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明心学的客观性问题:以“以心著性”为探讨路径
1
作者 杨云飞 张晚林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8-95,共8页
牟宗三由五峰、蕺山处发挥出“以心著性”,并认为是吸纳《中庸》《易传》之“天”、回归孔孟之“心”,从而打通主客天人的理想手段,又能解心学流弊。但“以心著性”的前提是先分设心性,将性之源归于天,再形著于心而显创生之能,这在形而... 牟宗三由五峰、蕺山处发挥出“以心著性”,并认为是吸纳《中庸》《易传》之“天”、回归孔孟之“心”,从而打通主客天人的理想手段,又能解心学流弊。但“以心著性”的前提是先分设心性,将性之源归于天,再形著于心而显创生之能,这在形而上学中恐有创生实体为二之嫌,须明确道德形而上学创生实体唯有本心,五峰、蕺山也并无分设心性之意。将性设为客观根据也无法解心学流弊,流弊之因在于主体对道德之“根”与“极”、“性”“天”在“尽心”进程中的独特意义未能识清,故需启蒙主体理性以解此弊:明乎应以本心天理为准,不离日用人伦,关注实现圆善。企图以外在经验的或超绝的力量来决定、持护道德事业的二分旧思维模式是不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心著性 牟宗三 胡五峰 刘蕺山
下载PDF
从人力到心力的管理进化
2
作者 鲍明刚 《企业管理》 2024年第9期52-54,共3页
通过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与价值观,发现共同使命、开启共同愿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工作岗位受到冲击,员工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员工与组织的关系也将受到影响。“心”是人与人工智能的重要区别,企业管理中对心力资源管理的... 通过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与价值观,发现共同使命、开启共同愿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工作岗位受到冲击,员工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员工与组织的关系也将受到影响。“心”是人与人工智能的重要区别,企业管理中对心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学习型组织 五项修炼 以心为本
下载PDF
育心育德 用心育人——学思践行班华的积极育人之道
3
作者 崔景贵 《江苏教育》 2023年第34期30-31,共2页
班华先生倡导教育要“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在积极育人的实践中自觉地融为一体。以人为本、为学而教,助人自助、育人至上,育心与育德有机融合,是班华先生的教育智慧之魂,积极育人之道。
关键词 以德育德 以心 积极育人
下载PDF
以心育心 洒下一路阳光——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葛玉蓉 《教育界》 2023年第1期134-136,共3页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班主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心感受学生,用爱亲近学生,发挥教学智慧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健康地生活,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以心 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
下载PDF
幼儿园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的创新教育探索
5
作者 黄冬梅 《成才之路》 2023年第20期97-100,共4页
“爱心”是世界上最美的词语,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和重要思想,也是落实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基础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前教育中,“爱心”... “爱心”是世界上最美的词语,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和重要思想,也是落实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基础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前教育中,“爱心”承载了教师对幼儿的“爱心”,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爱心”,对幼儿教育改革的“爱心”。“以心唤心、以爱育爱”符合幼儿“被呵护”“被关爱”“被照顾”的特殊发展需求,符合“立德树人”“以生为本”“育人先行”等相关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以心 以爱育爱 创新教育 家园合作 自我认知
下载PDF
杨简《慈湖春秋解》的宋学旨趣
6
作者 朱汉民 鲁晓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5,F0002,共9页
