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图证经:豳风图绘的多重意义指向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寒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2,共4页
豳风图绘传统与政治教化关联紧密。一方面,由于《七月》的主题和经旨,豳风图绘往往被用以传达重农恤民之政治隐喻,不少帝王亲自参与豳风图的绘制、题字、赋诗、赏鉴等活动中,表达劝课农桑、勤政爱民之态度。另一方面,由于《七月》诗文... 豳风图绘传统与政治教化关联紧密。一方面,由于《七月》的主题和经旨,豳风图绘往往被用以传达重农恤民之政治隐喻,不少帝王亲自参与豳风图的绘制、题字、赋诗、赏鉴等活动中,表达劝课农桑、勤政爱民之态度。另一方面,由于《七月》诗文内容之丰富,使得豳风图绘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帝王了解民间风俗时令的“博物志”,因此成为帝王“图教”的重要内容。在历史发展中,豳风图在劝诫与政教意义外,逐渐衍生出美好田园生活的指代意义,也成为祝寿寓意的承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豳风图 以图证经 政教 意义指向
原文传递
以图证史 让历史更有空间感——浅析新课程标准下历史与社会课的史地结合
2
作者 王媛媛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1期183-184,共2页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历史和地理本不分家,即"史地不分家"。经过修订后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史地的关联和结合,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上用地图来印证历史就尤为必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来阐述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历史与社会...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历史和地理本不分家,即"史地不分家"。经过修订后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史地的关联和结合,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上用地图来印证历史就尤为必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来阐述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史地结合 历史 地理 以图
下载PDF
以图证史,抒写百年风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福建省美术馆馆藏美术作品展侧记
3
作者 方一珊 《福建艺术》 2021年第6期9-11,共3页
鲁迅先生1925年在他的名篇《论睁了眼看》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无论什么时代,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中国刚刚过去的100年,经历了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 鲁迅先生1925年在他的名篇《论睁了眼看》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无论什么时代,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中国刚刚过去的100年,经历了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经历了大浪滔滔、千帆竞渡的建设;经历了开放包容、日新月异的改革;更经历了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精神 美术作品展 以图 美术馆 砥砺前行 开放包容 馆藏 攻坚克难
下载PDF
由图入史,以图证史——基于图像史料的中学历史教学探索
4
作者 赵剑峰 《历史教学(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57,共9页
陈德运、骆孝元老师关于图像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理论的系统性、框架的操作性、案例的典型性、学科的融合性四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丰富了中学历史图像教学的理论方法,引领了图像教学的实践方向。但仍需在理论架构方面加强操作... 陈德运、骆孝元老师关于图像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理论的系统性、框架的操作性、案例的典型性、学科的融合性四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丰富了中学历史图像教学的理论方法,引领了图像教学的实践方向。但仍需在理论架构方面加强操作性,在案例呈现方面增强全面性和流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教学 以图 理论架构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戏曲图像研究的方法与陷阱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浩 《文化遗产》 2023年第2期74-81,共8页
戏曲作为兼具雅俗、融合案头和场上的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学类别中,与图像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古代戏曲图像研究包括单个戏曲图像释读、类别戏曲图像剖梳和以图证史三个层面,虽各有不同侧重,但彼此犄角,互相贯通。单个戏曲图像释读需在... 戏曲作为兼具雅俗、融合案头和场上的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学类别中,与图像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古代戏曲图像研究包括单个戏曲图像释读、类别戏曲图像剖梳和以图证史三个层面,虽各有不同侧重,但彼此犄角,互相贯通。单个戏曲图像释读需在辨真伪、识主题、审虚实、慎分寸的基础之上,尽量获取准确而充分的有效信息。对类别戏曲图像的特征、脉络和生态等进行概括和梳理,总结其演变发展规律,对比各类图像之异质和同调,不仅有助于对其中单个图像的释读,而且可以加深对当时戏曲生态的理解,从而丰富我们对中国戏曲图像这个整体及其与戏剧史、美术史关系的认识。戏曲图像研究的最终旨归是将图像作为史料来解决戏曲史上的具体问题,但以图证史尤要留心“程式”和“文图共谋”两方面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图像 脉络 以图 方法
