式法则,由基础而... 周芜是我的先生,他在写生示范中给予我这样的启示:刀法和书法的道理相通,每一刀迹与每一笔法的意象相通;功夫在画外,功夫是在学养、基础、创造中融为一体的。从中我也认识到写生应从基础开始,还要考虑到由基础引出的形式法则,由基础而得知什么是艺术之美。先生的版画作品多以社会、自然为主题,在创作上着重于山水美学的结构,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合;先生的版画,以严谨的刀法传达着细微的意象,刀法在婉转处创造出心灵的真诚和形象的力量,呈现了一代版画大家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芜 以刀代笔 朴素 自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