杨简的《慈湖春秋解》具有鲜明的心学印记,其内容、解经方式以及思想内涵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宋学旨趣。杨简认同并高扬《春秋》宋学中的尊王共识,力倡“王命至上”,并通过对“君位继承”和“征讨侵伐”事件的讨论来表达自己对帝王的尊崇... 杨简的《慈湖春秋解》具有鲜明的心学印记,其内容、解经方式以及思想内涵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宋学旨趣。杨简认同并高扬《春秋》宋学中的尊王共识,力倡“王命至上”,并通过对“君位继承”和“征讨侵伐”事件的讨论来表达自己对帝王的尊崇以及对王权的维护。同时,杨简认为以尊王为代表的众“道”具足于《春秋》,故他视《春秋》为明“道”之书,并揭示其“是非不相掩”的特点。在挖掘《春秋》之“道”时,杨简采取“以心释《春秋》”的方式创通经义,不但对三传及历代研治《春秋》之人皆有评判取舍,而且他摆脱“理”的约束,径以“心”为评判是非之标准。《慈湖春秋解》作为宋学中心学一派鲜有的《春秋》经解著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学一派的《春秋》诠释取向和《春秋》宋学的时代特色,在宋代《春秋》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慈湖春秋解》 宋学 以心解经
下载PDF
唐君毅与牟宗三诠释胡五峰之比较
7
作者 蔡家和 《船山学刊》 2024年第5期88-102,共15页
唐君毅、牟宗三两位先生在诠释五峰学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牟宗三曾提出著名的“宋明三系说”,其中的五峰、蕺山一系相当独特,原因是五峰为南宋人,蕺山为明末清初人,蕺山甚少提及五峰,彼此亦无学派相承关系,而牟宗三却将二人结为一系。... 唐君毅、牟宗三两位先生在诠释五峰学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牟宗三曾提出著名的“宋明三系说”,其中的五峰、蕺山一系相当独特,原因是五峰为南宋人,蕺山为明末清初人,蕺山甚少提及五峰,彼此亦无学派相承关系,而牟宗三却将二人结为一系。牟宗三以为,二人皆注重主客观之饱满,重心亦重性而以心著性,甚至合于周子、张载、明道三人的学术性格,五峰可为周、张、程之嫡系。唐君毅则以为,五峰固有心学之意味,然实际上却是与伊川“心为已发”之说相近,但这是牟宗三所绝不承认者。依牟宗三,伊川学只传给朱子,伊、朱二人乃是“别子为宗”,虽存有而不活动;伊川与五峰,一为歧一为正,正者之五峰,乃是“天道、性命相贯通”,而与歧出之伊川大异其趣。本文将对二人的五峰学诠释作一比较,判断二人的五峰学诠释孰较能得其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心著性 伊川 五峰 即存有即活动 性体
下载PDF
人格: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解读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彦琴 叶浩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这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风韵的视角,可对人格问题做一全新解读:一方面,“以心为本”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本质;另一方面,“儒道互补”则极好地展示出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模式。
关键词 人格 中国传统审美理学 以心为本 儒道互补
下载PDF
试论“五脏以心为主导”理论的建立——兼议五脏与五行的配属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子谟 王晓萍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第9期501-504,共4页
《黄帝内经》是各家学说之一,在《黄帝内经》中虽有心为君主之官的命题,但因将中央土与脾相配,心与南方夏火相配,则大大削弱了心为君主之官的地位和作用。这给中医基础理论带来混乱,也给我们整理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提出了需要认真对待... 《黄帝内经》是各家学说之一,在《黄帝内经》中虽有心为君主之官的命题,但因将中央土与脾相配,心与南方夏火相配,则大大削弱了心为君主之官的地位和作用。这给中医基础理论带来混乱,也给我们整理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提出了需要认真对待和探讨的新课题。由于《吕氏春秋》在历史文献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其有关五脏与五行配属之说不可小觑,应该根据《吕氏春秋》所保留和传承的说法,结合历史资料及考古发现进行认真探究和分析,按照中国文化原有的意义对现有的中医理论进行廓清和厘定,建立以心为主导的客观、实际、科学、实用的脏腑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脏腑学说 五行配属 以心为主导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组成部分吗?——兼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家麟 栾海清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4期3-6,共4页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德育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可以从起源、理论基础、特征、教育者队伍、学生观、目标、原则、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来论述;其联系则可以从内容、形式、方法、效果等方面来论述。在学校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德育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可以从起源、理论基础、特征、教育者队伍、学生观、目标、原则、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来论述;其联系则可以从内容、形式、方法、效果等方面来论述。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两者应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相互替代。强调在"以德育德"、"以心育心"的同时,注重"以心育德"和"以德育心",可以提高新时期我国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理健康教育 德育 以德育 以心育德