下载PDF
北朝墓葬壁画中纹样的 被引量:1
6
作者 常晓君 王楚昀 《天工》 2021年第9期10-12,共3页
纹样图像作为一种装饰频繁出现于北朝墓葬壁画中,除其装饰性意义之外,纹样图像还具备一般图像的叙事功能,足以阐释流行于北朝士族阶层中的精神信仰。通过对北朝墓葬中现存纹样图像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信... 纹样图像作为一种装饰频繁出现于北朝墓葬壁画中,除其装饰性意义之外,纹样图像还具备一般图像的叙事功能,足以阐释流行于北朝士族阶层中的精神信仰。通过对北朝墓葬中现存纹样图像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信仰内涵,因而从图像叙事的角度出发,在静态的纹样中寻找精神信仰的动态变化,是以图证史方法的再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墓葬壁画 装饰纹样 以图 精神信仰 图像叙事
下载PDF
以图证史——关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些思考
7
作者 李豫闽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0,共5页
在图像作为信息媒介的时代里,图与史的联系要比现在来得更加紧密。当我们将图像视为一种表达方式而非信息媒介时,二者的关系就发生了转变——图像从对历史的"见证"转化成对历史的"诠释"。比起史学家,艺术家在身份... 在图像作为信息媒介的时代里,图与史的联系要比现在来得更加紧密。当我们将图像视为一种表达方式而非信息媒介时,二者的关系就发生了转变——图像从对历史的"见证"转化成对历史的"诠释"。比起史学家,艺术家在身份上站得更远,但情感上却走得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媒介 重大历史题材 以图 表达方式 二者的关系 艺术家 图像 史学家
原文传递
戏剧壁画的内容及意义新探
8
作者 喻忠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7,共6页
戏剧壁画是一种反映戏剧外观形象的史料,其文物实体约出现于汉代。考古发现的墓室壁画为探讨戏剧发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洞窟所存壁画为戏剧音乐和歌舞研究呈现出诸多实物证据;神庙壁画中的戏剧现场史料则反映出更多的戏剧元... 戏剧壁画是一种反映戏剧外观形象的史料,其文物实体约出现于汉代。考古发现的墓室壁画为探讨戏剧发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洞窟所存壁画为戏剧音乐和歌舞研究呈现出诸多实物证据;神庙壁画中的戏剧现场史料则反映出更多的戏剧元素和内容。对戏剧壁画进行梳理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壁画内容并印证相关文献的可信度。从戏剧与壁画的发生因子和发展模式看,在中国古代艺术领域中音画的发展应该是同步的。以壁画形式展现戏剧内容,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看图讲诵"与戏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壁画 以图 音画同步 看图讲诵
下载PDF
图像如何入史——以中国古地图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成一农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2,共8页
包括地图在内的图像的史料价值并不在于图面内容,而在于图像所反映的其与被绘制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图像这些方面史料价值的思考才能更为深入的挖掘图像与众不同的史料价值,也才有可能从一些不同的侧面回应重要的史学问... 包括地图在内的图像的史料价值并不在于图面内容,而在于图像所反映的其与被绘制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图像这些方面史料价值的思考才能更为深入的挖掘图像与众不同的史料价值,也才有可能从一些不同的侧面回应重要的史学问题。当然,对图像史料价值的挖掘,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需要我们对历史有着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认知,这些都涉及到研究者的史学素养。“史料不是救世主”,如果有“救世主”的话,那么也是作为研究主体的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史学 古代舆图 以图 史学理论
下载PDF
宋朝那些看得见的事儿——《文会图》里的茶事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雷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90-92,共3页
《文会图》既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茶事佳作,又是一幅难能可贵的历史写照。从审美角度看,学习体会这幅北宋院体工笔画杰作的风格技法,可以为当下中国工笔画的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启发;从历史角度看,《文会图》虽是一幅人物画,但画面还呈现出... 《文会图》既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茶事佳作,又是一幅难能可贵的历史写照。从审美角度看,学习体会这幅北宋院体工笔画杰作的风格技法,可以为当下中国工笔画的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启发;从历史角度看,《文会图》虽是一幅人物画,但画面还呈现出对园林、家具、服饰、发式、茶事器具等事物的细节描绘,亦为观者打开了一条视觉性的"接近"历史真相的通道,可以说又具备"以图证史"的功能。但是,须得提防以图证史的"陷阱",唯有客观、审慎地将对象纳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欣赏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会图》 雅集 点茶 以图
下载PDF
以文述理,以图证史,格物致知——陶瓷艺术与鉴赏选修课教学方法初探
11
