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重养轻教"到“救人救彻”——清末民国时期社会福利观念的演化
被引量:
9
1
作者
董根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5,共5页
清末民国时期,在西方社会工作及其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观念经历了一场变革。从“重养轻教”到“以教代养”是清末社会福利观念的重大变化,而民国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界定不仅初步摆脱了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且强调社...
清末民国时期,在西方社会工作及其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观念经历了一场变革。从“重养轻教”到“以教代养”是清末社会福利观念的重大变化,而民国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界定不仅初步摆脱了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且强调社会救济中的国家责任观念,提倡“救人救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时期
社会福利观念
中国
“
以教代养
”
“重养轻
教
”
伦理道德标准
经济史
国家责任
弱势群体
原文传递
变革与进步:试论中国近代的慈善教养事业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喜霞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6-102,共7页
晚清以来,慈善教养应社会环境而发生重大变革。首先,在理论界倡导"以教代养"之时,教养兼施成为近代慈善教养事业的主导;其次,在教养过程中,"教"的内容经历了从传统技能到近代工艺的转变;再次,慈善教养的目标,也从...
晚清以来,慈善教养应社会环境而发生重大变革。首先,在理论界倡导"以教代养"之时,教养兼施成为近代慈善教养事业的主导;其次,在教养过程中,"教"的内容经历了从传统技能到近代工艺的转变;再次,慈善教养的目标,也从清末的劝善教化转到民国时期公民意识的培养。这些变革,凸显了近代中国慈善教养事业的转型特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教代养
技能
教
养
公民
教
养
原文传递
民初东北地方社会群体与慈善事业
3
作者
谭玉秀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3期67-68,共2页
民国成立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的慈善事业,尤其是民间慈善事业,发展迅速。这与东北地方社会群体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一民初,社会转型,东北地方社会群体充分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教育尤为政治之本,亦即治国之本也”。社会的慈...
民国成立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的慈善事业,尤其是民间慈善事业,发展迅速。这与东北地方社会群体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一民初,社会转型,东北地方社会群体充分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教育尤为政治之本,亦即治国之本也”。社会的慈善观念开始呼唤“治本”的新型慈善事业,由传统农业文明的施养为主逐渐转向以教代养,慈善教育开始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
教
育
传统农业文明
慈善观念
社会群体
慈善事业
民初
以教代养
教
育的重要性
原文传递
题名
从“重养轻教"到“救人救彻”——清末民国时期社会福利观念的演化
被引量:
9
1
作者
董根明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5,共5页
文摘
清末民国时期,在西方社会工作及其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观念经历了一场变革。从“重养轻教”到“以教代养”是清末社会福利观念的重大变化,而民国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界定不仅初步摆脱了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且强调社会救济中的国家责任观念,提倡“救人救彻”。
关键词
清末民国时期
社会福利观念
中国
“
以教代养
”
“重养轻
教
”
伦理道德标准
经济史
国家责任
弱势群体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变革与进步:试论中国近代的慈善教养事业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喜霞
机构
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6-102,共7页
基金
西安文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经费资助
陕西省专门史重点学科项目经费资助
2015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近代宗教慈善事业研究"经费资助
文摘
晚清以来,慈善教养应社会环境而发生重大变革。首先,在理论界倡导"以教代养"之时,教养兼施成为近代慈善教养事业的主导;其次,在教养过程中,"教"的内容经历了从传统技能到近代工艺的转变;再次,慈善教养的目标,也从清末的劝善教化转到民国时期公民意识的培养。这些变革,凸显了近代中国慈善教养事业的转型特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性。
关键词
以教代养
技能
教
养
公民
教
养
分类号
F426.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民初东北地方社会群体与慈善事业
3
作者
谭玉秀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3期67-68,共2页
文摘
民国成立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的慈善事业,尤其是民间慈善事业,发展迅速。这与东北地方社会群体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一民初,社会转型,东北地方社会群体充分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教育尤为政治之本,亦即治国之本也”。社会的慈善观念开始呼唤“治本”的新型慈善事业,由传统农业文明的施养为主逐渐转向以教代养,慈善教育开始兴起。
关键词
慈善
教
育
传统农业文明
慈善观念
社会群体
慈善事业
民初
以教代养
教
育的重要性
分类号
D63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重养轻教"到“救人救彻”——清末民国时期社会福利观念的演化
董根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9
原文传递
2
变革与进步:试论中国近代的慈善教养事业
李喜霞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
原文传递
3
民初东北地方社会群体与慈善事业
谭玉秀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