下载PDF
论庄子的“心”思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春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20,共6页
庄子对人"心"的思考,总是与现实、身及身外、人的生命乃至精神的成长等因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的。庄子的"心"之思具有较强的逻辑递推层次性、丰富性。"成心"即人的知觉直感不直接或不必然是负面的,只有当... 庄子对人"心"的思考,总是与现实、身及身外、人的生命乃至精神的成长等因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的。庄子的"心"之思具有较强的逻辑递推层次性、丰富性。"成心"即人的知觉直感不直接或不必然是负面的,只有当其被作为判断事物是非的唯一尺度时,它才有可能等同于成见、偏见。"蓬之心"是人们由于将自我封闭起来而形成的狭隘、"蔽于一曲"的心灵状态。"以心复心"首先是去弊、疏塞,去除"蓬之心";其次则是要把平时分裂和外放的精神收聚起来,追求一种理想的"心"境,即"游心乎德之和"。这实际上是提醒人们应淡化对"外物"的忘我追逐而注重内"心"世界的充实与涵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成 “蓬之 以心 “游乎德之和”
下载PDF
从“随时从道”到随吾心之“正”——试论《童溪易传》以心解《易》的基本理路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颖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8,共7页
本文认为,王宗传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开启了南宋以心解《易》的方向,他的这一解《易》思想体系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完成的:一方面,王宗传继承王弼的易学理路,发展了程氏易学随时从道的思想;另一方面,王宗传结合孟子的心性理论,将随时收归... 本文认为,王宗传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开启了南宋以心解《易》的方向,他的这一解《易》思想体系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完成的:一方面,王宗传继承王弼的易学理路,发展了程氏易学随时从道的思想;另一方面,王宗传结合孟子的心性理论,将随时收归向内,以正心为追求,人心既正,发用于外,无不随时。王宗传强调随正,由此推动了义理易学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童溪易传》中"随时从道"到随吾心之"正"的转化,揭示其以心解《易》的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宗传 以心解《易》 随时从道 君子()之正
下载PDF
以心为本的企业经营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祥凯 夏婷婷 +1 位作者 黄泽锋 余来文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08-109,共2页
当前世界各国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将注意力转向国民幸福问题,中国政府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温家宝就曾经指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将提升国民的幸福感作为一项涉及民生的重要工作。那么,&qu... 当前世界各国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将注意力转向国民幸福问题,中国政府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温家宝就曾经指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将提升国民的幸福感作为一项涉及民生的重要工作。那么,"以心为本"的经营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且成为许多企业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心为本 良知经营 利他原则
下载PDF
心何以挽劫——谭嗣同仁学思想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义霞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67,共4页
《仁学》和仁学思想对于谭嗣同的哲学至关重要,奠定了谭嗣同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对于写作《仁学》的初衷和仁学的宗旨,他明确声称是为了"以心挽劫"。谭嗣同标榜"以心挽劫"的著作之所以命名为《仁学》而... 《仁学》和仁学思想对于谭嗣同的哲学至关重要,奠定了谭嗣同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对于写作《仁学》的初衷和仁学的宗旨,他明确声称是为了"以心挽劫"。谭嗣同标榜"以心挽劫"的著作之所以命名为《仁学》而不是命名为"心学",是因为他寄予厚望的心不是所有的"心",而是既与机心截然对立又能化解机心的慈悲之心,而慈悲之心就是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以心挽劫” 仁学 近代哲学
下载PDF
理雅各《道德经》译解中“以心见心”之辨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阿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90,共10页