作者 陈昊 《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 201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陶瓷艺术与鉴赏选修课是我校实施通识教育的—门选修课,根据其学科特点,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把该课程分为以文述理,以图证史,格物致知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穿插、渗透和融合,形成文、图、物互证的有机整体,提升了课... 陶瓷艺术与鉴赏选修课是我校实施通识教育的—门选修课,根据其学科特点,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把该课程分为以文述理,以图证史,格物致知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穿插、渗透和融合,形成文、图、物互证的有机整体,提升了课程的效果。使学生能生动真切地理解陶瓷艺术发展的基本轨迹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识,增强人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述理 以图 格物致知
原文传递
《文会图》里的茶事探析
12
作者 常雷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53-56,共4页
《文会图》既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茶事佳作,又是一幅难能可贵的历史写照。从审美角度看,学习体会这幅北宋院体工笔画杰作的风格技法,可以为当下中国工笔画的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启发;从历史角度看,《文会图》虽是一幅人物画,但画面还呈现出... 《文会图》既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茶事佳作,又是一幅难能可贵的历史写照。从审美角度看,学习体会这幅北宋院体工笔画杰作的风格技法,可以为当下中国工笔画的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启发;从历史角度看,《文会图》虽是一幅人物画,但画面还呈现出对园林、家具、服饰、发式、茶事器具等事物的细节描绘,亦为观者打开了一条视觉性的"接近"历史真相的通道,可以说又具备"以图证史"的功能。但是,须得提防以图证史的"陷阱",唯有客观、审慎的将对象纳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欣赏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会图》 雅集 点茶 以图
下载PDF
构境·释疑·迁移——基于“图说”的初中历史项目化设计与实施
13
作者 方玲 凌斌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4年第4期25-29,共5页
“左图右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图说”契合当下学生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用图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基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对事物进行分析的思维方式,培养时空观念素养;以图证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证据意... “左图右史”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图说”契合当下学生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用图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基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对事物进行分析的思维方式,培养时空观念素养;以图证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以图释史,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认知和建构历史,培养历史解释素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提示中多次提到要读解图像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左图右史 据意识 以图 教学提示 史料实素养
下载PDF
以图证史——《陶澍泛洪泽湖图诗卷》初考
14
作者 刘利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1期389-396,共8页
湖南博物院藏《陶澍泛洪泽湖图诗卷》与《陶澍登盱眙远眺作歌示兰卿诗卷》为姊妹篇。从诗跋落款的记录时间看,完整记载了陶澍、李彦章一行官员先夜泛洪泽湖,后登盱眙远眺的一次实地勘察、考证江淮地区山川水系的全过程,并唱和赋诗记录... 湖南博物院藏《陶澍泛洪泽湖图诗卷》与《陶澍登盱眙远眺作歌示兰卿诗卷》为姊妹篇。从诗跋落款的记录时间看,完整记载了陶澍、李彦章一行官员先夜泛洪泽湖,后登盱眙远眺的一次实地勘察、考证江淮地区山川水系的全过程,并唱和赋诗记录。这正是陶澍深入了解百姓现实疾苦、经世思想学贵力行的一次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澍 夜泛洪泽湖 实地勘察 以图
原文传递
从博物到机械 重读有关“醒狮”观念的一则关键文献
15
作者 郭伟其 《新美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78,共17页
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醒狮”观念从何而来,历史学家已经在近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一旦要形成完整的论述,仍会感到因关键文献无法连缀而捉襟见肘。1鉴于狮子图像在中国及东亚的悠久传统,以及“醒狮”观念形成过程中与视觉文化的... 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醒狮”观念从何而来,历史学家已经在近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一旦要形成完整的论述,仍会感到因关键文献无法连缀而捉襟见肘。1鉴于狮子图像在中国及东亚的悠久传统,以及“醒狮”观念形成过程中与视觉文化的密切关系,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中,艺术史的观察视角实在不应该缺席。很多学者在探究“醒狮”观念来源时,都会关注到图像资料,但往往只是简单地将其用作插图,而没有充分利用视觉思维的独特逻辑。今天,如何“以图证史”的问题已得到充分的讨论,这也提示文献解读者需要把艺术史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运用到历史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思维 图像资料 视觉文化 关键文献 以图 文献解读 观察视角 醒狮
