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定教”重在落实学
1
作者 王海珍 段云飞 《湖北教育》 2023年第17期56-57,共2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定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以教定学”的局限性。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引领下,以学定教应运而生。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定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以教定学”的局限性。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引领下,以学定教应运而生。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以学生学的内容确定教师教的内容,以学生学的进度确定教师教的进度,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实现不教而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为主导 生就 传统的模式 以教定学 知识结构 重在落实 内容
下载PDF
体育教学中“以学定教”与“以教定学”课堂模式对比分析
2
作者 陈元福 《体育视野》 2022年第16期65-67,共3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体育教学中“以学定教”与“以教定学”课堂模式中教学行为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以学定教”课堂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定学”课堂模式之间的区别是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能培养学生的...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体育教学中“以学定教”与“以教定学”课堂模式中教学行为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以学定教”课堂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定学”课堂模式之间的区别是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习惯、体育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以教定学 行为
原文传递
“以学定教”的内涵、困境与实践诉求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学 高尚德 张勤 《课程教学研究》 2016年第2期8-11,共4页
"以学定教"是指依据学生个体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学智慧,促进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情境中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类型。由于传统教学框架束缚、教师专业角色错位及现实教育环境制约,实现"以学定教"还需要形成"学的课... "以学定教"是指依据学生个体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学智慧,促进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情境中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类型。由于传统教学框架束缚、教师专业角色错位及现实教育环境制约,实现"以学定教"还需要形成"学的课程"、加强教师反思性实践、营造良好的教学外部环境等实践举措加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 以教定学 理念 困境 诉求
原文传递
教、学关系研究范式及其价值取向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忠华 裴菲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85,共6页
教、学关系研究范式历经了"学的研究"、"教的研究"、"教或学"的研究、"教学"研究四种,每种范式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和优缺点,研究中存在着"钟摆"现象。当代中国提出的"以学定... 教、学关系研究范式历经了"学的研究"、"教的研究"、"教或学"的研究、"教学"研究四种,每种范式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和优缺点,研究中存在着"钟摆"现象。当代中国提出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先学后导"等教、学关系研究范式,其实质仍是"学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变式,仍然没有辩证地处理好教、学关系研究范式,教、学关系研究范式应是"教学交互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关系 研究范式 价值取向 以教定学
原文传递
反思与澄明:我国课堂教学关系发展历程回溯
5
作者 郑佳宁 廖圣河 郑会敏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第11期4-12,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核心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在特定时期的特定理念指引下,实践品性的教学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历史转型:应试教育阶段,知识论主导下的"以教定学"思想占据课堂教学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核心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在特定时期的特定理念指引下,实践品性的教学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历史转型:应试教育阶段,知识论主导下的"以教定学"思想占据课堂教学形态的主流;素质教育阶段,交往理论视阈下"教学并重"的思想逐渐兴起;核心素养教育阶段,生成论立场下的"以学定教"的思想最终崛起。教学价值的反思与澄明不断推进教导与学习的关系从封闭刻板走向开放灵动、从对立挟持走向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关系 以教定学 并重 核心素养
原文传递
走出“跷跷板”评课思维的误区
6
作者 李焕武 《课程教学研究》 2015年第7期27-29,共3页
听评课实践中仍然存在"跷跷板"式的简单线性思维,仍然没有走出单边主义的形式泥潭。教学关系的特点、教学的非线性关系和学习的经验建构性质等新观念要求中小学教研实践应该终结"跷跷板"的评课惯习,在反思性实践中... 听评课实践中仍然存在"跷跷板"式的简单线性思维,仍然没有走出单边主义的形式泥潭。教学关系的特点、教学的非线性关系和学习的经验建构性质等新观念要求中小学教研实践应该终结"跷跷板"的评课惯习,在反思性实践中前进,从而迈向"过程—关系"的评课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教定学 评课思维 惯习终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