17世纪以来英国翻译理论家倡导译者要与原作者达成一种"情感认同"。理雅各承袭了此翻译思想,在翻译中国典籍尤其是艰涩的文本时屡屡强调要与原作者"以心见心"。然而理雅各的价值取向和学术旨趣与道家传统的出入,使... 17世纪以来英国翻译理论家倡导译者要与原作者达成一种"情感认同"。理雅各承袭了此翻译思想,在翻译中国典籍尤其是艰涩的文本时屡屡强调要与原作者"以心见心"。然而理雅各的价值取向和学术旨趣与道家传统的出入,使得恪守"忠实"原则的理雅各在通向"心灵融通"之境时倍感艰难,故而在"以意逆志"中,通过对前人注解的权取转换,于经意和不经意间给《道德经》译文带进了基督教意识,成就了其"道家文本"言外和言内的微妙张力,为后人留下了足够的诠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心 道德经 理雅各 基督教 解经 经典翻译
下载PDF
从心、性分言到心性合一——先秦儒家性论思想演变模式简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友广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80,共9页
儒家性论思想在先秦经历了从心、性分言到心性合一的模式。"心"字于西周时期很少与其他身体器官并举连言,其道德性亦不明显;春秋时期,心的意涵得到丰富与拓展,逐步向标志主体性特性的哲学范畴演进。"性"字于先秦主... 儒家性论思想在先秦经历了从心、性分言到心性合一的模式。"心"字于西周时期很少与其他身体器官并举连言,其道德性亦不明显;春秋时期,心的意涵得到丰富与拓展,逐步向标志主体性特性的哲学范畴演进。"性"字于先秦主要经历了从生到"眚"的演进,金文"眚"字既具有甲文"生"字状物、摹物之特点,又因其向"性"字的过渡而具有了"心""生"形体结合的某些特点。在郭店简阶段,尽管心、性皆为内在之物,而且用法也较为含混,但整体上仍然呈现出了心重于性、心性渐为合一的思想趋势;在孟子阶段,由于其以心善言性善的理路,使心、性范畴得以真正被联结了起来,从而让心性合一模式在此正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心言性 性合一
下载PDF
听之以心 《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之四 被引量:2
17
作者 牛龙菲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3-40,共8页
在中国古典音乐哲学即乐道看来,立象尽意的音乐艺术,是以音乐声响的比音关系来征示天地万物的变化流行。“有”之层面的音乐声响,乃是尽意之“象”;“无”之层面的比音关系,才是象示之“意”。因此,欣赏音乐,必须“得意忘象”。换言之,... 在中国古典音乐哲学即乐道看来,立象尽意的音乐艺术,是以音乐声响的比音关系来征示天地万物的变化流行。“有”之层面的音乐声响,乃是尽意之“象”;“无”之层面的比音关系,才是象示之“意”。因此,欣赏音乐,必须“得意忘象”。换言之,欣赏音乐,必须超越“耳官”,而“听之以心”。如此,我们才能真正领会音乐的深层内涵,以“法式”性质的“乐式”为中介,理解宇宙间天、地、人等万事万物共通的变化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之以心 得意忘象 比音 关系 大音希声 音乐哲学 中国古典音乐哲学 《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
下载PDF
以心为本的经营──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秀华 袁秀明 《日本问题研究》 1999年第2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稻盛和夫 以心为本 经营哲学 日本经营 中小企业经营者 京都制陶公司 利他经营 稻盛经营 员工 人生价值
下载PDF
易哲学发展史之一嬗变——陆王心学的易哲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月清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29,共8页
陆王心学的易哲学思想的出现,伴随了一定的时代特点,可谓是易哲学史上继王弼义理易之后的一次深刻嬗变。这表现为其以心释易统易、工夫简易直截的鲜明特征,其中蕴涵了心学派易学对象数易及程朱义理易的解构以及为一般易学研究所忽略的... 陆王心学的易哲学思想的出现,伴随了一定的时代特点,可谓是易哲学史上继王弼义理易之后的一次深刻嬗变。这表现为其以心释易统易、工夫简易直截的鲜明特征,其中蕴涵了心学派易学对象数易及程朱义理易的解构以及为一般易学研究所忽略的易佛沟通问题。从陆王心学的易哲学思想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心学在宋时的诞生以及它最终的衰微,同样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在解构“传统”易学的同时也解构了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数易 程朱 义理易 佛禅 以心统易 简易工夫
下载PDF
“以心见仁”:陆九渊政治哲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罡 刘文鹏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07-312,共6页
陆九渊的政治哲学思想,以“仁道”为范畴、以“仁心”为出发点、以“仁政”为体现、以三代之治为理想形态。他的思路是,在形上层,打通本心与天地生生之仁;在形下层,将本心落实到具体的政治实践。具体而言,其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之于民... 陆九渊的政治哲学思想,以“仁道”为范畴、以“仁心”为出发点、以“仁政”为体现、以三代之治为理想形态。他的思路是,在形上层,打通本心与天地生生之仁;在形下层,将本心落实到具体的政治实践。具体而言,其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之于民,阐发了“民贵君轻”“贵使民生”“以仁变法”的三项民本原则;其二,之于君,提出了“格君心”的政治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即理 以心见仁 政治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