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迈兼俊逸 国学培根基——霍松林先生书法管窥
1
作者 杨皓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6-31,共6页
霍松林先生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学者、诗人,书法不过是其"余事"而已,然而他的书法也像他的诗一样卓然自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品其书法、读其诗作,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明丽、自然冲和,典雅俊逸中时时透出浑厚、豪放,刚健、雄迈之... 霍松林先生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学者、诗人,书法不过是其"余事"而已,然而他的书法也像他的诗一样卓然自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品其书法、读其诗作,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明丽、自然冲和,典雅俊逸中时时透出浑厚、豪放,刚健、雄迈之气,学者风骨、书卷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其随意所如的仙逸笔姿,正是他诗意、文心的笔墨流露与迹化,是他文化学养和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霍先生以国学为根本、以人格情操为内涵的诗书艺术成就,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常说"笔墨当随时代",而作为传统艺术的书法应当反映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时代生活、承载着书家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情感。只有着意笔墨技巧,加强文化学养,才能让我们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松林 国学修养 以学养书
下载PDF
沈曾植书法取径的再认识——以《东轩翰墨》为例
2
作者 王谦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1,共18页
《东轩翰墨》所收的三百二十一件尺牍的时间跨度达四十余年,构成沈曾植较为完整的日常书写框架。对此深入挖掘,可修正流行于当代书法理论界的有关沈曾植书法取法路径的三个观点:一是早年取法包世臣,二是晚年主要受黄道周影响,三是由《... 《东轩翰墨》所收的三百二十一件尺牍的时间跨度达四十余年,构成沈曾植较为完整的日常书写框架。对此深入挖掘,可修正流行于当代书法理论界的有关沈曾植书法取法路径的三个观点:一是早年取法包世臣,二是晚年主要受黄道周影响,三是由《流沙坠简》开始接受章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曾植 《东轩翰墨》 日常 民国 以学养书
原文传递
沙孟海对隋代楷书研究之启示
3
作者 沈浩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4,共4页
沙孟海对隋代楷书的研究,既是书法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也对书法实践具有借鉴意义。他将文史积淀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清晰划分了隋代楷书的风格类型;将研究回归书史源流,进行"穷源竟流"的梳理,揭示了隋代楷书的艺术价值,指引着&qu... 沙孟海对隋代楷书的研究,既是书法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也对书法实践具有借鉴意义。他将文史积淀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清晰划分了隋代楷书的风格类型;将研究回归书史源流,进行"穷源竟流"的梳理,揭示了隋代楷书的艺术价值,指引着"转益多师"的书法实践。这启发我们在书法实践中以学养书,把握传统的本质和规律,守正创新,借古开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孟海 隋代楷研究 以学养书 穷源竟流
原文传递
隋代楷书研究的实践价值——由沙孟海对此相关研究引发的思考
4
作者 沈浩 《西泠艺丛》 2021年第4期51-56,共6页
沙孟海对隋代楷书的研究,既是书法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也对书法实践具有借鉴意义。他将文史积淀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清晰划分了隋代楷书的风格类型;将研究回归书史源流,进行"穷源竟流"的梳理,揭示了隋代楷书的艺术价值,指引着&qu... 沙孟海对隋代楷书的研究,既是书法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也对书法实践具有借鉴意义。他将文史积淀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清晰划分了隋代楷书的风格类型;将研究回归书史源流,进行"穷源竟流"的梳理,揭示了隋代楷书的艺术价值,指引着"转益多师"的书法实践。这启发我们在书法实践中以学养书,把握传统的本质和规律,守正创新,借古开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楷研究 沙孟海 以学养书 穷源竟流 转益多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