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重养轻教"到“救人救彻”——清末民国时期社会福利观念的演化 被引量:9
1
作者 董根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5,共5页
清末民国时期,在西方社会工作及其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观念经历了一场变革。从“重养轻教”到“以教代养”是清末社会福利观念的重大变化,而民国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界定不仅初步摆脱了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且强调社... 清末民国时期,在西方社会工作及其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观念经历了一场变革。从“重养轻教”到“以教代养”是清末社会福利观念的重大变化,而民国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界定不仅初步摆脱了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且强调社会救济中的国家责任观念,提倡“救人救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时期 社会福利观念 中国 以教代养 “重养轻 伦理道德标准 经济史 国家责任 弱势群体
原文传递
变革与进步:试论中国近代的慈善教养事业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喜霞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6-102,共7页
晚清以来,慈善教养应社会环境而发生重大变革。首先,在理论界倡导"以教代养"之时,教养兼施成为近代慈善教养事业的主导;其次,在教养过程中,"教"的内容经历了从传统技能到近代工艺的转变;再次,慈善教养的目标,也从... 晚清以来,慈善教养应社会环境而发生重大变革。首先,在理论界倡导"以教代养"之时,教养兼施成为近代慈善教养事业的主导;其次,在教养过程中,"教"的内容经历了从传统技能到近代工艺的转变;再次,慈善教养的目标,也从清末的劝善教化转到民国时期公民意识的培养。这些变革,凸显了近代中国慈善教养事业的转型特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教代养 技能 公民
原文传递
民初东北地方社会群体与慈善事业
3
作者 谭玉秀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3期67-68,共2页
民国成立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的慈善事业,尤其是民间慈善事业,发展迅速。这与东北地方社会群体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一民初,社会转型,东北地方社会群体充分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教育尤为政治之本,亦即治国之本也”。社会的慈... 民国成立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的慈善事业,尤其是民间慈善事业,发展迅速。这与东北地方社会群体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一民初,社会转型,东北地方社会群体充分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教育尤为政治之本,亦即治国之本也”。社会的慈善观念开始呼唤“治本”的新型慈善事业,由传统农业文明的施养为主逐渐转向以教代养,慈善教育开始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 传统农业文明 慈善观念 社会群体 慈善事业 民初 以教代养 育的重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