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头偿目”与“踌躇之路”——鲁迅与卡夫卡话语世界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汪云霞
张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在鲁迅与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中,"但是"、"然而"等反意连词的使用都极为频繁,这种表达上的特点与克尔凯郭尔的"反思性的悲伤"的概念深为契合。不同的是,鲁迅的话语世界有着血气充盈的"在场"感,显...
在鲁迅与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中,"但是"、"然而"等反意连词的使用都极为频繁,这种表达上的特点与克尔凯郭尔的"反思性的悲伤"的概念深为契合。不同的是,鲁迅的话语世界有着血气充盈的"在场"感,显得血性十足,迅疾、直接、凝聚,同时也存在着高度悖论化的倾向;而卡夫卡的话语世界却是一派简洁而又神秘的"延宕"感。这种话语风格的不同源于两人价值观选择上的歧出,"以头偿目"与"踌躇之路"是对这两种价值观的最好概括。所谓"以头偿目",是指鲁迅拒绝接受任何虚设的价值高标("上帝"之类),执著于现在,把自我的生命本身作为自己反抗绝望与虚无的养料;所谓"踌躇之路",是指卡夫卡拒绝了走向信仰的行动尝试,在写作中高度抽离具体的历史感,留连于令人惊异的细致描写,努力将绝望感本身延宕成为异样的文本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
延宕
以头偿目
踌躇之路
原文传递
题名
“以头偿目”与“踌躇之路”——鲁迅与卡夫卡话语世界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汪云霞
张克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文摘
在鲁迅与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中,"但是"、"然而"等反意连词的使用都极为频繁,这种表达上的特点与克尔凯郭尔的"反思性的悲伤"的概念深为契合。不同的是,鲁迅的话语世界有着血气充盈的"在场"感,显得血性十足,迅疾、直接、凝聚,同时也存在着高度悖论化的倾向;而卡夫卡的话语世界却是一派简洁而又神秘的"延宕"感。这种话语风格的不同源于两人价值观选择上的歧出,"以头偿目"与"踌躇之路"是对这两种价值观的最好概括。所谓"以头偿目",是指鲁迅拒绝接受任何虚设的价值高标("上帝"之类),执著于现在,把自我的生命本身作为自己反抗绝望与虚无的养料;所谓"踌躇之路",是指卡夫卡拒绝了走向信仰的行动尝试,在写作中高度抽离具体的历史感,留连于令人惊异的细致描写,努力将绝望感本身延宕成为异样的文本世界。
关键词
在场
延宕
以头偿目
踌躇之路
Keywords
presence, deferment, head for eyes, hesitant road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头偿目”与“踌躇之路”——鲁迅与卡夫卡话语世界比较
汪云霞
张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