原文传递
《龙凤呈祥:清朝皇帝大婚》内容简介
16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2-22,共1页
《龙凤呈祥:清朝皇帝大婚》是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任万平女士多年来对清朝皇帝大婚之制度、文物潜心研究的总结性成果。举凡清朝皇帝大婚的制度特征、文献和文物存藏、历史照片以及建筑遗存,均被一一收录。本书遵循学术为先、以... 《龙凤呈祥:清朝皇帝大婚》是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任万平女士多年来对清朝皇帝大婚之制度、文物潜心研究的总结性成果。举凡清朝皇帝大婚的制度特征、文献和文物存藏、历史照片以及建筑遗存,均被一一收录。本书遵循学术为先、以图证史、以物证史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皇帝 研究馆员 建筑遗存 龙凤呈祥 以图 故宫博物院 大婚 内容简介
原文传递
“恤民”与“法天”:张师诚《豳风十二月图说》中的经义图景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寒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3,共9页
以往学术史梳理鲜少提及张师诚《豳风十二月图说》,但此图在豳风图绘传统中有特殊意义。此图突破了以往“摹写大意”的主流图式,将《七月》一诗按十二月令线索予以重新编排和图像化呈现。在岁时观念上,张师诚没有采用毛郑诗说重视的夏... 以往学术史梳理鲜少提及张师诚《豳风十二月图说》,但此图在豳风图绘传统中有特殊意义。此图突破了以往“摹写大意”的主流图式,将《七月》一诗按十二月令线索予以重新编排和图像化呈现。在岁时观念上,张师诚没有采用毛郑诗说重视的夏时维度,而将周正确立为整套图册的基本时间坐标,在此基础上将易学阴阳义理编织为《七月》文本逻辑之外的一重更大的解读背景,全面植入《七月》训释。通过图像与经义的互动,《豳风十二月图说》将诗旨“恤民”之义收摄于深层的“法天”之义。图像以其独特的视觉语汇和表意方式,形成一种新的解经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师诚 豳风图 七月 经典图像 以图证经
原文传递
清代南方民族风俗画中“牛耕图”解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苍铭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57,共5页
清代出现了《琼黎一览图》《滇夷图说》《苗蛮图》《番社采风图》等一批关于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画册,它们不仅有艺术欣赏价值,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梳理这些图册中所绘的“牛耕图”,通过图像分析了南方民族地区耕作技术从“群牛踏耕... 清代出现了《琼黎一览图》《滇夷图说》《苗蛮图》《番社采风图》等一批关于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画册,它们不仅有艺术欣赏价值,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梳理这些图册中所绘的“牛耕图”,通过图像分析了南方民族地区耕作技术从“群牛踏耕”到“二牛抬杠”再到“一牛一犁”的发展变化,印证在技术史的研究中图像史料比之文字史料更有实证作用,而少数民族风俗画中的“牛耕图”也是历史上边疆与内地、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南方少数民族风俗画 牛耕图 以图
原文传递
作为叙事的图像——70年中国画里的江西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子人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6-46,共11页
理解传统中国画绘画品质看似是一门专业,但也可能仅仅是一种表象,普通老百姓之所以热衷在画里找细节、讲故事,对许多传统作品而言,丝毫不影响其作为经典的意义所在,那些貌似高深的笔墨、意趣、风格等概念,并不必然与画面可能有关的"... 理解传统中国画绘画品质看似是一门专业,但也可能仅仅是一种表象,普通老百姓之所以热衷在画里找细节、讲故事,对许多传统作品而言,丝毫不影响其作为经典的意义所在,那些貌似高深的笔墨、意趣、风格等概念,并不必然与画面可能有关的"百姓话题"相对立。事实上,当代美术史研究视角正逐渐投向了某些称之为"线索"的隐秘或不经意之处,借此以图证史,研究者也越来越重视绘画专业术语或法则背后的叙事逻辑,以此来证明画里画外可能存在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研究 传统中国画 叙事逻辑 以图 专业术语 讲故事 笔墨 意义所在
原文传递
《文会图》茶事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雷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文会图》既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茶事佳作,又是一幅难能可贵的历史写照。从审美角度看,学习体会这幅北宋院体工笔画杰作的风格技法,可以为当下中国工笔画的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启发;从历史角度看,《文会图》虽是一幅人物画,但画面还呈现出... 《文会图》既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茶事佳作,又是一幅难能可贵的历史写照。从审美角度看,学习体会这幅北宋院体工笔画杰作的风格技法,可以为当下中国工笔画的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启发;从历史角度看,《文会图》虽是一幅人物画,但画面还呈现出对园林、家具、服饰、发式、茶事器具等事物的细节描绘,亦为观者打开了一条视觉性的"接近"历史真相的通道,可以说又具备"以图证史"的功能。但是,须得提防以图证史的"陷阱",唯有客观、审慎地将对象纳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欣赏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会图》 雅集 点茶 以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